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884章

大穿越时代-第884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举办的美国无条件投降仪式之外,几天后的加勒比海上,另外一场规模小得多的无条件投降仪式,也在开曼群岛的府乔治敦,这个英国流亡政府的最后驻地隆重举行。

    在趾高气扬的苏联特使面前,面色枯槁的丘吉尔在无条件投降协议书上颤抖着签了字,玛格丽特女王懵懵懂懂地交出了她的冠冕和权杖,皇家卫队则如释重负地交出了他们仅剩下的步枪、手枪和军旗——原本属于英国流亡政府的军舰,如今已经连一艘都没有了,都被开曼群岛的逃亡者充当难民船开到南非去了。

    事实上,除了驻跸于加勒比海域开曼群岛的英国流亡政府之外,白色阵营之中的其它流亡政府,都没有选择向社会主义阵营无条件投降,而是从美国本土被核爆的时候开始,就络绎不绝地乘上了难民船,66续续地往南非搬家。而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方面也对此表示了默认,并无任何进行阻挠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远方留下一个反面案例和一个放在明处的反对派,对于各国内部的稳定团结都是有好处的。

    唯有丘吉尔领导的英国流亡政府,在跟南非方面商量着入境避难事宜的时候,却被南非政府毫不客气地拒之门外,而且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老子使劲了浑身解数,用尽了种种花招,好不容易才从大英帝国里面独立了出来,如今却又要把这么一群太上皇给重新回来,这该算个什么事儿?莫非你们还想再骑在咱们头上号施令不成?温斯顿。丘吉尔你这个胖子脸皮厚不觉得尴尬,咱们这些南非人还觉得尴尬到要死呢!

    不过,南非方面也不是那么绝情,好歹都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出身,所以在政策上还是留了条口子,允许英国流亡政府的成员,在辞职后以个人身份前来避难——除了丘吉尔和英国皇室成员绝对不许入境……

    结果,眼看着美国乃至于整个美洲被渐渐炸成辐射废土,战局越来越恶化,开曼群岛上的英国流亡政府文武百官和本地居民也越来越惶惶不可终日,唯恐下一枚苏联原子弹就要被丢到自己头上,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各自找门路从开曼群岛开溜,渡过大海往南非跑……到了六月的时候,丘吉尔就算是想开内阁会议,都已经凑不齐人头了。到了九月份,就连玛格丽特女王的女管家,都偷了小女王的私房钱逃掉了。

    而生在美国都华盛顿的军事政变和随后的无条件投降通电,则成为了“压在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把走投无路的丘吉尔和他一手拥立的玛格丽特女王给逼上了绝路:美国老大都投降了,只剩一介区区荒岛和一两万岛民的英国流亡政府还硬撑着干什么?催着苏联战略空军别忘记来核爆开曼群岛不成?

    注意到开曼群岛居民最近望着自己这些人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更重要的是被流亡政府带到开曼群岛的英国本土军队官兵和加拿大铁杆保皇派党人,近来同样也出现了微妙的骚动。穷途末路的丘吉尔相终于明白,自己这一回是肯定躲不过去了,再也没有了别的选择……九月二十六日,丘吉尔对全世界表公开通电,代表开曼群岛的英国流亡政府,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无条件投降,并声称自己愿意接受任何处置。

    然而,此时距离英国毁灭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三年,克里姆林宫几乎都快要把丘吉尔这个过气的胖子政客给遗忘了,至少也是完全没把这个光剩下一块牌子的“大英帝国流亡政府”给放在眼里……结果,又过了足足十五天之后,丘吉尔相的无条件投降通电,才得到了红色阵营方面漫不经心的答复,派来了两艘苏联驱逐舰、一艘苏联登6舰和一艘意大利邮轮,慢悠悠地靠上了开曼群岛府乔治敦的简陋码头。

    再接下来,在加勒比海明媚的阳光下,苏联代表团漫不经心地接受了英国流亡政府的投降,并且随即将还没逃掉的流亡政府成员,一律缴械后装船运回欧洲,等待进一步的处置。与此同时,开曼群岛的岛民们则欢天喜地一起杀鸡剖鱼,取出各色热带水果,还有珍藏的朗姆酒和椰子酒,举办起了热烈的篝火晚会,庆祝他们终于送走了招灾的瘟神,不用再整天提心吊胆,担忧哪天头顶就会突然掉下一枚原子弹了……

