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督师 >

第641章

大明督师-第641章

小说: 大明督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启良和华树亮也陪着黯然流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还不是不到伤心的地步?

第1153章 分析形势() 
(奔叔新书《斜眼三国》敬请兄弟们支持)上京述职的奏折早早的就已经递上去了,这个过程还是要走的,现在吕汉强就是要将一个臣子的所有该表现出来的,都表现出来,让天下臣民,最主要的是让崇祯无话可说。

    但随着上京述职的折子一起发出的,那就是对天下十大督抚的邀请函,这是一种姿态,一种向世人表现自己心迹的姿态,也是在给崇祯宽心,一个定心丸,但其实更是给他下了一个大大的套。

    邀请函是发出去了,但大明十大督抚都是聪明人,大家都知道这次上京,会是一场风波尴尬,京城绝对是一潭浑水,有几个人愿意趟进去就不得而知了。

    但吕汉强掐指一算,站在自己这一面的,继任老王头的山西巡抚姚同欣老哥哥,是一定会来的,自己一个绳子上的蚂蚱洪承畴,这个山陕督师也一定会到场,对大明一项忠心耿耿的云贵巡抚张慎言也一定会到场,给崇祯撑腰,山东登莱巡抚孙元化也绝对会到,九边总督孙传庭也会到场,至于孙承宗和卢象升,杨嗣昌已经在北京了,那是绝对不会再躲出去的。大明南水师郑芝龙也一定到场,这小子还等着自己给他赚钱的机会呢。祖大寿,这就不好说了,自己和他的关系有点尴尬,同时他和崇祯的关系因为袁崇焕的原因,也有点尴尬,这双重的尴尬,估计他是不会出面的。

    但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兼职凤阳总督马士英,和福建巡抚朱大典不一定来,那两个东西都是老狐狸,是绝对不会参与这趟浑水的。但少了这两个,也就无关大局了。

    前面的姚同欣,洪承畴,郑芝龙三个人是支持自己的,在自己向天下公布了京营的所作所为之后,当自己请求进京述职的消息发布之后,洪承畴立刻加紧了对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围剿,这时候,他是真的急了,不再玩养贼自重的把戏,而是对古城的张献忠展开了决死的攻击,只是一日之间,就彻底的占领了古城,全歼了张献忠所部,阵斩张献忠。

    另一部对藏匿在商洛山里的李自成进行了全力的围剿,虽然战事没有结速,但也不再会出现反复了。

    然后,洪承畴将手中两万山陕铁骑整体向东移动,直接驻扎在了山西与京畿交界,对外宣布是,如果吕汉强带兵进京,直接随时可以出击勤王。

    而给吕汉强飞鸽传书里说的是,只要崇祯敢对吕汉强下手,自己将全军开进,如果吕汉强想对崇祯下手,自己也将全军开进。这就有种好基友,你想打谁,我帮你打他,谁想打你,我替你打他的意思。

    洪承畴是聪明的,这时候他必须坚定不移的站在吕汉强的身旁,因为吕汉强倒了,崇祯胜利了,他自己的下场绝对是悲惨的。

    老哥哥姚同欣已经紧急派来心腹,告诉吕汉强,他们山西所有官员已经紧急动员,做好了一切准备,唯吕汉强马首是瞻,只要吕汉强一声令下,山西立刻可出兵五万。

    吕汉强感激之余,紧急写了一封回书,书信里只是几个字:“不要过分紧张”

    孙元化是同情自己的,他第一个做的就是,掐断了还滞留京畿的吴襄钱粮供养,给吴襄的命令是,你听我的,做壁上观,我就继续供养你,若是不听我的,我就饿死你。

    于是吴襄第一个决定就是,带着大军,也没通知皇帝,直接一溜烟的跑回了他的衣食父母身边,蹲在山东说什么也不动了。

    后面的几个人,包括自己的大哥卢象升,中立的占了大多数,主要是出于对皇家,是皇家而不是皇帝的忠心,是要看着自己不要做出格的事情的。

    但不管是这自己支持者还是看着自己的,只要他们来了,那自己和崇祯之间的事情就好解决了,虽然自己不能做出格的事情,崇祯也不能拿自己如何了。

    邀请了十大督抚还不算,吕汉强还将京营的背叛,再次大张旗鼓的在大明新闻和其他报纸上给予宣传,彻底让天下百姓官民站在了自己的一面,让崇祯走入了尴尬窘迫的地步。

    当这个重磅炸弹丢出去的时候,天下一片大哗,有信的,当然也有不信的,毕竟京营的这个做法太过匪夷所思,怎么能让人相信一个正常人能做出这种简直就是混蛋加三级的混账事情呢。

