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清崛起 >

第242章

晚清崛起-第242章

小说: 晚清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自己的南面就是库仑,也就是以后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乌兰巴托始建於清朝崇德四年39年),原为蒙古喀尔喀部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驻锡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哲布尊丹巴在其驻地设立城防,取名库伦,意为栅栏围起来的草场。库伦属于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为土谢图汗部中旗驻地。

    (以后到了年辛亥**後,八世哲布尊丹巴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宣布乌里雅苏台(外蒙古)独立,自立为皇帝。5年,哲布尊丹巴接受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的册封,取消独立,改为自治。年,徐树铮率北洋政府军进占库伦,取消外蒙古自治。

    1921年,蒙古**成功,建立君主立宪制政府,库伦为首都。 1924年在当时苏联的操纵下,蒙古宣布独立,从此蒙古就不在属于中国的领土了。)

    聂青先是请几家商户帮助派出了向导,派出自己的一个参谋,在一个排的战士保护下,回北京向李振华进行汇报。

    把自己师的情况向李振华进行报告,取得李振华对自己下一步的行动命令,请示自己下步的工作如何进行,同时请求李振华帮助加强对蒙古地区的通讯联系,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并大力促进这里的商业活动,报告中还详细地列举了以后应该运送到这里的各种商品,主要应该以茶叶、丝绸、瓷器等传统商品为主,另外自己新生产出来的各种日用品也是对方欢迎的商品。

    战士们和向导一直向南,走库伦、张家口再到北京,到了北京以后才知道李振华并没有在北京,而是在取得对俄军的胜利以后李振华一直在奉天,他们把恰克图的情况向坐镇北京的盛宣怀进行了汇报,然后他们又赶往奉天去见李振华去了。

    当下盛宣怀就请乔致庸和几位在恰克图那里有分号的几位东家在一起进行了商议。如何重新把恰克图这个昔日的商业重镇,重新让它活起来,他们对此进行了了分析。

    这些年来恰克图的情况直线下降,主要的原因应该的几方面,一是中俄间的贸易通道多处开通,以后再加上俄国方面对恰克图的管理不行,再有就是商品不行,没有什么竞争力,现在我们依然有我们的传统商品,另外再加上我们许多的新日用品,不断的出现,一定会把俄国的商户吸引过来的。

    商品问题倒是好说,那这漫长的路程却是个大问题了,盛宣怀看着这条长长的商路,对乔致庸等山西商家心中非常的敬佩,这条万里之遥的漫长商路,光是走就的一个多月的时间,要是在加上运送商品的马队、骆驼队那就慢多了,就是用汽车也不行光是运送汽油的汽车,那就大发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也是要运送过去的,就是没有这个商业行为,光是那些部队的物资补给也要去的,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沿途建立一些驿站,把商业、民用和军用结合起来,以后再把一些矿藏开发出来的运输,通讯线路的开通,那就没有问题了以后就会修建一些铁路和公路,那就方便多了。

    盛宣怀经过周密的思考,终于下定决心,他把自己的想法向李振华作出了报告,得到了李振华的同意之后,开始向恰克图发出了第一批物资,同时他也对沿途的驿站进行了建设,派出了部队进入沿途各地驻扎,他的路线就是从北京出发,经张家口、张北县、化德县、镶黄旗、苏尼特右旗,然后是扎门乌德,现在那里还没有二连这个名称,进入了外蒙古地区(现在也是不分内外蒙古的),下面就是赛音山达,然后就是库伦、索哈拉、达尔汗,最后到达恰克图。

    在这漫长的道路上,每相隔一百二十里路,就得要建设一座驿站。没办法,要想在这漫长的国境线上驻兵就得这么办,有了这些驿站,相对来说,这路上也就安全多了,人们也不会再像原来那样辛苦了。

    而远在恰克图的聂青师的官兵们,也为了以后减少国内的运输压力,他们也在开展工作,一是要种植一些粮食作物,蔬菜,也要养殖一些牛、马、猪等,尽可能的减少国内向这里运送的压力,同时在扩大军队的同时,以要多招收一些本地的战士,他们对于这里的生活是早就习惯了的,光是那零下四十多度的气候,让一些从来没有经过的战士就受不了了。

