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清崛起 >

第225章

晚清崛起-第225章

小说: 晚清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九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天津大学,直属教育部。天津北洋西学学堂一开创就是名符其实的大学,并以高水平的新式大学出现。创办之始就援照美国模式办学,在功课设置、教、教科书、教学方法上,全面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学堂设立头等学堂(大学本科)、二等学堂(预科),学制各为四年,经过八年,培养出专门人才。同时,资送头等学堂毕业生出国留学,也是学堂创办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办之时,头等学堂设专门学(即科系)四门:工程学、矿务学、、律例学,今年又增设铁路专科,把以前詹天佑在各地的铁路学堂集中起来,上述学门皆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体现了北洋大学兴学救国的创办宗旨。分设法律、土木工程、采矿冶金三个学门,后后为适应外交需要附设英文班、法文班、俄文班和师范科,现在的天津大学已成为包括文、法、工、师范教育诸科,初具综合性的新式大学。

    现在天津的办学热情是比较高的,很多人都愿意投资办学,但是这一次梁启超部长已经公开说明,天津大学就是要以公办为主,由国家拨付款项用于学校的建设,并在全国和全世界的范围内招收师资力量,一定要把天津大学办成世界一流的大学。

    李振华决定到天津大学去看一下,在这方面拿出了大量金钱,不看一眼是对不起和后代们的。说走就走,汽车开了,汽车直奔北运河边的大营门外梁家园博文书院。

    天津大学第一任督办是盛宣怀,现在是第二任为李岷琛任督办,自从开办以来就由王修植任总办(总理全校事务),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主管学校一切事务的副校长,美国人丁家立任总教习。

    这个博文书院的地址,李振华一看就觉得不行了,它太小了,根本就装不下想像中的大学,这里充其量也就是可以放下几百人,因此他没有多作停留,他和丁惟鲁商议一下,他对丁惟鲁提出,得有两个基本地方可以选择,一就是西沽村的清军的武器库,二是现代工业的天津大学的地址,要是快就应该选择西沽村的武器库,在现代时空中那里的名称是天津工学院。

    李振华对于天津地理的熟悉,让丁惟鲁感到奇怪,他没有来过天津,会对天津的地理这样熟悉呢?他根本不李振华从小就是在这里长大的,那边的北运河,就是他一个夏天的去处。

    李振华让家人们,他要到西沽去看一下了,过了西沽村向北走了一阵,前面一条大路横在面前,那里是通往武器库的地方了,李振华把汽车向那里开去,一座向东开的大门出现在那里,李振华直接把车开了。

    门前几个士兵守在了那里,一个警卫员对他们说道总司令来了他要到这里看一下。”那些士兵从来没有见过大官,但是对李振华这个总司令却是的,他们急忙把大门打开,让他们进去。

    汽车在里面转了一大圈,这里的确是很大的,足足有一百多亩地的面积,库房也不少,现在也用不到它们了,那就先把大学放在这里吧,一些房子可以利用一下,如果不合适再修建新的。

    他让司机把督办李岷琛、总办王修植和那个美国总教习丁家立一起请来,和他们共同商议一下,把大学迁移到这里的问题,汽车走了,李振华在运河边上转着,远处河面上现在是一层冰,原来可是经常在这里滑冰的,夏天就在这条河里游泳,小时的一些情景出现在脑海里,

    第440章天津大学

    第440章天津大学

第441章 为天津大学选址() 
第441章为天津大学选址

    第441章为天津大学选址

    李振华信步向河边的远处走去,那里不断地传来叫好的声音,看来那里是有人在练武吧,李振华向那里走去,只见一些年轻人正在那里,当中是一个年轻的姑娘正在练剑,身材灵活,剑法也可以,李振华站在一边看着,一些小伙子在一边叫好,李振华看着没有出声,姑娘见到有外人来了停下了的动作,收了剑。

    见到姑娘看着,李振华对她笑了一笑,旁边一个小伙子不愿意了,他马上就说道:

    “你是干嘛的?盯着我们师姐看个没完了”

    李振华只好说道正在看她练武,不好意思,就得看着她啊。”

    “我看你是不怀好意。”小伙子挺冲。

    “二虎,不要闹事,”姑娘拦住了那个叫二虎的小伙子,然后对李振华说道,我看你不像人,你是干的?”

