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清崛起 >

第83章

晚清崛起-第83章

小说: 晚清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烦了,走上几里或者是十几里那你就得又去找桥了。到处都是河网密布,根本就没有什么路可走的,最好的办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坐船去。

    正好沈保祥对那一带的地形比较熟悉,那就让他带上几个人一起去了,正好上海总公司刚刚给上海道生产了一条小快艇,他们是用来巡逻黄浦江用的,那就先自己先用一下了,要是用人力摇着去那就得两三天的时间,要是有了小火轮那可就快多了。

    从上海到南浔的直线距离也就是二百大几十里路,要是走水路那就不止三百里了,不过那条小快艇的速度不慢也就是每小时三十多里的样子,就是这样一来算来,也要走上一天的。

    不过那条小快艇的设计不错,虽然说是准备用于巡江用的,但是要是用于长途远航,那就需要把几间舱屋修改一下,专门用于乘客出远门的卧室,那可就好多了,于是船厂又重新安置了一下,弄出了几间卧室,他们还特地给李振华和王欣设计了一张大床,他们这一重新设计不要紧,没想到又让上海总公司又大地收入了一笔。

    李振华一听说他们要重新改装,干脆就和他们说,干脆你们就搞成一条游艇吧,那里富豪比较多,而且他们的出行主要还是依靠水路,那我们的游艇可能就要有一个很好的销路了。

    高强一听马上行动起来,先是召集那些技术工人在一起商议一下,大家认为没有什么问题,大家又跑到黄浦江上去看了一眼外国的游艇,马上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又经过几天的紧张工作,一艘现代版的游艇出现了。

    不过李振华看了以后觉得就有些不伦不类了,原来那上面居然还有两门三七炮在上面,这是那些警卫从头要求的,首长要出门,他还不愿意带过多的警卫人员,他们只好是在上面又了两门速射炮。

    看到他们是一片好心,李振华就没有让他们拆除了,整个的快艇是灰白色的,下面一层底舱,上面一层玻璃窗户,在水线以上,上面是一层卧舱,一排窗户,可以很好地对外面进行观察,最上面一层不是用于住人的,但是在那上面的四周搞了一圈的栏杆,上面搞了一层防雨层,当中放了一些椅子,既可以观赏风景,又可以在上面用餐,既然是游艇,那就要让上面的那些客人们白天在船上看风景,看风景那就不能雨淋,同样也不能日晒,再说了那些富翁们出来都是穿的干干净净的,那些灰尘落在身上也不好,这样有了一个顶棚,那也干净一些了不是。另外什么卫生间、厨房等设施一应俱有。

第156章 游艇() 
第156章 游艇

    另外他们还设计了一个办公舱,里面放了一圈沙发,当中是几个茶几,李振华一看也就没说的了,看来这些技术人员还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王欣马上就问了一句:“造价是多少?”

    高强说道:“不足四万块银元。”

    王欣又说道:“要是卖出价,应该就是八万银元吧。”

    高强:“能卖到六万就可以了。”

    人们出发了,游艇先是顺黄浦江一路向南,在这小快艇上,人们都到了顶层上,大家坐在那里,观赏着两岸的风景,游艇的速度很快,大概可以达到十节,但是考虑到其它的渔船,速度也没有那么快。

    “那还不快些在我们的《晨钟》报上发一些广告,宣传一下那可好多了。”王欣马上就着急地说道,对于银子,这个王欣有着极为强烈的反映。

    “那就再制造一种小型高速快艇,专门用于给他们当送信的用。”

    “那就在那里在建立一所电报房,再建立一个飞艇的快速通道,可以是邮政、货运的好地方啊。”

    几个人说着,这银子可就像流水一样的进来了。

    现在正是春天的时候,到处是一片绿色,虽然不如夏天的景色好,但是也要比北方强多了,两岸的桑树长的很好,许多的采桑姑娘,穿的花花绿绿的,她们游走于桑树间,好一派江南风情,坐在游艇上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春天的天要长一些,傍晚时分,游艇到了湖州的古老的南浔小镇上,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火轮船,马上就吸引了大批的人前来观看。人们用手对着游艇指指点点,当中还有一些大家闺秀的妇女混杂在其中。这消息很快就让小镇都知道了。

