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督师 >

第341章

大明督师-第341章

小说: 大明督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象昇一万乡勇,阵亡八千,伤无算。

    京城援救的皇家驿递商行二千家丁,阵亡一半,出城十万百姓,阵亡一万余,伤无算,五城兵马司兵丁阵亡两千,刘涛负伤。

    京营私自出击将士,阵亡一千三,通州三省勤王军,死总兵一人,其余溃散。

    关宁铁骑祖大寿攻击遵化,阵亡——没有,伤——没有。

    吕汉强勤王军,前后阵斩建奴镶红旗,正红旗,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旗,建奴正兵两万有余,俘虏五旗正兵一万,阵斩蒙古京畿地区八旗五千,阵斩朝鲜包衣两万七,俘虏一万三,缴获战马四万匹,解救被俘虏百姓二十万,缴获南海子建奴几月抢掠未来得及带走的粮草无算。

    从十月建奴入寇,京畿及河北一部,共失踪被杀百姓一百五十万,钱粮牲畜无算,被毁房屋无算,城镇无算,各地勤王大军无算。

    、、、、、、、、、

第549章 战后奖惩() 
崇祯三年三月,崇祯下令各地勤王军马各归防地,下令吕汉强移交良乡钱粮,移交南海子缴获钱粮,对受灾地区展开恢复重建,三百万银两,二百万石粮食,内帑收纳百万,其余各级官员上下其手,落到百姓手中百万不足。

    三月,崇祯宣布,此次灭族地主士绅土地为无主土地,收归皇庄,曹化淳大肆收敛无主土地百万亩,承包给无地百姓,地租为十之一,活民无数。

    三月,崇祯下旨活剐袁崇焕,下旨杀山西巡抚耿如杞,杀山西总兵,杀兵部尚书(病死),杀各地勤王不利众将,一时间大明人头滚滚——

    升孙承宗太子太傅,挂兵部尚书衔再任辽东经略,陈新甲,因事出有因,而且最后还是出兵参战(自发出兵的京营将士)群臣力保贬宁前兵备佥事,祖大寿被孙承忠力保,得以原官,不升不降。

    保定巡抚解经传,御史方大任因武将不从,虽处置果断却无能为力,留官原任。

    但吕汉强这次再次成了疯狗,他日夜不停的上书,上书,发动所有的孤臣党上书,上书,再上书,发动大明新闻连篇累牍的报道再报道,揭露陈新甲的罪状,揭露保定巡抚解经传,御史方大任的罪状,要求必杀此三人,为死难兄弟报仇。

    崇祯不允,内阁不允,东林百官不允。

    吕汉强上书愿用所有军功换这三个肮脏的脑袋。

    崇祯不允内阁不允,东林百官不允。

    两万百战余生的将士愿用全部的军功换这三个肮脏的脑袋。

    崇祯沉默。内阁不允,东林百官不允。

    京城百万百姓上街,跪倒午门,求这三颗肮脏的人头。

    三月末,崇祯杀保定巡抚,杀御史方大任,杀陈新甲,百姓争食其肉。

    因军功,姚同新升山西布政使,李卫东升山西直隶泽州知府,吕焕之升平陆府知府,赵梓升平陆同知兼任平陆县令,王大壮,升山东总兵,周楚钧升河南总兵,陈亮升湖广总兵(陈亮连湖广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赵晓铭,升山西总兵,高旭升济宁守备,金恒光雁门守备,陈车副之,赵四海遵化守备。以上各将带本部择日赴任。

    陈亮高旭不愿做官,赏赐金银布帛加授广威将军(武散阶四品)。升——所有有功将士。

    拨付内帑银子若干,奖赏所有皇家家丁,每人纹银十两——因国用艰难,内帑匮乏,因此被王承恩所代表,全部捐献内帑。

    英国公张之及小胖子,升——都世袭一等国公了,也就这么滴了。

    撤吕汉强驿站善后钦差,撤南四府整顿卫所钦差,撤雁门善后钦差,撤勤王督师,撤南四府剿匪督师,交还各种关防一堆。保留山陕赈灾钦差,吕汉强退掉,升——等等,这有待烟酒。

    吕汉强军功旷世,当以公候待之,但吕汉强无圣旨擅起边讯,罪也,草原屠杀无辜,致使草原生灵涂炭,反人类,罪也,火烧草原致使天怒人怨,罪也,战场杀被俘大将,罪也,剐投诚贝勒,罪也,追击敌军至遵化而逡巡不前,罪也,任皇太极自如来去,罪也,擅自分发准备善后钱粮,罪也。