    “我没事就是到这儿随便看一下。”

    “随便看一下,你又不像官家的人又不像商人,说你到底是干的?”

    李振华心里话,这个小伙子可是不好惹,他非得要问个水落石出才算完呀,于是就说道没,我就是到这个武器库看一下。”

    “你不是官家又不是当兵的,你看武器库干?把他抓住送官。”

    这时后面一位老人了,他向李振华一抱拳,说道,别怨孩子们冲,你到底是干的?这武器库可不是随便可以看的。”

    李振华也向老人一抱拳,说道老人家,我就是看一下这个武器库,想要在这里办一所学校。”

    老人点了一下头看你挺面善的,就不和你计较了,不过在这里办学校,哪用的了这么大的地方啊。”老人有些怀疑。

    “以后会有很多的学生和老师的,你们也可以在附近作一些小生意。”

    “那就好,孩子们我们继续练吧,黑姑,你的剑还没完呢。”

    李振华的脑子中突然一转,这人难道是当年义和团、红灯照的大师姐吗,这人应该是个民族英雄啊,她和洋鬼子血战一场,最后不知下落,一个民间的女孩子,敢于和八国联军血战到底,在当时来说,可是真是不容易啊。

    李振华又看了她一眼,她正在和老人小声地说着,他没有注意,但是他,的汽车已经了,于是李振华就向回走去。

    督办李岷琛、总办王修植和那个美国总教习丁家立,还有丁惟鲁四个人已经在武器库的门前在等候他了。里面也没合适的地方,干脆就在这儿把事情解决了就得了。

    于是李振华就和他们说道你们在博文件书院的那个地方我看了一下,地方太小了,以后是不能容纳多少学生的,我决定咱们把学校迁移到这里来,以后可以建造教学楼、实验室、体育场、老师的办公楼、学生宿舍,咱们要把它建成全国最好的学校,让全国的学校都到这里来参观学习。”

    总办王修植马上就道要是那样可是一笔不少的银子啊?”

    “你大概算一下要多少银子?”

    “要是一步到位,最少也得要十六万块银元。”丁家立在一边也在算,他也说道一十六万块银元,可是不多呀。”

    “那就二十万块银元样?我让梁启超先给你们二十万块银元,不够咱们再说,一定要建立一所在全国最好,在全世界都排的上号的大学,你们要面向全国招生,同时向全国和全世界招聘教师,要是没有几个出名的教授那是不行的,这就有劳丁家立了你在美国也帮助招聘一些有名望的教授。”

    “好,有了您的支持,我们一定会把学校办好的,我们同时在办一所附属中学,作为大学的预科学校。”

    “具体那就是你们的事情了,好了完事了我们吧。”

    几个人正准备走,旁边呼拉拉了一群人,原来是刚才正在练武的那些人,那位老人对着李振华就要下跪,李振华急忙把他拉住了老,您这是干呀?有事说事,不要下跪呀。”

    “刚才怨小老儿眼拙,没有认出李将军,幸亏是小女提醒我才明白,我的这些徒弟们都要参加你的军队,也好报效国家。”

    他的那一帮子徒弟们全都单腿下跪,围在了李振华的身边,李振华看了一下这些小伙子们。那个姑娘也跪在了地上,于是他就说好吧,但是有一样,你们都先起来,要不我不好的,另外独生子就不要去了,家里父母不能劳动的也不要去了,其余的我就全收下了。”

    那些小伙子们一起高呼起来,可以当心目中的英雄李将军的兵了,这能有个不高兴吗?那些家中不能离人的却是一脸的不高兴。

    李振华对他们说道你们的各自回家去准备一下,过五天我派人来接你们。”李振华又对那位老说道老人家留下您的名字,过些日子这里要大兴土木了,告诉附近村的人们,如果有劳力的可以参加这里的工程。”

