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1624 >

第16章

大明1624-第16章

小说: 大明16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毫不犹豫地就指向距离他十几米远的一名新兵说道:“蔡头也是闻香教的,我就是他介绍进闻香教的,也是他让我来加入新军的。”

    朱由校的行动仿佛证明了他真的就是天帝转世,他神乎其技的表现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惊叹不已,如果他不是现在在追查闻香教的探子,这里所有人都跪下三呼万岁。只有朱由校明白,在这个单纯的时代,他那点见不得世面的心理学才能发挥一点作用,要放在后世,还真的不够人看的。

    在这个商品经济刚刚兴起,而信息又十分闭塞的年代,极大多数人都很单纯,这让朱由校利用皇帝身份占据了极大的心理优势。朱由校还记得他在后世做业务时候的情况,同样的产品订货会,放在发达地区,被邀请参加的客户,要不就会迟到,要不就不会来,衡量一场订货会的成败,来多少人成了一个关键因素,但如果在西部欠发达的地区,情况就完全就不同。

    他始终都记得在零几年,他在青海下面地级市开的一场订货会,当时被邀请的杂货店老板,不但没有一个迟到的,而且在听产品介绍的时候,在座的每个老板都宛如小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极其遵守纪律,真的是让他大跌眼睛。而被邀请老板中有藏民也有汉民。

    单纯的人性,对于朱由校来说,是他能使用的威力最大的武器。虽然不道德,但是在现在情况下,朱由校别无他法。李自成的起义在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之后,最后推翻了大明,跟他的口号顺应了民众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这时候百姓单纯只想要一口饭吃,一件衣服穿而已。

    仅仅用了一会儿的时间,新兵里的闻香教探子就全部被指认了出来,闻香教安排进新军的探子一共有十七人,在开始指认之后,大部分人就迅速地自首了。

    “将他们所有人单独隔离关押,隔离审问,不得任何发生窜供的行为。”朱由校叮嘱道。

    “诺。”熊廷弼毕恭毕敬地回答道,脸上甚至带有一丝虔诚。现在的熊廷弼真的有点相信朱由校是天帝转世,他此时也已经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等下审问的时候,你们要如实回答,你们所有人的口供将会给朕亲自审阅,如果有半点隐瞒,朕一定会发现,朕也一定会砍了你们的脑袋,甚至株连你们的家人。如果你们如实回答,朕一定会既往不咎,你们依然是朕的新军。”朱由校对跪着前面的十七人说道。

    ……

    这十七人被带走之后,朱由校在新兵营逗留了一会也离开了,只不过现在新兵们看朱由校的眼神已经跟朱由校刚进来的时候,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刚开始只是敬畏,现在眼神中不但有敬畏,更有一种狂热。

    这种狂热正是朱由校所需要的。有了这种狂热,朱由校的新兵才会变成他需要的新兵。

    从今天起在新兵营所有的人提到皇上这两个字,立刻会从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心情,仿佛整个人都有了动力,也是从今天起,新兵营的精神面貌开始发生改变,训练这样的事情,逐渐开始变得主动,因为新兵们都仿佛能感觉到皇上随时都能看到他们。

    “皇上乃天帝转世,我们如果偷懒皇上一定会知道。”这句话就瘟疫一样,迅速地在军营中传开,而且一天一天慢慢地深深地扎根在每个新兵的心中。

    皇上是天帝转世的这个消息也从新兵营逐渐地传到了民间,当然民间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但这个消息,就像是一颗种子一样在民间已经扎下了根。

    ……

    跟闻香教有关的十七人也完全被朱由校吓到了,整个审问过程非常顺利,他们像倒豆子一样,将所有的事情都交待得清清楚楚。

    熊廷弼一拿到口供立刻就呈给了朱由校。朱由校将这十七份口供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然后问道:“熊提督,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陛下仁慈,但臣以为闻香教余孽不可轻饶,就算不杀,也该流放。”熊廷弼回答道。

    “太简单粗暴了。这十七人有五人已经脱离了闻香教,已经跟闻香教没有关系,剩下的十二人虽是闻香教派来的探子,但是朕说过要从宽处理的,他们都是朕的子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朱由校否决了熊廷弼的提议。

