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652章

大穿越时代-第652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在这里,她们就发现了某些国产的西式餐点,与西洋原产地正牌货之间的巨大差异。

    嗯,尤其当这个西洋原产地正牌货,还是二百年前的老古董的时候……

    “……这面包……该死的!都硬得可以拿去给耗子磨牙了!掰都掰不开,还得用刀割……嗯,咬上去果然是嘎嘣脆,而且口感也很糟糕,虽然看着倒是白的,可怎么感觉像是俄国人的黑列巴啊?”

    ——当伊丽莎白随手拿起一条面包,想要掰下一块往嘴里塞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自己根本掰不开。她用一把明显太钝的餐刀来回“锯”了好久,才从这条长方形面包上弄了一小块下来,吃起来的感觉也简直像是啃饼干,嘎嘣脆,还略带一点淡淡的酸涩滋味,总之就是跟在现代中国吃到的面包完全不一样。

    但这就是西方人吃的正版货,而现代中国人常吃的面包,实际上是日本人和香港人的改良版本,特点是添加了大量的鸡蛋、牛奶和糖,有时候还要添加奶油、酥油,弄得非常松软香甜。在国外已经算是点心面包的范畴了。在西方欧美流行的正餐面包,反倒是类似那种硬邦邦的法式长棍面包的正常形状版本,一般要用刀叉才能切下来。至于十八世纪英国乡绅吃的白面包……似乎比现代法国长棍还要更加硬一些……

    而且这还是上等富人吃的白面包,如果换成下等人吃的黑面包,在现代中国人眼中就简直是猪食了。

    当然,就算这面包再怎么硬,也没有结实到压缩饼干的程度,而且看起来似乎有经验的班纳特先生和班纳特太太——或者说两位资深者,也在餐桌上用行动给出了对策:把硬邦邦的面包浸到热腾腾的浓汤里,等到泡软了再吃。此外还有一种办法是把面包泡进啤酒里,欧洲人从中世纪就在这么做(更早的罗马人是把面包浸泡在橄榄油里吃),不过考虑到如今已是十月份,主食似乎还是吃热的比较好……

    虽然在把面包浸到热汤里“软化”之后,就不至于啃不动了,但是玛丽、基蒂和莉迪亚她们三个身为老年人,至少是“心理上的老年人”,还是习惯于吃更加柔软的东西……幸好,餐桌上还有一大盆撒了罗勒叶碎末的黄油炖土豆,相对而言还比较类似现代中国人的口味,于是就被她们三个当成主食来代替面包了。

    除了面包太硬之外,其它菜肴的口味倒还凑合:奶酪、香肠、浓汤、炖土豆、杂拌蔬菜,滋滋流油的烤火腿片,以及作为餐后甜点的黄油小饼干。没有上传说中恶名昭彰的“仰望星空”派,也没有上油腻腥臊过头的苏格兰羊肉杂碎布丁……虽然无论蔬菜还是汤里都没放盐和调味品,需要自己动手撒上盐末和胡椒粉,蔬菜甚至还是生得,让众人略有诟病和不习惯,并且做法也不太符合中国人的胃口,但感觉似乎还没有糟糕到让人吃不下去的程度——在这个时候,她们都还不知道这个黑暗料理之国的真正恐怖之处……

    真正让她们感觉有点受不了的是,英国人真是太会喝酒了!哪怕是普通的家庭晚餐,也要喝啤酒和葡萄酒来佐餐,即使是女士也不例外。而大多数的中国人,除非是那些嗜好杯中物的酒鬼,多半也就是遇到节庆才喝上几杯,一般都不会每顿晚饭都喝酒……

    至于其它的饮料么,班纳特家中的茶叶喝光很久了,但是由于主人不太热衷的缘故。一直没想到要去再买。咖啡倒是有一些,可眼下没有方便的速溶咖啡,甚至连现成的咖啡粉都没有,想喝咖啡还得拿整颗的咖啡豆临时磨成粉,再加上水慢慢煮,没有一两个小时的折腾,根本别想喝得进嘴里。

    所以,伊丽莎白想了想之后,在女仆的诧异眼神中,吩咐她端一壶牛奶上来。

    然后,她才喝了一口,就把嘴里的牛奶给喷了出来,“……这牛奶怎么一股腥味儿啊?还是凉的?”

    “……呃,今天早上刚挤出来的新鲜牛奶,就是这样的味道啊,小姐。”

    女仆困惑地答道,“……如果加热的话,牛奶的口味就会改变,不那么新鲜了。您不介意吗?”

