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之钢铁狂潮 >

第950章

民国之钢铁狂潮-第950章

小说: 民国之钢铁狂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保证成功?”

    罗镇东微微眯眼。以他的好眼神,大约可以看清楚,极远处的地平线上,漫漫大雪之中,有大量的黑影在晃动,必然是苏俄的坦克。也只有老毛子制造的机械装备,抗冻能力好的出奇,并有充足的经验应对严寒的破坏,保证武器的性能受影响小。因此,先动弹起来的,必然是他们。

    对于曼施坦因的问题,他来之前也做过考量和讨论。直言不讳:“战略战术上,不会比你们做的更好。不过我们会更大的加强制空权的争夺,特别是对波罗的海苏海军的毁灭性打击,会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做好摧毁整座城市的准备。对于一个拥有骄傲历史的国家,一座具有特别政治意义的城市,我们通常不期望可以占领,宁可完全的摧毁来换取战略上的主动性,并获得最终的胜利。”

    德军对于苏俄的进攻不可谓不突然,不可谓不迅猛,不可谓不果断。但显然对于环境的恶劣,老毛子动员和抵抗的决心估计不足,才会发生在夏季、秋季陷入泥潭,一直拖拉到冬季,导致一系列被动的糟糕情况。

    两个强大国家之间的战争。最怕的就是这种在敌境之中的僵持战,补给线更远的进攻者付出的成本会更高,承担的失败压力其实更大。

    曼施坦因开始还有些自傲,不过很快就被他后面的话给刺痛了。罗镇东说的再含蓄,他也听出话外之音。德国的作战看似坚决,其实既定的一些目标反而成了掣肘。

    希特勒希望能够亲自到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这三座城市视察,接受市民的欢呼,意味着轰炸要有限度。德军长途跋涉而来,对困难估计不足,作为摩托化军的他,本来担任的就是快速突破一刀斩首的闪电战主力,却被缠斗在此打成了持久战,分明作战不利!

    而对波罗的海的攻击,显然投入力量不够,这导致了苏海军一直为列宁格勒提供强大的支持,反衬出德国海军的短板,以及海陆空三军的协同极其的差!

    现代战争,打得是总体战,三军割裂,各自为战,还闹出戈林掌管一切飞行器的破事儿,把他们精确的战略部署活活的弄出无数的麻烦。

    反观中国方面,虽然崛起时间极短,但战果之辉煌,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等人都曾经亲自去做过军事观察,交流,知道朱家军从一开始推行的,就是一种所谓的“立体作战”模式,海陆空三军,被统一在一个战斗部署框架内。像他这样的高级指挥官,麾下必然有自己可以调动的空军或海军,或其他的什么战略力量,包括秘密的导弹部队。投入战斗时,一切以接敌的实时状况灵活应对。

    这的确是一种异常先进和前卫的作战思想,曼施坦因深受启发,但想要在德国施行,门都没有。固然德国国防军的历史悠久,素质上乘,但历史传统同时也是僵化刻板的代名词,德军空有一堆先进的武器,优秀的士兵,却无法捏合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应对瞬息万变的战争模式,实在可惜啊!

    他甚至异常羡慕王樟堂这种部队编成。别看名义上一个师,却有三个重坦克团,两个炮兵团,一个飞行团,一个陆航大队,还有侦查团,特种武器力量等等。想上天,有重型运输机大队,想下海,有两栖攻击舰伺候,不管战场在何方,都能投放过去。

    或许,等这次战争过去之后,德国会进行一次革命性的军事变革吧。现在是不太可能了。

    曼施坦因没觉得罗镇东有什么隐瞒,人家说的也是实情。德国可以参考着做,但想要实现,不太容易。

    要摧毁一座城市,必须先有摧毁全部建筑的手段。列宁格勒等城市。楼房众多,石头结构遍地,一般炮弹炸弹砸过去,充其量轰塌,下方的空间。足以容纳数以十万计的敌军更加隐蔽的袭击对抗。如果有中国那些威力巨大的炸弹,或许可行。德国,现在连机载鱼雷都丢过去了,效果却并不太好。

    希特勒不是没想过获得中国的超级炸弹,不用说,被毫不客气的拒绝了。想想也可以理解啊。那玩意太危险了,一颗下去,一个小镇没了,万一德国人学会破解升级改造,哪一点跟中国开战,丢到自家脑袋上。自作自受么!

