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71章

大穿越时代-第71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仁宗时代开始,北宋禁军的数量急剧膨胀。到北宋末期,全国禁军数量已经达到了空前的一百万以上!加上厢军和乡兵之后,整个北宋全部军队数量达到了恐怖的二百万!!光是在首都汴梁驻扎的禁军,就爆发到了足足八十万……这就是《水浒传》等文学作品中所谓“东京八十万禁军”的由来。

    更可怕的是,这个“八十万”还仅仅是军人数量,实际上还得再算上更多的随军家属——因为禁军招募了大量灾民,而灾民中的青壮年大多拖家带口,有家属要安置。于是不可思议的一幕就因此发生了:堂堂大宋都城开封,本应金戈铁马戒备森严的禁军军营,居然整天跟家属区一样鸡飞狗跳,充斥着大量老弱妇孺!禁军的士兵就在军营中跟老婆孩子过日子,甚至还开起了饭铺、茶肆等等!而这居然是合法的!!

    ——像这样急速膨胀的军队,很快就超过了朝廷的财政承受能力。再加上各级军官对军饷的大肆贪污,导致很多禁军官兵活不下去当了逃兵。为此,朝廷不得不允许军队做买卖或务农来自己养活自己。

    由于连续一百多年没有战争,加上经济高度发达。导致京师汴梁的禁军根本没心思练兵习武。而军官整天忙着搂钱,更没心思整顿军队。士兵开小作坊,军官就开黑砖窑;士兵攒钱买地种小菜园,军官就强占土地开大农场;士兵经营靠自己和家属,军官则直接驱使士兵当苦力干活……整个京师禁军从小兵到军官,全军上下都不再习武,而是比着搞买卖种地挣钱!

    发展到后来,“大宋军队企业”已经覆盖了从粮食销售到妓院的各个方面,每年都给官员们的私人腰包创造出巨大的收益,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开支……但却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彻底毁灭。

    由于士兵地位低下,军官们普遍大量克扣军饷、侵吞士兵财产乃至强占士兵妻女,甚至自己将士兵的妻女****后再卖到自己开设的妓院!结果就引发了大量的逃兵。一开始,朝廷还追捕逃兵或征兵来补充兵员。但军官们却发现,自己可以趁机通过报空额来贪墨军饷!于是便纷纷隐瞒逃兵、上报虚名,甚至主动把士兵从营房里撵走,然后胡诌些假名字报上去……甚至还有死了三十多年的幽灵依然在朝廷的俸禄单上领饷之类的怪事,以至于造成了汴梁禁军严重缺员,但账面上却是一个都不少。

    这样荒诞的做法,最终导致了可笑的一幕:靖康元年,女真铁骑长驱直入,渡河南下汴梁之时,面对着兵临城下的金军,宋钦宗终于在备战过程中突破了重重阻力,完成了对汴梁禁军的清查,结果发现首都在账面上拥有禁军八十万,可实际上居然只有区区三万!吃了足足七十七万人的空饷!

    更要命的是,就连这剩下的三万汴梁禁军,也是以中看不中用的居多。

    要知道,大宋已经过了百余年的太平日子,不要说年青人,就是边境上的白头发老人,在有生之年亦不识干戈。在百余年不经战事之后,京师的军备早已败坏,那些禁军士兵在市井中惹鸡撵狗、欺压良善是行家里手,但要说上阵打仗,却没几人能拿得稳刀枪。

    ——总的来说,北宋末期的汴梁禁军,就好像是清末年间的八旗子弟,基本不用指望他们的战斗力。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次汴梁保卫战之中,守城宋军号称有七万,但其中大半都是临时招募的乡兵和民兵等等“非正规军”,甚至连僧人和道士都被强行征发去打仗——这种完全未经训练的部队,充其量也就能守在城头丢石头,出城野战就等于是找死——真正的禁军原本就只有三万,在第一次出城迎击之中就逃散了一万,接下来的第二次突袭虽然战果丰厚,但出城的四千勇士却是几乎全军覆没……再加上守城战之中的损失,如今的汴梁已经只剩了一万左右的禁军,外加那些很不可靠的民兵而已,如何还能出征收复失地?

    ——京师禁军已经烂透了,剩下那点儿没烂的也打光了,那么地方禁军又怎么样呢?