    第476章 重新发展恰克图

第477章 再次繁荣起来的恰克() 
第477章 再次繁荣起来的恰克图

    第477章 再次繁荣起来的恰克图

    早已经在这里多少代生活成长的本地战士们,他们却是根本不拿这些当回事,他们自己原本就是在这样的气候下生活,他们根本就不会挑剔的,在这样的气候下他们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不会有什么不适应的。《拉牛牛》 /》    盛宣怀第一批给部队运送来的主要还是一些御寒的衣物,全是皮的,皮大衣、皮袄、皮鞋子,发电设备,就连武器都考虑到了尽可能的用一些单发武器和不怕寒冷的连发武器,要知道天冷的时候,就连枪栓都可能冻上的, 在二战中,德军的连发武器就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抗美援朝的时候美军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美军的军官命令士兵们每间隔四十分钟就要射击一次以防枪栓被冻住,这样一来部队就完全没有隐蔽性了。

    同时几家商户的东家在北京采购了大量的中国的日用商品,派出大批的护送人员前往恰克图,他们的商品五花八门,主要全是一些日用品,这在俄罗斯可是非常珍贵的,只要是我们中国生产的东西,有什么算什么,一齐向恰克运送,对于相对落后的俄罗斯来说,这些东西都是他们急需的,还有一些即可军用,也可以民用的东西也很多,像是罐头、压缩饼干等,那可是不论军民都要吃的。

    聂青接到了李振华的来信,要信中李振华对于他们下一步的工作,作了很多具体的指示,但是原则上上和他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首先是国防,不能让俄罗斯再轻易的进入我们的领土,然后就是搞好当地民众的生活,发展商业,大量的向俄罗斯销售我们的产品,用现在的话那就是倾销了。只要是工业产品,就全部向那里销售,以换回硬通货币。

    看到李振华的指示与自己的想法是一致辞的,他们几个人也就放开了手脚,大干起来,先是把自己的军营重新修整,保证不能冻着自己的战士们,那几千人的俄军战俘,就是最好的劳动力,把自己的营房修建的如同新的一样。

    俄罗斯军队留下的战马,先是把恰克图的驻军先满足了,然后又送给了其它的部队一些,尽快让自己的部队从步兵骑兵,让战士们多上四条腿,这样一来行动起来就快多了,然后就张挂训练,让战士们尽快熟悉自己那些无声的战友。

    同时在驻地附近招收一批新兵,加入到部队中进行训练,扩大自己的部队,新来的战士中人员很复杂,其中有大量的汉族、蒙古族,同时也有很多的俄罗斯族战士,聂青大大胆地使用了一些原来的俄罗斯战俘,他们当中也有一些人愿意加入中国的军队,身体素质好也就一起收下了。

    那些战俘们他们表示家里也没有什么人了,回去 以后也没有什么亲人了干脆就加入中国的军队继续当兵吃粮算了。

    随后各家商户的商品到了,先是由一些体力劳动的商人,大量采购,看到商品很受他们的欢迎,但是他们又没有能力吃下大量的商品,于是聂青就又动员了一些人到对面的乌兰乌德,纳乌什基等地去进行零售,这一下就把更多的俄罗斯人吸引了过来。

    一开始他们对中国人还是有些不理解,也有些害怕,但是看到中**队严明的纪律,和当地人对他们友好的态度,他们回去以后进行了宣传,结果有更多的俄罗斯人过来买东西,那些老毛子们一过来,就像是赶集一样,他们对于中国商品什么都喜欢,虽然他们手中的钱不多,但是他们却带来了大量的物品,各种野兽皮,牛等,他们要用物品和中国人进行交换,那些中国的商人们也高兴地和他们进行交换。

    现在俄罗斯在这里的铁路早已经修建好了,从这里向西而去,绕过贝加尔湖然后一路向西,就进入了俄罗斯的中心地区,虽然距离欧洲部分最发达的地方还远着呢,但是这上路上却是慢慢地把中国商品的来源全部告诉了那些俄罗斯人,于是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恰克图又恢复了昔日的繁荣。

