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之钢铁狂潮 >

第837章

民国之钢铁狂潮-第837章

小说: 民国之钢铁狂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为刺眼的,则是成百上千个直径一两百米的弹坑!

    这些弹坑只是浅浅的陷入地面一点,但广度却十倍不止,核心处,多年冻土居然被烧灼的焦化板结,呈现出一种火山岩的灰扑扑颜色。边缘呈放射状倒伏着数不清的树木,那些稍微细一点的树木整颗的拦腰断裂,重叠匍匐,表面被瞬间高温烧焦碳化,如今仍冒着浓浓的烟气。

    这都是云爆弹低空爆炸轰击后的痕迹!其瞬间产生的高温高压冲击火浪杀伤力巨大,波及范围内的有生力量当场被烧成灰的不在少数,更多的则是被冲击波震碎了内脏,或者被气流抛飞摔打撞击而死。

    大量隐藏在战壕中的士兵被生生缺氧窒息闷死,有些则被高温蒸汽烧熟了,有些被烧焦了表皮,内部却安然无恙,难忍的痛楚让他们发出连串凄厉的惨嚎,最终被看不过眼的中国士兵怜悯的用子弹为他们解脱。

    最后侥幸活下来的士兵,木呆呆的看着中国坦克从眼前隆隆驶过,一个个面容呆滞,两眼无神。衣服破了,刺骨的寒风吹到身上,迅速带走热浪,也懵然不觉,直到陈长捷他们到来。仍旧没有回过神来。

    不过这时候。跟进步兵也全面掌握了战场,不断的把比较完好的毛子士兵搜索出来,赶到一个个以炮弹坑为中心。就地构建的临时帐篷里………总不至于眼睁睁看着他们被冻死吧?

    那些受了轻伤的士兵也会给予适当的治疗,送入炮弹坑改造的伤病帐篷。至于受了重伤或者垂死的,那就没什么好说的,直接让新兵上去不管是开枪还是用刺刀捅,总之这些人也活不下去了,不如让新丁见见血,长点经验。

    陈长捷已经可以预见,这种战争模式下,对于军人战斗意志的要求会大大下降。双方伤亡比例之悬殊,绝对令人惊诧,步兵参与长年累月堑壕战的机会越来越少,指望在战斗中慢慢成长,沙里淘金的剩下老兵………打造精锐部队的模式,将不可再现。

    看着一队队的俘虏慢吞吞的蹒跚着走进为他们临时构建的帐篷。居然没有一个人反抗或者勇敢的喊口号,曾经见识过在内战中英勇不屈赤色分子的陈长捷,感到十分惊诧。

    对此,参谋长吕瑞英另有看法:“军座太过高看他们了!事实上,老毛子的所谓精神信念。比起我们邻居那些经过千锤百炼、沙里淘金般的战争杀戮筛选后的坚定布尔什维克,有本质的不同。我们那些同胞、现在的战友们,是有坚定的改变整个民族和国家生存环境的信念的,为此他们不惜付出牺牲。而眼前的这些呢?不过是类似思想武装起来,却只是存着为国而战的普通人。”

    似乎觉得自己把那帮十八集团军的家伙说的太好,吕参谋长顿了顿,换个角度阐述:“另外,您应该可以看出,我们发动的一系列打击,都远远超出敌军的认知范围,他们是被各种炮弹和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攻击给搞懵了!换做是我们,骤然面临那铺天盖地的可怕炮弹,特别是云爆弹的杀伤,只怕也难以保持内心的镇定吧?”

    陈长捷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这是大实话。换作是数年前的晋绥军或者中央军,其他诸侯武装,不要说面对云爆弹了,仅仅是普通的榴弹炮的猛烈轰炸,数百门炮的不间断轰击下,军心都会崩溃,再加上坦克群的冲击,抵抗?门都没有!