    由于宋朝的主要军事压力在北方,所以地方禁军也主要分成两个部分,驻扎在宋辽边境的河北禁军和对抗西夏的关西禁军。其中,在檀渊之盟签署,宋辽歇兵议和之后,河北禁军跟京师禁军一样是百年未经战事,同样是烂透了。关西禁军由于常年跟西夏人死磕,倒还保持了一定战斗力,也成了北宋末期唯一能打的机动作战力量——无论是北伐燕云、剿灭方腊,还有在河北战场跟金兵缠斗,都是靠着关西禁军。

    但问题是,在整整一年的高烈度消耗战之后,关西禁军已经被金兵歼灭了超过二十万的有生力量,还有二十万人当了逃兵。再加上之前宋金结盟伐辽之时,在燕京城下的两场大败……眼下的陕西早已是户户哀哭、家家戴孝,连耕地的壮丁都快被拉光了,剩下那点兵马还要抵御西夏,真的是再也抽不出兵来了!

    至于南方各地的禁军,本来就数量稀少,全部加起来还不及北方禁军的一个零头,军备败坏的情况却更加严重。仅有的一点儿勉强还能打的部队,也早已被拉到汴梁勤王,然后被金兵逐一歼灭……眼下的江南和湖广地区完全处于不设防状态,如果再爆发一次方腊之乱,只怕是立时就能席卷上百个州县!

    面对这样一种“天下无兵”的空前窘境,朝堂上那些主战派的士大夫,又该拿什么去北伐收复失地呢?

    ——宋朝的军队采用职业雇佣兵制度,地方上没有预备役体制,数量有限的职业军队一旦被打光,就很难迅速补充。而一支部队从拉壮丁、培训军官开始,直到形成战斗力,最起码也要大半年时间吧!

    更何况,如今的大宋在山河残破之余,还面临着一场皇族内斗的阴霾……

    “……启奏官家,如今的关西禁军死伤惨重,急切之间已经不能再抽调,否则就等于把潼关以西送给西夏党项人。河北禁军、京师禁军又都被打得七零八落,十不存一……眼下的大宋,已无可战之兵了!”

    宰相何粟说道,“……况且……恕臣直言,如今天家最大的忧患,不在金虏,而在萧墙之内啊!”

第二十五章、贫道自请北伐() 
第二十五章、贫道自请北伐

    大宋的忧患不在金虏,而在萧墙之内?

    乍一听这话,郭京忍不住心中一个激灵,眉毛一挑,还以为是在说自己这个“仙人”……但等到宰相何粟继续说下去之后,他在恍然大悟:这家伙原来是在担心驻跸河北的康王赵构。

    或者说,在另一个更加正统的历史上,将要在日后开创南宋的宋高宗。

    ——靖康元年秋天,金兵第二次从燕京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横扫河东河北数十州县,大宋朝廷惊慌失措,宋钦宗一面硬着头皮备战,一面派遣九弟康王赵构出使求和,企图以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并且每年进贡若干“岁币”为代价,让金人退兵。

    很显然,这么少的一点东西,根本不可能满足金人的贪婪胃口(割让的三镇土地早已陷落,成了金兵肚子里的肉),尤其是当整个大宋都犹如无力反抗的羔羊一般,摊开在金兵刀刃下任意宰割的时候……在这种时候出使金营,不但自取其辱,而且甚至还有性命之忧!

    于是,康王赵构一路走得磨磨蹭蹭,故意避开金兵南下路线,在河北的相州盘桓了好几天。之后又前往磁州,遇到了铁杆主战派知州宗泽。宗泽一边发动百姓堵塞道路,不让康王北上求和,一边劝赵构竖起抗战旗帜,利用其身份号召周围五州兵力出师真定,围魏救赵,干扰金军的东京攻略计划。

    原本就不太愿意冒险出使金营的赵构,立即就从善如流,丢下身上担负的皇命,跟宗泽一起回转到相州,又拉上了相州知州汪伯彦,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号称要募集兵马,救援东京……

    汴梁的宋钦宗知道赵构如此擅作主张的消息之后,自然是龙颜大怒。但此时金军已经渡过黄河,兵临汴梁城下,京师摇摇欲坠,似乎旦夕将破。在这种极端危急的情况下,本着病急乱投医的精神,宋钦宗只好捏着鼻子承认了赵构的自作主张,还在十一月十八日发布诏书,封康王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希望他们能够收拢河北的残余宋军,尽快南下汴梁,为朝廷解围。

    这样一来,赵构就名正言顺地在河北相州设立了“河北兵马大元帅府”,不断收拢被打散的河北禁军残部,并且招募各地的义军、乡兵和民兵……等到围攻汴梁的十余万金兵,被哆啦a梦用二十二世纪星际战争兵器烧成了灰之后,大宋朝廷才愕然发现,随着金兵的覆灭,如今在旧日大宋版图之内,潼关以东的整个中原之地,就只剩下了两个军事集团隔着黄河对峙——汴梁的钦宗和相州的康王!

