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清崛起 >

第98章

晚清崛起-第98章

小说: 晚清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了,詹天佑已经派出了十几个工程小组到沿线进行勘测,同时直隶的河北、河南。两湖的湖北、湖南、两广的广东几个总督和巡抚们积极性也很高,因为他们都已经看到了广东、广西、云南在铁路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而且地方财政都已经增加了收入了,再说了不用自己拿钱。只是动员商家们拿钱。以后自己就可以有了收入了,很多的官员们都把自己的私房钱拿了出来,投入到铁路建设中去了。现在的投入,以后可是有高额回报的。

    北端从北京出来以后沿太行山东麓,一直到郑州在向南直向汉口,长江以南部分,穿过湖北的多湖地区、湖南的一些地方到长沙,以后就是沿湘江直接向南到广州。

    这一次开工是采用多处同时进行的办法,河北段从卢沟桥向南,在定州那里分头向南、向北,河南段先是在黄河上设计了一座大桥,然后从黄河边一直向南了,汉口那里就是一直向北修建,武昌从北向南,对于长江上的大桥那先放一下了,等自己的技术发展了以后,再说吧,长沙也动工了分头向两端开始,广州就是一路向北了,铁轨就从广州一直向北铺去,完成一段就开始试运行一段,同时完工的还有一条电报和电话线。

    詹天佑已经跑到汉口去坐镇了,反正他是闲不住的人,他要召集沿线的各位总督和巡抚在汉口开个会,李振华听了以后,表示同意,他就以他和詹天佑的名义联合发了一个通知,实际上那只能算是一个邀请,那时候还不时兴“通知”这个词的,约定于十天以后请沿线的各位总督、巡抚在汉口开会。

    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加快建设和各地如何进行协作的问题,不开会不行啊,有许多的事情不说是不行的,那就必须要和大家在一起说才行的。但是很快李振华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些总督和巡抚们前来开会并不容易,一是从来没有这个先例,第二则是没有朝庭的圣旨,这些封疆大吏们是不能私自离开自己的驻地的。

    但是各位接到通知的巡抚们的表现,却是让李振华分外的高兴,没有一个巡抚说不来的。广东巡抚是可以来的,他那里有两广总督给他盯着,他是说来就可以来的,湖南、湖北也没问题,他们是到两湖总督这里来办事的,然后就是河南巡抚,他只是和直隶总督李鸿章说了一下,他就可以来了,现在的河北就是直隶,但是老李是不能来的,他的地方重要不说,再就是不定哪一会那娘俩就会找他有事,所以他就回电说不来了,可是他也想搞自己的两条铁路,那就是天津到北京的还有就是他想天津到山海关给连接起来,他只是和李振华透露了一下这个意思,但是事情就等李振华到北方再和他说就行了。

    反正这些巡抚们没有人说不来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拿朝庭的话当回事儿,李振华这才知道为什么原来有人说清末时是“强枝弱干”了。就是朝庭的圣旨下面并不能完全的去执行,最典型的就是当时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朝庭圣旨让各地的兵马到北京勤王,但是东南地区却是制定了一个“东南互保”,拒不执行朝庭的圣旨,当时作为两江总督的李鸿章曾说了一句:“此乃乱命,不可行也。”就是说当时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上的命令是不对的,我们不能执行。

    结果南方沿海地区的省份,根本就没有向北方出兵勤王,就让八国联军顺利的进入了北京,并和他们签订了弉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向八国联军赔款达到了四亿多两白银。

    当时南方的总督、巡抚们的借口则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上对于义和团的态度问题,一开始他们对义和团是采取了不理睬的手法,后来则是利用,后来又是镇压,结果义和团的口号也是在变化的,他们由开始的“反清灭洋”又改变为“扶清灭洋”。结果那些北方的农民兄弟们,一开始是死在了清军的手下,后来是死在了洋人的枪炮之下,最后又受到了洋人和清军的联合围剿。

