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督师 >

第398章

大明督师-第398章

小说: 大明督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铺展的范围越来越大的时候,自己就无人可用,这才是最可怕的东西。

    吕汉强一直认为民主要要,但一味的民主那就是一盘散沙,没有集中是不行的,但绝对的集中又会出现集权与专制,还是后世那位***的方法好——民主集中制,既要大家充分民主,还要最终集中,这才能保证既能够充分听取意见,后又能够大家一个目标,这才是未来吕汉强自保的方法。

    既要不使得内乱消耗,又能完成大明的变革,这其实比现在的这种内阁制度要好的多,也能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书友说行不?

    于是,对着突然冒出来的高旭,吕汉强立刻给予了坚决的肯定:“高旭兄弟说的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在思考这件事上毕竟有所提高,这是一个好事情,我们将来就是需要这样有自己独立见解,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人,所谓独当一面,就是这样的人才。”

    结果被吕汉强这么一夸,高旭反倒不好意思了,因为他实在是随便说的一句无心之语,却被自己的上级领导抬高到这种程度,简直就让他无所适从,不过好在吕汉强马上转移话题。

    “高旭兄弟说的这一个办法,我考虑过,也不是不可行,但是我们更应该考虑到,我们分兵之后力量较薄弱,而具我们的探马汇报,在宜州卫满清至少驻扎了两个牛录,也就是六百真正的八旗子弟,而每个八旗子弟按照正规配置要配三个包衣奴才,而大家都知道,经过上次一战我们看到了那些包衣奴才的强悍凶猛,绝对不亚于我们这些真正的战兵,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每一个卫所里有六百八十八旗子弟,就要配备一千八百包衣奴才,那样合起来是多少呢?也就是两千四百人,这两千四百人占据着坚固的城池。而我们真正的战斗兵员四万五千,扣除不能参加攻城的一万五千骑兵,实际真正能上战场,进行攻城战的就只有三万人,而这三万人再留一部分人来守卫这个大凌河,保障大凌河的建设,那么我们真正能够出动的,只有两万人,而这2万人在分作两部分,也就是一个地方只有一万人,一万人采取攻城战,面对的接近,三千人的守卫,因此,我们必须形成拳头,以绝对的优势一举而下,不能拖延牵连时间,给皇太极野猪皮以调动军队增援的时间。”

    这样一番耐心的解释,让帐中众将开始明白当前的形势,于是纷纷赞同许杰提出的握紧拳头的建议。

    这样的结果很是出乎了吴三桂的意料,在关宁,在大明,所有的将令决策都是主帅决断,下面的将令军兵只能是被动的执行,即便是错了也没有反驳拒绝的权利,一旦你质疑拒绝,一个藐视上官的罪名那是跑不了的,而这个罪名在军队里的五十四斩里,立刻就能让你人头落地。

    而今天他看到吕汉强的参军驳回了吕汉强的决断,而吕汉强竟然也没有半点温怒的接受了,还替参军耐心的向手下将士解释,这个队伍简直太新奇,太过神奇。

    大家没有人刻意去看吴三桂,也没有人去猜他的心思,大家依旧热烈的讨论着出兵的细节。

    这时候黄胜远站起来,走到地图前,对吕汉强道:“依照下官的看法,我们首先应该攻击广宁,只要拿下广宁,我们就形成了对宜州卫清军关门打狗的态势,”

    只要打下广宁卫,就等于是关门打狗,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于是所有的将领都纷纷要求直接用重兵攻打下广宁卫。

    其实这个方案也正是吕汉强和许杰研究之后形成的,显而易见,许杰之所以同意这个方案,是以他敏锐的军事素养,而吕汉强之所以采取这个方案,是因为他在后世,经历过***的辽沈战役,当时就是先打锦州,放弃沈阳打敌人而不顾,关门打狗,最终奠定了辽沈战役举世瞩目的大捷,不过在当时,GMD军队已经成惊弓之鸟,而***的军队正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而现在呢,也是这样,自己完全可以攻击广宁,切断宜州建奴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

    但这里有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攻占广宁的时候,要面对沈阳努尔哈赤的绝对反攻,同时攻占广宁的时候,也会面对宜州拼死突围的建奴的攻击,这样自己就会陷入两面受敌,中间夹个铁胡桃的窘迫之地。