    (本章完)

第33章 思想文化教育() 
朱由校觉得不能这么简单的处理,中国的老百姓是最能忍受的,不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根本不会造反。

    “陛下仁慈,只是根据口供,闻香教的联络人很快就会到京师,而且还是王家的余孽。”熊廷弼说道。

    “那就钓鱼,朕要借着这次机会将北方白莲教的势力连根拨出。这十七人都不能动,他们依然是朕的新兵。朕要告诉白莲教的余孽,只要诚心归顺,朕一定会宽大处理。”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臣明白,臣立刻去处理。”熊廷弼回道。

    “去找骆思恭,和锦衣卫一起办理此案,此次行动就叫‘除逆行动’,朕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朕要白莲教在北方彻底消失,同时也要打击南方的白莲教势力。争取在三年之内完全将全国的白莲教清除。”朱由校严肃地说道。

    “诺。”

    等熊廷弼告退之后,朱由校想起后世军队可以借鉴的地方,那就是军队的思想文化教育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军队中,几乎九成九的人都不识字,要识字,首先要推广官话,而推广官话,就要依靠后世的拼音,这个简单易学,在启蒙教育时期可以利用。

    现在要军队的人去识字显然不现实,不但投入太大了,而且效果很小。朱由校的计划是在未来的军官学校里,推行识字,并且将识字率作为考核的一个标准。而现在只能依靠戏剧表演来执行思想文化教育。朱由校想到太常寺的太乐署,这是一个专门负责宫廷歌舞表演的部门。

    “内阁今天谁当值?”朱由校问道。

    “韩爌,李宗延以及王绍徽三人当值。”王礼乾回答道。

    “传他们进来,朕有要事商议。”朱由校吩咐道。

    ……

    李宗延和王绍徽都是新入内阁成员,也是朱由校用来牵制东林党的,尤其王绍徽是反东林党的急先锋。

    “朕准备裁撤太常寺。”朱由校开门见山地说道。其实太常寺在清末的时候就被废了。

    “陛下不可,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自古有之,今预废除,实在是不可。”李宗延首先站出来反对。

    “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何来自古有之?何况今太常寺已经不同了,宗庙礼仪和祭祀可以交给光禄寺来负责,去年给事中解学龙疏言裁汰冗员,但实际上被裁汰的也不过几百人而已,朕以为造成冗员是因部门重合太多,裁撤部门才能真正解决冗员的问题。”朱由校说道。

    “不知陛下准备如何处置太常寺?”韩爌知道朱由校不可能是简单地裁撤。

    “太医署、太乐署和鼓吹署独立出来,分别成立太医学院、太医院和皇家艺术院、皇家艺术学院,而且朕准备将教坊司也并入皇家艺术院。至于其他的三个署全部裁撤。”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太卜署也裁撤吗?”王绍徽问道。太卜署负责卜筮,驱鬼等等。

    “当然裁撤。朕乃天帝转世,朕的命由朕不由天。”朱由校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朱由校在新军仪式上的亮眼表现,让其他的人对朱由校这句话现在也是半信半疑。

    “臣以为其他三署可以择优秀者并入光禄寺。”韩爌提议道。

    “臣附议。”李宗延和王绍徽一起说道。

    “既然三位阁老都这么认为,那就按你们说的办。现在还有时间,不如你们随朕去一趟太乐署。”朱由校说道。

    “诺。”

    ……

    太乐署是有很严格考核的制度的,太乐署很多的人俸禄都依照他们学的曲子的多少来发放的。朱由校来这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用戏曲歌舞表演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来对百姓进行思想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要照搬后世样板戏的模式。

    “朕此行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朕和内阁商议,决定将太乐署,鼓吹署以及教坊司三者合并,成立新的皇家艺术院和皇家艺术学院,皇家艺术院专门负责表演,朕会在京师建立一个可容纳千人的大型戏院,供你们表演,而皇家艺术学院就是专门培养表演人员的地方,朕也会拨一块地出来,给你们建立一家学院。”朱由校说道。