    晚上,就在南浔小镇上的张家大厅里。“张桓和丝行”的少东家张均衡,正在和父亲张宝庆说着小镇码头上停靠了一艘快艇的事情。旁边是他的堂弟张静江。

    “那一快艇速度级快,要是我们有了这样一艇快艇,上海那边有什么事情,当天就可以知道了,实在是一件用于报信的好利器。”

    “侄儿说了,都说那快艇无比,而且上面前后还各有一门钢炮。要是碰上湖匪什么的也可以抵挡一阵了。”

    “又是洋人的东西吧?”老人不屑地说道。

    “看来不像是洋人的东西,一来上面的装饰都是我们国家的样式,二一来上面没有一个洋人,全是一些中国人在那上面操作。”

    “不是洋人的东西。那可要看一下了。你们兄弟二人明天就全力把此事弄清楚,如果合适的话,我们也可以买上几艘快艇,用于巡查或是否通风报信也是可以的,再不行就用它来拖带我们的货船也是好的。事情你们就去看着办吧,就不要和我说了。”

    二人出了大厅,二人合计着明天如何去打听一下,那一艇快艇的来历,下面一个人前来报信:“两位少东家。听说码头上的那一艘快艇是南方的那个云南将军李家的快艇。”

    “什么?”

    “就是南方的那个李振华李将军的快艇。”

    “原来是这样的啊,我说他们怎么那样不一般呢。”张均衡自言自语地说道。

    “大哥,你快去和大伯去说一下,要是这个人我们可要结交一下了,几年前他们在安南大败法军,我们知道的晚了一些,没有给他捐上一些银子,现在他来了,我们也要尽一下地主之谊了。我到外面去看上一看。”兄弟张静江说道。

    “兄弟你可要小心了,我进去和父亲说一下。”

    “是,大哥请放心,我会小心的。”

    说完兄弟二人分手,张静江去了外面,别人家的少东家出门都是坐着一乘小轿,而张静江却是骑着一辆自行车。

    张静江很快就到了码头上,看到船上有几位正要下船,张静江扔下了车子,后面自然有人给他放好了。张静江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些人,当中一位年轻人有一种不怒自威的威严,旁边一位夫人,美若天仙,旁边一位好像是一位师爷,年纪在四十多岁,一看就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主儿,只有最后面的那一位还算不起眼的,但是那精神也是不一般,这几位人虽然长的好,但是他们身上的衣服,却是有些不伦不类了,既不是洋人的燕尾服,也不是中国人的长袍马褂,这就让他们更显得与众不同了,只有后面的那一位还像是个普通人的打扮。

    张静江紧走几步迎上前去,对着那几位下来的人拱手说道:“几位爷,打扰了。”随后就是一辑到底。

    李振华一看人家一个年轻人给自己行礼了自己也不能没礼貌,正好走在了跳板上,他也只好对他招手答礼。为什么不拱手,那一只正在扶着王欣呢。盛宣怀也是在后面拱手答礼,而王欣就不好说了,要是穿原来的衣服就可以对人家福上一福了,可是自己的一身“休闲装”,这是老公给起的名字,却让自己不知怎么好了,只好一笑了之。

    张静江在报纸上看到过李振华的照片,有些像他,于是就又冒昧地问了一句:“您可是那位李将军?”

    “我就是李振华。”

    张静江虽然说是有了思想准备,但是他还是吓了一跳,这还真的就是那位有名的李将军当朝额驸啊,他急忙就要撩起袍子下跪,李振华上前一步,把手伸了出去:“您好!”这现代的礼节出来了,他把张静江的手拉在了自己的手中和他紧紧地握了一下。

    张静江经常在上海一带是知道这种握手的礼节的,于是他也很自然地与李振华握手,后面盛宣怀也把手伸了出去,张静江也和他握了一下,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夫人的手也伸了出来,要和他握手,这让张静江犹豫了一下,但是他觉得人家已经把手伸出来了,自己不伸手是不礼貌的于是也和王欣握了一下,但是他的脸却是和红布一样了