    一旦广宁攻击不下,或牵连时日,那么自己就被皇太极双面攻击而大败而回,毕竟现在的满清皇太极的战力,可不是后世国民党,那种军心早已丧尽所能比比拟的,因此这绝对是一步险棋,非常非常险的险棋。

    为此,吕汉强辗转反侧几天,都在考虑这件事情。

    这时候被感染的吴三桂站起来,放下原先形成的规矩束缚,也和黄胜远一样走到地图前仔细的打量一番之后说道:“督师大人,其实您考虑的有点过多了,比如说,两面受敌应该不会出现。”

    “为什么?”吕汉强眼睛盯着吴三桂,慎重的问道。

    吴三桂心情有些紧张,但看到大家都在看着自己,正是自己表现出才能的时候,于是深吸一口气,平稳了下自己的情绪接着道:“在宜州卫和广宁之间有一条医巫闾山脉,山高林密,陡峭难行,即使宜州卫想要增援,或者是夹击我们,那么他必须翻越这崇高的医巫闾山,而只要在这个医巫闾山的隘口之上,我们留下一个中队的部队就完全可以阻止他们前进。”

第669章 兵临广宁() 
吴三桂的谏言让吕汉强很欣慰,但这句话更让吕汉强突然恍然大悟,因为吕汉强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非常常识性的错误,就是他一直认为后世的义县和当时的北镇之间,是有着便利的交通相联系的,中间不过短短的五十公里,按照后世的行车路上计算,不过短短一个小时就能达到,如果这样,只要自己在广宁,也就是北镇展开攻击,义县的满清建奴军队可能也就在半天就能赶到,而现在这个条件却不是,因为现在没有公路,说穿了连大路都没有,要想从义县翻过医巫闾山山脉攻击自己的后背。首先说那高山峻岭,就够满清建奴爬上个三天五天,而如果自己在这医巫闾山山脉的隘口上,不要多了,只要放上一百人,多带炸药包,就一个叫牵马岭的隘口就绝对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牵马岭,顾名思义,想走这条路,你只能牵马而行。

    这时候吴三桂再次道:“而一旦满清建奴要想绕道攻击,那他只能走锦州经过大凌河才行。”看看充满鼓励的吕汉强,吴三桂继续侃侃而谈:“走这条路,锦州有关宁铁骑十万,大凌河有留下的两万我复辽军,即便宜州卫满清建奴倾巢而出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吕汉强细心的发现,吴三桂称呼他的母军是关宁铁骑,而称呼自己的复辽军却用上了我,看来吴三桂慢慢的已经不知不觉的融入到了自己的军队里,团队里,这很好,谁不愿意已经学坏的孩子变好呢?

    于是,在给予了吴三桂巨大的肯定之后,这场军事会议还是最后由吕汉强拍板定夺:“现在我决定,大凌河城继续修筑,留下两个纵队在这里把守,这两个纵队的任务,一是监视东面的建奴来骚扰,以免影响我们筑城的进度。最主要的就是要严密监视从宜州绕到医巫闾山末端而去攻击我大军背后的满清军队,因此,这是一个肩负着重担的队伍,我需要一个稳重敢战的人来担当。”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满帐的众将都沉默了一下,这支队伍肩膀上的胆子非常重,但却没有攻城夺地的战功,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

    这时候,赵晓铭站起来拱手道:“督师大人,末将不才,愿意带领本纵队一万兄弟守卫大凌河,保证攻击广宁大军的后背安全。”

    对于赵晓铭的主动请缨,吕汉强表示非常满意,赵晓铭性格稳重而有决断,他的这些性格,在当初京畿小西山一战的时候,表现的酣畅淋漓,将大凌河交给他,绝对是稳如磐石。

    于是吕汉强点点头:“好吧,那我就将这个重担交给你。”

    这时候王大壮站出来说道:“我看留下赵副纵队长坚守大凌河,不但要看住工地,而且要防备满清的偷袭,实力实在是单薄了一些,我建议,还是再留下一个纵队人马,同时这些笨重的红衣大炮留下,那个东西攻城不一定行,但守城绝对是个利器。”

    吕汉强想了想:“就依照大哥的,就多留五千人马,将所有的红夷大炮留下。”然后面对赵晓铭道:“我给你这些人马,这样的装备,如果大凌河再有一点差错,如果你还能让宜州,的建奴援军通过你这里,袭击我的后背,那你就应该找个歪脖树上吊了。”。

