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清崛起 >

第394章

晚清崛起-第394章

小说: 晚清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案,同时对预算也早就有了安排。

    詹天佑看到有这么多的企业和国家前来竞争投标,他很高兴,这么多的工程建设单位中,他一定可以选择出最好的单位来为自己的长江大桥施工的。

    詹天佑正在准备着有关的招标会议,他的老伙计铁道兵司令铁磊找上门来了,铁磊和詹天佑那可真的是老伙计了,从修建帝国的第一条铁路开始,两人就在一起合作,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两人在工作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设计中有不行的地方,铁磊会提出建议来,而在施工中出现问题,两人也是在一起互相的进行商议解决,中华帝国的铁路大部分是詹天佑设计的,同样地全部的施工,也是由铁磊来完成的。

    两人的关系无论是从私人的感情上还是在工作上,他们都是一对好朋友,现在面对如此多的外资单位要分走一份,铁磊的心中有些不舒服,但是他也是要来看一下,国外的情况到底是如何,他们的设计、施工有什么地方值的自己学习的地方。

    看到自己的老伙计来了。詹天佑马上就把那些外商的资料都拿了出来。他对铁磊说道:“老铁啊,这是那些外商的资料,你好好的看一下,他们有许多的情况介绍的很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尤其是他们原来建设的一些工程那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啊,希望给借助他们的刺激也能让我们的一些建筑,成为世界上的一些典范。”

    铁磊听到詹天佑如此说,他也知道原来自己的想法,也是过于迷信自己的力量了。要是能和世界上其它的国家在一起比较一下也是一种进步,关起门来是不能有所进步的。

    于是在詹天佑的指点下,铁磊认真地看了起来,詹天佑一看铁磊那里已经入了迷。他也不管他自己去忙自己的工作了,一直到了吃饭的时候,铁磊依然在看着那些文件,詹天佑不由得笑着说道:“老铁呀,我们去吃饭去吧,好久没见了,今天我请你喝两杯。”

    “算了吧,你知道我现在没心情喝,你却是要请我,算了你自己去吧。我还要看一会儿,这些老外们还是真有点真本事的,你去吧不要管我了。”

    很快詹天佑就出去了一趟,他亲自去让部里的炊事员给安排了一些饭菜,老朋友来了,总不能让他去和自己去吃大锅饭吧,很快地饭就上来了,老哥俩一起吃了起来。

    虽然是有酒,而且是好酒,但是两人却都是没有心情在喝。十几分钟的时间,吃好了饭,服务员把餐具撤了下去,两人开始谈起了正题,那就是虽然名义上是在招标地。但是实际上,还是要由他们二人来把关的。

    要从设计上来看。各家的设计是各有千秋,但是要从价格上看,所有的外商都要比中华帝国国内的报价要高一些的,最少要高百分之三十以上,这也是他们首先就站不住脚的主要原因,我们自己的设计并不比外人的差,我们为什么要多花钱呢,除非你是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

    而那些的外商们却是要有这一部分的情况在里面的,原来他们都和大清国打过交道,知道清政府的官员们好什么,所以他们也都有这方面的准备,但是那些铁道兵部队就没有这一项了,他们都是在和自己的老首长在同事,有必要搞那个吗?

    而且从皇上到基层,都知道现在整个的国家都讨厌这个,所以他们就没有人会提出这个关于什么“回扣”“佣金”的问题的。而且关键就是在国内施工,是要少很多的麻烦的。要是具体到工人工资的问题上来说,我们中华帝国高级工程师和一些工人的工资,比那些外国人也不少的。

    他们开始研究自己的一些设计方案,那其实也就是一师、二师、五师、八师和十三师的设计方案,一师和二师的设计有些类似,可能是这两人都对武汉地区的地形都研究过,他们都提出了在两面的龟山和蛇山上修建大桥的选址想法。