    李振华心中暗笑,这个时代就连男人都这样不开放,真是应该改变一下了,看到小伙子如此尴尬,只好为他打个圆场:“请问先生……”

    “不敢,小子名张静江。”这一下又轮到李振华吃一惊了,此时的张静江也就是十六七岁的样子,但是他以后是孙中山先生的财政部长啊,那可绝对是个财神爷了,不过看样子他要比现在的自己要小一些了。

第157章 四象八牛七十二狗() 
第157章 四象八牛七十二狗

    但是李振华还是接着说道:“张先生,”

    “就叫在下的名字吧。”

    “那就称呼静江兄弟好了。”

    那张静江又是一楞,这位额驸将军怎么如此好说话啊, 上来就和称呼兄弟,这让自己有些不适应了。

    “我等初来乍到,想在些了解一下风土人情,不知可否见告啊。”在这里呆的时间长了,李振华也学会了一些古代人的语言习惯。

    “当然可以了,就请将军到寒舍一叙。”

    “这样吧,我看你年岁比我小一些,我就称呼你为兄弟吧,你也别客气,就和我叫李大哥就行了。”

    张静江急忙道:“那可不行,尊卑有序,不能乱来的。”

    但是由于年轻,他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于是他也就痛快地答应了下来,要与李振华兄弟相称了。

    李振华一看这样才好嘛,于是他对张静江说道:“这样吧,我们就到我的游艇上去,那里是很方便的,老兄你看如何?”

    张静江正在想到他的快艇上去参观一下呢,哪有个不同意,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下来,几个又一起回到了游艇上,王欣自然要去关照一下,让下面的人给准备一下茶和酒菜了,让人坐着干聊,那可是非常不礼貌的。

    王欣进入了客厅内,李振华把盛宣怀和王欣,还有沈保祥又重新介绍一下,盛宣怀是“兴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欣也是兴华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她是那位云南著名“钱王”的侄孙女,同时她还是王氏企业的副手,而那位沈保祥则是上海最大的帮派青帮的总舵主。

    几个人的名头放在了这里。这些人在当时的大清时期可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了,更不用前面还有那样的一位神一般的将军额驸了。自己家的财产在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小有名气,但是和人家一比。那可就差远了去了。

    张静江就又想跪下重新见礼,李振华马上说道:“现如今我是你的大哥大了。那就要听大哥的话的,你既然以前知道我,就应该知道我是最不喜欢下跪的了。我们以后都要是弟兄,就不要这样了。”

    张静江这才停下了要下跪的动作。这时有人给上了茶来,这才把张静江给救了,李振华对张静江说道:“这茶可能不如你家的好,你就将就一下。现在就请你把咱们这南浔的丝商业情况给介绍一下如何。”

    张静江此时也平静下来,人家找自己是有事情的,自己就不要再一个劲地客气了,他想知道什么。我就和他说什么吧,于是张静江开始向人们介绍南浔关于丝商情况。

    “不知将军想要知道什么情况?”

    “那就先从那‘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说起吧,我对这些很有兴趣。”

    张静江微微一笑:“这是民间人们的笑话,不能当真的。”

    王欣也笑着说:“就请张兄弟给说一下吧,我们都想知道是什么一回事的。”

    张静江喝了口茶开始向几个人说了起来。

    据《元和郡县志》中记载:“湖州外开贡丝布”。最早在唐开元年间。湖丝已成为贡品,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产业。到了宋代《宋史?食货志》中称:“茧箔山立,续车之声连屋相闻。”。南宋时湖丝已出口国外,《嘉泰吴兴志》载:“湖丝遍天下”之说了。辑里湖丝更是驰名于国内外,因为辑里湖丝质地洁白细匀。富有拉力,优于其他湖丝,如《南林报国寺记》中所载:“南林一聚落耳,而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南浔古时称南林)。当时的湖丝生产和质地最好的就要数南浔了,清道光年间的诗人董蠡舟在《蚕桑乐府》中赞道:“蚕事吾湖独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天时地利以营丝而富,光绪间成就豪绅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