    功过纠结有待研究,研究,再研究。

    四月,后金为鼓舞士气,显示依旧能战,纠结留守正白旗,镶蓝旗以及后金女真十五以上四十五以下全部男子,发起宁锦战役,攻陷大凌河,杀关宁军五千,祖大寿诈降逃遁,吴襄逃遁,焚毁大凌河沿线十一堡寨,朝堂惶恐,孙承忠被群臣攻击黯然致仕,崇祯准其奏。有小道消息,准备升吕汉强辽东经略。

    就在朝堂争论怎么封赏处罚吕汉强的时候,五月,后金派信使范文程进京,向大明皇帝递皇太极国书,恳求求和。

    国书里主要三点,一,自去国号,去皇帝号,继续成为大明藩属,退还大凌河,并誓言永不背叛,

    二,要求大明给予藩属赏赐,钱粮盐铁布帛女子天文数字,数目等同大明十年国库收入。

    三,请大明怀仁义之心,放被俘女真将士归家。

    这三点立刻让满朝堂欢欣鼓舞,刚刚就任大明首辅周廷儒第一个恭贺皇上,在以内阁为领导的全体文官集团努力下,复辽成功。然后满朝文武一起为圣上贺,诸位臣公一致赞同当放被俘将士回归辽东,以显示圣上宽厚仁慈,也符合圣人要意。包括孙承忠都上书,能够换来皇太极的臣服,有必要表示一下大明的宽容与诚意——放被俘虏的建奴回家。

    升吕汉强辽东经略的小道消息自然销声匿迹,孙承忠复出,继任辽东经略。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安排将士后路的吕汉强,第一时间点起二万将士来到了关押着建奴俘虏的营地。

    还没到各地驻防的吕家军及边军两万兄弟将俘虏营团团围住,二话不说挥起了屠刀,在巨箭与炸药包和大刀扎枪的推进后,一万建奴旗丁,一万五千朝鲜包衣,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全部屠戮,没有一个活口。

    当姚同新赶来的时候,他看到的只是一片尸山血海。

    吕汉强面对跳脚的姚同新淡淡的道:“一万旗丁,便是一万未来屠戮我大汉民族的刽子手,一万五千朝鲜包衣,便是未来我大汉的死敌,那些讲究仁义的混蛋,如果将他们放归,便是放虎归山,将来我们要用十万,二十万,乃至几百上千万同袍的生命来抵消,我不能让他们回去壮大后金,壮大皇太极,我不允许任何一个壮大皇太极的机会出现。”

    “我的兄弟啊,你这么做,便失去了唯一的前程。”

    吕汉强丢掉染血的宝剑,淡淡的道:“请将此折子呈递皇上,我要带着一家老小,归还故里,扫墓祖坟。”

    四月初,吕汉强上书朝廷,辞去詹事府洗马,辞去户部陕西司郎中,辞去兵部郎中,辞去潜邸伴读,辞去——回归故里。

    崇祯接到吕汉强的奏折,批了一个字——准。

第550章 归家() 
吕汉强请辞所有官职布衣归家,崇祯的批复来的非常快,这里虽然与崇祯性格有关,但更多的是来自东林朝臣的压迫,这次,吕汉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杀俘,这是示威,想上至皇上,下至百官示威,并且一次就杀了两万五千手无寸铁的俘虏,其令人发指到可以和当年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相提并论。

    这样的后果很严重,第一,这次再次严重的蔑视了皇权,让崇祯很震怒,即便连一项温和的曹化淳也不能再帮助吕汉强说什么了。

    第二,由于吕汉强的杀俘事件,彻底的激怒了皇太极,因此彻底的关闭了与大明议和的大门,大明与后金再次处于敌对双方,虽然皇太极已经被吕汉强打的只能苟延残喘,但不能也不得不做出这个姿态。

