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在奥匈帝国 >

第86章

重生在奥匈帝国-第86章

小说: 重生在奥匈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4年9月4日,克卢克将军一面向前挺进,一面直言不讳地告诉最高统帅部,他无法执行要他留在后面作为德军第2集团军侧卫的命令。要等比罗的德第2集团军赶上来,势必停止进军两天,他认为这将削弱德军的整个攻势,给法军以重振旗鼓、自由行动的时间。

    事实上,比罗的第2集团军也同样疲惫不堪。于是,克卢克把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摆在一边,继续向东南推进,换言之对于巴黎是越走越远了。在柏林,从德皇到普通百姓都认为法军即将被彻底消灭,德国的胜利即将到来,因此他们也就没有坚持。整个德国估计只有总参谋长小毛奇心里充满疑窦,他怀疑这是一个陷阱,同时他自法国的伤亡和俘虏的数量中看出一些端倪,但这个时候为时已晚。

    9月4日早上,法军侦察机的报告让加利埃尼将军看到了他“必须立即行动”的时机。克卢克的部队向巴黎东南方向的冒险挺进,已使他的殿后部队成了法国毛奴里将军的法第6集团军和英军进攻的目标。

    上午9时,在还未取得霞飞同意的情况下,加利埃尼就向毛奴里发布预令,让他先作好战斗准备。然后他给总司令部打电话,请霞飞下达攻击的正式命令。但霞飞未置可否。实际上,霞飞也是有反攻计划的,而且计划里面也包括使用毛奴里的第6集团军进攻德军右翼外侧这个打算在内。霞飞希望再有一天时间,好让增援部队赶到,让第5集团军作好部署,让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争取英军的配合。

    待听完加利埃尼的请求后,霞飞面对作战地图,思考着。下午,当加利埃尼又打电话来时,霞飞终于批准让毛奴里的第6集团军从马恩河北岸发动进攻,并且于当晚10时下令法军其他部队停止后撤,于9月6日开始发动全面反攻。

    可这个时候意外出现,英国人却拒绝执行这项反攻计划。霞飞着急中带着一丝愤怒,为此他亲自于9月5日下午前往英军司令部说服英军司令弗伦奇爵士。最终,弗伦奇答应了霞飞的要求,并表示将“竭尽全力”参加战斗。

    傍晚,霞飞回到自己的司令部,向部队发布了一项简短的动员令:“我们马上就要参加一个会战,这是关系我们国家命运的一战。撤退的阶段已经结束,现在我们应全力以赴,向敌人进攻并把他们逐回,部队倘若不能再前进,那就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宁肯战死而决不后退。在当前情况下,任何示弱的行动都是不能容忍的。”

    1914年9月5日,当克卢克集团军经过巴黎东面,可以望见埃菲尔铁塔时,其右后方侧翼受到毛奴里的法第6集团军的袭击。克卢克立即命令第3和第9军回过头去对付毛老里,而这两个军的任务是负责掩护德第2集团军的右翼的。所以他们的撤退,使德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之间,产生了一个宽达20英里的缺口。因为面对着这个缺口的英军,已经迅速地撤退,所以克卢克才敢冒这个危险。

    对德军来说,取胜的关键就在于它能否在法军主力部队和英军利用着一缺口突破自己的蜂腰部之前,击溃法军的两翼,即毛奴里的第6集团军和福煦的第9集团军。克卢克重点对付毛奴里的部队。毛奴里快要顶不住时,请加利埃尼从巴黎城内速派兵增援。

    毛奴里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巴黎很欠缺运输士兵的交通工具,但紧急时刻加利埃尼将军想到一个办法他命令巴黎警察征集了大约600辆出租汽车,最终用这些出租汽车将1个师的兵力输送到战场,使毛奴里最终没被克卢克打垮,改变整个法国的局势。

    1914年9月6日凌晨,法军发起全线反攻。法第6集团军继续与德第1集团军在奥尔奎河上激战;法第5集团军也掉转头来,变撤退为进攻,同德第1集团军厮杀,并同德第2集团军右翼交火;法第4和第9集团军则截住德第3、第4集团军,使德第1、第2集团军陷于孤立。

    1914年9月8日,关键时刻,英国弗伦奇爵士率领英军的3个军悄悄地爬进了德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之间的缺口,将德国第1集团军与第2集团军隔开了,使克卢克和比罗面临着被分割包围的危险。于是,比罗遂在1914年9月9日下令他的第2集团军撤退。

