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督师 >

第358章

大明督师-第358章

小说: 大明督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胜远却是当初崇祯第三任首辅黄鑛的公子,却最不齿于老爹东林做派,也不要老子荫蔽做官,因此与王方走动及近,却是没有官阶品级,只是一个同进士出身。

    贾万全这个人就有点意思了,今年刚刚三十,却已经辞官两次了,一心想着报国杀敌,可惜前线上的将官不希望文官插手他们的军武也就没有机会,而让他弃文从武,却又从骨子里看不起武人,放不下身段,结果就这么矛盾着,愤愤不平着。

    这四个人和王方有着共同的性格,共同的志向,因此上走的都非常近,时常听王方谈起吕汉强,早就心生投效。尤其是上次京畿之战,吕汉强一鸣惊人,让这四个人再次看到了报国杀敌的希望,于是,在这次吕汉强进京的时候,他们四个人联袂找到王方,要求王方给予引荐,愿意丢弃现在的官职追随吕汉强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

    王芳当然愿意让自己的好兄弟们出人头地一展抱负,同时也当然愿意为现在手中人员缺少的吕汉强找到几个得力的助手,于是就在今晚,特意向吕汉强推荐了这四个人。

    看着这四个年纪与自己相仿,和自己一样有着一腔热血抱负的年轻人,吕汉强心中非常高兴,于是拉着几个人坐下,让张叔张婶儿又炒了几个小菜,烫上两壶酒,然后就在这黑夜里在油灯下,与他们尽情恳谈,当然这里也有考较的意思。

    结果一番谈论下来,吕汉强发现这四个人的确是各有所能,都是真正的青年才俊。

    程国元,家学渊源,是将门出身,对行武练军的军事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从他的谈论上看,除了他和小胖子在实战上有些缺陷外,在理论上几乎与小胖子相当,尤其在酒桌上,小胖子干脆对他不断发出挑战,结果这个程国元一一作答侃侃而谈,即便有的问题实在不懂,也能虚心向小胖子求教,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的确是一个可造之材。

    而孔邦国则是经史子集无所不通,瞬间作文顺手拈来,完全是一个办公室主任的不二人选,如果将来真的将它放到地方,管理一地,必定是个能臣,而黄胜远对官场上的把戏简直就是了如指掌,说出的道道都带着一点阴暗心思,毕竟人家的老爹当初在哪位置,虽然不受老爹待解,同时他也对老爹的做派心生不满,但是言传身教还是在哪儿呢,也算是家学渊源。

    贾万全这个异类,对诗书子集只是一般,但对兵法韬略却是侃侃而谈,肚子里的确有些墨水,虽然现在他所说的东西,对于真正经过几次大战实战考验的吕汉强看来,还是存在于纸上谈兵,但只要和实战结合起来,经过几次磨练,便绝对是个好手。

    一番谈论直到天亮,相约共同做番事业之后,然后吕汉强就将几个人交给小胖子和许杰继续招待,自己还要接见其他人等,大家才尽欢而散。

    关注吕汉强进京的当然不止这些人,东林更是紧张的要命,于是,在东林魁首周廷儒的家里,也聚齐着一大群东林大佬。于密室之中彻夜蜜谈,究竟谈出了什么结果,那只有天知道,不过吕汉强得到王方的汇报后就只是笑笑,见招拆招才是自己的强项,如果东林还是不老实,说不得自己就再砸上一顿饭碗,反正现在自己无所顾忌,到时候就看大家谁的拳头硬。

    还是那句话,说你你不听,骂你没文凭,打你是没办法,咱们就走着瞧。

第585章 再见崇祯() 
被王方和王侍郎恶补了一阵这一年来,自己不在朝堂上的情报之后,在下午的时候,吕汉强就打着哈气,黑着眼圈,来到午门递牌子求见崇祯。

    结果牌子还没递上去,就看到一个小太监远远的跑过来,欢喜的道:“吕伴读,皇上派我在这等待多时了,您可算是来了,赶紧的让小的带您进去吧。”

    吕汉强就微笑着拉住这个穿的单薄,冻得鼻子都青了的小家伙,“小公公辛苦了,那就有劳了。”平淡贴心的话让这小太监鼻子一酸,更让他鼻子发酸的是他感觉到手中多了一张纸条,他知道,这又是吕汉强打的欠条,只要拿着它,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去报社,去茶楼,立刻就会换来实打实的银子,这就是体恤。