    义和团在天津和北京的保卫战中,同八国联军对抗,死伤惨重,可以说是为了民族的利益,无数的战士牺牲在了外国人的枪炮之下,当然对于义和团运动后世之人对他们褒贬不一,但是他们对于外国侵略者却都是好样的,他们没有去当汉奸,没有帮助外国人欺负中国人这是他们最大的优点,后世无论怎样去评价他们这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我们也就不去关心他们了。

第186章 也想“龟蛇锁大江”() 
第186章 也想“龟蛇锁大江”

    听到各地巡抚们都要到汉口,李振华也急忙赶到了汉口,一见到詹天佑,他就特别进行叮嘱,让他一定要好好注意身体,千万不万因为工作而把自己给累垮了,但是一心为了搞好中国铁路建设的詹天佑,他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进行推托。

    李振华听了以后只好是苦笑一下摇头不已,但是他对詹天佑那些身边的工作人员和警卫们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注意詹天佑的身体,要适当地给他增加营养,定期半年给他检查一下身体,每次的检查结果必须要报给自己知道。李振华还特意走了“夫人路线”,让詹天佑的夫人随时跟着他,对他进行照顾。

    看到李振华如此的关心自己,他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对李振华说道:“将军啊,我一定要修好咱们的这一条南北大动脉,为联通咱们的南北而努力。然后 我就听你的,马上开始进行休息,绝对不到第一线的工地上去了。”

    李振华觉得他太累了,今天没有什么事情,就叫他乘座游艇到长江上去玩一下,实际他是要看一下长江上如何修建大桥的事情了,詹天佑和他一样,俩人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先是上了长江上的游艇,在江上走了一趟,然后两人又在武昌的黄鹤楼旧址处上了岸。

    几个人在黄鹤楼的旧址处,感慨万分,李振华对于这些历史虽然不是特别有兴趣,但是这座黄鹤楼却是闻名遐迩的,詹天佑对这些却是很清楚,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的吴国(公元二二三年),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

    现在要想修建大桥,就要从这里的蛇山上修,这就要占去此处的旧址。那以后要是再修此楼就要从旁边再行选择地址了。大桥的地址应该在这儿的蛇山上到对面的龟山上,这就是后世伟人**的那首诗词中的一句:“龟、蛇锁大江”了。

    两人就这样看着。李振华对詹天佑说道:“看来这座楼以后的修建,也是你老兄的事情了。”詹天佑说道:“我若能有此福分就好了,修这个我是不在行的,到时我就另外选能者了。不过在我的有生之年是一定要修建这座大桥的,现在只能是用轮渡的方法了。”

    他们又一起到了张之洞那里,张之洞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二人,对于能把此事促成。李振华对他表示感谢,张之洞说道:“此事就不要谢我了,这是咱们国家的需要,也是以后民众的需要。你看泰西诸国,谁不是先从修建铁路开始发达起来的,我们这也是在学习他们吧。”

    几个人在这里谈了一会关于铁路的事情以后,张之洞把话题转到了编练新式部队的事情上来。

    李振华清楚地记得,张之洞以后所编练的新军。虽说人数和战斗力不如袁世凯的北洋六镇新军,但是张之洞的新军却也是很有特色的,他的新军一是文化程度比较高,二是不要那些兵油子之类的人,因此在以后的反清“辛亥革命”中。武昌成为了革命的首义之地,这也是张之洞当时所没有料想到的。

    他也在向李振华要教官了,他让李振华帮他训练一支新军,同时提供必要的武器,李振华一听很高兴,马上就答应了,这一来张之洞的那些新军还不全成了自己的啊。于是李振华马上痛快的答应了他。

    几天以后,南、北方的总督和巡抚们都到了,这是李振华没有想到的,他原来以为只能是来一部分就行了,可不想到所有的人都来了,只是差了老李一个没有到,看来自己这次的邀请,还是让大家都满意的,另外也说明了这些巡抚们也都是愿意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的。

