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唐远征军 >

第769章

大唐远征军-第769章

小说: 大唐远征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可以算下一个效忠的目标,问题是侯赛因居然皈依了哈瓦利吉派,那个在伊斯兰诸多流派中都可以算得上异端的教派,谋杀了他父亲第四代哈里发阿里的异端,他所代表的神圣性在诸多封臣眼里,有变的荡然无存。

    说到底,哈瓦利吉派政治主张,任何人都可以为哈里发,不但否定了血脉的权威,更否定了各地阿拉伯权贵的权威性,伊斯兰扩张运动虽然是打着宗教的大旗,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因素是阿拉伯人不满足于自身恶劣的生存条件,渴望改变自身生活的**大爆发。

    好不容易才拼死取得了如今地位与财富,谁愿意轻易放弃?

    这也是侯杰留下的最大遗产,他令哈里发这个职位从神权堕落到世俗君主称号,并且将足以团结所有阿拉伯人的伊斯兰精神又撕扯的四分五裂,没了精神上的寄托,投靠大闽,裁德仅剩下一点的只有阿拉伯人的矜持与傲慢。

    不过逼到头上,这点东西也被他轻易地抛弃了,整理一下藏在头巾下的头盔,根本没有对一个个惊愕的阿曼,也门将领做出回答,裁德直接向前探出了弯刀。

    “为了巴士拉,为了你们已经取得的财富,杀了他们!”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激励人心了,狼一样怒吼出来,已经扎成一小堆的巴士拉骑兵,几乎同时扬起了马鞭,战马嘶鸣着拼命向前狂涌着,汹涌的骑兵如同瞥见猎物的苍鹰一般,呼啸着向他们那些沙漠亲戚杀了过去。

    在巴士拉,这些麦地那过来的征服者几乎都有着田庄或者商铺,前些日子这些沙漠穷亲戚的到来,已经让他们损失惨重,如今,丢掉了同族最后一层面纱,麦地那骑兵对这些同族还真的只剩下仇恨。

    还在发愣,直到巴士拉的骑兵杀到了眼前,十多个东面出来挑战的阿拉伯贵族豪帅方才如梦初醒惨叫着向回奔跑去,身后,雨点一般的箭矢落下来,好多人跑着跑着,直接一头栽倒下了战马。

    不过几个人惊慌的跑回了营垒。跟在他们身后,收起沙漠弯弓,奔跑在最前面的裁德残忍的舔了舔苍老嘴唇,手中弯刀熟练的压在了马脖子左右的高度。

    噗嗤。

    锋利的弯刀似乎触碰到了什么,凭着战马的速度,刀刃轻易地割破了营垒内一个也门战士的脖颈,热血喷了半匹马,也烫的老裁德胳膊剧烈哆嗦了下,不过,这似乎更加激起了老阿拉比亚人凶悍杀意。

    好像,在闽人麾下厮杀与在伊斯兰的大旗下厮杀,没什么区别。

    这种心思中,更多的麦加战士驾驭着战马撞破了也门人修建的简陋栅栏,怎么也想不到闽军出乎意料的今日如此大规模进攻,不少趴在栅栏边看热闹的也门人,阿曼人直接被战马践踏成了一滩烂泥。

    终于,血也激起了被围困贝都因大军的杀意,似乎回想起了曾经阿拉伯半岛上血腥残酷到毫无人性的亲族血仇,呼喊中,一个个也门人也是纷纷从帐篷内钻了出来,有的拎着沉重的大斧直接对着奔马马腿砍杀过去,有的更加凶悍迎着奔马猛地扑上去,抱着马上骑士翻滚在地上。

    经历了刚开局的顺利,仅仅转眼间,杀进贝都因大军中的大马士革阿拉伯人就陷入了苦战。

    这一幕,看的一旁右军督战的盛连山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跳下马背着手,来回转圈转个不停,焦躁的看着东面,一面还不停的嘟囔着:“怎么还不下命令,真是急死人了。”

    中军大纛下,全副披甲的李让也是急得额头上冒了汗,不过他却是安静的等候在马上,仅仅时不时催促的看一眼替他掌令的右千牛卫将军李业诩。

    穿着一身银色的明光宝甲,端着望远镜眺望着大马士革骑兵在敌营内翻滚挣扎着,苦战的场面,李业诩却似乎一丝焦急的意思都没有,悠闲地仿佛前些天围困时候那些小打小闹一样。

    直到看到老裁德的战旗都被蜂拥而上的敌人砍倒了一次,悍勇的麦地那骑士都再也吃不住劲,有了溃退的趋势,李业诩这才不慌不忙的对身旁掌旗校尉摆了摆手。

    “终于来了!”