    ——今天早晨刚刚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牛奶?嗯,那还真是有点新鲜过头了,姐可不是喜欢茹毛饮血吃生鱼片的日本人……伊丽莎白撇了撇嘴:“……不必管这么多了,放到炉子上热一下,多加些糖再端上来!”

    又过了一会儿,一壶热腾腾的甜牛奶被送了上来,有效地抚慰了诸位女士被黑暗料理荼毒了一遍的味蕾,让班纳特五姐妹都非常满意……却浑然不知与此同时,她们已经开始患上了轻微的重金属中毒症……

    因为还有厨子和女仆待在旁边伺候,为了防止泄露机密,刚刚集体换了魂的“班纳特一家人”在餐桌上并没有说起什么事情,只是在一片寂静之中默默进餐。也让不明所以的仆人们有些战战兢兢……待到结束了这顿不甚合口味的晚餐,并且斥退了厨子和女仆之后,班纳特先生和班纳特太太,或者说变成了班纳特先生和班纳特太太的资深者,才把她们这新鲜出炉的五姐妹召集到书房里,宣布了一项新的决定:

    “……在刚刚过去的半个白天里,你们想必已经弄明白现状了吧!而我们也利用这段时间,把朗伯恩村附近的地形勘察了一遍。接下来,我们明天打算要去伦敦进行侦察,你们是留下来,还是跟着一起去?”

    次日,班纳特一家七口人就乘上了极度拥挤的私家马车,晃晃悠悠地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途……请访问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三章、欢迎来到绅士与淑女的时代 下() 
第三章、欢迎来到绅士与淑女的时代(下)

    班纳特一家居住的赫特福德郡朗伯恩村,距离首都伦敦约二十五英里,甚至比从伦敦到温莎堡的距离还要近。若是放在后世,顶多也就是在高速公路上把油门一踩,开上半个小时,最多一个小时就到了。但在十八世纪末的英格兰,这短短的二十五英里,却意味着从清晨到午后,至少大半天的漫长旅程。

    当班纳特一家七口人乘着疑似严重超载的私家马车,在午后的阳光下晃晃悠悠地驶入伦敦之时,迎面而来的不仅有大城市的喧嚣,还有又臭又脏,漂浮着各种致病细菌的污浊空气……

    ——此时的雾都伦敦,虽然已经超越了动荡混乱的巴黎,成为了欧洲的第一大城市,但很多后世游客常去参观的著名建筑,实际上都是修建于半个世纪之后的维多利亚时代。比如伦敦塔桥、滑铁卢桥、摄政街、伦敦国会大厦(大本钟)……绝大多数在大英帝国鼎盛时期出现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广场、公园、住宅区、医院、图书馆、学校,以及公共喷泉和街心雕塑等等,在如今这会儿都还不见踪影。相反,此时的伦敦市区内,到处都是一些弯弯曲曲的古老街道,这些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道路,往往狭窄得连一辆马车都很难通过,而且根本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处处臭气熏天,空气中弥漫着垃圾、污水和粪便的味道。

    顶着难闻的臭气,马车一路逶迤前行,很快就上了伦敦桥,但如今的伦敦桥,当然不是后世那座拥有两座花岗岩方形主塔的宏伟吊桥,而是一座很寒酸的木桥,看上去相当陈旧。伦敦桥上面同样非常拥挤,马车缓缓而行,几乎比步行还慢。不过倒正方便了班纳特一家欣赏泰晤士河的……恶心景色。

    没办法,一条如墨汁般浑浊漆黑的,散发着刺鼻臭味的河流,实在是和美景搭不上边儿。虽然泰晤士河的水质颇为恶心,但河面上倒是帆樯林立,舳舻相接,不知道有多少艘木头帆船,拥挤在算不上开阔的泰晤士河道里面。将英国物美价廉的工业产品运往世界各地,然后又将海量的财富转运回英国国内。

    不过,事实上,眼下的雾都伦敦,还没有进入环境最糟糕的噩梦年代。因为在如今的这个年代,即使在作为工业革命先驱者的英国境内,工业革命也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火车和轮船都尚未出现,甚至距离瓦特先生发明新式蒸汽机都只有短短十几年,而瓦特蒸汽机的真正大规模投产,更是直到最近才发生的事情。而且主要用于矿山,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工厂还不多见。

