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谁主三国 >

第34章

谁主三国-第34章

小说: 谁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在人才济济的三国时期,孔融的军事能力还是不太出众的。最后,孔融还成就了刘皇叔北海相救的美名。刘玄德的踏板有无数人,而孔融,也仅仅是其中之一罢了。如果不是多亏了那小时候的让梨事件,恐怕孔融也会变得籍籍无名了。

    陶谦和孔融是故交。虽然说徐州离北海有那么一段距离,不过好朋友之间可是不能用距离来定义的。陶谦有难,他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孔融。而也正因为此事,给好友孔融带来了不幸。

    不过,这与曹孟德何干?既然做出了选择,那么就要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一个连承担都没有勇气的人,还能被人瞧得起吗?所以,就这一点而言,孔融估计是不会怪罪曹孟德与陶谦两人的。要怪,只能怪自己的不幸。

    从自身找原因,孔融可谓是真名士。这在人才济济的三国中也是很难得的了。但是真名士又如何?最后称霸一方的,不都算的上是伪君子吗?

    一封求救信,一位远道而来的信使,北海,还是被牵扯了进来。不过,即使没有陶谦,孔融与曹孟德之间的冲撞,仅仅是时间问题。

    历史中不乏假名士与真小人,唯独缺的便是真名士与伪君子了。忠义礼智信,孔融的死,是时代的不幸!

    一更奉上

    (本章完)

第48章 北海之难() 
有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理想故,二者皆可抛。

    孔融说,“附议。”

    陶谦说,“附议。”

    刘备和曹孟德,“对不起,风太大——我没听清。”

    自关二一刀砍了华雄后,三人也算是小小的扬名了一把。但是华雄只是个小角色,这三人的功绩很快就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潮流中。充其量,大家在想起三人时约摸会记得这三位和那“人中吕布”有一战之力。

    但是机会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所谓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你什么准备都没有,什么努力都不做,上天凭什么去眷顾你?至少,你也要拜拜老天爷啊!不过,刘玄德可不是那么迷信的人,他相信的,只有自己。他信仰的,只是“人定胜天”!

    孔融是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他是一个好人,但是好人终究逃不过那宿命的使然。他的毕生理想就是国泰民安,希望四海升平,八方来贺。其实,孔融大人,会有那么一天的,几十年后会天下一统的。

    孔融正在宴请客人,这时,徐州来使到了。

    对于曹孟德为报父仇而举兵攻打徐州城的事件早已是传遍九州,目前正遥据三国热搜榜的榜首。孔融是真名士,对于来使的请求,他心里也是有着七七八八的。

    他的名兴于“真名士”,他的命败于“真名士”。但是从始至终,孔融都没有半分的憎怨。为了理想而献身,为了朋友而付出,哪怕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在听到来使声泪俱下的陈述后,孔融沉思良久。他不是在考虑兴兵对自己的不利以及其他的利害关系,而是在思考,如果出兵,那么伤亡的还是无辜百姓。在孔融大人看来,做人就要像让梨一样,懂得谦逊尊敬,这样怎么还会有战争呢?

    “老陶有难,我怎能袖手旁观?但是如若兴兵,受苦的还是百姓。这样吧!我先派人去调停,如果行不通的话,我再兴兵,你觉得怎么样?”孔融尽量语气柔缓,言辞婉约的说道。

    徐州来使淡淡的撇了孔融一眼,那一眼中包含了太多,是疲倦,是心碎,是忧劳……“那就劳烦孔太守了。”

    从一开始的文举到后来的“孔太守”,孔融心中悲慨,只因为一次借兵,便要如此吗?

    他不是不帮,他不是害怕,他只是有着心中的理想与牵挂,那份理想和担当,已经比任何事都重要,甚至是他的生命!但是,为什么?为什么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还是说,没有人相信在这个乱世中他的一片赤诚?