    随着小太监走到宫门,大汉禁军简单的搜身之后,走进皇宫。

    巨大阴森的紫禁城肃穆依旧,被带进御书房,御书房依旧寒冷的可以让砚台结冰,四下观望,桌案陈设依旧没变,要说变了,也就是更陈旧了,看着没有一点改变的书房,吕汉强竟然有种恍惚的感觉。

    那个小太监哈着白气谦卑的道:“刚刚得到消息,皇上想下朝就来等您拜见,结果刚刚周廷儒周阁老有事禀报,因此,皇上特意吩咐,先让伴读候一会。”

    难得崇祯摆出这么礼贤下士的姿态,吕汉强就沉思了一下,看看站在书房里静悄悄的小太监小宫女单薄的衣衫,瑟瑟发抖的双肩,于是就皱眉道:“小公公,能不能寻来纸笔?”

    书案上有纸笔,但那是不能动的。

    小太监忙在一旁的一个格子里拿出一套纸笔,这才是专门给大臣们用的。

    吕汉强略一思索,立刻在纸上写了一行字,这个小太监是在宫中的学堂学习过的,认的字,看到吕汉强写的,鼻子一酸,悄悄跪下给吕汉强磕头。

    吕汉强将这个纸条递给这个小太监:“起来,起来,你拿着这个纸条立刻去我的茶楼,让伙计们赶紧置办。”

    小太监吸溜着鼻子立刻飞野一样跑了出去。

    吕汉强的纸上写的是,捐大内焦炭一万石,粗布一万匹,就这一个手笔,按照市面上的价值,就是十万银子。

    这不但买好了崇祯,更买好了这宫中所有的人,包括这些小太监,小宫女,至少他们可以添置一件厚实点的内衣。

    也可能是周廷儒真的有什么公干,也可能他干脆就是给吕汉强难堪,就这一个请对,就用了足足三个时辰,也就是六个小时,而这时候,吕汉强都感觉到脚下的地龙再次升温,也就说,取暖的焦炭都有一部分送进宫来了。

    正在慢慢升腾的热气里昏昏欲睡的时候,门外一声轻传:“万岁驾到——”

    几个小宫女立刻乖巧熟练的打起了帘子,神情委顿更加清瘦的崇祯,在曹化淳和王承恩两人的陪同下走进了御书房。

    刚刚走进御书房,崇祯就一愣,因为他感觉到了御书房比平日温暖,就低声呵斥道:“是谁敢做主升的地龙,平白的浪费?”

    这时候,那个小太监立刻跪下,欢喜的道:“启禀皇上,不是浪费,是吕伴读一来就捐献了一万石的焦炭,还有一万匹的粗布给我们这些小的,这才敢将地龙升起火来。”

    崇祯眉毛一挑,语气也有了丝丝欢喜:“吕伴读来啦?在哪里。”

    跪在转角的吕汉强就轻声道:“布衣草民吕汉强,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适应了房间里的昏暗光线之后的崇祯,抢步上前想要拉起吕汉强,但手伸到一半还是停了下,然后才一把拉起他:‘起来起来,什么草民草民的,我们还是同窗,我们还是同学。’

    吕汉强顺势站起来,就那么平淡的看着崇祯,崇祯也就那么看着吕汉强,崇祯的眼里依旧是阴沉,吕汉强的眼里依旧没有该有的对皇权的尊重,但慢慢的,两个人的眼里就都有了柔和温暖,很久之后,两人异口同声道:“(皇上,伴读)瘦了。”

    崇祯感觉鼻子有点发酸,吕汉强感觉眼圈有点发红,这时候,两个人想的是当年同窗的情谊,发自肺腑的一种感情。这时候,似乎所有的芥蒂全部烟消云散了。

    扭转头,崇祯找着别的话题掩饰尴尬,问那小太监:“吕伴读捐献的焦炭给后面老太妃们,张皇后还有其他的娘娘们送过去了吗?”

