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求生在西晋末 >

第392章

求生在西晋末-第392章

小说: 求生在西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知邓岳出兵不过半月,便连败嚈哒数万大军,顺利收复整个乌孙,卫朔原本阴沉的脸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这时鲁昌继续道:“大王,随着嚈哒兵败乌孙,康居、大宛等葱岭以西国家无不纷纷表示愿意向燕国称藩。”

    “哼!一群墙头草而已。”卫朔颇为不屑道:“那康居、大宛原本是嚈哒属国,若非伯山大胜嚈哒,康居、大宛两国未必会有胆子向我燕国臣服。”

    “话虽是这样说,但是大王还需接受对方臣服。如此不但可削弱嚈哒势力,还能在燕国完全掌控西域前,让其充当燕国西边屏障,将强大的波斯国挡在西域之外。”

    “嗯,言之有理!除了大宛、康居外,还有哪些人过来请求臣服?”

    “回大王,的确还有一伙儿特殊的客人,他们自称是大月氏后裔,生活在大宛以西、康居西南,以昭武九姓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城邦联盟。”

    “什么?!昭武九姓也派使者了?”闻听昭武九姓使者求见,卫朔大吃一惊,据史书记载昭武九姓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曾经十分频繁的活跃于华夏大地上。

    根据《隋书》记载,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迁至中亚河中地区,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的史料始见于《魏书》、《北史》、《隋书》、两《唐书》中的各《西域传》。

    据说昭武九姓人善商贾,和华夏通商很早。

    唐朝时在华夏的外商,以昭武九姓人最多,其中又以康国人、石国人为主。

    当时,在河中地区,昭武九姓人建立了十多个小国,由于其王均以昭武为姓,故又被称为昭武九姓国。

    “昭武九姓人提出什么要求了吗?”

    “昭武九姓使者表示愿意向燕国称藩,但同时又请求大燕为其提供保护,以免受北边嚈哒侵扰,最后他们还希望燕国能支持他们在河中独立立国。”

    “呵呵,他们提出的要求可真不少!”

    卫朔想了一会儿才道:“短时间内燕国没有实力越过葱岭,因此接受大宛、康居,乃至昭武九姓城邦的臣服是当前最符合实际的选择。昭武九姓不是想独立建国吗?行,没问题!只要他们愿意遵从《藩属国管理条例》,燕国可以充当他们的宗主国。”(。)

第671章 东晋变天(上)() 
刚刚处理完几件大事,卫朔感到有几分疲惫,遂吩咐侍卫送上茶水、点心,打算与鲁昌小憩一会儿。

    然谁知茶刚入口,却见温峤面色慌张走了进来,嘴里还不断嚷道:“主公,大事不妙!”

    “怎么了?发生了何事?太真莫急,慢慢说,天塌不下来!”

    或许是被卫朔的沉稳镇定所感染,温峤慢慢平复一下心情,满色凝重道:“主公,刚刚接到后方枢密院急报,称东晋近来有爆发内讧之迹象,内阁奏请大王速速结束西征,尽快返回洛阳坐镇,以便应对江东变局。”

    闻言卫朔腾地一下做起,从温峤手中抢过急报快速浏览起来,很快就被上面的的内容给震惊了。看完他先是深吸一口气,让原本激动的心情平复下来,稍一思索便有了决断。

    他目中精光一闪道:“如今西域大局已定,寡人再待下去作用不大,我意留温峤暂时兼任安西大都督,统领安西瓜、沙两州一切军政。另外,寡人再留下三万大军威慑地方,如此便不虑西域局势有任何反复。”

    “陈安、荀灌娘、索苞、冉瞻四将带三千侍卫与三千铁骑护送寡人先行返京,剩余兵马交由刘遐、阳鹜统领,慢慢班师回朝。”

    “臣等遵命!”