    又过了大半月,押送英国流亡政府成员的舰队渡过了大西洋,抵达了法国的敦刻尔克港。在这里,丘吉尔相和被他拥立的玛格丽特女王,见到了在三年前投降苏联,并且一直被软禁至今的正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两位女王于此时此地相见,这对姐妹之间未免略感尴尬。只是如今大英帝国已经不复存在,社会主义阵营根本不承认这对姐妹的王位,王冠这玩意儿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稍稍尴尬一下也就过去了。

    然后,伊丽莎白女王拿出了她此行带来的礼物:一份得到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盖章承认的赦免令。根据这份赦免文书,整个英国流亡政府的全体成员,自两位女王和丘吉尔相以下,一律被免于战犯审判法庭的起诉,仅仅被处以流放和监视居住的轻微处罚,而流放地则是非常人性化地被定为了大不列颠岛……

    ——按照斯大林充满恶趣味的原话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心慈手软,把丘吉尔流放回他的故乡,就已经是对这个胖子最大的惩罚了——如果他的胸膛中还有一点儿羞耻心的话。当然,就算温斯顿。丘吉尔和他的追随者心中,已经连一点儿最起码的羞耻都没有了,那么同样也是无所谓的,光是生活在如今的大不列颠岛上,就已经是一种比流放西伯利亚还要更痛苦的惩罚……反正只要他们到了岛上,就都全明白了……”

    ※※※※※※※※※※※※※※※※※※※※※※※※※※※※※※※※※※※※※※

    ps:在作品相关里转贴一篇雄文《精神瘟疫之路——白左进化史》,看了这个,我才真正明白了西方白左思想究竟是怎么炼成的了。民国文人那点儿破事,跟以患梅毒为荣的法国老牌白左相比,真是完全不算啥啊!

第809章 、风中的女王(上)() 


    哪怕是那些曾经平整的柏油路面,已经有很多地方开裂和塌陷,到处都是疯长的杂草。至于原本就是乡下土路的地方,更是已经几乎被植被覆盖。此外,在草丛中经常时不时地踩到几截骨头。运气不好的,还会在草丛踢出一个残缺不全的骷髅头骨来……偶尔还有腐朽的树木倒在路中间,必须将其搬开才能继续赶路。

    队伍的中央,伊丽莎白女王坐在一辆颠簸的吉普车上,在她的旁边,是早已昏昏欲睡的玛格丽特女王。

    ——从早晨离开海滩出的时候算起来,到现在大概已经过去五个小时了吧!

    仰起天鹅般修长的脖子,眯眼望着天空中明显已经西斜的太阳,伊丽莎白女王在心中估摸着计算道。

    然而,作为旅途终点的温莎城堡,却似乎还在非常遥远的地方……

    此时此刻,距离冰岛火山大喷的结束,已经过去了很久,那些曾经遮蔽大半个地球,给整个世界带来气候灾难的火山尘埃,也渐渐地沉降和消散得差不多了。秋高气爽的晴朗碧空之中,明媚的秋日正向着英格兰的大地洒落下千道金芒。然而,在这秋日阳光下被照亮的,并不是什么赏心悦目的英伦乡村田野风光,而是一片颓败不堪的狼藉废墟——空无一人的城镇,被焚烧成焦土的村庄,长满了杂草和小树苗的废弃田野……在狂长的杂草和灌木丛之中,不时还能看到几具人类或牲口的枯骨,或者锈迹斑斑的汽车残骸。

    偶尔也能看到几个好像孤魂野鬼一般的家伙,远远地躲在公路两侧的山丘上或树林里,用麻木但却警惕的眼神,打量着这些头戴熊皮帽子、一身红色制服的英国皇家卫队,还有押送他们的苏联红军战士……

    ——在法国敦刻尔克港收到了钢铁慈父斯大林的赦免令和流放令(流放地点是不列颠)之后,两位英国女王和丘吉尔相,还有英国流亡政府的最后一批追随者,就带着满心的忐忑和迷茫,踏上了返乡之路。

    接下来,苏联红海军的登6舰,把这群归乡的流放犯送到了英国南部的一处海滩,由一支二百余人的苏联海军6战队负责看押和护送,前往两位女王的预定流放地兼老家——大名鼎鼎的温莎城堡……

