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穿越时代 >

第429章

大穿越时代-第429章

小说: 大穿越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末大同镇位于今天的山西,宣府镇则是今天河北的地界。而宣府镇的东半部分,已经进入了今天北京直辖市的范围,紧贴着京师,看着像是乡下地方,其实距离北京的路程比天津还要更近一些。)

    ——宣府镇内的其余几个军头,先是跟舜乡堡因为争功而一向有宿怨,又眼红王斗最新获得的银矿这个聚宝盆,最后又在官面上争不过大把撒银子的王斗,于是便按照明末时代的潜规则,起了动用武力解决的心思——这几家军头倾尽旗下兵马,又网罗了几路山贼土匪当炮灰,此外还不知通过什么门路,从西边的大同镇也拉来了一位参将帮忙,拼拼凑凑纠集起了两万多人,号称十万之众,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

    在猝不及防之下,由于众寡悬殊的缘故,舜乡军派驻在外面的少量护矿队被打得大败,只得丢弃了两处银矿和冶炼出来的银锭,裹挟着幸存的矿工,连夜狂奔几十里逃回了舜乡堡闭门不出。再接下来,前来抢夺银矿的几路边军,不知怎么搞的又迅速爆发了火并,在银矿坑边互相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最终,外来的强龙居然还是压过了地头蛇,那位大同镇的参将最终在这场内讧之中笑到了最后。于是,他一边高兴地清点着沾满鲜血的白银,一边点起五千兵马,掉头直扑舜乡堡而来,准备一口气斩草除根……结果,在距离舜乡堡不远的一处荒芜河滩,与王斗率领的一千二百名舜乡军迎头相遇了。

    然后,不出意料的是,貌似兵微将寡的舜乡军,在野战之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时至明末,朝廷的兵制早已败坏,各级军官皆贪墨麾下额兵的饷银,以国家之财豢养亲信精锐,俗称家丁。将帅“所蓄家丁,其廪饩衣械,过额兵十倍,每当大敌,用以陷阵”,旗下家丁的强弱既反映了每一位武官的实力,又是任何一位武官临危救难、建功立业的保证。然而家丁精锐归精锐,其耗费也胜过寻常军户募兵十数倍,一名家丁的饷银衣食,就要从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军户卫所兵头上刮出来。

    所以,此次来犯舜乡堡的大同镇官军,明面上拥兵五千,能够作战的仅有一百多名骑马家丁以及五百多名募兵,其余不是沿途裹挟来做活的民夫壮丁,就是被驱赶来凑数的军户,跟叫花子相差无几——也就是说,这五千来犯之敌之中,真正能打的不过六百多人,并且由于长途跋涉的缘故,已经十分疲累。

    而王斗这个穿越者带出来的一千二百舜乡军,却全都是实打实的战兵,个人武艺纵然不如那些家丁,但列阵而战的时候,可不见得会差多少,等于是以二打一。此外,舜乡军既是本土作战,体力充沛、士气高昂,还有从堡内推出来的火炮助战,事实上在各方面都占了绝对优势。

    于是,经过一番短促而激烈的厮杀之后,那位大同镇参将被霰弹打伤,率领家丁仓皇先逃,继而便是全军崩溃、降者如云——明末之时,官兵中除了军将们的家丁敢无畏赴死,其他普通士卒都是保命为先,这倒不是他们怯懦,实在是明军普通士兵活着毫无希望可言。家丁是武官私兵,平时不吝薪俸,战阵杀伤又厚赐恩赏,与主官荣辱休戚与共,所以非常有战斗力,而普通士兵在军将眼里就是炮灰,且不说朝廷常常拖欠粮饷,便是足额发放,绝大部分也要落在武官手中,再辗转成为豢养家丁的“军费”。普通士兵战场冲杀死了是白死,即便侥幸立功也要分润给家丁,既是如此,何苦拼上自家性命,白白便宜了别人?

    更何况,这还不是朝廷明令发兵打仗,而是将领之间的私斗……谁肯犯傻去拼命啊?

    就这样,一场战斗虎头蛇尾地结束了,只留下一地的尸骸和狼藉,还有几千号瘟头瘟脑的战俘。

    但对于当事人王斗来说,各种各样的麻烦才刚刚开始——两处银矿目前还被别人占着,而这场边军内讧的最终处置,也天晓得是个什么结果:不要以为自己是受害者就没事了,官场上颠倒黑白的事情多着呢!

    更要命的是,尽管没了银矿的进项,但是给上面各路牛鬼蛇神的孝敬打点,却还是丝毫不能减免,反而为了打赢官司,还得多给几倍的钱。真是想想就让人感觉憋气——还不如索性扯旗反了更爽快!