    詹天佑以总工程师的身份和他们一一见面,到了开会的那天,李振华、张之洞都到了,大家先是请广东巡抚倪文蔚,给大家介绍了他们的广州到南宁的铁路建设和运营情况,倪文蔚很高兴大家抬举他,就和大家详细地介绍了铁路开始运营以来的情况,一是方便了广大的老百姓,自己的收入也增加了,以后要是运送兵员,那是相当快捷的。这使那些总督和巡抚们的兴趣大增,纷纷表示要大力支持。

    然后李振华请大家在游艇上一起相聚,额驸和格格都出面了,他只是和大家说,这些钱凑起来不容易,对于使用权,我就不下放了,请各位原谅,不要再发生广西那位记名知府康有财的事情了。

    这些总督和巡抚们都是知道这个事情的,他们也讨厌那些人,铁路修好了亏待不了自己的,再说了自己还没见到银子呢,你在下面就先动了手了,不砍你砍谁呀,应该的,就是要砍了他。于是各位总督、巡抚们也都痛快地答应了这一条。

    再有就是让他们积极地进行配合,加快工程进度,这一条那些总督、巡抚们也是同意的,因为以后只要是开始运营了他们的收入也要增加的,早一天运营早一天收效,于是也一致同意,并表示回去以后要加大工作的配合力度,尽可能地加快工作进度。

    最后就是一个占地问题,农民以地为主,他们的土地被占用了,人们的生活就成了问题,李振华根据在防城的经验,提出了新办法,那就是谁家的土地被占用了,不光是要在经济上给予赔偿,同时还有给谁家安排人员到铁路上去上班,解决生活问题,众位总督和巡抚一听这也是好事,要不那些人还不天天到官府去闹事啊。

    还有一个事情,那就是活人好说,就是那些坟地的问题,作为李振华来讲,他是不在乎这些的,可是多年来人们的传统风俗习惯,那也要处理好,不要让老百姓产生抵触情绪,让人家迁移坟地那就要进行赔偿,尽可能地作好老百姓的工作。

    经过这样的一番工作,那些总督和巡抚们统一了思想,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作好自己的工作,同时也请李振华以后可以考虑在他们的地盘上帮助搞一些产业,李振华高兴地答应了大家,他们都高高兴兴地回去了,铁路建设工程同时开始了施工,由于当地官员们的大力支持那进度明显地加快了。

第187章 不能光想挣钱() 
第187章 不能光想挣钱

    说起集资一事,由于朝庭已经明确表态同意进行卢、广铁路的修建,各地的报纸媒体上也都公开进行了报道,一时间搞的全国都知道了这些事情,各地纷纷组织了财团进行投资,最为主动的要数江苏和浙江的财团了,他们两省就凑集了五千万银元,而山西的票号业集团,也积极地投入进来了,他们也出了巨资,达到了四千多万银元,除了一些的偏远省份反映慢一些其余的地方都发动起来了。

    盛宣怀、沈保祥也跑到了汉口,盛宣怀对李振华说道:

    “将军,国内的这样大规模地行动,可是从来没有的啊,真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真是民心所向了。”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以后我们的国民将会是更加的团结一心了。以后我们的铁路建设,在十年内将会是一个大发展了。”李振华高兴地说道。

    “前些年我搞上海船政局时,就比你现在的手笔小多了。”

    “此一时彼一时也,原来的条件不成熟,人们手中的钱也少一些,以后会更多的。”

    沈保祥也高兴地对说道:“没想到这个铁路建设人们会如此的热情,就连我们的青帮也投了一些股份呢,我们的日子和以前相比,可是大有进步啊,原来只是想如何维持就行了,现在可不行了,原来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我们现在全都不作了,就连老爷子也是在想如何挣钱了,让大家生活的好一些了。

    “不光是铁路,那个内河航运也是利润很高的行业啊。”盛宣怀感慨地说道。

    “是啊,我们长江上的内河航运利润,也是如此之高啊。现在这才几个月的经营,我们的知名度大大地提高了,每天的客、货运输任务都不能完成。我这次来就是和你要船的,那几条船是明显的不够用了。”

    李振华说道:“再等几天吧。新船马上就要造成了,只要一建造好立即就给你了。但是还有一条,你要在各地的码头附近要修建宾馆、饭店,能让那些客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