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入侵娱乐圈的骗子 >

第236章

入侵娱乐圈的骗子-第236章

小说: 入侵娱乐圈的骗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好宁世斌不再兴风作浪,萌人积极展开公关,不少主流媒体、大V都压下了相关报道、评论,可还是有少量媒体、大V不买账。

    非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是他们要眼球,要关注度,要话题度,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大的利益。

    就在浏涛、霍健华频频亮相,萌人自制剧《浪漫满屋》宣传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热度的、话题度、关注度直线上升,许多观众对十一月初首播的《浪漫满屋》充满期待时,有关“萌人”“《致命ID》”的负面舆论冒出来了。

    “虎头蛇尾,《致命ID》北美票房仅十万!”

    “《致命ID》在美上映,萌人闹剧惨淡落幕!”

    “电影是门神圣的艺术,歪门邪道要不得!”

    这些负面报道、评论在网上广泛转载扩散,再度引起网民热议。甚至有声音说,《致命ID》就是部烂片,当初国内没过审实在是太英明了。

    有业内不具名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致命ID》的票房不能算太差。不少投资规模超过《致命ID》的国内片,在北美上映后总票房甚至还不如《致命ID》的周票房,也没见国内有人说什么。

    因为绝大多数吃瓜群众根本不知道该影片在国外上映,国内媒体也没兴趣炒作报道。所以怪只怪萌人当初过于高调,现在才会引来这么多落井下石的声音。

    然后缺德的小编在这篇文章上,冠以“nozonodie”的标题。

    面对这种情况,萌人影视默不作声,全力配合《浪漫满屋》的宣传工作,《致命ID》仿佛被他们忘掉了。

    曾有记者在不同场合采访过刘晓丽、晹小星、张小泉、李雪以及浏涛、霍健华等明星艺人,得到的回答很……神奇。

    “我们相信晹导和阿正编剧。”

    如果说萌人旗下艺人的回答,还可以用官方辞令来回答,那么刘晓丽、晹小星等人的回答,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现在没什么好说的,一切等到电影下映再说。”

    底气好足,怎么有种有恃无恐的感觉?

    这是记者的感受,他们哪知道萌人一干人等心中最大的底气,只源自麦小余的一个字:“等。”

    其实萌人针对目前的情况,召开过一次高层会议。

    那再次会议上,刘晓丽曾提出过起诉福克斯。这是她和老麦同志商量几晚后作出的决定,为此老麦同志已经开始联络人脉关系,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了。

    打官司麻烦,涉及到企业的官司更麻烦,涉及到国外巨头公司的官司更更麻烦,一场跨国官司打个三五年都不算长的。

    福克斯是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如果萌人要起诉……先做好八年抗战的准备吧。

    不过,对于萌人来说,打赢的几率很大。虽然期间的花费只能用“呵呵”来形容,但是胜诉后能够在全球影坛打响萌人的旗号。总体来说还是划算的,而且萌人收支情况良好,支撑得住庞大的跨国诉讼费用

    正是基于这个缘故,刘晓丽才会和老麦同志商量过后,建议走法律途径。

    但是麦小余认为起诉意思不大。他有个急切实现的小目标,不想因为跨国官司分散精力,而且事情并不是非要通过起诉才能解决。

    他有个能力,就是善于将曾经仇恨值不高的敌人,转化为盟友。

    从最早的孙亚兴,一直到现在宁世斌,别管是什么原因,总之现在和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福克斯也不会例外!

    在此期间,他只给叶楚打了个电话,拜托其一件事,然后就坐观其变了。

    纽约。

    留学生冯晓友正在追求同学露西。

    得知其对中国文化略感兴趣,经常会请她去唐人街的高档华夏餐厅品尝华夏菜。

    接触时间长了,两人的关系突飞猛进,露西也爱上了华夏火锅独有的味道。

    晚上,两人再次相约来到唐人街,品尝火锅的滋味。

    “冯,听说你们东方有些人很神秘,他们会功夫,都很厉害。你会那种神秘的功夫吗?”

    “当然会了,我在床上的功夫不厉害吗?”

