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696章

大穿越时代-第696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尽丧的墨索里尼,然后宣布退出战争,希望获得一个“体面的和平”。

    但非常遗憾是,再接下来,这些天真的意大利人并没有等来“体面的和平”,而来迎来了美军和苏军的南北对进——苏联迅速成立了北意大利方面军,在科涅夫元帅的指挥下,翻过阿尔卑斯山大举南下;而驻欧美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在得到消息之后,也带着美英联军,从之前占据的西西里岛渡海北上。

    面对来势汹汹的盟军,沿途的意大利军队已经因为罗马的政变和投降声明,而宣告自行瓦解,根本未作任何抵抗,就纷纷解散或投降。盟军的进攻变成了和平接管与武装游行,直到双方在罗马“会师”。

    ——翻开词典,“会师”一词,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友军部队在战地会合。但在罗马“会师”的苏军和美英联军,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友军的架势。双方刚一遭遇,就爆发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随后虽然没有让冲突扩大化,但也各自抢占据点,随时保持着战斗准备,剑拔弩张地在意大利的土地上互相对峙。

    然后,意大利就以罗马为中心,被苏军和美英联军给分割成了南北两半。苏联在北方扶植意共,组建北意大利的红色政权。美国则在南方筹集“自由意大利政府”。原来的意大利国王被废黜,墨索里尼被押送到了伦敦,准备审判其战争罪行……虽然这样任人宰割的局面,让意大利人感到很是沮丧,但是,能够不用让家园化为焦土,就这样告别战争、恢复和平,似乎也算是一种小小的确定的幸福了。

    然而,就连这样小小的确定的幸福,眼下似乎也有沦为泡影的可能——再接下来,随着苏军和英军为了法国红色政权的生死存亡,在法国和低地国家大打出手,意大利半岛的空气也陡然变得紧张。

    虽然因为科涅夫元帅的克制和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弹压,并且刻意将英军都调出了罗马附近的对峙线地区,驻扎在罗马的美苏两国占领军,目前暂时还勉强保持着和平,就连那个喜欢放狠话的巴顿将军,也没有做出什么实际的挑衅举动。但事实上,就连街边卖报的老头大婶都知道,只要双方一旦彻底谈崩,白宫下定决心要跟克里姆林宫反目,那么罗马就会瞬间变成战场,在各国占领军的炮火中化为灰烬。

    悲哀的是,在这场随时有可能在意大利爆发的战争之中,却根本没有意大利人出场的角色。

    在意大利军队已经被解散的现状之下,美军和苏军似乎都认为,意大利人的意见根本不重要,他们所要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协议书上签字盖章。

    此时的意大利人,忽然间就体会到了,若干年之前那场慕尼黑会议上,捷克斯洛伐克人胸中的心情。

    总之,所有人都带着忐忑的心情,各自翘首以盼,等待着莫斯科、华盛顿和伦敦的最终决断……

第二章、不一样的二战 中() 
第二章、不一样的二战(中)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五日深夜,英国,伦敦

    战争年代的大英帝国首都,一片萧条破败,由于燃料和电力不足,曾经璀璨的街灯已经熄灭了大半,商店更是早早地打烊歇业。同样由于汽油配给的限制,大街上的汽车也是寥寥无几,偶尔出现的小轿车、卡车和红色双层公共汽车,多半载着军人,并且无一例外地顶着难看的煤气发生器。街上就连自行车都不多黑灯瞎火之下,摸黑骑自行车未免太过于危险。偶尔有几个行人,也是匆匆行路,互相间很少打招呼。

    这就是战时的帝都伦敦,即使已经远离了德国空军的炸弹,也依然冷峻得使人窒息。

    对于所有英国人来说,这都是一个艰苦的年代,持续了六年的残酷战争,榨干了大英帝国几乎全部的财富。最后一点儿能搜刮出来的好东西,都被丘吉尔的战时内阁送给军队了,给老百姓留下来的全是破烂儿。

    市场上除了一点儿配给的面粉、食盐和芜菁之外,什么都消失了。没有汽油,没有水果,没有布料,没有茶叶,没有糖果,没有鸡肉,没有手纸,没有肥皂和洗发液,为了掩盖脏头发,即使是夏天,人们也戴上了帽子。妇女喜爱的化妆品更是无处寻觅,只能用甜菜根的汁来代替红色唇膏。然后使用从防晒油到洋葱皮的任何东西来给腿部上色,并用眉笔画出缝线,来代替根本买不到的尼龙长袜总比什么也没有来的强。