    至此,阔别英伦多年的这一行人,终于再一次踏上了已经变得异常陌生的故乡。

    ※※※※※※※※※※※※※※※※※※※※※※※※※※※※※※※※※※※※※※

    尽管按照地图上的显示,从他们登6的海滩到位于伦敦西面的温莎城堡之间,只有六十多公里的直线距离,仅仅相当于汽车全跑上一个小时而已。但事实是,这些身份高贵的流放者们整整走了一天时间,也只走完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因为在缺乏保养、杂草丛生的道路上,汽车根本跑不起来。而且车辆的数量不够,大部分人都只能背着行李步行前进。为了不脱离队伍,两位女王乘坐的汽车,自然也只能缓缓蠕动了。

    秋日的阳光下,那些跟随丘吉尔相和玛格丽特女王满世界转悠了三年的英国皇家卫队,拖着因为过于疲劳而有些松散的队列,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杂草丛生的乡村土路上。他们脚上套着的不怎么适合走远路的黑色长统皮靴,早已被树枝草叶刮得满是划痕,踩在干燥结实的碎土上,出喀拉喀拉的单调噪声。

    在这条杳无人烟的漫长道路上,他们的所有精力已经被一点点消磨殆尽,没有人还有力气说什么闲话,队伍中只剩下一双双军靴踩着砂石所出的细碎杂音,以及饭盒、水壶和皮带扣相互碰撞的轻响,一直低蠕动的汽车喷着呛人的黑烟,崎岖破碎的路面使得车轴吱嘎作响地震动起来……

    这一切沉闷的杂乱声响,毫无章法地混合在一起,最终营造出一片单调的、繁复的、令人困倦的微妙旋律,再配合上四周荒凉而寂静的颓废氛围,让队伍中每一个人的疲惫之感,仿佛都被无形地放大了许多。

    当流放队伍在野外用过一顿简单的午餐,再一次开拔上路之后不到一个小时,两位女王中的妹妹玛格丽特就已经留着口水睡着了。而坐在另一辆吉普车上的丘吉尔相更是打起了鼾。身为姐姐的伊丽莎白女王,感觉自己也仿佛快要被睡魔捕获,只得强撑着打起精神,探头对副驾驶座上的一位老绅士问道:

    “……汤因比先生,请问温莎城堡目前的情况怎么样?我们就这样直接搬进去住,没问题吗?”

    ——坐在女王这辆吉普车的副驾驶座上的老绅士,名叫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在战前乃是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学者,曾经担任过伦敦大学历史教授,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以及英国和苏联正式宣战之前的最后一任英国大使……结果,在第三次世界爆之后,滞留莫斯科的他不幸吃了将近三年的牢饭。

    直到不久之前,汤因比才被苏联人放了出来,然后奉命带上跟他一起被扣押的英国外交人员,以及一部分英国侨民和英军战俘,重返不列颠的温莎城堡,为安置即将返乡的两位女王打前站。

    当载着两位女王的登6舰靠岸之时,就是他带人站在海滩上等待和迎候,并且担当向导一职。

    “……陛下,过去的一个月里,我已经带人尽量把温莎堡给收拾了一下,至少那些最为有碍观瞻的东西都已经被打扫掉了。我的夫人也尽了最大的可能,想要把两位陛下的房间布置得舒适一些。”

    汤因比苦笑着说道,“……不过,想要跟过去完全一样是不可能的了。更具体的您亲眼看了就会明白。”

    “……听上去情况很不好啊!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身为亡国之君,能够有个住的地方就已经不错了。”伊丽莎白女王叹了口气,“……伦敦那边呢?距离核爆过去了三年时间,那里有没有恢复一点儿人气了?”

    对于伊丽莎白女王的这个问题,汤因比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古怪,“……陛下,莫非您真的……完全都不知道?这几年以来,苏联人就没有告诉过您什么外界的新闻消息吗?”

    “……我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汤因比先生。”伊丽莎白女王表情落寞地摇了摇头,“……最近这几年,我一直被关押在中亚哈萨克斯坦的秘密监狱里,看不到报纸,也听不到广播,更何况就算偶尔听到了一些什么,我也不懂俄语……直到一个月之前,我才被从监狱里提了出来,直接送到了敦刻尔克。旅途之中,除了告诉我战争已经结束,并且在最后给了我那份赦免令和另外一份流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