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督师 >

第120章

大明督师-第120章

小说: 大明督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不济四五十万银子还是能有的吧。”崇祯乐观的跟吕汉强伸出了五根手指:“这样下来,最少就是六十万两银子,而朕在潜邸的时候时常关注市面上的米价,一两五钱银子可买两石米,而赈济灾民,不要精米,只是糙米便成,那么算下来,你就可以带着十七八万石的粮食展开赈济了,这还少吗?”

    这真是一个乐观的皇帝啊,有这种乐观做事的心态是好事,不过,放在这个赈灾的上面,绝对是一件灾难性的事情。

    这个刺猬我不能接,接了就是个死无葬身之地,尤其那是什么地方?流寇遍地的山陕啊,而自己想去的是南方啊,这与自己出京的目标地绝对是南辕北辙。

    借口,推掉这事情需要一个绝对让人说不出话的借口。

    大明以孝道治理天下,对人臣就有一条规定,父母有病,那臣子就可以以此为借口不去上班,直到父母痊愈,还有就是一个父母亡故,那必须守孝三年,如果你不辞官守孝,那你就等着御史弹劾到你被罢官守孝去吧,当时就有人贪恋官位,也正是竞争上面位子的关键时候的官员,就隐瞒父亡的事情,结果事情不秘,被竞争对手告发,结果就一个德行有亏,彻底的断送了前程。

    于是,吕汉强郑重其事的张口道:“万岁重托,臣感恩戴德,不过我娘——”

    崇祯就笑着一摆手:“我知道,老太君病入膏盲,上次就病的早上只吃了两碗饭,种了五畦菜,然后被你这个孝顺的儿子带着去城南小庙监工,午间还在柳荫里吃了一顿饭,据说,还略略的喝了点酒,这病的,真是让朕心疼。”

    看着尴尬的脸红脖子粗的吕汉强,就很焦急的向身后的王承恩道:“御医们最愿意去吕伴读家就诊了,这次老太君一定又病的不轻,都去都去。”

    “老奴遵旨。”王承恩就笑眯眯的答应,却是脚步不抬。

    “还有啊,别再拿什么萝卜就水的祖传秘方了,你告诉药膳房的管事太监,就将高丽进贡的上好人参拉一车去,顺带着在街上买上百多斤羊肉,咱们就让老太君把人参当萝卜吃,就萝卜顿羊肉,这可是美味啊。”

    “万那个万——”吕汉强赶紧要上前阻止。

    “吕伴读,我知道老太君可是深明大义的,知道您这样,一定会进宫劝谏你为天下灾民做了这赈济钦差的事情,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吕汉强的脸就绿了。

    娘要是知道自己对赈济家乡的事情如此推三阻四,绝对能将自己腿打折。

    但这事情还是不能接啊。

    于是整理下袍服,再次郑重其事道:“万岁,圣人言,父母在,不远游,臣父早亡,臣母寡居,臣是家中长子,弟妹年幼,不能照顾娘的起居,因此上,臣请致仕照顾家中老母,颐养天年。”这次,吕汉强都把圣言搬出来,并且信誓旦旦的为尽孝道,准备辞官致仕。

    崇祯玩味的点点头:“很好,很好,吕伴读都将圣人大义搬了出来,有理有力有节,为尽孝道,二十岁就请求致仕,这个朕不能违背圣人教诲,这个请求致仕的折子,朕准啦。”

    吕汉强当时大喜过望,哈哈,这回好了,这下子自己算是达成所愿,将一切烦恼都交卸了,再也不用在朝堂上互相撕咬了,再也不用为那十几万驿卒奔忙啦。自己又可以说书码字,腐败啦。

    “臣谢主隆恩。”推金山倒玉柱,吕汉强是真心的轰然跪倒,给崇祯磕头不已。

第174章 被摆了一道(第一更)() 
看着跪倒在地年纪不够而是岁就要祈求致仕的吕汉强,崇祯不由得皱了下眉:“吕爱卿,难道做官就真的让你这么不开心吗?”

    吕汉强就抬起头,装作痛苦的道:“臣愚钝,臣非常想为万岁解忧,但臣家有老母需要奉养,笑弟需要教导,妹子年幼需要抚养,还有小黄,啊,小黄就算了,因此辜负了万岁对臣的期盼,想报君恩却有心无力,臣死罪。”说着痛心疾首的话,但怎么的也难以掩饰面皮下的兴奋之情。

    崇祯就长长的出了口气,然后坐正了身子,严肃的道:“既然爱卿仍有为国为君分忧之心,也正是国家多难之时,需要能臣干吏当口,因此,朕决定,夺情启复,吕爱卿依旧官复原职,一个不少。”

    吕汉强当时就想抽自己一个大嘴巴,你说我说什么不好,非得还要假惺惺的弄出什么想报君恩的这个烂话题,这不是自找的吗?