    命令一下,整个西征大军迅速行动起来,除了留守西域的温峤、苻洪、邓岳、姚益生、姚兰等将,其余众将都接到了班师回朝的命令。

    只过了一日时间,卫朔带着六千铁骑一路向东疾驰。

    众人虽不清楚燕王为何突然提出东归,但他们不傻,大多数人都猜到毕竟是天下大势有了巨大变化,才让燕王不得不放弃刚刚打下的西域东返。

    ……

    五月中旬,正值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整个江南犹如花的海洋。

    原本此时节恰是世家纨绔子弟呼朋叫友到野外踏春赏花之时,但随着天子病重,导致建邺城内气氛诡异,各大世家纷纷约束起家族子弟胡闹。

    司马绍虽说只登基不到两年,但其几乎几乎每天都在为新政操劳。朝廷重臣之中,王导是元勋,庾亮是国舅,但在治国问题上,他更依赖郗鉴以及像卞壶一样的次等士族或者寒门。

    不过,除去国政事务,寒族出身的卞壶与望族出身的郗鉴几乎无交集。特别是卞壶,对清谈、放诞之风几无好感,得罪了一大帮重臣。

    王敦之乱结束不到一年,司马绍莫名其妙的患了重病,露出下世的光景来。原本新政便推行不易,而今随着天子病重更是举步维艰。

    眼看新政即将半途而废,司马绍不得不向世家做出妥协。然而司马绍却不知,世家已对他失去了耐心,早打算另立新帝取代其本人。

    这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司徒王导、太宰司马羕、中书令庾亮、尚书令郗鉴、领军将军陆晔等人连夜进宫,奏请皇帝在还算清醒的时候口授遗诏。

    “遗诏?你们要朕现在立遗诏?”司马绍一怔,连忙问道。虽说他自感时日无多,中间也曾多次欲立遗诏,但由于他内心总有一分不甘,想着自己正值壮年,说不定眨眼间病体就会安好,便一直拖着没有立遗诏。

    然没想到今日却被数位世家重臣联合逼迫请立遗诏,一丝不妙的预感不由涌上心头。

    这时,周勰缓步入内,微笑着拱了拱手:“陛下,孝元皇帝刚刚托梦给臣等,提及思念陛下,是以臣特来送陛下去见孝元皇帝,使你二人父子团聚。”

    一瞬间,司马绍现脸上露出了惊骇欲绝之色,正要开口大叫,周勰已是电步上前,一把捂上了司马绍的嘴。

    司马绍就觉得面孔仿如被一座山峰压上,巨大的压力令他连呼吸都不顺畅,只得以惊慌失措,又带着丝哀求的目光望向周围的王导、庾亮、郗鉴等人。

    但很可惜原本都是他心腹重臣的几人仿佛没有看到天子动作,如石像一般一动不动。

    这下司马绍哪里还有想不明白的?他已被世家抛弃了,成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弃子。

    想到这儿,司马绍脸上露出一丝悲哀之色,身体如同被抽干了气力,顿时跌坐在榻上。

    “这就对了,臣也不瞒陛下,朝中公卿大臣均已背弃陛下,您还是直接认命吧!不然若不小心惊扰到其他人,伤到不该伤的人就不好了,陛下,您说可是?”

    说完之后,周勰这才得意地笑了笑,遂把手移开。

    闻言司马绍彻底失神,双眼空洞,世家的背叛让他感到绝望,也不知过了多久方扭头看向王导等人,喃喃问道:“司徒,尔等为何行此大逆之事?难不成怨恨朕疏远王家么?”

    王导面无表情道:“陛下自小聪慧,如何要臣点明?”

    “朕不明白!”

    司马绍深深吸了几口气,使自已的思路稍稍清醒了些,急声道:“朕知道平定王敦后对卿家有点儿疏远,但朕从未想过要彻底铲除王家。连庾元规几次要朕罢黜卿家,都被朕挡了下来,没想到卿家还是背叛了朕……”

    “唉!”王导长叹一声,唏嘘回答道:“北地燕王曾有言:利益决定脑袋!以前老臣以为此话市侩,不解其意!而今方才知晓,燕王不愧为惊世之才,看问题往往一针见血!老臣虽得陛下看重,但王家毕竟是世家一员。若在皇室与世家做选择,老臣只能选择世家。”

    “利益决定脑袋……哈哈哈,看来庾元规、郗道徽也是因出身世家而选择背叛朕!”

    此时庾亮脑袋微垂,对司马绍的冷嘲热讽不为所动。正如王导所言,此次世家下了很大血本一定要废掉司马绍。若庾亮不想让庾家一同陪葬,就只能选择站在世家一边。更何况江左世家答应在事成之后,立他外甥为新天子,并支持他成为辅政大臣。

    要说三人中最痛苦的自然是郗鉴了,他的确很想站在天子一边,但世家太强大了,强大到让他感到绝望,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英明神武的司马绍被暗害。

    此时自知难逃一死的司马绍反而镇定下来,他很清楚世家的目标只是其本人,绝不可能篡夺晋室江山。

    司马绍只是刚开始现出慌乱,随后便恢复镇定,由此可见司马绍胆识过人,仅仅由于晋室江山大势已去,才无所作为罢了。如果真按照司马绍意思推行改革,不须多,三年五载,晋室必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迹象。

    只可惜明君又能如何?生不逢时亦是无用!