    这个也行不通,其他的路子呢?曼施坦因疑惑的问:“我们在进攻之初,投入了上千架飞机,上万门大炮,你觉得仍然不够么?”

    “不够!”罗镇东断然摇头,“换我们以常规武器和战术进攻的话,飞机数量不设上限。以夺取制空权为基准。至少要有五百架以上的专业攻击机,携带1000磅或者更重的钻地攻坚炸弹,精确轰炸每一座大楼,把它们彻底轰塌!然后布置至少1000门超过150mm的重炮,以穿甲弹摧毁拦在面前的任何一座超过两层的建筑。以超过500辆重装甲的主战坦克为尖锋,配合超过一百辆大口径突击炮,和同等数量的步战车,大量的步兵,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推进,所过之处。必须不能有任何一处可以藏人的掩体留下。”

    曼施坦因倒吸一口凉气,真够狠的!这么搞完了,岂不是只剩下一地的瓦砾!想想历史古城列宁格勒变成一片不超过两层楼高的废墟,那场面简直是世界末日啊!

    这种战斗方式,德国人很难接受。他们普遍爱好艺术,对于历史古城和文物古董有种天然的爱好与收集癖,不是万不得已,舍不得摧毁。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也是征服,而不是单纯的破坏。

    当然他们这种想法就没辙了。战争本来就是一种尽情释放破坏欲的行为,为了吓到敌人,任何过分的破坏都是正常的。很显然,德国人贯彻克劳塞维茨的理论不够彻底啊!

    “真是一群疯子!看来他们赢得战争,不是侥幸!”曼施坦因心中吐槽,却不会失礼的宣之于口。

    这时候,前方开始传来隆隆的爆炸声。被围困的苏军,又开始发动反击了。不过烈度显然比起去年低了太多,皑皑白雪覆盖下的战场上,从远处根本看不清敌人在哪里,这不过是一次试探而已。

    列宁格勒被包围,这座苏俄第一大工业城市、第二大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太险要,朱可夫来了之后调动各种资源,达到配比最优化,形成的梯次防御阵列效果明显,不但稳住了军心,更是凭着冰冻的拉多加湾湖面通道,顶过了最困难的时候。

    随着德军几个装甲集群和部分空军的抽调,列宁格勒的正面压力已经大为减轻,能够做出规模不大的逆袭了。

    别看希特勒叫唤着“我军的目的在于包围这个城市,用炮击和连续不断的空中轰炸,把它夷为平地。把这个城市接管过来的任何要求,将不预考虑,因为全市居民的生存和供应他们食物的问题,不能由我们也不应该由我们解决。在一场争取生存的战争中,我们对这样一个大城市的人口连一部分也不想保留。”

    实际上,他和德军根本没有办法真正摧毁这里,更没有意识到,其实列宁格勒的重要性,远大于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他急于攻下莫斯科逼迫史大林投降的战略,是错误的!

    但是没有人可以跟他直言不讳的指出错误,习惯了执行命令的国防军将领们显然也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一切,进入冬天以后的战斗,其实已经露出疲态。

    曼施坦因再次回想了罗镇东的话,暗暗地叹气。他指望不上海军的帮助,英国海军在丘吉尔率领下放弃保护本土,甚至放弃北海,但却全部投入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作战,力度更胜开始,哪怕邓尼茨的海狼也抽不出身。

    空军,虽然可以从西线抽回来一大部分力量,但平摊在光靠的东线战场就不那么显眼了。德军,急需要能够破局的力量。空中轰炸显然是个路子,可面对朱可夫布下的铁桶阵,希特勒的叫嚣显得那样虚弱。

    曼施坦因和勒布显然也意识到拖下去的麻烦,谨慎的考虑过后,果断请求把所有的中国产重型轰炸机和攻击机都调过来,从高空用重磅滑翔炸弹,展开对列宁格勒的全面轰炸!而几辆e100巨鼠,p1000超级巨鼠,和大批的重装甲虎式坦克,也在召唤之列。

    不过对于全部获得,他们不报太大希望,戈林那该死的混蛋只会为了取悦希特勒,不顾大局的随意调动空军去不需要的地方;希特勒眼睛里只有莫斯科,他太追求一次空前的震撼性胜利,而忽略了苏俄是一个疆域、人口、军力、资源都足以跟他抗衡的强大国家,老毛子的韧性早已在对抗自然的久远历史中磨砺的跟钢筋一般难以摧毁。

    妄图通过占领首都来取得胜利,这跟日本当初制定快速攻占中国首都南京来征服一个拥有过千万平方公里土地,四亿五千万人庞大文明古国的想法一样,可笑!