    “臣等领旨。”太乐署众人回答道。

    “第二件事情,朕要你们以武悼天王冉闵排练一个戏剧,这个节目要有屠杀的情节,要有双脚羊的情节,更要有冉闵的《讨胡檄文》,朕要求每一个看到这个戏剧的人都要义愤填膺,都要泪流满面,朕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将这个戏剧排好,朕有重赏。三个月之后,朕会安排你们在京师和南直表演,而且会要求帝国之内的所有戏曲班子都要学会这场戏剧,以后朕如果出巡,你们会随朕一起出巡表演。”朱由校强调道。

    “臣等领旨,绝不会辜负陛下所托。”

    ……

    冯梦龙此时也进京了,他跟宋应星一样,也是屡试不中,但一生著书很多,最有名的作品就是“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朱由校记得他看三言的时候还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候他就将整个三言都看完了,里面有些章节甚至看过好多遍,当然主要是里面有些章节的描写完全不下于《金瓶梅》。也正因为通读了三言两拍,让朱由校觉得明朝远比历史评价要开放得多。

    “子犹,可知朕此次招你进京所谓何事?”朱由校微笑着说道。能见到冯梦龙的本人,朱由校真的是开心的,他绝对算是朱由校的在一个方面的启蒙老师了。

    冯梦龙完全也没想到能有机会觐见当今的皇上,紧张是难免的,但也很兴奋,但朱由校的这个问题,问得他完全懵了,他真的不知道皇上为什么招他进京,但他知道应该不会坏事,否则的话,皇上肯定是不会亲自接见他,只要一纸圣旨就能解决问题。他老实地回答道:“草民不知。”

    (本章完)

第34章 大明帝国报(求收藏)() 
“朕准备办一份报纸,跟邸报不同,邸报是官府看的,而这份报纸是给帝国百姓看的,名字就叫《大明帝国报》,而朕需要你来负责这件事情。”朱由校说道。

    其实在明朝中叶,政府已经默许民间自设报房,这时候所有私营报纸都统称为《京报》,而内容主要选印从内阁抄录的谕旨、奏疏和官吏任免消息,当然偶尔也有办报人自己采写的社会新闻。这些报纸都是可以公开出售的,可以公开叫卖或者接受预订,有了现代报纸的雏形。读者主要是官吏,士绅和商人,平民百姓可是不会去看的。

    “还请陛下示下,草民实在是不知这《大明帝国报》该如何办理?”冯梦龙诚实地说道。他知道既然皇上要办的报纸,不会简单到跟以前的邸报或者京报一样,肯定和两者都会有区别,但至于区别在哪里他真的一时还想不明白。

    “《大明帝国报》是朕的口舌,报纸内容有一部分是官府能公开消息,有一部分是你们自己采办的民间新闻,还有报纸可以连载《西游记》等小说,也可以连载其他的故事以吸引百姓。为了让你办好这份报纸,朕会给你一个正七品的官衔,而且你还可以招募一批人,这批人暂时就叫记者吧,他们相当于没有官职的民间御史,虽不可风闻奏事,但可以采访民间的任何人和任何事,进行如实报道,而且官府不得无故干预。这份报纸从这个方面来说,它也能监督朝廷的官员。”朱由校说道。

    “臣明白了。臣一定会将这份报纸办好。”冯梦龙兴奋地说道。他意识《大明帝国报》一旦办好,影响力可直达朝廷中枢。

    “你先别急,办报纸的地点,朕会让王礼乾来安排,这份报纸每七天发行一次,朕同时会下旨要求帝国境内的所有说书人将每份报纸必须在他们上工的地方每天说一次,否则的话,朕不得会治说书人的罪,而且更会查封他们上工的地方。所以报纸一定要办好,内容一定要丰富,有什么事朕给你担着,但绝不能让帝国百姓耻笑了。”朱由校叮嘱道。

    在这个封建社会,根本就不要考虑人权什么的,对于不听话的人,就直接封停关押。

    朱由校又接着说道:“朕希望半个月之后能看到第一份报纸,能不能做到?”

    “臣一定能做到。”冯梦龙保证道。

    ……

    见完冯梦龙,朱由校又见了毕懋康,这位大明有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