    (正如最早的计算机能塞满一座屋子一样,最早的瓦特蒸汽机也是问题百出,改进了很久才投入生产。)

    人类历史上第一座使用蒸汽为动力的棉纺织厂,直到一七九二年才刚刚在“棉都”曼彻斯特建成投产。至于在地价昂贵的伦敦,新式工厂的数量就更少了,甚至很可能连一座都没有出现,所以从桥上望去,倒还没有烟囱林立、煤烟遮天的恐怖景象。给人印象更加深刻的,反而是城区内高高低低的各式尖塔,那是教堂特有的建筑式样。在工业革命早期的英国,沿袭自中世纪的以宗教为主体的社会组织生活模式,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在伦敦,这种主体地位便体现为大量位于市中心的豪华教堂和大大小小的贵族私家礼拜堂。

    基本上,现在的伦敦只是一座金融、宗教、商业中心和消费型都市,工业污染的问题还不算太严重。

    但即使暂时还没有大量工厂在日夜不停的往泰晤士河里面排污。光是伦敦上百万居民和几十万匹马儿每天产生的垃圾和粪便,日积月累之下,也足以让泰晤士河的水里脏得什么动植物都没法生长了。而这么多人口聚居在一起烧煤取暖、做饭所产生的烟雾,同样足以让这座城市的空气质量下降到地狱等级。每年的绝大部分时间,伦敦的天空都颜色灰暗,完全没有蓝天白云的踪迹,好像笼罩在无边无际的雾霾当中。

    过了泰晤士河之后,大街上面往来穿梭的马车依然非常多,所以车速依然只能保持着龟速,慢腾腾的蠕动前行,英语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的声音就在四周萦绕,显得非常嘈杂。不时还有浑身脏兮兮的小孩子顶着篮子,扑到马车旁边推销货物,使得浑浊的臭气透过马车的车窗传了进来……简。班纳特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明显有些接受不能,用白嫩的玉手捂住了嘴,感觉呼吸都很困难。

    “……啧啧,才这样就已经受不住了?你们这些新人可真是太嫩了!比起生化末世里那些腐臭弥漫的死亡城市,或者硝烟弥漫子弹横飞的斯大林格勒战场,这点小阵仗真的算不得什么呢!”

    看着简大小姐这副恶心难受的样子,被无限空间资深轮回者换了魂儿的班纳特太太,忍不住失望地叹了口气,“……如果连这点程度的考验都承受不住,你们以后还怎么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活下去?”

    简和伊丽莎白:“……”总感觉未来的生活似乎会很恐怖!我们究竟还能活多久?

    总而言之,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后,浑身骨头都被颠簸得散架之前,班纳特五姐妹终于抵达了此次伦敦之行的目的地——他们家在伦敦的亲戚,天恩寺街的嘉丁纳舅舅家。

    ※※※※※※※※※※※※※※※※※※※※※※※※

    某位古希腊贤者曾经睿智地宣称,他那个时代的每一个希腊城邦都能划分为两个,即穷人的城邦和富人的城邦,并且这两个城邦总是处于敌视或交战的状态。同样的道理,十八世纪末期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首都伦敦,其实也是由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组成的,一个属于极少数上等人,一个属于大多数下等人。

    前者包括了大约十几万名贵族和富豪,还有伺候他们的仆人、管家和车夫等等,他们居住在治安良好、环境优雅的上流社区里,而所谓绅士和淑女的伦敦,指的就是这一片不大的范围。

    后者的人口则已经超过了一百万,像老鼠一样聚集在若干个肮脏发臭,到处都是流浪儿、罪犯和叫花子的贫民窟里。由于这些贫民穷得几乎缴不上税,不列颠的统治者从来不关心贫民窟的治安。偶尔有某位绅士必须前往贫民窟的话,通常都要自备枪械防身,并且打死个把社会渣滓也不会惹来任何麻烦。

    事实上,这样的地方在现代世界也一样还有,例如美国底特律的黑人区和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

    那么,在这个时代的英国,上等人和下等人之间又该如何区分呢?财富的多少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在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英国,爵位、血统和土地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整个社会阶层从上至下,可以划分为王室、贵族、绅士和平民。绅士这个概念大体就是英国的中产阶层,覆盖的人群很广泛,彼此的差别也很大。简单概括起来,绅士阶层就是或大或小的地主,拥有自己的地产,靠地产收入营生,但没有爵位(得到爵位就提升到了贵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