    考虑到这场笔墨官司的胜负有些难料,同时还存在被各打五十大板的可能,王斗终于忍不住低下头来,认真评估了一番就此扯旗造反的可能性,但最终还是觉得成功率太低——宣府距离北京实在是太近了,保安州更是紧贴着京师所在的顺天府,在这种地方造反,简直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啊!

    就在王斗如此沉思的时候,一位穿着粗布袍子的中年管事,骑着驴子从大路上赶了过来。王斗回头一看,便随口问道,“……回来了?粮食买到了没有?堡里最近多了那么多张嘴,存粮可是不够吃了!”

    “……买回来了,但只有一百石粗粮,粮商说山东闻香教闹事,截断了漕运,所以粮价还要再涨……”

    那中年管事喘着气答道,同时又递上一份邸报,“……另外,宣化府那边还让人送来了这个。”

    王斗好奇地接过邸报一看,顿时愣住了,“……陕西流寇攻破太原,山西巡抚许鼎臣自尽?兵部着令宣府、大同二镇调兵平乱?上头该不是指望着我出兵吧?真是疯了!那帮混蛋刚刚跟咱们混战了一场,死了这么多人,谁是谁非都还没评出个理呢!哪个笨蛋会在这时候傻乎乎地出兵,然后让人抄了老窝啊?”

    他摇头叹息着,将邸报卷起来塞进衣服里,“……哎,辽东惨败、山东叛乱、山西丢了省城,宣府这边还在自己人打自己人……这大明真是要完了啊……”

第八十四章、流寇崛起() 
崇祯五年七月,山西,太原

    遍地狼藉、黑烟袅袅、横尸满街、血流成河。

    距离这座城池被来自的陕西流民军攻破,已经过去了三天三夜。

    太原城内残余朝廷官军的最后抵抗,早已被红了眼睛的流民军逐一碾碎,但在太原的大街小巷之间,依然没能恢复平静——杀戮、抢掠、强奸、纵火、拉壮丁……各式各样的战争暴行,正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但城中居民也只能惴惴不安地缩在屋内,心情无限惶恐地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幸好,这座城市陷落之后的绝大部分暴行,都没有降临在那些榨不出半点油水的贫苦百姓头上。当他们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扒着门缝向外窥视的时候,只是略带兴奋和惊慌的看到,一队队满脸渴望的流寇,正挤挤挨挨地扑向晋王府、扑向巡抚衙门、总兵衙门、知府衙门,还有那一处处穷极奢侈、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不停的有士兵将大小箱笼、各色财物从这些地方搬出,装上车马骡驼,络绎不绝地运出城外,一个个往日里威风凛凛趾高气扬的大人物,都好像猫狗一样给套上了绳索,垂头丧气地被押了出来。

    与此同时,又有一小队一小队衣甲较为鲜明整齐的流寇头目亲兵,从空旷的街道上经过,由一个声音洪亮的大汉在前面打头,手中敲着铜锣,高声呼喊着闯王高迎祥的安民晓谕——至此,在被三边总督洪承畴屡次重创,被迫逃出陕西之后,一度处境窘迫的西北流民军,终于打赢了一场意义重大的翻身仗。

    ——由于地球进入小冰河期,全球气候紊乱的缘故,整个明末时期,陕北一直是旱涝灾害频繁,粮食经年绝收,再加上官吏的贪婪腐朽和朝廷的吝于赈济,导致陕北民变此伏彼起,最终与大明帝国同归于尽。

    当时的陕北自然灾害有多厉害呢?早在万历年间,陕西四十八年间就有二十五年的灾荒,到天启、崇祯时代,更是几乎年年灾荒,连绵不绝,没灾荒的好年头反倒成了稀罕玩意儿。

    在万历年间,利用灾年与灾年之间的间隙,老百姓或许还能面前喘口气,等天启年之后连年灾荒时,想喘口气也没法喘了。如此连绵不绝的超级自然灾害,偏偏又遇上了朝争激烈、乱头苍蝇似的崇祯朝,更是犹如火上添油一般——崇祯元年,陕北民变初起的时候,朝廷中枢清洗阉党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崇祯皇帝生性多疑,而东林党又推波助澜,在处理魏忠贤集团的过程中大肆牵连。

    这场清洗运动一直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搞得人人自危,无人过问政事,西北乱事越拖越厉害,最终在民变之余更添了兵变——由于长期拖欠军饷和口粮,还有东林党扫除阉党完整章节百度(讀!(零)!零)