    赵晓铭郑重地拱手道:“督师大人,一个纵队已经足够完成所有的事情任务,而两个纵队交给末将,督师大人请放心,大凌河和您的后背绝对万无一失。”

    赵晓铭就这手好,绝对任劳任怨,就是社会主义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计划已经制定,就必须立即执行,这就是吕汉强做事的原则,雷厉风行绝不拖沓,于是也不必选什么黄道吉日,杀牛祭旗,吕汉强留下赵晓铭的纵队,同时将所有的后勤辎重全部留在大凌河即将建成的要塞里,然后带着两万步军,一万五千骑兵倾巢而出,直接杀向了广宁城。广宁城身在医巫闾山东侧,是从锦州走北路,通向沈阳的必经之路,因此,作为已经成为前线的广宁卫,皇太极绝不允许有失误,因此在广宁卫直接驻扎了正红旗的两个牛录和所有的朝鲜包衣奴才,并且给这些奴才发放武器,配备了藤甲。这藤甲还是上次在与吕汉强战斗的时候,从吕汉强的身上学来的。从这一点上看,战争真能让人学聪明,世界上两次大战,促成了世界上两次科技大爆发,这就是明证。

    自从广宁城成为大明和满清的交叉前线之后,满清的将领也知道广宁的利害关系,因此,征发了广宁城内所有的百姓,夜以继日的开始对广宁城加以修缮,现在的广宁城可谓高大坚固。按照正常的情况下,可以称得上是坚不可摧固若金汤。只可惜当吕汉强驻马在广宁城前的时候,对这样在吕汉强看来比中原地区远远要低矮得多的城墙,表示了嗤之以鼻,看来东北还是落后于中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现在东北还被划为蛮荒之地,属于未开化地区,人口稀少,还是那句用百里无人烟完全可以准确的形容,就比如自己的大军,沿着大凌河一路行军到广宁城,沿途之上只有几个稀稀拉拉的村屯,而且这些村镇简直不能和中原的村屯相比,因此上可见东北急需开发急需人口。这是好事,吕汉强需要的就是广袤的无主土地,这样才能让自己还上千万的外债。

    对于这低矮的城墙,吕汉强有绝对的信心在最快的速度之内将它拿下来,早知道这样,当初就没必要提心吊胆,用这几万大军来攻这一个低矮的城墙。

    虽然有这样的信心,但吕汉强还是决定仔细地研究一番,仔细的打一场中规中距的攻城战,因为自己吕家军也就是复辽军成军以来,就没有真正打过一场攻坚战,而以后与皇太极争夺地盘,攻城战将是不可避免,因此在战斗中学习战斗,才是最好的实践。

第670章 大战开始() 
在广宁城外大军摆开阵型,吕汉强吩咐王大壮,“大壮哥,步兵在前,马兵东出,戒备黑山卫的后金骑兵可能的援军。”然后看了眼跃跃欲试的吴三桂:“三桂兄弟,你帮住陈亮兄弟带领骑兵东出如何?”

    吴三桂立刻爽快的答道:“末将遵命。”然后打马跑到陈亮的队伍去报道了。

    看着英挺有朝气的吴三桂的背影,吕汉强的心突然升起原先的念头:“要不要让他战死在阵前,灭了这民族第一罪人?”不过这个想法一出来,吕汉强就下意思的否定了:“投降满清不全怨他,还是看看这个年轻人的表现吧。”

    然后对金恒光道“恒光兄弟,这次攻城就以你的纵队为主,你要在攻城中学习工程的办法,因为以后我们面对皇太极,要逐城市争夺,一支熟练的攻城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被老师如此信任,金恒光激动得有些说不出话来,深吸一口气稳住自己的心神,然后大声向吕汉强保证,“恩师放心,这次我一定要做到,在战斗中学习战斗,稳步推进,绝不冒进。”

    吕汉强就满意的点点头,“这就是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有时一支军队的冒进会带动整个战局,那样就脱离了原先大家制定的计划,会将一场本来应该胜利的战争,带到不可预知的结果里面去,这样的教训一定要记住。”

    对于吕汉强的敲打,金恒光羞愧地低下了头,但转而抬头道:“恩师放心,学生再也不会犯这样低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