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224章

大明1624-第224章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在岩槻城进行了第一场大规模战役,九州军共计投入了四万人,而幕府投入了三万人。九州军凭借火器和人数上的优势,在岩槻城击溃幕府的军队,老中阿部忠秋、岩槻藩藩主阿部定高等多人战死。

    幕府大军被迫退往江户城。

    三月六日晚,保科正之在江户召开了最后的军事会议。酒井忠胜针对幕府兵力缺乏的现状,提出集中兵力与九州军在江户城北决战,这个提议得到了保科正之的支持。

    三月七日,最后一战打响。双方各尽手段,展开了殊死搏斗。六十八岁的酒井忠胜亲自率军直冲郑森的中军,希望能一举拿下郑森的首级,击溃九州军。郑森中军人数虽只有两万人,但却是九州军中精锐的部队,左右武卫营,左右虎卫营、骁骑营全部都在中军。

    在酒井忠胜的带领下,幕府军虽都悍不畏死,但是面对装备占尽优势的九州军,却是讨不到丝毫便宜。在幕府军连续三轮攻击之后,骁骑营的龙骑兵发起了反击。

    酒井忠胜的大军在进行数轮攻击之后,兵力损失惨重。面对龙骑兵的反击,幕府军节节败退。到下午一时左右,九州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幕府中军被击溃,酒井忠胜战死,酒井忠胜的首级被九州军夺取。

    酒井忠胜战死的消息迅速传遍战场,幕府军的士气更加低落,由浪人组织起来的军队首先溃败,浪人们丢盔弃甲,四处逃散。幕府军全线溃败。残余的幕府军退守江户城。

    九州军士气高昂,趁势攻击江户城,而江户城内的内应也开始在城内四处放火,整个江户城都燃起熊熊大火。不到一个小时,九州军便攻破了江户城。

    到下午四时左右,九州军攻入了御城。

    到傍晚时分,江户幕府时代最大规模的拥有五重六层的天守染起了熊熊大火,大火在数里之外也能看见。

    “大人,德川家纲已经授首,德川纲重、德川纲吉两人暂时还未找到。”

    “继续找,德川家的人一个也不能放过。另外传令,封锁全城,一直到找到两人为主。”郑森下令道。

    ……

    江户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各地的大名参勤交代的地方,城内堆积了无数的财富。而对于九州军来说,奸淫掳掠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做一次,这使得在寻找德川纲重、德川纲吉两人的过程中,上十家的大名屋敷被毁,无数的惨案在城内上演。

    一直到深夜,九州军才在一间仓库里找到了德川纲重、德川纲吉两人。

    三月八日清晨,郑森下令禁止一切打砸抢烧、奸淫掳掠的行为,同时发布安民告示。

    三月十五日,郑芝龙下令处死德川家所有男丁,包括德川家的家臣以及他们的家小,才几岁的德川纲重、德川纲吉也未能幸免。这一命令使得多达一万七千人被处死。

    江户的陷落,德川家的灭亡,东瀛终于再次一统。但东瀛实行的是完全的军政分离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也留下了祸根。

    东瀛重新统一之后,东瀛很快便派出了使者纳贡,确认藩属关系。

    “陛下,使团的团长是郑森,但良仁天皇以其他名字混在使团之中。”

    “待良仁抵达京师,安排一下。”朱由校道。

    “诺。”

    ……

    朱由校在乾清宫召见了良仁,这对父子第一次相见。

    “陛下,臣想姓朱。”良仁突然说。

    “东瀛的天皇本无姓氏,朱为国姓,朕便下一道圣旨,赐你姓朱。”朱由校应允道。

    “谢陛下隆恩!”