    更受到打击的是英国人的胃,战时的食品供应非常紧缺,连蔬菜都不太够吃,因为英国农民生产的食物只能满足全国30%的需求,而海运生命线则时刻处在德国潜艇的威胁之下。茶叶和咖啡的配给量几乎是零,逼得英国人喝起了没有茶叶的下午茶。从1940年到1945年出生的整整一代英国孩子都没有见到过香蕉。

    事实上,战时英国人缺乏的不仅是面包、茶叶和水果,肉食还要更加紧缺,牛排和猪排已经成为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鸽子,兔子,甚至还有以前的宠物荷兰猪和猫狗都被摆上了餐桌,因为人民太饿了,猫肉和老鼠肉的交易越来越火,香肠的成分也越来越可疑,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素食者。为了以身作则,或者至少是为了作秀,英国皇室也不得不亏待自己的肚子,在那些华贵的金银餐具中,盛放上了斯帕姆午餐肉……

    然而,很多伦敦市民甚至连午餐肉都吃不上,于是不得不把自己的花园变成菜园,拔掉月季花和郁金香,种上洋葱和卷心菜,又开始在自己的家里养起了兔子、鸡甚至是猪,以此来稍微增加自己的食物供应。

    但是,厨房里缺乏的不仅是食材,同时短缺的还有燃料在战争时期,煤、煤油、煤气和电力的使用都有了限额,而且很多时候即使拿着配给票也未必买得到东西,逼得不少人走上了歪门邪道:每逢夜幕降临,伦敦的各处公园里总有盗伐树木的小贼出没,逼得政府不得不紧急组织了夜间护树巡逻队……

    于是,为了保障厨房的燃料,让自己好歹吃得上熟食,而不是像野蛮人那样茹毛饮血,全家人只能咬紧牙关在冬天洗冷水澡,或者在冬日的寒风中抱成一团来取暖……除此之外,被这场残酷战争夺走的甚至还有人们的厨具,因为政府号召人民捐献铝锅,以便其熔化后制造飞机零件。接下来,纸张在战时的英国同样也是配给品,而且限额很低,不少收到信件的人为了省纸,只得直接在来信的背面写回信。

    总之,一切工厂都在生产军火,一切轮船都在运军用物资,一切东西都被拿去打仗,连街上的人也走得冷冷清清了,因为年轻人都被征去到非洲、到西亚、到印度、到东南亚、到欧洲去打仗,中年人和女人则在工厂里加班加点连轴转干活,连未成年的学生都被摊上了许多义务劳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雪片般飞来的阵亡通知书和无处不在的短缺匮乏,大不列颠岛上这些高傲的帝国臣民们,已经从战争初期的爱国狂热中冷却下来了,明白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总体战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根本不是歌剧和史诗里描述的传奇故事,而是一场地狱般的骇人煎熬,一场以无数血肉和灵魂为筹码的残酷豪赌,每个人的家庭、幸福和生命都在被它渐渐吞噬,最后化为几个毫无意义的冰冷数字。

    但是事到如今,再后悔也已经晚了,上次世界大战,德国和奥匈帝国被打垮之后的凄惨下场,对于此时的英国人来说依然历历在目。为了避免这样的厄运,他们只能咬紧牙关,听天由命,努力撑到最后一刻。

    好不容易熬到柏林陷落,希特勒自杀,墨索里尼成了阶下囚,虽然东方还有一个日本矮子在跳腾,但那毕竟远在半个地球之外,大不列颠的岛民们普遍对此没啥感觉太平洋的事情,就交给美国佬去对付吧!

    大不列颠已经打了六年的仗,帝国的臣民实在是太苦了,太累了,再也承受不起更多的战争折磨了。

    没想到,在纳粹德国灭亡之后,和平的曙光依然遥遥无期,丘吉尔这个歇斯底里的战争疯子,刚刚打完了纳粹的“褐色瘟疫”,还没让大家喘一口气,又要接着跟布尔什维克的“赤色瘟疫”展开较量,急匆匆地派遣了几十万英国小伙子登陆欧洲大陆,企图跟苏联人抢地盘……本以为碍于“反法西斯盟友”的关系,俄国人应该不敢直接撕破脸动手,谁知斯大林那个大胡子还要更疯,一点面子都不给,就悍然对盟友开打!