    第三,此次事件给了东林攻击吕汉强残暴与跋扈的口实,如此残暴跋扈如此,若再站在朝堂,将是朝堂之大不幸。

    第四,即便是一向倾倒在吕汉强一方的民意也因吕汉强的行为而分化成两派,指责者多,拥护者少。

    而吕汉强没有解释,因为他知道,解释也没有人相信和理解自己的苦衷,因为他们不知道历史。

    四月,吕汉强从皇宫里将娘和如雨接回家,随着的是老太妃们的念想和崇祯的赏赐,但吕汉强对这些表示了嗤之以鼻。

    回到了熟悉的小院子里,一家人再次团圆。娘长舒了一口气。吕汉强也长出了一口气,一家人全部长出了一口气。

    一切都过去了,一切总算都过去了,大家可以再次平平安安的在一起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对于未来的走向。娘认为没有必要去问自己的儿子吕汉强,因为他认为吕汉强一定能安排的很好,于是吕汉强就向娘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娘,这次我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自在了各处行走,我想达成娘的心愿,我们衣锦回乡。虽然这衣锦回乡不是高官厚禄,只是不错的银钱,但我想娘是能理解的。”

    娘就揽住吕汉强的脑袋,将他揽在怀里:“当年你爹故去,相邻欺凌,我不得不带着你们三个兄弟逃难京师,本来已经走投无路不久即将埋骨他乡,但天可怜见,让我儿有了这么大的出息,做了这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以回乡告慰祖宗,可以告慰你爹在天之灵,难道带着这么大的功业还羞于见人吗?一切但凭我儿安排,只要一家安稳就好。”

    得到娘的同意,吕汉强开始安排京中的后事。

    召集自己产业下的负责人开了一个会,自己可以走,但产业不能走,报纸和茶楼依旧正常运转,商行的股份也不发卖,留下张管家统筹全局。

    结果张管家却坚定的要求全家跟着吕汉强去山西,理由就是自己是个管家,不跟着家走那还是什么管家,这个理由很正当,吕汉强也就同意。

    因此只能将京城里的事情交给黄唯一统一管理,黄唯一当仁不让。

    三叔和小六子也坚决要求跟随,吕汉强也做了妥善的安排。

    陈亮和高旭两个家伙辞去了身上所有的官员,坚决跟随吕汉强回乡,而许杰更是淡淡的道:“京城腌臜,不若看看山西风光,那赏赐给我的狗屁官职也没什么用处,拿屁点的俸禄也不能养家,不若跟着东主继续混下去,也是一个不错的温饱。”

    于是吕汉强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答应一起回乡。

    但吕汉强坚决的拒绝了王大壮等兄弟们辞官跟随的请求,他真诚的道:“大明需要你们继续看护,这才是男儿该做的事情。”

    于是,与王大壮在酒楼昏天黑地的大醉一场,然后与带着家小属下赴任的兄弟们一一作别。

    对于孤臣党官员的求见,吕汉强给予了回绝,自己已经不再是官,恢复一介布衣,就没有必要再与孤臣党有什么来往,同时如果再来往,对孤臣党和自己都没有好处。

    于是,孤臣党也就再也没有人登门。

    王方倒是不避讳什么,一直在帮着吕汉强四处奔走,对吕汉强展现了他的不离不弃。而就在临行的最后一天,吕汉强和王方赵良许杰在密室里商谈半日才散。

    本来小院子想卖掉或者送人,但娘和这个院子已经有了深深的感情,还说将来吕汉强如果回京也有个家,因此吕汉强雇请了一对年老的夫妻看护守望。

    安排了京城所有的后事之后,吕汉强轻车简从,带着娘,和一力跟着的如雨一家,还有子涵国公小胖子,以及忠义无双王公公一家老小,孤单的出了京城,没有官员送行,没有皇帝的恩遇,什么都没有。

    出了京城快走到小亭的时候,吕汉强却被眼前巨大的场面震惊了。

    无数百姓,无数文人士子,还有五百同生共死愿意与吕汉强一起归乡的兄弟,将小亭方圆十里挤得密密麻麻,吕汉强车队行走路上,沿路两边无数百姓士子如大海波涛一般延绵跪倒,却没有一个人再称贺吕汉强公侯万代,有的只是低低的绝望的哭泣,但这低低的哭泣汇合在一起,便是冲天的悲凉。

    王侍郎站在道中,举着酒杯,代表他身后无数孤臣党党员连干三杯。

    吕汉强坦然相受,然后深施一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大明便拜托诸位了。”

    再举杯时候,轻轻吟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所有的官员都激动的哭泣,所有的文士都沉醉其中,他们又听到一曲千古绝唱,他们又看到那个潇洒来去大明的第一词人的风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