    “你不会怪朕没有照顾你们母子吧?”朱由校问道。

    “不会。母后也从来没怪过你。臣在今天这个位置,更是理解当年陛下的选择。”

    “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朕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父亲。”

    “但陛下是一个好皇帝,母后曾说过,陛下继位之时,帝国千疮百孔,风雨飘摇,大厦将倾,陛下继位之后,励精图治,前后颁布十条新政,使得帝国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武功之盛,更是无人能及。”

    “你有没有想过朕为什么没有直接出兵东瀛?”朱由校问道。

    “想过,以前不明白,来了帝国之后臣才明白。”

    “说来听听。”

    “当年陛下应该是没有能力出兵东瀛,才想着扶持颜思齐的。”

    “的确是这样,东瀛距离帝国路途遥远,而且东瀛民心不在帝国,当年如果强行出兵东瀛的话,需要举国之力,朕相信是能够占领东瀛,但却无法统治东瀛,这需要数十年时间,这是一场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的战争,而且颜思齐的人品不错,所以朕才想了后面的办法。”

    “东瀛不过弹丸之地,产出不及帝国的万分之一,如果能最小的代价控制东瀛,的确是上上之选。”

    “今天帝国已经有能力出兵东瀛了,你希望朕出兵东瀛吗?”

    “臣不希望。陛下与母后已经为臣做到最好了,剩下的应该留给臣来做。”良仁毫不犹豫地说道。

    “你很聪明,慈炅,慈焾,慈炫等几个皇子眼睛里看到只有朕屁股下这一个位置。”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臣与他们站的位置不同,自然看法也不同。”

    “看到朕后面这幅地图了吗?”朱由校指着背后的世界地图问道。

    “臣看到,臣准备回去之后,也制作一副。”

    “这一块地方西洋人称为非洲,地大物博,有东瀛的几十倍大,但却没有像样的国家,未来东瀛可以目光放在这里,甚至有可能的话,可以将迁都到此。”朱由校建议道。

    “臣会考虑陛下的建议。”

    (本章完)

第472章 勃泥() 
    入夏之后,帝国再次派遣一万大军进入大荒东洲,而算上原本在一万两千人,大荒东洲的驻军达到了两万两千人,为了解决粮食供应等问题,明军开始对当地土著百姓征税。

    征税的事情并不顺利,常常伴随着暴力,这也使得许多当地的土著开始逃往,同时又由于外地人的进入,带了疾病和瘟疫,导致当地人口锐减,大明控制的地区当地土著人口一两年之内已经骤减了三成,而且人口数量还在持续下降。

    对于非控制区域的土著,明军以贸易为主。通过贸易和征税,明军慢慢地已经能解决大军近一半的粮食所需,而且在今年三月,明军在控制的岛屿上建立起了第一家兵工厂。这些都极大缓解了明军对国内补给的依赖,大荒东洲已经在计划向印第安地区进军了。

    一旦控制印第安地区,朱慈焾建议的军屯计划便能如期开展,到时候大荒东洲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相对于西波尔,大荒东洲更适合人类生存。

    七月底,一万大军抵达了大荒东洲,而随军前来还有沈阳都督府的提督李定国,他是朱由校指派负责整个大荒东洲军事行动最高长官。

    一万大军在岛上修整了半个月之后,在李定国率领下再次出发前往印第安地区。李定国要在冬季来临之前在印第安地区建立稳固的据点。

    印第安地区虽不是满洲国的中心地带,但对于满洲国来说去极其重要,是满洲国的屏障。满清人进入大荒东洲之后,极力向东扩展,以获取更多物资,满洲国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五大湖区。

    在明军进入印第安地区之后,同样的也是一路东进,育空地区的五千明军同时也在南下与主力汇合。

    一直到九月,李定国率领一万明军才遇到满洲国的两万大军。满洲国的两万大军是长期驻扎在此处的,当明军进入印第安地区之后,满洲国的军队就一直在后撤,选择合适的地点与明军决战。

    满洲军选择的地点既开阔又占据着制高点,使得他们有绝对的地利优势,这样的地利优势可以很好地遏制住明军的火炮优势,又能使得他们骑兵发挥优势。

    明军虽失去了火炮的优势,但是他们的火枪优势依然明显。明军依靠天启枪,数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但明军被地利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反击。而满洲军在数次攻击无果之后,决定拖死明军。

    相对于明军,满洲军的补给要充足得多。明军第一次踏上印第安地区,这一路东进所携带的粮食不可能很多,但明军却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南下的五千明军,只要利用得当,这五千明军能打满洲军一个措手不及,这也是李定国大胆东进的原因之一。

    两军暂时陷入对峙。但在对峙中,两军每天依然都会有小规模的冲突,双方都互有损伤。

    但在五天之后,与明军对峙的满洲军突然全军撤退。李定国知道满洲军已经侦查到了明军援军的消息。

    “传令全军后撤,寻找合适的地点建城。”李定国放弃了继续东进的想法。

    “大人,我军不继续追击满洲军了吗?”