    要说崇祯刻薄寡恩是他性格的一个特点,那其实也算冤枉了他,他对待自己的亲人,崇祯算是诚挚的,比如终崇祯一生,对待后宫的老太妃们就优容有加,而一生只有一后两妃,并且待他们也极好。

    之所以刻薄寡恩,不过是对待他们的臣子,而整个大明后期的朝堂臣子们,有一个能让人真诚相待的吗?一个巴掌拍不响,最终也是那些大臣们让崇祯寒了心。

    若说有一个实心实意对他的,那就是吕汉强,但可惜他在臣子的行列里,天生就有代沟,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那小太监立刻表功般欢喜的答道:“启禀皇上,吕伴读的人一接到条子,立刻紧急先送进宫来一千石焦炭,奴才不敢怠慢,直接先给各宫的总管太监那里送去了一部分,请各宫紧急生火,现在应该都好起来了。”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你办事不错,勤快有眼力,这样吧,明天你就跟着曹大伴学习学习历练吧。”

    这小家伙当时就蒙圈了,好半天还没动一下,跟在崇祯身边的曹化淳就笑着一拍他的脑袋:‘欢喜的傻啦?还不谢皇上恩典,要不一会我就先揍你一顿,在发配你去净衣处去。’这小太监这才醒过来,趴在地上咚咚给崇祯磕头,转而又给吕汉强磕头,接着又给曹化淳磕头,一时间大家让他逗得哈哈大笑,书房里的气氛再次欢快起来。

    崇祯转到玉案后面坐下,然后指着吕汉强道:“你也坐,我们还是坐着谈比较好。”

第586章 同窗之情() 
吕汉强坐下,然后看着崇祯,以当时同学时候的口气小声道:“心忧国事也该有时有晌,您看看您的脸色都发青了,眼圈也黑了,这不行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这是吕汉强发自肺腑的关怀,为这大明真正的明君感慨与惋惜。具有所有明君的潜质,但生不逢时却是奈何?因此说这话之后,吕汉强决定,在没有任何牵挂之后,真心的为这个大明,为这天下,为这个同学,更为了在这个万恶的封建社会自保,一定要做点什么。

    崇祯就歪着脑袋看着吕汉强,然后突然指着他道:“大哥别说二哥,你看看你,眼睛和熊猫有什么区别吗?哈哈哈哈。”说到这里看着吕汉强尴尬的表情,竟然开心的大笑起来。

    王承恩知道这是当初两人在潜邸时候的样子,说事前都要胡闹一阵的,也难得这一年来皇上能有这样开心的大笑,就知趣的吩咐书房里的小太监小宫女们:‘去去去,给你们放假,我这两个老的给你们替班啦。’

    崇祯就更加开心的道:“是是是,就应该是这样,就咱们大伴伴读在一起,省的他们碍眼。”

    小太监小宫女难得放假,立刻欢天喜地的叩头拜谢,然后跑了出去。

    这时候崇祯回身对着角落里道:“你也不必再记什么起居注了,也放你假。”这时候,帘子后面就幽灵一样走出一个人,将一堆纸笔放到格子里,悄无声息的走了,现在,整个御书房才真正只有崇祯吕汉强王承恩和曹化淳四个人了。

    这时候,崇祯叹息一声,神情略显尴尬的道:“前段伴读勤王大功,但却剥夺了伴读所有的官职,放归故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希望伴读能理解朕的良苦用心。”

    曹化淳也出来解释:“伴读功高,天下共赌,但伴读你做的也太过了,因此被所有朝臣诟病,若不是咱们皇上出于回护之心,暂时让您回乡躲避锋芒,说不得现在您都难以以这伴读身份坐在这里了,皇上的良苦用心真的应该让我们臣子奴婢们感动啊。”

    这就是曹化淳的好处,他不但给了崇祯的台阶,更和了君臣的稀泥,让原本内心愧疚的崇祯简直认为,当初自己就是这么想的,也就是这么做的,看看,我是多么的回护你啊。

    王承恩也上来埋怨吕汉强:“当初以老吕你的功绩,封个公候也不为过,只要皇上坚持,大臣们再想压制你,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可是你到好,非要送把柄给人家,先杀建奴大将,在杀降将多尔衮,这都算了,你还在建奴请和的时候,干脆杀了建奴俘虏一万,奴隶一万五千,结果看看,都是你啊,这建奴不和了,结果现在关外又战火连连,让咱们国库流水般的往外拿钱,还有这内帑,就那么点收成,结果还是花的是一干二净。”

    其实,这就是同样吃大米饭长大的人和人的差距,曹化淳说的一番话,让满屋子的人都感觉慰贴,但你看王承恩说的话,其实也和曹化淳一个意思,却怎么听着怎么不顺耳。

    “好啦,好啦,别埋怨了,事情都过去了,一切我们在从来就是了。”崇祯挥挥手,打断王承恩莫名其妙的话头,转而看向吕汉强,意味深长的道:“听说你在老家建了一个堡寨?而且建的简直就是尽善尽美,而且用时短,功效高,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去看看,也让大家学习学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