    也就是整军之后,从思想到精神面貌,全军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加之作为进攻一方占尽优势,这才显不出多么的不同。

    想到这些,陈长捷不由暗暗的庆幸,得亏是自己这边拥有了强大的战斗力,若毛子也能这么干,真不知道会打成什么样!大概,自己麾下的十万大军,能剩下三成就算好了吧?不知道狂妄惯了的毛子们,心中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嗯,说起来这一点,恐怕已经成了俘虏的加利洛维奇中将最有发言权。

    算起来,加上这次,他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三次被击败并狼狈逃窜了。只不过不同于前两次的试探阶段性攻击,董其武所部适可而止的打击让他每次都逃过去,但这次,正式攻击不但把他统帅的第17军残部防线从后面给截断炸毁,坦克团的突袭和机械化部队的协同推进速度太快,他连同周围的警卫、指挥人员更是给几颗云爆弹在近距离上搞死搞惨,等他从昏沉中清醒过来,已经被抓了俘虏。

    还得说他的警卫尽职尽责,拼死为他换上了普通军官的衣服,因此此时的他, 穿着一身中校军服,混在一群被隔离筛选出来的俘虏中,羁押在一个由五个大型炮弹坑挖掘清理后修建的帐篷内,围着火炉取暖。

    从他被中国士兵自坍塌的指挥部里拖出来,一直押送到帐篷中短短几十分钟里,加利洛维奇一声不吭,只用鹰隼般的敏锐目光迅速而隐蔽的观察周围被破坏的战场,和经过的部队。直到进入帐篷,他蹙着眉头蹲在火盆边,目光呆滞的一动不动,脑子里却旋风似的来回闪现种种画面,从中分析有用的情报。

    等外面的喧嚣告一段落。用过第一次热饭后,过了恐慌期,有了精神头的军官俘虏们便开始不安分了。其中几名身强力壮的胆大家伙小心翼翼站起来,叠罗汉似的推着一个瘦高个儿攀上大坑的顶部试图查探情况,结果入眼的只是层叠的原木和倾斜上扬的密封帐篷。其余的。啥都看不到。

    始作俑者拿胳膊肘顶顶加利洛维奇:“中校同志!看你的年龄很不小了,一定有丰富的经验,说说看。有没有办法带我们逃出去?我看中国人对我们的警戒似乎并不严格。”

    加利洛维奇回过神来,摸了摸满是灰尘血污的脸,意识到自己是被警卫化了妆,这帮子最大不过少校的军官认不出来乃是他们的司令官,自嘲的笑笑,摇了摇头道:“依我看,大家还是收起侥幸心理,安分的当俘虏吧。我们是没有机会逃走的,甚至就算出去了。也绝对活不过一天!”

    “嗯?!你怎么能这样说呢?中校同志,我认为你这种思想很要不得!作为一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面对任何的困难都不能气馁,要敢于斗争,要勇于思考,要坚持不懈的寻找任何一丝时机。以各种方式与敌人作斗争。”

    很明显这位之前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张嘴就是一连串的大话套话,但有用的主意他一个都拿不出来。

    问题是这样的话对于加利洛维奇这等老油条来说,那一点用都没有,等这位嘚啵嘚啵说到嘴干。他才紧了紧身上的大衣,张开双手罩住通红的炭火,叹气道:“战争,不是光有勇气和信心就能成的。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精神力量都会相形失色。”

    那位前政委同志就不乐意听这个,见他又说丧气话,忍不住想继续批评教育,旁边一名沉默寡言的大胡子少校用毛茸茸的熊掌狠狠拍在其背上,把他的话唠止住,凝神肃然问:“那么,请中校同志说一说你的见解。”

    说着话,大胡子少校把自己留下来的玻璃瓶递过去,那是小半瓶不过一两的60度烧刀子,换作是平时,不够他们一口闷的,但现在当了俘虏,就显得格外珍贵………天知道中国人会不会给补充这必不可缺的军火啊!

    加利洛维奇也不客气,接过去后在众人**辣的注视下抿了一小口,让那刀子一样凛冽的**从喉头暖到肠胃,也不还给人家,点点头道:“好吧,我就说说看。请诸位先注意一下我们所在的这个帐篷,应该可以看出来,是用炮弹坑稍微修整,直接扩充夯实后,在上面加了罩子而成。那么有谁知道,这种结构的好处?”

    诸位军官以为他要说对方的炮火、坦克和武器等事情呢,那里知道一上来说帐篷,一时间都不明所以,面面相觑。

    一名大尉举手发言:“我知道。在参军之前,我曾经是一名石油工人。在野外勘探的时候,因为来不及建造房屋,我们经常就地挖掘大坑,然后盖上帆布压上厚厚的树叶充当隐蔽所,好处是简单方便,保温效果较好。其实我们的许多半潜工事,都有类似的效果。”

    加利洛维奇赞许的颔首:“嗯,大概是这种意思。不过你们稍微注意一下,我们这么多人挤在一个大坑里,只有一个火堆保温,那么低的室外温度,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冷?”