    “我一定告诉周围这几个村子的老百姓,这北边是丁字沽、东面是白庙、席厂。我把人们组织起来,到时听从他们的指挥,我就说这是李将军的意思。”

    李振华又回到了博文书院,他要看望一下这里的教师和学生,果然不出所料,他们真的就只有三百多人,不过这些教师和学生都是相当不的,在他们的教室里李振华他们的课本都是英文的教科书,这要是新招收的学生是根本不能学习的,于是他就和他们商议,是不是用中文的教科书,李岷琛和王修植倒是没有意见,但是那个丁家立却是不同意。

    他的理由是要想在世界上取得成绩,那就只能是用英文的教科书,李振华一看也没有多说,他要以后和一些人进行商议,然后再作决定,现在的中国还是比较落后的要想尽快赶超上欧美国家,是还要经过一段的,但是中文是不能不学的,要是不学中文,那还不把祖宗给忘记了。

    第441章为天津大学选址

    第441章为天津大学选址

第442章 用什么语言教学() 
第442章用语言教学

    第442章用语言教学

    转天李振华就回北京了,到了北京他马上召集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开会,像是盛宣怀、徐世昌、詹天佑、段祺瑞、冯国璋、伍庭芳、梁启超、郑观应、邓世昌、严复等人全来了,李振华向大家说了一下,现在的天津大学学生们用的教科书是英文版的,对于新招收的学生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要想在全国尽快地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没有本身的语言是不行的,我们要尽快在各方面赶超欧美,让中华民族尽快在世界人民面前站起来。

    这些人全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对于英语方面掌握都是非常全面的,像是詹天佑,他从几岁时就到美国学习,直到毕业才,整整在美国呆了十几年啊,现在这些人都已经过了四十了,正是工作的最佳年龄。

    对于李振华提出的这个问题,这些人展开了讨论,一部分人同意继续用英语进行学习,但是同样也有人在反对。

    同意的就是,只有学好了外语,才能真正把外国人的学到手。李振华点头这不,你学不好外语,学习人家的呢?

    反对的是盛宣怀,他没有留过洋,他是在工作中学习的英语,他没有先发表意见,但是他却是向詹天佑提出来了问题请问詹天佑部长,你在培养中国学生修建铁路时用的是语言?段祺瑞部长,你在培训你的新兵时用的语言?”

    二人答道我们都是在用汉语教课。”

    “那你们为不用外语呢?”

    李振华笑了,这个盛宣怀还是真有两下子,这两个问题一提出来,人们就不愿意用外语来当学生们的教科书了。

    可是盛宣怀和话锋一转,他又问严复请问严校长,你的海军学院现在教课是在用语言?”

    严复马上说道以前我们的教员全是外籍的,他们对于汉语并不熟悉,所以用的是英语,而且以前我们水师军舰上的任何指令,都是在用英语在下达的,士兵们的答复,也是英语。”

    “那么邓司令,你们的军舰上现在下达命令,还是在用英语吗?”不跳字。

    “不,现在我们是在用汉语下达各种命令。”

    盛宣怀停了一下,他又继续说道通过海军的实例证明,我们现在要把这个教科书改变,形成我们中华民族的。我们不能老是跟在他们的后面跑了,学习他们,我们就要学习他们的语言,但是是要想超过他们,那我们就要有的,现在他们也在向我们学习,比如我们军用的迫击炮、飞机,民用的汽车、丝绸、茶叶,他们不也是在向我们学习吗?”不跳字。

    这时大多数人已经开始倾向盛宣怀一边了,李振华站了起来;连连鼓掌,说道今天盛副总理的话说的非常精彩,现在大家的意见一致了,我在补充一点,那就是外国人表面上,他们在教育上给了我们很多的优惠,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要把我们的优秀学生挖到他们那里去,我们不是有很多的学生到国外去留学,结果他们就不了吗。而且我们现在也有许多的留学生,他们不愿意走了不是吗?各个国家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要把最好的学生留下给。

    咱们就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