    孔融真的很想知道,芸芸众众,王侯将相,他们所追求的是什么?是杀伐的快意还是权利的欲望?这些,恐怕当事人自己都不知道。所谓盲目从众,大抵也不过如此了。

    不过,计划不如变化快。徐州来使到孔融这边来不到一碗茶的功夫,就发生了意外。

    在这个几乎处处都没有安宁之地的九州,北海算是一片富饶之乡了。当然,这块肥肉与孔融的良好统治分不开关系。或许这一辈子都不会再见面的陶谦在遇到麻烦时想到了这位昔日的旧友,盗贼们在缺粮时也想到了北海这片富庶之地。

    “要么给粮,要么屠城。”对方简洁霸气的话语令老好人孔融很不爽。想借粮,很简单啊!大家做下来一起聊聊,写明白借据,签个字什么的不就完了吗?用的着这样带着大批的人马声势浩大的过来吆喝吗?你那是想借粮还是在打我北海的主意?

    况且,我凭什么要借给你?

    “贼寇休言,我乃汉臣,岂能借粮与汉贼?”孔融目光偷偷撇了几眼徐州太守,心想在外人面前可绝对不能弱了自己的气势,但是他发现人家压根就没有在看自己。这让孔融更加觉得窝囊,他二话不说的派出大将前去绞杀贼寇,不过……事与愿违,人家武力值太高,硬生生的把这一场毫无意义的偷袭变成了一面倒的追杀。

    孔融可不管什么面子了,他大闭城门,心中十分郁闷。那位徐州来使也很郁闷。孔融手底下大将就这么被一个贼寇给砍了?我是在做梦吧?这样的残军败将的,还怎么指望着去救徐州?不,这不是最重要的,现在北海似乎遇上了麻烦,我……我这怎么回去啊?这不会就是传说中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吧?我真冤枉……

    可惜孔融是不知道来使心中的苦诉郁闷的,他见到来使怀愁,只以为人家是在担心自己。故而孔融心里还是有几分愧疚的。所以说,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更不要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不过也多亏了孔融为人大方善良,还是有人愿意帮他的。

    曹孟德行军千里,这一路上,别的不说,曹孟德倒是自行一派,发展成了一门盗墓的手艺。

    不过这也是实事所迫,曹孟德大军没有钱了,于是就只好挖掘坟墓。反正徐州这边是汉文化发展的重心,应该有不少古墓的。曹孟德是个不信鬼神的人,因为不信,所以不敬。因为不敬,所以无所畏惧。他带领着一支盗墓小分队,自创了一门名曰“摸金校尉”的职业。

    正所谓“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很快的,无数的单飞盗墓贼也混入了曹孟德的摸金校尉的队伍中,因此,有着诸多人都被封了官,点点追溯,这可以算作是考古研究学的鼻祖了。什么开山出土,说的好叫考古,本质上说就是盗墓。

    人家盗人家的墓,但是以讹传讹,到了陶谦这边就变成了“大逆不道,无恶不作”。由此,你不得不佩服谣言的威力。曹孟德没杀一人好不好?曹孟德没抢你们一点粮食好不好?但是这些,没有人会关心。

    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营帐里辗转反侧,曹孟德都会想起自己的父亲。这可是一种锥心之痛啊!父亲,我原谅了你为我安排的道路,那么,你可会回来?你可愿入我梦中,让儿子再好好看你一眼?

    没有失去过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珍惜。即使霸主王侯,说不底也不过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罢了。芸芸众生,谁能逃过时间设下的陷阱?谁能改变时空,穿越时光?

    不在的人永远不在了,活着的人还要努力活下去。爹,我不会让你失望的。爹,未来,必有我一席之地!史册上,必有我们曹家一代的辉煌!

    夜深寒气重,丝丝缕缕的冷风萦绕在曹孟德身侧,但是他却仿佛没有感觉一般。行军在外,再也没有那个温柔的女子为他披上狐皮大氅,轻轻的安慰他,有我陪在你身边。

    但即使这样,又如何呢?

    他曹孟德,从来不信什么鬼神命运之类的子虚乌有的事情。所以,他既要乱世中的权利,又要他所爱的人。贪心吗?不,比起其他人,他要的,其实不多。

    拿起刀剑,是为了保护他想保护的人。不止倾倾,不止子桓,不止曹家,还有这个天下!