    在对桥墩的处理上,出现了两种设想,一就是高压沉箱方法,一是用空心管柱法,现在还没有完全的定下来,这个问题要由高层来决定了。两个人商议了一下他们决定和皇上问一下吧,因为皇上对于这一座长江上的大桥,也是非常的重视的,再说了他们谁也不会把皇上当成一个白痴的,因为皇上有时候的想法要比一般的人强的太多了,这同时也包括那些工程技术人员。

    同时他们还提出了在南京修建长江大桥的设计方案,两个人决定一起去和皇上去说一下,征求一下皇上的意见。终究皇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和他说一下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的。

    詹天佑和铁磊一起到了北海的皇宫,他们顺利地来到了李振华的小会客厅里,一看到他们两个人来了李振华马上就笑着说道:“你们两位一起来一定是有工程方面的事情吧,好,坐下休息一下,你们可以开始说了。”

    两个人马上就和李振华说道:“通过这一次的全运会和商品博览会,我们觉得我们的铁路交通,很是跟不上我们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因此我们决定要在这长江上修建我们的长江大桥。”

    李振华一听马上就说道:“好啊,这是大好事啊,要是有这样的一座大桥以后,我们的京汉线和粤汉线以后就可称为京广线了。”他对于这个事情可是说了很多年了,当年和詹天佑在武汉就说过这个事情的,但是当时的技术不过关,也就只能是说一下了。

    现在詹天佑他们又把这个事情提了出来,那就是说技术方面没有问题了,那就可以让工程上马了,因此李振华也就痛快地表示了对这件事情的支持,于是詹天佑马上就把几份设计图纸拿了出来和李振华一起研究起来。。

第764章 关于民主的想法() 
第764章关于民主的想法

    李振华对自己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自己并不是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的,现在他们把一些图纸拿了出来,他就有些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他就把一些问题了解了一下,比如对于桥墩的问题。

    李振华努力地想了一下后世有关大桥的一些情况,当时中国方面提出的办法就是用的高压气箱方法,但是苏联专家却是提出了用空心管柱法,结果就采用了空心管柱法,而且这时间上却是省了很多,后来经过测试大桥可以使用一百年以上,这也是一个关键的地方。

    于是李振华就和他们在一起商议起来,首先他问了一下,用高压沉箱法如何施工,詹天佑和铁磊就和李振华说了一下,如果要是用这种方法肯定工期要长,水下的潜水员每天只能工作两小时,其实在水下的时间也就只有十几分钟,时间长了人根本就不行,时间长了以后,人就会得一种病,那人也就废了。同时这种施工还要在长江的枯水期进行,这就要出现等候的时间了。

    而用空心管柱法,则是省时了,先是用管柱在江底下的岩石上打进去,然后从管中向下面打孔,注入混凝土,让管柱牢牢地固定在下面的岩石上,然后再从管柱的周围建造大桥的桥墩,现在他们设计的图上就有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在世界上也是流行的。

    其它国家的设计中也有人提出了这种方法,三个人在一起经过比较最后定下来用管柱法固定大桥的桥墩,李振华当时就提出了,集中全世界的技术,集中全国的力量进行施工。一定要保证大桥的质量,此时李振华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要求,因此这一句话就成为了以后各种施工单位的一个座右铭。

    对于选择在武昌的蛇山和汉阳的龟山上这也没有什么,这是一个常识问题,一是此处江面比较狭窄,可以节省一点主桥面,再有就是两处比较高,可以省掉许多提升桥面的工作。而且在现在的铁路设计上,詹天佑早已经预先留出了通往龟山上的线路,可见他对于大桥的早已经有所准备了,

    听到詹天佑说铁磊一着急。他就连饭也不吃了于是李振华就说道:“我们在一起简单的吃一点吧。我们把冯总理也请过来。还有盛宣怀,这两天他说有事要找我,咱们都是老人了,就在一起聊一下。”

    于是李振华就给冯国璋和盛宣怀分别打了电话,请两位过来在一起谈一下。很快两个人就过来了,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几个人就坐在了院子里的大树下的阴凉处,几个人在一起聊了起来。