    但这时候,皇太极总算办了一件人事,总算是“帮了”吕汉强一把,那就是他向天下公布了吕汉强不顾他的顶头上司皇帝的圣旨,对自己这个大明皇帝亲封的辽东王,给予无情的压迫,按照爵位,他皇太极是王,而吕汉强现在是候,以下犯上已经做到了令人发指,蔑视皇权已经到了丧心病狂,号召全天下的人共讨之,攻伐之,那什么之。

    这一下,原本犹豫的,怀疑的都算是彻底的明白了,一时间天下舆论汹汹,虽然不能明着指责君父做出的这个混蛋加三级的乱命,但对吕汉强的同情,对经营的口诛笔伐都到了无以复加。

    这时候,就连皇帝亲自操办的《皇家新闻》也一时失声,后来那些组编干脆撂挑子走人,《皇家新闻》报干脆关门大吉,因为无论是主编还是编辑记者,实在是没有反驳的理由和厚脸皮了。

    现在,崇祯已经是众叛亲离了,他的圣旨连皇宫都出不了,即便是出了,在所有的官员面前,他不过是一块黄布,连擦脚都嫌他太光。

    至于崇祯的朝会,就等于他自己说自己话,大家连答应一声都懒得答应,于是,崇祯也觉得没劲,便也停朝不上了,这样大家更觉得不错,省得相看两相厌不是。

    吕汉强这里做足了功课,就等着崇祯下旨让自己进京。

    崇祯会不会拒绝自己进京呢?对这一点,吕汉强一点怀疑都没有,崇祯在天下汹汹的情况下,必须让自己进京,他为自己辩解也好,向天下臣民表现一下自己的态度也罢,反正他是不能拒绝自己的,否则他这个皇帝就真的成为孤家寡人的。

    天下督抚进京述职他能拒绝吗?答案也一定是不能的,因为他对吕汉强已经忌惮到了一种恐惧的地步,他需要天下督抚来为他保驾护航,若果吕汉强带兵进京,他崇祯就可以大义凛然的站出来指给大家看,看看,还是我这个皇帝睿智吧,还是我能洞察秋毫吧,吕汉强还是有反心的,然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丢掉他做出的混账举动,就可以号召天下督抚带兵进京勤王平叛。

    但若是吕汉强不带兵进京,这十大督抚也会成为崇祯和吕汉强之间的缓冲,在十大督抚的斡旋下,两个人能安安心心的坐下来,开诚布公的好好谈谈不是?尤其在相谈的时候,崇祯会有安全感,毕竟吕汉强是个暴脾气,那家伙真的说不定敢对崇祯动手动脚,毕竟这家伙是有前科的。

    反正现在吕汉强已经将崇祯逼进了绝路,无论他怎么做,都必须面对吕汉强,面对那个让天下人神共愤的事情,躲是躲不过滴。

第1154章 孤独的崇祯() 
(奔叔《斜眼三国》不错的哟,恳请新老兄弟指正呢)京师紫禁城的寝宫,寂静的就如同千古荒漠一般,阴冷的就如同没有天日的地狱。

    崇祯就茫然的坐在床沿不知道该做什么。

    淳厚的周后不再,散解人意的田妃也不见了踪影,小太监小宫女,都被心烦的崇祯轰了出去,所以,这里就静的可怕到崇祯都能听到自己慌乱的心跳。

    站起来,想要找点什么事情做做,但站在那里,却是一阵又一阵的茫然,实在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一个勤勉的人,你让他突然无所事事,的确是一件最折磨人,最痛苦的事情。

    想了想,看看时辰,应该去上早朝,但走了两步,就放弃了,早朝,早已经名存实亡了。

    去集英殿听宿儒将经?不但自己现在听不下去,而且那些宿儒似乎几天前一起病倒了,都请了假,根本就没有人来了。

    但人不能就这么呆着不是,总得找点事情做呀。

    于是,崇祯孤独的走出了寝宫。

    外面的天已经亮了,东面的太阳已经升起,往西面看去,一轮惨淡的月亮还挂在西天,那月亮这时候也没有一点生气,就好像百姓家贴在窗户上的剪纸,只是百姓的剪纸是火红喜庆的,这个却是白纸剪的,透着一股子破败和死气。