    从夏天到秋天,连续几场大会战打下来,准备不足的英军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战场一路溃退,超过十万小伙子被塞进了苏联战俘营削土豆皮。就连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大舰队,都在荷兰海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虽然战时的英国实行着十分严厉的新闻管制,但是作为大英帝国的统治中枢,伦敦市民还是能够通过各种门路,打听到许多愈发不利的坏消息:比如大舰队已经从荷兰惨败而归,帝国的欧洲远征军则正在进行第二次敦刻尔克大撤退,苏联人在荷兰外海的弗里西亚群岛对大舰队悍然投掷了核子武器……

    一连串堪称山崩地裂的噩耗,让已经在战争中被折磨了六年的英国人无限沮丧,而仿佛看不到尽头的尸山血海,更是让最勇敢的英国绅士也不由得心生怯意,在内心深处悄然打起了退堂鼓。

    然而,那个坐在唐宁街十号的好战胖子,头脑却如同花岗岩一般,依旧顽固如初……

    ※※※※※※※※※※※※※※※※※※※※※※※※

    唐宁街十号,大英帝国首相官邸

    在听完了蒙哥马利上将的述职,并且打发他回去休息之后,温斯顿。丘吉尔一下子脸色青黑地瘫倒在了沙发上。跟开战之初相比,此时的他已是一头白发,皱纹深深地刻入前额,手背暴出了青筋,而医生更是早已就他的健康情况提出警告……但顽强的丘吉尔依然不肯离开岗位,坚持着要撑到最后的胜利。

    所以,他剧烈地咳嗽了几声,吐出一口老痰,又捂住发痛的心口,转身看起了墙上挂着的欧洲地图。

    虽然目前“第二次发电机行动”展开得非常顺利,撤出比利时和巴黎战场的五万英国远征军,正在敦刻尔克港陆续上船回国,并未遭到苏联红军和法国赤卫队的进一步袭击,但这丝毫不能改善首相先生的心情。

    对于丘吉尔这个最敌视布尔什维克的家伙来说,如今地图上展现的欧洲局势,真的简直是仿佛地狱降临!

    从巴黎、柏林、罗马到雅典,一面又一面刺眼的红旗,正在欧洲的各座名城古都接连升起。

    那一团红色的恶魔烈焰,从东方的莫斯科出发,一路横扫过大半个欧洲,彻底将欧陆的旧秩序给打了个粉碎。曾经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军,自从苏德两国开战以来,就失去了之前闪击法国的锐气。气势汹汹的“巴巴罗萨计划”,往东只打到明斯克和列宁格勒一线就碰了壁。而废柴的德国海军,更是在波罗的海的几次战斗之中,被纸面上十分弱小的红海军揍得一败涂地,连德国跟瑞典之间的航线都被切断了。

    接下来,在漫长的拉锯较量之中,数百万纳粹德军被布尔什维克们硬是压得步步后退,一点点地焚烧成了灰烬。而赤色的瘟疫也突破了国境的限制,翻越了喀尔巴阡山的天堑,在整个欧洲疯狂蔓延。

    到今年的初春,当希特勒这个狂妄的小胡子,被包围在柏林的地堡里咒骂着等死之时,苏联红军已经横扫过整个东欧和东南欧,以及一部分的北欧,鲸吞了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兵临威尼斯,叩响了意大利的北大门。最西端的红军前锋,把战旗插到了北海之畔的汉堡,最南方的红军则已经饮马雅典,在温暖的爱琴海水里洗军靴。

    而巴黎的法国赤色分子,也在二月初发起暴动,驱逐了早已被抽调得只剩空壳的驻法德军,建立起了第二个巴黎公社,并且迅速向着四面八方扩张。就连卢森堡、比利时与荷兰这三个低地国家,都冒出了不少赤色分子,趁着纳粹德国崩塌而产生的政治真空,在各处大城市组织武装暴动,企图建立苏维埃政权。

    眼看着全欧洲都有被布尔什维克瞬间染红的危险,伦敦白厅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也即将化为泡影,丘吉尔这个铁杆反♂共分子再也坐不住了,尽管美国盟友还在犹豫不定,英国就独自仓促凑了二十万军队,拉着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组织单独出兵,对法国、比利时与荷兰的沿海地区发起多路渡海突击。

    当第一批英军在加来等地登陆的时候,柏林已经陷落,而希特勒自杀的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