    曹孟德看着那朦胧月色,突然想起了许久前在王司徒的府中见到的那个如同月光般清冷孤单的女子。王司徒为了大汉死了,曹孟德没有什么怜悯同情,他甚至觉得,王司徒这样的人,是活不久的,那对他来说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不知道那个女子怎么样了?乱世中一个孤苦伶仃的女人,恐怕很难活下去吧?如果没有男人的保护,那女子恐怕不知道沦落到何处了吧?算了,这与他有什么干系?如果被倾倾知道他在惦念着别的女人,还指不定会怎么吃醋呢?

    那个白衣女子只是大汉的一抹剪影,但是倾倾,他的倾倾,却是他未来的曙光!

    东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原来,黎明再次升起,原来,又是一夜无眠。倾倾,你现在还好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半月不见,如隔半生兮。

    孔融平日里提倡“日行一善”的作风,而事实证明,作风良好的孔融对他的一生都有着无限的帮助作用。不过,这效果却不尽然。

    就在北海遇险,孔融焦急万分的时候,一个人倏然站了出来。这个人的母亲受过孔融的恩惠,于是,便让自己的儿子来投靠孔融,为报恩情。看,连平民百姓都知道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那些有文化有内涵的人的眼中,反而变了味道。

    什么四书五经?什么儒家经典?果然是书读的越多思想越复杂。

    孔融感激涕零的看着青年太史慈,“我听说刘备为人仁厚,如果能把他请来,我想此围必然可解。兄弟麻烦你去帮我把刘玄德找来吧!”

    太史慈可是个很重情义的人,他义不容辞的去了。但是孔融孔大人啊,你不知道,这世上最信不过的,就是“听说”这二字了吗?

    你听谁说的?你怎么听说的?不过,人各有命,即使你不信命,但是命运早就注定,你的一生!

    一更奉上

    (本章完)

第49章 双雄对决() 
人们常常把“爱慕虚荣”看做一个贬义词,但是,适当的虚荣心还是好的,可以促进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不过凡事过犹不及,如果虚荣心太膨胀的话,那么……可就不是什么好兆头了。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和欲望,成功人士的主要秘诀就是良好的控制着自己的欲望。即使在亲人密友面前,也不会轻易的展露出来。所以,他们在层层面具下,变成了人们所期冀的样子。

    那些过于古老的故事已经无法考据,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一人一马,于星夜之下前来求见刘玄德。

    太史慈不是什么善人,但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江湖侠士。有时候,侠士比善人更加令人安心,对于他们而言,只有“士为知己者死”,但是可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难得。

    也亏得太史慈助的是让梨的孔融,不然的话,那些试探客气,估计都要虚伪的来上一番。

    太史慈很有礼貌的向刘玄德呈上书信,他又言辞诚恳,那举止间,全然一副大儒风范。“东海有难,还望刘使君能够施以援手。”

    太史慈装的憋屈,刘玄德也更是怀疑。他神色间转了几转,心思也是走了七八个弯。最后,刘玄德轻咳了一下,来掩饰自己的疑心,“孔太守竟然知道我刘备?真是荣幸之至啊!”

    说不上是戏谑还是自嘲,当然,这种莫名其妙的犹疑是在太史慈看来的。对于该事件的主人刘备,人家会“自嘲”吗?

    “刘使君当世英雄之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孔大人临行前还说了,如果您不能相救的话,那么他实在是找不到其他可以求助的人了。”太史慈简直就要声泪俱下的禀告刘玄德了。我说的这么有诚意,他是不信我呢还是不信孔大人呢?

    孔融当然也是那么认为的,不是说他人缘差,而是因为,乱世之中大家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肯轻易的出兵支援?况且灭了一路诸侯,其他诸侯们还能捡点残渣吃,何乐而不为呢?

    祈求着别人不会落井下石就好了,雪中送炭?你想的美。

    太史慈的这番话中有多少诚意是猜不出来的,不过,这话却是正好满足了刘玄德那份迫切需要被人承认被人恭谨谄媚的虚荣心理。

    刘备美滋滋的点了三千精兵就去支援北海相孔融了。也别嫌人家刘使君抠门,毕竟这三千精兵可以算的上是他全部的资产了。

    专拿人头的关二以出其不意的速度与无可比拟的精神杀退了敌军。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话是形容关二这样的猛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