    “这个我知道。我说的是能够飞的功夫,就像我看过的《卧虎藏龙》,你们华夏人可以在树上来回飞舞,简直跟超人一样。”

    亲,那是拍电影好不好!

    “亲爱的,吃完饭我请你去看电影,说不定有新的功夫片。”

    “好啊,我们快吃。”

    吃过晚饭,两人来到纽约唐人街上的影院。

    遗憾的是,影院有三部华语电影正在上映,都不是功夫片。两部文艺片,一部惊悚悬疑片。

    看了海报上的宣传,冯晓友打算请露西看其中一部文艺片。那部文艺片的主演是华夏明星,最关键的是爱情文艺片。

    然而露西却拉着他,指着那部惊悚悬疑片说道:“我想看这部!”

    《致命ID》?

    冯晓友皱起眉头。

    在国内的时候,他看过《疯狂的石头》,听过晹小星这个导演,可是演员……都是什么鬼!

    而且还是惊悚悬疑题材,国内这种题材的电影,有几部能看的?

    “换一部吧,我觉得这个电影不怎么好看。”

    “不,我就想看这部,我好像在哪儿见过这部电影的名字。”

    一百多分钟后,电影结束。

    冯晓友略感失望,电影感觉平平,一群没见过的演员在银幕上晃动,搞得他一点兴趣也没有,他甚至没看懂。

    最后那个小男孩从哪儿冒出来的?

    告鸡毛啊!

    难怪看电影的人那么少,华人都不多,好像老外比华人还多。

    然而露西的感觉跟他恰好相反,兴奋的拉着他说道:“冯,这部电影太酷了,我打算推荐给凯特和伊莎贝拉,她们保证猜不到结局!”

    呵呵。

    冯晓友嘴角抽抽几下:这算是文化差异吗?(。)

第三九八章 票房破千万!() 
♂,

    晚上回到学校,和冯晓友吻别后,露西回到自己的公寓,找来合租的好友,兴致勃勃的告诉她们,今晚自己看了一部非常酷的东方电影,结局出乎她的意料。

    “东方功夫片吗?比《卧虎藏龙》还好看?”

    “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东方的功夫没有那么神秘,那些电影都是骗人的,实际上东方人并不会在房顶或者空中飞来飞去。”

    好友的反应令露西失望,好像自己欺骗了她们,她极力解释道:“不是功夫片,是‘阿加莎·克里斯蒂’风格的惊悚悬疑片。我保证,不到最后一刻,你们很难猜到电影结尾。”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她打开电脑登陆特推账户,搜寻有关《致命ID》的文章。

    她记得自己好像在推特上看过一篇文章,是介绍的《致命ID》的。不然今晚在影院见到宣传海报时不会觉得熟悉,更不会在刚才说出“阿加莎·克里斯蒂”这种专业术语。

    花了半个小时,她终于找到了。

    那是美国知名影评人的推特,发表的一篇文章:《不一样的华夏电影》。

    “功夫片是华夏独特的成熟类型片。从上个世纪到现在,华夏电影和华夏演员最先被我们接受、所熟知的就是功夫电影和功夫片明星。从某种角度来说,功夫片已经成为华夏电影独有的标签。

    直至昨天,一部名为《Identity》的华语电影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这部电影没有眼花缭乱的打斗场面,也没有飞天遁地的神秘功夫效果,而是一部充满‘阿加莎·克里斯蒂’风格的惊悚悬疑……

    ……最令我惊讶的是,这部优秀的电影居然仅在有限的唐人街影院放映。如果不是朋友强力推荐,我特地跑到洛杉矶的唐人街,可能就错过了这部电影……”

    这是三天前推特上的文章,发表后并未引起较多注意,与该影评人其他文章的热度天差地别。当时露西无意中看到,也是匆匆读过一遍,没有心里去,直至今晚。

    然而到了现在,这篇文章的点击、转发依旧少得可怜,不过回复到是多了一些,有一百多条。

    “我昨天问了公司华夏同事,他说没听过这部电影。还好今晚我特地去了趟华夏城的影院,看完这部电影,要不然就错过了。很难想象,这么好看的华夏电影,我的华夏同事竟然没听过。”

    “不得不承认,除开华夏演员千篇一律的脸孔,电影情节本身还是很棒的。”

    “同意楼上的说法,不过我认为,影片中部分华夏演员的演技有待提高。”

    “我觉得比功夫片好看。”

    “东方人抄袭了好莱坞电影的情节结构、拍摄手法,反过来在我们国家上映。想想看街头随处可见的便宜华夏货,我们不应当警惕那个东方国家吗?支持议员提出的华夏威胁论!”