    当时克卢克的第1集团军虽暂时击败毛奴里,可此时他也处于孤立的境地,不得不于同一天也向后撤退。至1914年9月11日,德军所有的军团都后撤。

    至此,马恩河会战结束。协约**粉碎了德军的速战速决的计划,保住了巴黎,遂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西线战场形成了胶着状态。这场会战的战略性结果十分巨大,德国人丧失了其优先击败法国再转过身来对付俄国的唯一机会。

第一百五十六章 西伯利亚() 
西线的战况让俄罗斯开始有些妥协,退缩之下东普鲁士的德捷陆军抓住机会开始进行反攻,集中起来的300余辆坦克直奔俄军而去。▲∴

    炮火连天、尸横遍野,德国同俄罗斯的战争最终还是让德国笑道最后,300余辆坦克仅用半个小时就撕碎俄军布置的防线,10余万德国和捷克公国的陆军欺压上去,俄罗斯的陆军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退再退。

    历史上的东普鲁士地区也是如此,虽然开始打得不是很顺畅但很快就整顿过来对俄罗斯进行反攻,唯独奥匈帝国的领土一再陷落可在德国支援之后俄军的全面崩溃现象已经形成,东线战局由此稳定下来。

    现在同盟国多出一个捷克公国、多出一个恩斯特大公、多出10万精锐的捷克公国皇家陆军,不要小看这10万的陆军,他们对于战争的改变非同一般。进攻克莱佩达的俄军已经撤退,只不过相当一部分都被克莱佩达内的捷克皇家陆军留下。

    对于这些俘虏的处置方法很简单,立陶宛附近的就留在刚刚成立的立陶宛国防军中,而非立陶宛公民的则被安置在集中营,少部分想要参加立陶宛军队的皇家陆军的师长也不理会,一切由那个立陶宛王国临时内阁首相、王国大元帅做主。

    俄军被东普鲁士击溃撤退,这个时候克莱佩达的驻军自然也不会闲着,他们从一侧直插撤退中的俄军腹部,这让本就剩下不多的俄军真正能够逃离的只有4万有余,超过10万的俄军成为德国和捷克公国陆军的俘虏。

    俄军已经撤退到立陶宛地区的维尔纽斯,克莱佩达市长带领着自己刚刚组建起来的2万余立陶宛国防军跟在捷克公国的身后一路“收复”领土,当他们到维尔纽斯城下的时候立陶宛王国几乎已经拥有立陶宛地区三分之二的土地。

    这个时候捷克公国皇家陆军的高级将领也同德国将领会面,针对立陶宛王国的事情他们开始进行一些讨论。立陶宛王国的事情毕竟牵扯不小,其中的利益分配问题上也值得细细探讨不能轻易下定论。

    这里都是军人,他们只能把事情进行简单的诉说,随后的具体事项则由两国的外交部分处理,但这个时候德国的陆军指挥官对捷克公国皇家陆军的印象已经提高到一定的程度,甚至开始有一些警戒。

    同一时间的柏林皇宫:

    “立陶宛王国?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德国首相卡普里维将军有些哑然失笑的调侃一句东线战场临时做出的举动,但他的笑容很快就消失,因为他看到一脸严肃的德皇威廉二世。

    “东线的情况来看捷克的皇家陆军战斗力非同一般,甚至要超过我们德国陆军,奥匈帝国那里……”

    威廉二世的话让书房里瞬间安静下来,这里都是德国的最高层官员,他们自然知道威廉二世皱眉的原因,无非就是奥匈帝国想要在皇储改变之后让捷克公国重新回到奥匈帝国,毕竟此时不同以往。

    些许时间之后,德国外交部大臣犹豫着说道:“奥匈帝国应该不会那么愚蠢,而且相信也理应该明白捷克公国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好应付。斐迪南大公虽然已经不是奥匈皇储,但他还活着、一切都不易做的太明显。”

    德外交大臣的一席话让书房里的官员们都不由点头。是啊!斐迪南大公毕竟还活着,就是他们想要欺压也不能太过明显,另外捷克陆军已经展现出自己的能力,谁也不会认为这个时候奥匈帝国会做出愚蠢的事情,可这样想法的并不包括威廉二世。

    “愚蠢?那位老皇帝可不愚蠢,可他有些老糊涂。何况奥匈的情况你们不清楚?那些狂妄自大的贵族们甚至认为世界都应该是他们的,他们会把捷克公国放在眼里?”