    已经八月了,早晚的气温差别很大了,走出阴冷的寝宫到外面,却被冻的一哆嗦。这时候,一个小太监猫一样的就出现在了眼前,跪下时候,手中高高的托着一件长衫,小声的回禀:“周后娘娘请万岁添加衣裳。”

    崇祯就看了一阵,心中还是感慨,虽然周后以各种接口推脱不见自己,但对自己的关怀还是无处不在的,身上虽然依旧很冷,但心却多少热火了一点。

    点点头,就伸开双臂,让冒出来的太监宫女给自己穿戴上,然后就继续茫然的站在大殿门口,看着巨大的紫禁城,依旧不知道该去哪里,该干什么。

    这时候一个御膳房的小太监跪倒请示:“万岁,早膳该拜放到什么地方?”

    原先的早膳都是在御书房的,三餐几乎都是,在御书房里边吃边继续批复那些堆积如山的奏折,或者接见一些亲近的老臣,现在似乎也没有奏折了,也没有老臣求见了,现在的御书房也不知道几日没去了。

    “到御书房吧。”崇祯淡淡的道。

    然后一个小太监就尖着嗓子对外面呼喊传达:“摆驾御书房——”

    随着这一声呼喊,几个小太监就急匆匆抬着肩與过来,崇祯抬脚坐上,然后小太监们就前呼后拥的向御书房赶来。

    到了御书房,进来就看到早膳已经摆在了书案之上,看去,都是原先自己爱吃的东西,坐下来,提起象牙的筷子,另一只手习惯性摸向了桌面,边吃边看点什么,这已经成为了崇祯的习惯,如果不看点什么,就感觉这顿饭总是少了点重要的东西。

    结果这次崇祯还是摸了一个空,桌案上什么都没有,连应该有的报纸都没有。

    于是崇祯就索然无味的放下了筷子。

    奏折是没人递上来,报纸是这句不让递上来的,因为,报纸上,现在连篇累牍的都是对辽西事变的报道,都是对京营的谩骂,对自己含沙射影的指责。

    崇祯至从派出了皇族京营之后,心中就是忐忑矛盾的,在将王方赶出情报司之后,曹化淳就成了养鸽人,每日都伸着脖子遥望天空,随时在第一时间将前面的消息递给崇祯。

    这次的决定,崇祯已经做了破釜沉舟的打算,吕汉强必须死,复辽军必须灭亡,至于皇太极,他相信,只要吕汉强和皇太极一战之后,即便是自己配合皇太极歼灭了吕汉强,但皇太极也一定会在复辽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收拾他恢复辽东,已经不再是个问题,他都和曹化淳商量好了,只要吕汉强一死,崇祯立刻调吴襄归回辽西,夺了祖大寿的兵权,主持复辽事物,同时,立刻剥夺洪承畴兵权,放弃已经苟延残喘再也形不成气候的山陕流寇,全部东指,加入复辽序列,调集九边边军向东,这样由孙传庭指挥下的二十万精兵强将,一定能灭了皇太极的。

    一切的计划绝对的完美到无懈可击,这一次一定会除去自己心腹的两个大患的。

    结果战斗结果送过来的时候,崇祯简直就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周密完备的计划,竟然还是搞砸了,搞砸的原因就是,其实还是自己最信任的皇族京营背叛了自己,他们没有趁着大战,向吕汉强的后背发动袭击进攻,只是烧了吕汉强的辎重,然后全军撤向了牛庄,吕汉强还是得以击败了皇太极逃出生天了。

    接到这样出乎意料的报告,崇祯暴跳如雷,准备京营回来,全部斩杀。

    但最终得到赵子琪的回报之后,他连这点都做不到了,因为两万京营,在牛庄等待上船的时候,皇帝花重金雇请的那些商船,得到了事情的真相之后,直接打道回府了,把他们彻底的丢在了海滩,最后两万京营在无衣无食之后,被复辽军在牛庄缴械扣押,不日就将被押送到吕汉强的北票钢铁厂矿山,施行三年苦役。

    紧接着便是报纸上铺天盖地的真相报道,然后,三千关宁和三万吴襄,在上书了一下军机处之后,直接一溜烟的跑了个没影。

    在京的两万京营军心大散,每日被无数百姓堵在军营里怒骂,想要出外,立刻就会招到无数百姓蔬菜的攻击,当然,这里也有砖头等物件。

    而一旦想买粮食肉菜的时候,所有的百姓,直接将自己的蔬菜倒掉,也绝不卖给京营,在繁华京师,托着内帑拨付的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