第1078章 最后的逆袭3() 
“轰………!”

    拉长了余音的沉闷巨响,在莫斯科上空久久徘徊,淹没在浓重尘雾中的历史古城,千百座残破的楼房瑟瑟发抖,破碎的玻璃应声稀里哗啦的往下掉渣,一百多万苏军士兵和数量更多的居民,下意识的把脖子猛地一缩,不管是躲在什么地方。离着近的那些,则不免要狠狠摇晃两下脑袋,抠抠耳朵,让嗡嗡直响的听力恢复少许。

    那动静,实在太大了!

    肇事者,正是从后方拖过来,被作为中坚力量的列车炮!

    原本是要给“苏联级”战列舰使用的Б…37型主炮,在战争爆发前鉴于舰型必定过时,而地面上又需要强大的助力,于是老毛子们用已经制造出来的4门大炮,造了两辆列车炮出来,另外两门也从要塞上开始拆下,建造上火车底盘!

    第一辆超级列车炮在战争爆发后很久才运输到莫斯科,且还是在朱可夫作为救火队员从列宁格勒跑到这里之后做的调整。之前的防御一塌糊涂不说,官员带头领着跑路,引发的恐慌溃退导致一系列的麻烦,都被他一一纠正,并在发动占总人数四分之三妇女投入工事挖掘构造的工程,再由两翼的坦克力量做伏击迟滞,种种设计总算顶住了最疯狂的进攻初期。

    而超级列车炮,被作为振奋军心士气的中坚力量,朱可夫顶着各种质疑和压力,直接拖到了市中心布置,凭借其高达45公里的基本射程,压制向各个方向攻击的敌人。

    这406mm超级大杀器的投入,其1150公斤重炮弹的每一次发射。都让全城的人听的心旌摇荡,一公里半径内的人不捂着耳朵都受不了那可怕的轰鸣声,不过当真提气啊,听上去就让人由衷产生一种力量感!

    光是发射的动静,就能压过德军往这里发射的炮弹爆炸。且一次次的硝烟沸腾,在远方引发的爆炸,哪怕绝大多数人都看不到,却被宣传力量毫不脸红的立即弄上一个数字,声称炸死了多少德军,炸毁了多少辆坦克或者大炮。

    初期这种夸张说辞并不能服众。明明前边儿德国人正攻击的无比犀利,抗击压力巨大,你那玩意真有用的话,怎么就没挡住捏?

    但随着战斗进入僵持,德国人被泥泞和急骤降温活生生的拖住了,锐气尽失。最要命的是用错了战术,缓过一口气来的大多数俄国人登时就上心了!于是,各种狙击手、英雄炮兵、无畏战士、功勋机枪,以及超级列车炮的辉煌事迹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并将他们追捧为榜样,鼓舞着军心士气!

    毫无疑问,动静最大的列车炮。必然成为其中最有号召力的。因为每一次的轰鸣,整个战场上的战士民众都能听到,打击方向上,前沿的士兵也可以看到爆炸的烟火柱,这玩意,绝对提气啊!

    事实证明,朱可夫的战略思维实在牛逼到了极点,整个苏德战场,大概没有比他更忙碌的高级指挥官,也没有人比他更能把握大的战略。和战场局势的引导!

    真实情况下,这辆列车炮杀伤的敌军数量真是少的可怜,打出去几十公里的炮弹一点准头都没有,德军稍微注意一下就不会有大麻烦。不过这事儿谁也说不清,朱可夫也没指望这慢吞吞打一发费老鼻子劲的家伙能够起到太大作用。一天一共打不出十发去………药室寿命才一百多次。

    他玩的就是精神战的效果。只要这尊庞然大物在怒吼,莫斯科的民众和士兵就有勇气继续战斗,对抗严酷的环境。

    德国人自然也发现了这家伙的存在,无可阻挡的406mm炮弹实在太有威胁力了!动辄可以轰出一个足球场大的弹坑,惊天动地的爆炸随时可能在身边不远处爆发,对于军心影响不小。针对性的,发起了多次空中打击、精确远程炮兵轰击等等。

    但这些,朱可夫都提前考虑到了,并作出大量相应的部署。

    首先,大炮就在莫斯科市中心,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