    是啊,很奇怪,不过是一个地坑而已,现在他们当俘虏,没有被子也没有其他取暖设施,居然不冷,这说明空气对流不厉害?!

    加利洛维奇继续道:“我观察过他们的帐篷,是至少两层的结构。内层下边缘稍高而密封,外层下边缘用原木和砂石压死,顶上却开了一个透气孔。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最大限度保证中间的热量积聚,而外部的冷风吹不进来,又不会显得憋闷。可以说,这是在极寒环境下最好的便捷隐蔽所。你们注意,这种帐篷和建筑方式,遍布整个战场,包括他们自己都在用。说明,开战之前,他们就已经预料到北方的极寒天气,并想到了对策。”

    如何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极寒天气下生存,是一门学问。老毛子自负专业,却没想到南部温暖地区的中国人,一点不比他们差。

    “此外,我发现中国人哪怕一个普通士兵,身上的衣服并不显得多么厚,从之前走私进来的保暖衣服可以判断,那些在我们国内十分昂贵、只有少数人才穿得起的多层保暖内衣和混纺毛衣,他们是列装的。甚至于更好的鸭绒鹅绒坎肩,以及皮毛大衣都有。说明中国人,比我们想象中更富裕。而他们的机动车辆非常适应极寒天气,没有看到多少抛锚的,性能与防寒油料、机械结构一定有独到之处。甚至他们的枪械长期暴露在外,也能随意开火而不会冻住,等等这些都足以表明,我们的对手,准备的太充分,他们,绝不是宣传中连饭都吃不上的穷鬼!”

    加利洛维奇一条条的分析,让所有人脸色僵硬阴冷,这说明什么?中国人,对于进攻苏俄,处心积虑,绸缪许久!反观他们,这些年光忙着搞内部清洗了,完全没想到百年来软弱的小白兔,其实早已悄悄成长为一口钢牙的霸王龙!

第980 远东大决战(十七)收复() 
这是一种非常惊人的事实,远远超出所有毛子军官的认知。他们的思维意识,还停留在十年前普遍传言的,那种中国穷困到连保证一支军队中枪械统一都做不到,大口径火炮一门都没有的糟糕境况。

    实话说,十几年前连年的军阀混战,导致中国比清末时期还要糟糕,军备武装和总体素质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滑的格外利害。倘若那时候与苏军对阵,结果不用想都知道,在场的军官们,任何一个,哪怕几乎都是临时由政工干部转为部队指挥官的,区区一个少校就能当团长这种情况下,也有十分把握带着部队,把数倍于自己的中国部队给打得落花流水。

    但现在,所有的认知被完全推翻了!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对手,是远比他们自豪的苏维埃红军更加的高大上,那装备,那武器,那战略战术,那单兵素质,几乎全方位的超越,以至于被打败了,这帮人心理落差还没有调整过来呢。

    加利洛维奇说到后来,自己也不由悻悻的叹息:“我们跟英美日帝国主义一样,太过低估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和发展速度,今天吃这样的大亏也不算冤枉。不过我要奉劝你们,不要想着跑出去鼓动士兵跟着你们闹腾,甚至是抢夺武器逆袭,以中国人的智慧,不会给你们机会的。”

    一连串的事实打击的众军官们没精打采,不过向来以鼓动军心士气为己任的政工干部是不会轻易认输的,那名少校显然也不知道他就是堂堂的第17军司令员同志,非常不悦的提高了调门喝道:“你这个同志,怎么能在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就轻易发表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呢?这回严重打击同志们的决心和意志你懂不懂?我们能不能逆袭,要不要绝地反击,那都是需要同志们群策群力,共同讨论的。不能因为你一个人的片面了解就随意的放弃,那是对所有人生命的不负责任,也是严重违背我们党伟大理想和信念的!你这种思想非常要不得,必须认真反省,批评!”

    哇哩哇啦一大堆的套话空话滔滔不绝汹涌而出。中间不带打一点儿哏字儿的。很明显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的考虑,纯粹是条件反射式的陈述。由此可见,这位少校在当团长之前。必定是政工干部中业务水平非同一般的佼佼者,不知道多少中下级军官,优秀指挥员,被他这一套理论外加扣帽子给忽悠的晕头转向,莫名其妙的认罪伏法,被清洗掉。

    加利洛维奇什么地位什么身份,不屑于跟这么一个芝麻粒大小的家伙斗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