第八十五章、崇祯皇帝的绝望 上() 
一秒记住【爱去】,为您。

    第八十五章、崇祯皇帝的绝望(上)

    崇祯五年八月,京师

    这一年的夏天,京师的街景分外萧瑟。因为全城戒严的缘故,街头的小贩变少了很多。街道上除了尘土与便溺的气味,剩下的就是萧条的感觉。每一条大街小巷都是同样的行人稀少,绝大多数店铺前面则是门可罗雀。不少店铺干脆就关门大吉。至于是因为没有客人,或者是因为没有货物,就很难说了。

    ——由于闻香教妖贼起兵鲁南,截断了通往北京的漕运;登州镇陈新又扯旗叛乱,连番击破朝廷水师,封锁了天津的海运,于是从南方输入京师的一切粮食物资几乎断绝。偏偏之前的鞑虏阿巴泰破关南下和朝廷官军的作战行动,又将京师原本不多的积储粮秣消耗大半,原先打算尽快补充,谁知今年的新粮尚未入京,海运漕运便已一起断绝。更要命的是,京中那些富商巨室还要囤积居奇,爆炒粮价,导致京中米价暴涨到了十两银子一石,麦价八两银子一石,贫民百姓多有饿死,全城百业凋零,市井之间萧条至极。

    随着世道的愈发艰难,京师市面上的治安也日趋恶化,各种抢米风潮此起彼伏——在饥饿的驱使之下,那些平日老实巴交的小民也变成了凶狠的暴徒,他们自发的纠集起来,拿着棍棒菜刀,成群结队地冲向粮店烧杀抢掠。城中的青皮游手更是纷纷登场,充当乱民的急先锋。京师顺天府只得下定决心,乱世用重典,一口气砍了几百颗脑袋,挂在衙门外面示众。靠着血淋淋的可怖屠刀,才勉强维持住了最基本的秩序。

    至于京师郊外的顺天府各县乡野,更是惨不忍睹——先是连年大旱,然后又被鞑虏入寇给折腾得半死,还有赶来京师的各路勤王官军,也是一路走一路祸害地方,最后弄得处处流丐满道,饿殍遍地,运河之中浮尸滚滚。【爱去】流民剥榆树皮为饼,糠皮为粥,以糟粮腐渣为珍味。饿极之下,聚众围攻官仓、拦截漕粮之事接连不断。又有溃兵作乱,顺天府乡下各处庄园皆遭劫掠h纵然是皇庄亦不能幸免。

    而在紫禁城内,同样是一派愁云惨淡,宫女、侍卫和太监都是战战兢兢,连后妃们也暂时熄了争宠的心思——最近的这些日子里,已经有好几个倒霉蛋因为小过而触怒了皇爷,居然被拖下去活活打死了!

    “……杀,杀,朕要杀了陈新,杀了黄石,杀了祖大寿……还有那一票狼心狗肺的东西……”

    紫禁城,养心殿,满地的破碎瓷片,崇祯皇帝苍白的脸上带着病态的潮红,神情癫狂地不停怒吼着。

    ——从去年夏天打到今年初春的大凌河之战,每年耗费朝廷数百万两辽饷厚养,甚至几乎掏空了皇帝私库内帑的关宁军,在战场上却只给了崇祯皇帝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到最后干脆彻底变成了绝望:足足十五万朝廷重金供养的精兵,在大凌河战场上灰飞烟灭,枪炮兵仗粮秣马匹车辆损失不计其数。内地官吏用一次次严厉考绩、不惜逼得民变四起才搜刮上来的辽饷,便在这一次次的溃败中迅速化为乌有。

    等到大凌河战役一败涂地之后,前首辅周延儒和帝师孙承宗引咎下野,温体仁继任首辅。崇祯皇帝原本以为只要内阁换了新人,好歹会有那么些新气象,谁知随即等来的却是一个又一个更加恐怖的惊天噩耗!

    山东那个曾经被他亲口夸赞过的登州总兵陈新,突然扯旗造反了,先是举兵攻破了登州城,逼得登莱巡抚孙元化泛舟逃亡出海,不知所终。之后,登州水师更是炮击大沽口,弄得京畿震动。

    还有福建那个曾经孤军横扫辽东、格杀努尔哈赤的天下第一名将黄石,眼下居然也反了——之前鉴于辽事败坏,朝中有人还提议要起用此人北上平辽……不想崇祯皇帝还没有在心中斟酌好,到底要不要采纳此议,就从南京传来了黄石勾结海外髡贼谋反,攻破省府福州,杀害福建巡抚邹维琏的爆炸性坏消息!

    这两份噩耗一前一后地送到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