    如果没有威廉二世这番话也许事情就这样过去,但威廉二世明显已经把自己的担忧说出口,徒留在书房里的只剩下慢慢的担忧。

    维也纳那里可想不到德国皇帝和内阁大臣们还在为自己担心,他们这个时候正同俄罗斯进行着谈判,攻打东普鲁士的俄军已经被击溃剩下的这一支攻打奥匈帝国的俄军也开始独木难支,德国和捷克公国的援军即将到来,他们坚持的唯一结果就是灭亡。

    僵持中奥匈帝国肯率先安排出使臣前往自然让俄军很是欢喜,他们甚至为此停战不再前进一步等待来自圣彼得堡的下一步命令。

    一切都在等待,而就在这个时候东普鲁士的捷克皇家陆军连同捷克边境上的皇家陆军终于开始动手,他们就是准备在结果出来之前狠狠的咬下俄罗斯一块肉。

    这个时候东欧的地图上东普鲁士、捷克公国、奥匈帝国在东线边境练成一道凹形的边境线,捷克公国偏偏就在凹中,现在他想要做的就是抚平这一道边境线。恩斯特看重的这一块地方都属于前波兰地区,主要有克拉科夫、卢布林、弗罗茨瓦夫等几个城市。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为此他甚至愿意放弃立陶宛王国的利益,虽然这些还没有同德国进行商谈,可时间来不及之下恩斯特也只能先自作主张一切待战后再说。

    拿下这几个地方对于捷克公国皇家陆军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此时滞留在这里的几万俄军已经没有战斗下去的胆量和**,只要给他们留出撤退的时间相信就是兵不刃血的拿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大量的军用卡车被征用,同时配合坦克的火力,不过短短几天的时间克莱佩达的皇家陆军就同捷克公国边境而来的皇家陆军回合,这个时候沿途的城市、小镇都已经被占领,期间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一路上都是驱赶着俄军往东面逃亡。

    捷克公国的动作自然被奥德俄三国得知,对此他们的态度自然不同,德国是担忧的同时带着一丝看戏的情绪、奥匈帝国是不满和垂涎,这里面唯独俄罗斯的态度很是暧昧,据说尼古拉二世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多少的愤怒。也许在尼古拉二世看来这些土地被捷克公国占领去总比德国和奥匈帝国好吧!毕竟恩斯特还有一个尼古拉二世女婿的身份,未来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他们都要互相保一下。

    皇帝的意思并不代表一个国家,尼古拉二世不在乎并不是说俄罗斯帝国不在乎,俄罗斯的外交官很是愤怒的同德国外交官进行抗议,对此代表整个同盟国的德国外交官只能使用拖延和敷衍的套路。

    这个时候已经到1914年年末,捷克公国的8万余陆军已经到卢布林城外,这是恩斯特计划中的最后一个城市,但同时这也是俄罗斯在东面比较重要的城市之一,超过6万的俄军驻守在这里。当然对于捷克公国来说拿下这里并不是什么难题,唯一需要的就是时间而已,但此时德国却忙碌成一团,因为他的远东利益被日本侵犯。

    1914年10月31日,日本侵略德国在东方的租界青岛,青岛保卫战正式展开。其实这个时候德国的海军正在同英国的海军在海上进行潜艇战,说德国是四处漏风算不上,可也异常忙碌。

    捷克公国在远东自然也有属于自己的利益,西伯利亚的那一片土地就是恩斯特在远东的基础,此时玛利亚前往更是让那里愈发安全至少俄罗斯帝国不能打这块土地的主意。

    人口超过20万,青年士兵超过3万,这是恩斯特在远东的全部力量,虽然经济上差劲的很,可是凭借3万强悍的西伯利亚皇家陆军士兵,他们对外不足自保却有余。库尔特就是这3个西伯利亚陆军师的总负责人。

    随着一次次的战争和恩斯特的刻意提拔,当年那个只是副卫士长的家伙已经成长为捷克公国的元帅,而他当年的上司现在只能在苦寒地方帮着恩斯特稳定东方的局势、训练可堪一用的士兵,说实话恩斯特愧对库尔特。

    西伯利亚天寒地冻,这里对于人类的生存有很大的障碍,诺达的一片土地上适合人类生活的只有不到十分之一,若非如此这里聚集的人口远不止这些。他们生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