    对于修建长江大桥,两人也早已经有了想法,现在铁路方面的两位提出来了,那就开始修建吧,这是一件大好事,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他们都是同意的,现在国家的财力也是可以的,以后还要在其它的地方继续修建长江大桥,其它地方的大桥就要比这里长一些了,也可以为以后的建设积累经验,和培养技术人才。于是冯国璋建议在现在的基础上,新建立一个专门的修建大桥的工程单位,于是盛宣怀就建议新建一个大桥建设局,同时也要有相应的一些桥梁工厂出现,那就全部归到大桥局的下面,这样一来以后也便于他们自己的管理。

    盛宣怀此时向李振华和冯国璋提出了他要辞去政务院职务的请求:“皇上、总理,现在我的年事已高,我考虑了一段时间了,我想要辞去政务院的职务,给年轻人让出地方来。”

    李振华说道:“你现在并没有影响工作啊,你有其他的什么想法吗?”

    “也没有什么其它的想法,我就是想以后多作一些慈善事业,终老一生也就可以了。”

    冯国璋想了一下说道:“要不这样吧,你就给咱们专门负责以后的红十字会的工作,这样你就可以专注于作一些慈善事业了。”

    盛宣怀很高兴地说道:“如此最好,我也正有此意,那我们就这样不行吗?皇上您也表个态吧。”

    “那就依你们吧,不过这政务院少一个人,要尽快地补充上来,要不能老冯那里也是太累了。这样吧,你们就先提出几个候选人来,然后我们再定一下。”

    李振华现在对这个帝制一直是有着自己的看法的,这不能显示出民主的意愿,这种制度是不会长久的,现在要慢慢地让他们有一个民主的风气出现,那就要从现在开始下手了。

    反正是不能和以前历朝历代一样,还有东面的那个小国家,搞什么世袭制度,谁也别说就是自己家的孩子强,那是老百姓们之间说的话,“地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但是这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那可就不行,在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只能是要选择最有能力的人来担任这个国家领导人,要是像那个棒子一样,只能是罐子里头养王八——越养越抽搐了。

    李振华知道虽然自己现在能够保证,可以任命最合适的人员来担任国家的领导人,但是以后会怎样?那就不好说了,自己行,那儿子行吗?孙子呢,以后呢?这时间长了以后,肯定全出现像原来的清朝时一样的后果了,不光是清,以前的朝代不都是这样吗?开国之君是可以励精图治的,但是以后就没准了。

    所以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世袭制度是最不可取的,尽管有些人还是在坚持,但是他们早晚要吃到这种制度的苦果的,所以为了整个的中华帝国、为了整个的中华民族,李振华一定要采取一个合适的方法,保证自己的国家能够长久地领先于世界各国,那就一定要有一个民主的制度出来,那最高领导人一定要是一个最有能力的人来担任。

    看到李振华有些走神了,几个人迅速地吃了饭,一起回去各自去忙自己的工作去了。李振华一看人们都走了,他也不再想事儿了,他要到后面去看一下自己的夫人去了。

    来到阿芙娜?艾比尔的屋子里,阿芙娜?艾比尔听从了李振华的建议,她没有跟自己的代表团回去,留了下来,她早已经说了就是国家丢了也不要紧,李振华会给她再夺回来的,再说了那两位文武大臣,一定会给她有看好家的,一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的情况的。

    阿芙娜?艾比尔也快要临产了,再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预产期就到了,李振华每天工作之余都要来陪一下她,这让阿芙娜?艾比尔感觉真的很幸福,自从他们成为夫妻以来,他们还真没有怎么在一起过,现在能这样每天都看到李振华,她的心里感觉很好,看到阿芙娜?艾比尔能高兴地在自己的家中,所有的人都非常的高兴,几位夫人天天想着法的在为阿芙娜?艾比尔想,怎么能让她补的强壮一些,这样一来对她和孩子都有好处的。

    苏珊的两个孩子也很好,尤其是哥哥向东,和自己的爸爸就是有缘分,不管他有多么哭闹,只要是李振华一出现,他马上就不再闹了,他好像对这个皇上很是敬畏,弄的夫人们都有些吃醋了,她们一起对李振华说道:“以后还是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