    边青山的关卡也忙了起来,他的那些人也都回到了他的身边,继续他们的工作。这一天边青山跑到了聂青的师部来找聂青。

    聂青看到天天忙的不可开交的边青山来找他,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急忙问道:“边大哥,你这是怎么了,匆匆忙忙的跑来了出了什么事情了吗?”。

    “事情倒是没有,不过我是来找人来帮忙的,我那里实在是忙不过来了,请兄弟赶紧给我派出一些弟兄过去吧。”

    “好啊,那我就给你找一些有文化的战士和军官过去,怎么也得先顾你呀,要不我们的吃饭就成了问题了。”

    一聂青爽快地答应了,边青山也顾不上别的了,急忙对聂青一抱拳说道:“兄弟,今天我就不站下了,改天我请你喝一杯。”

    说完边青山急急忙忙地走了,聂青也急忙派出了三十多个军官和战士到边青山的关卡处去帮忙,不过现在他这里已经改变名称,不再是关卡了,而是正式地成为了北方的第一个海关,这是总司令的意思,而且这里的税率是由自己来定的,并不是和原来的那些海关一样要和外国人搞什么协定税率。

    由于恰克图的逐渐兴旺起来,再加上骑兵师加强了边境上的巡逻,把大部分的商人引到了恰克图那里,一些俄罗斯的想要偷偷摸摸越境的走私商人 ,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再想随随便便地进入中国的领土就不好说了,于是他们也只好是从中国的关卡处通行交纳税款,然后再进入中国的领土。

    由于在恰克图就可以完成了自己的商业采购,他们也就没有必要在进入中国的腹地,去进入那危险而又漫长的的商路了,在这里就可办到货就没有必要到中国的内地去了。

    随着天气的逐渐变暖,各家商户的商队也变的更加的频繁了,那些商人们不光是针对俄罗斯的销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的蒙古地区的民众。

    第477章 再次繁荣起来的恰克图

第478章 又建烽火台() 
第478章 又建烽火台

    第478章 又建烽火台

    同时聂青的部队也逐步地扩大了,整个师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原来的两倍多,将近三万名官兵了,聂青把兵力重新进行分配,由自己和巴特尔、马云路各领一支万人的部队分开驻扎,以一个地方为重点,然后向两翼展开,展开的部队还是以营为单位,五百人为一个单位,集中驻扎,这样的安排,是以面对俄罗斯以贝加湖为中心,向两侧展开的俄军部队,控制了边境地区一千五百多公里的防区,驻扎是分散的,但是一但发生了情况,那就由两侧向当中进行支援。 /》

    他们用了很多古老的方式,进行通讯联络,像用信鸽、鹰等就是其中的一种。另外还有定期的使用骑兵进行联络的方式,他们还使用了战国时就有的古老办法,也就是一但有警报,就点起烽火,一见到烽火点燃,那两翼的部队就会向当中进行支援。

    此时虽然俄罗斯的沙皇政府,没有再向中国方面派兵对我们进行侵犯,但是俄罗斯方面也有一些的土匪、马匪,他们原来没有少到中国一方来抢劫,对我们一方蒙古地区的一些分散居住区进行骚扰和破坏。

    由于我们军队的势力逐步的强大起来,那些土匪、马匪们现在到这边根本就占不到什么便宜,小一些的土匪们被剿灭了很多,但是他们的大批的土匪还是有的,有些的人数达到上千人,整个就是一支骑兵部队。

    他们的当中有很多就是原来 俄军中的官兵,当一支人数年少的部队与他们遭遇时,这仗就不好打了,也使得聂青师的部队受到了一些损失,但是由于聂青的部队逐步壮大起来,同时也有了比较快的通讯方式,很快两边的部队快速到达,再加上自己部队的强大火力,那些马匪、土匪就没有再次的占过便宜。

    李振华终于又腾出手来了,他要去关心一下农业问题了,无论在什么社会,粮食都是大事情,常言说的好:“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一但要是粮食出现了问题,那可就要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了,现在夏粮已经收获,下面就是秋收的问题了,自己要去关心一下粮食问题了,虽然工作早已经交给了孙文去作了,但是自己也是应该去看一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