    更要命的是,从军事实力对比上看,宋钦宗在汴梁控制着京师禁军和南方禁军的残部,而康王赵构则在相州收拢了不少被打散的河北禁军和关西禁军。双方各有一万多正规军作为核心嫡系,还有数万民兵、乡兵、义兵作为外围武装……怎么看都是一副势均力敌的样子,朝廷这边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而且,宋钦宗登基迄今不过一年,又从称帝之初就屡遭国变,皇位远远称不上稳固,在朝堂上和地方上还残留着不少反对派。真要是爆发皇室内讧,这位新皇帝并不能调动全国的力量来对付康王。

    因此,在如今这种微妙的局势之下,坐镇相州拥兵自重的康王赵构,居然隐约有了问鼎皇位的潜力。

    ——当然,也仅仅是有这个潜力而已,跟成为现实之间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无论如何,汴梁的朝廷中枢都掌握着大义名分,天然地拥有政治上的绝对优势,真要撕破脸皮打起来,胜算绝对在九成以上。而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募集到的兵力,也是响应朝廷号召而来,并非赵构的亲信私兵:此时距离赵构在相州开府才不到两个月,根本来不及培养出多少能跟他一条路走到黑的亲信班底。

    那些草莽军头们之所以投到赵构的河北兵马大元帅府门下,一是为了报金兵掳掠的血海深仇,二是想要洗白身份,在朝廷里谋个官身。赵构要他们就地抗击女真人自然是没问题,让他们南下勤王、救援东京也是可以的。但若是赵构要拖着他们一起造反作乱、谋朝篡位……这个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如果赵构当真敢在这种情况下,毫无理由地举旗谋反,那么只怕副元帅宗泽第一个就要捉拿他到东京去请罪,而那些之前曾经想要傍着他获取功名利禄的家伙,也都要跟这位发了疯的王爷划清界限了。

    所以,康王赵构眼下虽然在相州收拢了不少兵马,有些蠢蠢欲动,但还远远没有直接进京篡位的胆量——这不仅得不到朝堂士大夫的支持,甚至连他手下的兵马也未必会从命。

    但反过来说,既然康王还没有明显的谋反迹象,朝廷自然也不能擅自下诏讨伐。只能一边保持对峙,一边用政治手段对赵构的小集团进行分化瓦解——这个倒是宋朝士大夫们的强项。

    在此期间,既不能把赵构逼得狗急跳墙,也不能让他有可乘之机——如果当真对相州的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视若无睹,调遣汴梁仅有的一点兵力渡河北伐,收复失地。那么谁敢保证赵构会不会看到京师空虚,就狠下决心赌一把,纠集一票死党南下东京,突袭汴梁“清君侧”呢?

    毕竟,如果胜利的奖品是皇位,那么就算是胜率再小的豪赌,也是有人愿意拿全副身家下注的。

    ※※※※※※※※※※※※※※※※※※※

    站在御书房一旁,听了宰相何粟的解释,郭京忍不住在心中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即使到了眼下这个时候,宋朝的士大夫们还不忘内部倾轧啊!

    不过,这倒也正好方便了他的下一步举措。

    “……陛下,既然朝廷如此为难,就不妨让贫道带人出京,试着渡河北伐吧!”

    待到何粟退下之后,郭京便上前一步,敛手行礼,对貌似有些愣神的赵桓说道,“……贫道招募的‘六甲神兵’,本就是为驱逐鞑虏,直捣阴山而设!如今金人早已丧胆,山河恢复有望,朝廷却困于兵马不足,国内掣肘,难以利用这等良机。贫道又岂能不再接再励,为朝廷和官家排忧解难?”

    ※※※※※※※※※※※※※※※※※※※

    ps:关于近期伊拉克战场的吐槽:《决定胜负的关键果然还在于人啊》

    最近,极端主义恐怖分子isis叛军轻松占领伊拉克北部重镇、全国第二大城市摩苏尔,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