    “该死,我们社区的影院居然没有放映,非要开车前往十几公里外的唐人街才能观看,我能抗议这是种族歧视吗?”

    ……

    百多条回复,五花八门,引起露西好友们的兴趣,相约明晚一起去看电影。

    然而次日上午提前订票的时候,她们发现学校附近的影院没有《致命ID》的场次。一连问了周围三四家影院,哪怕是闹市区的影院,答案也一样——没有上映这部电影。

    “要去唐人街吗?”

    《致命ID》第二周的票房成绩,回答了这个问题。

    19万美元,还是少得可怜,但是相比首周票房,数据精彩了许多,而且第二周只剩下十一块银屏放映。

    上映影院减少七家,票房提高八万,而且这周上映的十一家影院,票房最少的也有九千美元,不存在半点下线风险。

    看着手中的统计结果,麦克唐纳眉头皱得,夹死了两只蚊子。

    莫非,华夏人自己买票房?

    一定是!

    为了查明真相,抓住买票房这种备受业内唾弃行为的证据,麦克唐纳派人前往影院暗中调查。

    两天后,调查还没结果,却传回来一个奇怪的现象——去影院观影的人群,黑人、白人比华夏人还多!

    这不科学!

    华语片的海外观众向来以华人和留学生为主,其中美国观众约占15%,某些功夫大片例外。

    可《致命ID》仅是部投资300万华元的小成本电影,华夏新生代导演执导,演员……好多华夏人都没听过,有没有在美国大规模宣传,怎么会……

    这里面一定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发生!

    麦克唐纳判断的没错,可是他没时间去探明,因为院线方联系他了。

    “你们要增加《致命ID》银屏数量?”

    这不废话,谁会跟钱过不去?

    利益至上是全世界成功商人的共同守则,不分国界,不分肤色。

    《致命ID》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购票观影,能产生票房,能为影院、院线带来收益,院线方为什么不增加银屏,赚更多的钱?

    和华夏院线方一样,初始排片率看关系、看导演名气、看演员阵容、看投资规模,可是上映后的调整,只看票房!

    能者上,不能者下。

    上座率高的电影排片率高,就这么简单!

    院线方联系麦克唐纳,不是征询意见,而是出于多年合作关系,打声招呼而已,他同意与否……一点也不重要。

    11块……

    20块……

    50块……

    当银屏数量增加到一百块的时候,发行商福克斯坐不住了。

    《致命ID》靠口碑效应营造出来的票房逆袭,使得福克斯阴谋流产。他们一改之前方案,积极联系院线方继续增加银屏数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准备在加拿大地区上映,真正实现北美发行,赚票房!

    既然遏制不住影片票房,无法低价拿到改编权,在多时间内改编上映,那就尽情享受高额票房分成吧!

    他们虽然是发行商,但是票房分成比例比制作方萌人影视还要高出一大截呢!

    而且除了票房分成,他们还想在音像制品市场再分一大杯羹。

    全世界都知道,山姆大叔是非常讲究“民主”的,利益面前从来都是知错能改,改了再犯,犯了再改……

    200块,400块……十月底,《致命ID》的银屏数量,最终停留在813块,票房也步步攀升,逼近千万美元大关。

    之前上映的两三周浪费了不要紧,美国影片的上映时间与华夏国内不同,长达三个月之久。即便是中小成本的文艺片,也会开辟出专门院线放映,以保证文艺片在美国的市场。

    这段时间,麦克唐纳也彻底搞清楚《致命ID》逆袭的原因。

    口碑……好吧,是有口碑效应,可是纯靠口碑,不足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