    眺望着中军大纛向下挥舞了下,激烈的战鼓又一次敲响起来,兴奋的差不点没翻个跟头,呼啸一声跳上战马,向半空中高举着摄人心魄的血色马槊,盛连山兴奋的怒吼着。

    “为了大闽,跟老子冲!”

    什么样的将军带出什么样的兵,盛连山性急如火,他麾下也多是脾气耿直爆裂之辈,一声呼喝,早已经等待不耐烦的左千牛卫骑兵纷纷怒吼着扬起马鞭,刹那间万马奔腾,将士们吼叫的声音好像要撕裂山河一样。

    中原战争讲究南长北短,左千牛卫麾下北人极多,森林一样的长矛短枪亦是被放了下来,横端着长枪,数十个府的府兵将士亦是如同开闸的洪水那样喷涌而出。

    不光右翼,左军李畴,中军李业诩,三路呈现一个凵字形,三面包抄,几个呼吸间,阿拉伯军营外围,就被闽军士卒所占满,数不清的长矛从栅栏空隙中穿刺进去,数不清的贝都因胡人被当场扎死,血流成河。

    《战国策》中描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其势不可挡也!如今蓄势待发的闽军,其气势不输于秦人。

    如此强悍的攻击下,终于,奉命在此诱敌的阿拉丁偏师再也坚持不住,部落自成一团组成军队的弊端在此暴露无遗,各家各氏族的家兵再也不听从萨拉丁设置下的军官指挥,一窝蜂的丢盔弃甲向西南方向奔逃去。

    十多万人混战成了一团,杀声震天,被困在营地中的贝都因人也激发了最后蛮勇之气,死战不退,纠缠在一起,眼睁睁看着大股大股的游牧轻骑兵在眼前奔逃出去偏偏够不到,盛连山真是气的七窍生烟,拼杀的也愈发的凶残,三十多唐斤重的长槊被他挥舞的犹如地里的泥鳅那样,一个个贝都因武士磕着则死,碰到则亡,竟无一合之敌。

    远离了喧嚣的战场,丢失了全部装备给养,大约奔逃了半天,逃出去数十里之后,数不清偃旗息鼓狼狈不堪的贝都因游牧骑兵这才气喘吁吁的停下脚步,下马在荒凉的戈壁滩中休息。

    嘴角吐着白沫的战马艰难的用嘴拱开地上冰冷尖锐的石头,试图啃咬下面干枯的草根,一个个苦战半天,饿得发晕的贝都因人也是用战刀挑开石头,寻找躲藏在里头的蛇,蝎子之类了以填补饥饿的胃。

    咆哮中,一个饿昏了的贝都因人忽然拔刀砍倒了旁边部落的骆驼,没等他撕下几块带血的肉,对面部落的成员立马凶狠的围拢了上来,眼看着部落血仇又要再一次上演,可这时候大地忽然剧烈的颤动了起来。

    所有人都是惊愕的向西方望去……

    。。。

第1020章 。阿拉伯人的吴三桂() 
这一战可比库姆城之战准备时间长多了,还是战略家李靖孙子亲自操刀,还是李让为了逃脱责罚立功的一战,怎么能不尽全功?