    说起夺情,吕汉强马上拿出了文人的风骨,这种事,坚决抵制,于是,再次叩首道:“万岁,圣人教化,祖宗法度,都是以孝道为先,因此臣坚不敢违背,坚决拒绝夺情圣旨。”

    崇祯笑了,好整以暇的点点头道:“对,对对,这才对嘛,按照规矩,夺情这件事得要三推三夺才显出吕伴读的至孝之心,才显得朕对爱卿的倚重之情。这是规矩,既然是规矩我们就要守。因此,朕第二次下旨,夺情。”

    吕汉强这是彻底的傻眼了,事情还可以这么玩?然后崇祯竟然耍起了孩子性,笑眯眯的看着苦瓜一样的吕汉强,饶有兴趣的催促道:“吕爱卿,时间紧迫赶紧的驳回呀!然后我好继续夺情啊。”看看外面的天色,不无担心的道:“时间不早了,赶紧的办完,办完了,大家回家吃饭,你家老太君说不定正倚门张望盼儿早早还家呢。”

    当时吕汉强满脑黑线,一阵暴汗,看样这位同学还就和自己杠上了。

    权衡利弊,还是不要真的惹恼了这个刻薄寡恩的主,最后,还是封建时代的皇权占领了制高点。吕汉强风风光光的成了崇祯朝的赈灾钦差。准备带着希望渺茫的五十万两银子,购买良米运到山陕。其实也就十万两银子要赈济整个陕西,这简直就是开玩笑。

    既然不能推脱,那就要谈谈条件咯。

    吕汉强上前一步:“关于向官员捐输筹措银子,还是等结果吧,我不反对我们的大臣里有君子,但我对所谓的君子表示信心不大,但皇上的十万银子,全部给了臣,或许臣也能做点什么。”

    听到这话,王成恩就很是红了把脸。但是看到崇祯很是纳闷的看向自己,当时就信誓旦旦的保证:“吕伴读只管去做,十万银子,只要吕伴读出发,那么只要缺了半分,那你找我是问。”

    当时吕汉强就只有捏着鼻子信任了这位千古第一忠宦,因为,他知道历史上,崇祯第一次赈济山陕的时候,的确是答应那位倒霉的钦差十万银子的,但在七扣八扣的情况之后,在这位还算清廉的忠宦交给那个历史上的赈济钦差手里的,不过是一半,对,五万两,而官员的捐输结果就是上演了一出闹剧之后,就得了五万多一点。

    崇祯对于吕汉强不信任君子,还是有点反感的,“朝堂东林,虽然好空谈,好内斗,但在大是大非上,还是能有决断的,这次山陕大旱,报纸上已经连篇累牍报告其惨状,想来那些君子也都有恻隐之心,这捐输的目标我想还是能做到的。”

    看看吕汉强轻轻的撇嘴,就无奈一笑:“朕想百姓困苦,事情还是要从官员入手,今日你就在报纸上再发一片文章,鼓吹一下这件事情,然后明日朝堂,朕再提起此事,我想就是水到渠成了,吕爱卿以为如何?”

    还能如何?你是不撞南墙不死心,不上煤山不闭眼啊,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吧,反正这也好,让你再次看看东林那帮混蛋的做派。

    辞别了陛下,带着郁闷的心情,吕汉强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报馆,安排黄唯一写一片号召官员捐输的稿子,这个黄唯一倒是非常愿意,他对朝堂不太懂,因此也对官员的君子风度表示了信心。

    出了报馆,吕汉强再次坐车去王侍郎家拜访,得到吕汉强亲自登门的消息,王侍郎是用跑的方式大开中门迎接的吕汉强,这礼遇,比年三十迎接财神爷还殷勤。

    吕汉强就唉声叹气的走进了王侍郎的书房,拿起桌子上的茶壶,也不管冷热,先给自己倒上一杯,一口干掉,然后颓然坐到了该是王侍郎坐的位子,王侍郎就更加高兴的在下首坐了。

    吕汉强这么随便,说明他真的将自己当成了家人,是的,是家人,而吕汉强护家的性子那是天下皆知,都能为了一条被阉党打了的狗,就一举掀翻了阉党,何况是人?自己是他的家人了,这多好啊。