    “建虏显然比我们更熟悉这里的地形,而洛基山的地形复杂,如果盲目追击可能落入建虏的圈套之中,这个险不值得冒。”李定国解释道。

    “根据线报,建虏的王庭就在洛基山背面,此战过后,建虏的王庭极有可能会迁移。”

    “剿灭建虏余孽不能急于一时,待明年屯田开始之后,我军才有能力越过洛基山,进入高原地区。”

    “诺。”

    ……

    明军在洛基山脉以西,建立三个据点,为即将到来的屯田做准备。

    而此刻朱由校也收到了英荷缔结了《威斯敏斯特条约》,第一次英荷战争结束的消息。荷兰因战略失误,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失败,英国人开始崛起了。

    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之后,荷兰元首德维特派出密使出访大明,寻求大明的支援。现在大明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海军和陆军,是英荷两国一直在争取的对象。

    但朱由校一直不想卷入英荷战争,毕竟打仗是需要钱的,帝国在大荒东洲的开拓,在西波尔与俄军的对峙,以及移民这些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来支撑。

    这次朱由校依然没有同意荷兰人出兵的请求,但朱由校同意出售一批军舰给荷兰人,并保证荷兰人在东印度群岛的利益,作为交换,荷兰将勃泥(加里曼丹岛)的所有利益出售给帝国,以抵付军舰的费用,同时承认大明在东印度群岛、冷洲以及大荒东洲的一切利益。

    大明在将西班牙驱赶出南洋之后,便获得了西班牙在勃泥的利益,在这次交易之后,朱由校获得了一个完整的勃泥。

    而且朱由校的这个举动无疑推动了第二次英荷战争的爆发,使得第二次战争足足提前了三年。

    朱由校获得勃泥之后,便在勃泥设立了承宣布政使司,同时开始了对勃泥岛的移民。现在吕宋、台湾、缅挝、缅中、仰光等省的移民基本已经完成。

    相比于冷洲、西波尔等地,南洋的移民一直要顺利得多。当新的移民优惠政策出来之后,吕宋、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都有人主动申请移民。

    朱由校为了更好控制勃泥,他决定将勃泥作为第一个大规模军屯的实验地。

    “朕决定派遣五万军队前往勃泥,在勃泥实行新的军屯制度,支援勃泥的建设。”朱由校道。

    “陛下,五万军队准备从何处抽调?”洪承畴问道。

    “从各都督府准备退役的人员中抽调四万出来,允许携带家属一起前往勃泥,剩下的一万人,便是准备派往大荒东洲的女兵。”

    “可退役士兵是有补贴的,这样的话,恐怕士兵们会有意见。”

    “暂时不能退伍,同时帝国也不会招募新兵,各都督府做好解释安抚工作。”

    (本章完)

第473章 大寿() 
    朱由校在军中素有威望,他要求军人推迟退役,虽然有人颇有微词,但却并没有闹出什么事情来。

    一直到十二月,四万军屯的士兵才集结完毕。在海上训练了一个月之后,四万军屯的士兵和一万女兵才正式出发勃泥。

    但在士兵集结期间,朱由校迎来了自己五十岁的大寿。到十一月十四日,朱由校虚岁正好五十。对于帝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按照惯例还要大赦天下。

    虽然大赦违背了法律精神,但朱由校还是按照惯例进行了大赦,只不过这次大赦的范围较之以前缩小了不少。

    但欢庆却没有缩水,这日从西波尔到冷洲,甚至藩属国都在庆祝朱由校的五十大寿。一早朱由校便在朝堂之上盛装接受朝廷上下,宫内宫外以及藩属国使者祝贺和献礼。

    一天庆贺大典的下来,朱由校虽然有些疲劳,但却是收了一大堆贺礼,算起来价值也有数十万两。

    “给京师百姓发放的贺寿钱都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