    “朕早知尔等世家不安好心,却没想到你们竟敢暗害朕,果然是小觑了尔等。不过你们不会以为害了朕,再废除新政,整个江东就万事大吉了吧?如今北地燕国犹在,你们不怕燕王趁势南下吗?”

    看着侃侃而谈的司马绍,陆晔、周勰、顾和等江东世家官员愈加坚定了杀心,在他们看来一旦让天子站稳脚跟便是另一个卫朔。

    当年,他们不就是因为错过了将卫朔扼杀在摇篮中机会,以至于让其做大,成为当今威胁世家地位的心腹之患。

    周勰脸上笑容一敛,冷冷道:“陛下言之有理,但如今燕国正大举西征,哪有精力理会江东的变故。而且据臣估计,一、两年内,燕国将又可能深陷西域,有这点时间做缓冲,天下必是另一番景象!”

    “退一万步说,既然与燕国一战避无可避,那么臣等唯有全力备战!假若陛下尚在,朝中上下定不会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抗敌。相反陛下去了,再加上中间有一两年缓冲,臣等有有信心把江东打造成如铁桶一般。”(。)

第672章 东晋变天(下)() 
翌日一早,天子司马绍驾崩的死讯很快传遍四方,除了少数悉知内情的人,大部分公卿贵族、庶民百姓全都惊呆了!

    任谁也没想到登基仅仅才两年,一向有英明神武之称的司马绍竟追随其父元帝脚步,驾鹤西去。

    尽管官方给出了死因,不过,还是有部分议论隐隐指向了世家大族。

    毕竟世家与天子因新政一事早已势同水火,这是路人皆知的事实!

    没有人怀疑世家的能量,当初他们能将司马睿困在皇宫中把持朝政,今日自然有机会暗中弄死一个天子,而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天刚蒙蒙亮,朝中有品级的官员纷纷换上素服,前往皇城拜谒天子棺椁。

    现场只有真正感到悲痛的司马宗室在痛哭流涕,而其余世家大族仅仅面露悲戚而已。

    但没有人敢站出来指责世家,司马宗室同样不敢。司马绍一死,让刚刚有点儿复兴的宗室力量遭遇重创,东晋再次回到由世家掌控的局面,而皇室彻底沦为了傀儡、陪衬。

    司马绍之死、新政被废固然可惜,但却因此让东晋内部结束纷争,从而拧成一股绳对抗燕国,从这个角度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一直持续到正午,待拜祭告一段落,公卿大臣们陆陆续续集中在旁边大殿内。殿首玉阶之上,象征着大晋最高权力的宝座,已是空无一人。

    庾亮放眼一扫,见人皆到齐,遂轻咳一声,朗声道:“先帝正值壮年,却突然晏驾,着实令人震惊而又悲痛!然逝者已去,生者已矣!我等应该继承先帝遗愿,复兴大晋。”

    顾和随声附和道:“不错,中书令大人所言甚是,先帝虽去,但还有世家在,日后我等必将尽心辅佐新帝,为大晋的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是,那是!”众人连忙跟着应道。司马绍的死亡,除了宗室与唯一的一个次等士族出身的卞壶有怀疑外,几乎没人去关心,众人关心的是司马绍的身后事,关心的是接下来新一轮的利益分割。

    庾亮接着道:“先帝既已晏驾,依礼当进谥庙二号,请诸位当庭议立。”

    陆晔接过来,沉吟道:“思虑果远曰明,任贤致远曰明,总集殊异曰明,容义参美曰明,内治和理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故晔以为,当谥为明!而先帝重威严,整法度,广廷严居,众人之所肃也,肃者,持事振敬也,当进为肃宗!”

    说实话陆晔给出的庙号和谥号,都与司马绍很相配,看来世家行事还是有分寸的,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

    有关皇帝的庙号、谥号,在西汉以前是件很严谨的事。

    以西汉为例,共历一十二帝,仅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