    “子谦呢?为什么不见他?”吕汉强扫视了下四周,却只见王侍郎陪伴自己,却不见王方,就顺口问了下。

    王侍郎就骄傲的回答:“犬子得大人青睐,给他情报司的职司,这就将行李搬到会同馆去了,正日夜梳理人事,希望尽快能让情报司发挥作用。”

    吕汉强就无力的点点头:“年轻人就该这么勇于任事,我看子谦将来必成皇上臂助心腹啊。”

    得到吕汉强这声老气横秋的好评,王侍郎骨头再次轻了二两,连连替儿子谦逊,不过看看闷闷不乐的吕汉强,就小心的问道:“吕大人今天怎么闷闷不乐?难道那些东林又给吕大人出了难题?”然后洒然一笑:“大人不要担心,那些混蛋再怎么跳得,也不过是小丑而已,现在您已经不是孤军奋战了,现在您的身后,已经有无数同道应和,还怕了他们?”

    吕汉强就再次长叹一声,痛苦的道:“这次不是东林那帮家伙给我出难题,而是当今身上摆了我一道。”

    “圣上摆了大人一道?这怎么说?”王侍郎就吃惊的问道。

第175章 必死之路(第二更)() 
面对老王不知道皇上怎么摆了自己一道的事情,吕汉强就将崇祯安排他执行山陕赈灾差事的经过,详细的从头到尾的说了一遍,当时就惊的王侍郎豁然站起,“大人万万不可接这差事啊,这可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差事,尤其这差事办砸了,那些东林就会借此机会冲上来疯狂撕咬,那时候,吕大人您是必死无疑啊。”

    “我也知道我必死无疑,而且这次募捐我本来就不看好,别说皇上想要的五十万两,我看五万两就不错了。”

    “我万两?大人,若是别的钦差还能得到,但大人您做这钦差,绝地得不到一文钱。”看看莫名其妙的吕汉强,王侍郎焦急的分析道:“大人,这次募捐本来可能有些的。”对于这官场的官员的人品,王侍郎也不抱着太大希望:“但是,我们孤臣党刚刚都倾家荡产的支持了商行的运作,再让大家拿出多少来,恐怕是强人所难了。”

    吕汉强就点点头,本来他这次来王侍郎这里,就是希望王侍郎再号召下党员带头捐献点,但王侍郎现在说的也是实情,大家当时看好商行,几乎就将全部的身家性命都投里去了,有些人还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是举债购买,这当然让皇上高兴,但也彻底的掏空了大家的家底,现在还没有收入分红,再让大家白拿,那实在是不行了。

    看到吕汉强理解的表情,王侍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只要吕汉强能理解就好,毕竟自己做为孤臣党的第二人,第一要维护党员的利益,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要维护党魁的威信,如果吕汉强要是这般逼迫党员,那就可能出现离心离德的现状。到那时候,就再也难以收拾这人心啦。

    “大人,还有就是那些其他官员了。”

    “怎么说?”吕汉强有气无力的问道。

    “如果这个赈灾钦差是别的人做,那大家可能还能拿出点来装点下门面,而由您做,那就绝对不可能了,因为,你是他们的大敌,看你怎么死还来不及,怎么能还帮助你?因此这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吕汉强就痛苦的点头赞同了。

    东林本来就好为意气之争,为意气,都可以不顾国家兴亡,更何况自己是东林死敌,整死自己还来不及呢,怎么能再帮助自己?如果他们中有胆子大的,绝对会在小巷里照着自己后脑海来一闷棍才甘心,可惜,自己现在还活蹦乱跳的在这,那只能说明他们没这个胆子,而只能玩阴的了。至于东林的意识里,如果能让吕汉强死,那用上百万灾民的性命做陪衬,那绝对是没有半点心理阴影的。

    “那户部呢?户部能不能挤出来点?”吕汉强将最后的希望就寄托在了户部上了,但说这话的时候,是一点底气都没有。

    王侍郎一听吕汉强将主意打在了户部,就感觉这个党魁发了幼稚症应该看医生了。

    “户部的收入已经入不敷出,这不,还要向皇上申请内帑呢,还指望着他们赈灾?大人,您就死了这份心吧。”

    “户部的收入不是很多吗?怎么真的就穷成这样啦?”

    “当初我也这么想,大明账目上的财政收入很多,我当了这个侍郎,就是要为国好好理财,让天下官吏军兵能宽裕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