    郭待封率领的一万河中铁军早就在遍地荒凉风沙的后世科威特荒漠风餐露宿等候了七八天,如果这些贝都因人一直溃逃还好,可一旦停下,战马再也吃不住劲,人也浑身乏力上饭,哪怕身体健壮如贝都因人,战斗力也十不存一。

    尤其刚刚部落间抢劫骆驼的事,更加加重了一个个部落的猜疑,这种情况下,郭待封的中亚铁骑仅仅一个冲锋,贝都因人就垮了。

    傍晚时分,归心似箭的郭待封部再一次出现在了巴士拉的城外,一同携带的还有差不多一万五千多俘虏,加上在巴士拉城下击杀,俘虏的,不到一万贝都因人逃散。

    依照这个时代东内夫得沙漠严酷的环境,没有坐骑食物水源,这些阿拉伯人九层要死在残酷的沙漠中,可以算得上萨拉丁精心炮制的偏师,也彻底算是全军覆没了。

    这一战,击破了四万多精悍而又久经战场的阿拉伯人,闽军付出的代价却少的惊人,除了裁德的麾下死了七百多,伤了一千七左右,三个方向八万左右闽军总共才阵亡一百来个,重伤也没有多少,堪称完美的全胜,当然,这功劳要归功于裁德,是他率领的巴士拉骑兵吸引了绝大部分火力,等闽军突阵的时候,敌军已经乱了。

    不过裁德发挥的作用还不止于此。

    夜半时分,闽军在巴士拉城东搭建的战俘营已经是人声鼎沸,说来也好笑,在对面与闽军作战这么多天,贝都因人们吃的还没有当战俘第一天好。

    一个个自由惯了的贝都因人也不得不按照闽人的规矩,排队领取餐盘,到各个窗口打饭,打汤,有的还对汤里的肉怀有恐惧态度,直到闽军厨师不耐烦的扔出百多个羊头,这才让俘虏安下心来。

    一顿忐忑而又香甜的晚饭吃过后,裁德居然领着巴士拉的军官贵族们出现在了战俘营中,俩群卫士跟随在他身旁,左面的两个两个抬着沉重的箱子,右面的的,则是拖着大堆大堆的铸铁刑具,脚镣。

    世界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后世人大多谴责西方殖民者,却不知道,黑奴是这些阿拉伯人劫掠非洲,运往世界的,早在几个世纪以前,阿拉伯的奴隶贸易就异常的兴旺,乃至于用于军事上的骑兵马木留克还推翻了曾经的主人,建立了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对于这些贩奴的家伙事儿,对面就是埃塞俄比亚黑非洲,也门,阿曼的一个个部落战士再熟悉不过了。

    以往都是自己去非洲掠夺奴隶,如今却沦落到自己享用这些奴隶用具,不少贝都因骑兵,还有贵族的脸都吓白了。

    不过这时候,另一批抬着箱子的巴士拉骑兵则是整齐的把箱子摔在地上,一声声咣咣的响声中,不少箱子干脆摔裂了口,点将台两边烈烈燃烧的火光照耀下,金子银子闪烁出了耀眼的光芒。

    绕是心存恐惧,看到这些闽国造精良的金银币,依旧让这些阿拉伯俘虏看的眼泛红光,深邃的双眸中流露出了浓郁的贪婪之色。

    “两条路,要么放弃你们伪哈里发,加入本总督的军队,为大闽作战,要么被卖做奴隶,偿还你们对巴士拉的破坏”

    这个年代可没有国际法,俘虏被卖做奴隶很正常,而且国家的概念也很淡薄,尤其是这些还处于原始公社部族阶段的贝都因游牧人,更是没有过多的概念,唯一的困难是信仰不同,文化不同,排外的阿拉伯人不相信闽人。

    不过有了裁德这个叛徒做榜样,这些就不成问题了。

    这也是李让尽力挖裁德的原因,有了这位阿拉伯帝国的吴三桂,让战俘们放下最后的戒心,没考虑多久,已经有贝都因人成群结队的向亮晶晶的金子银子走去。

    尽管氏族的阿訇,伊玛目们一再宣布,大闽是异教徒,与闽人作战,战死后可以上天堂,得到安啦的赏赐,可是真面对抉择,绝大部分人还是宁可选择活的更好一些,大约两万多俘虏都倒向了闽军。

    剩余几千大部分也不是甘心做奴隶,而是部落距离萨拉丁的亲族部落太近,或者就是萨拉丁的部落成员,害怕家人遭遇到残酷的报复。

    至于死硬分子不是没有,大部分都战死了。

    闽国也是说话算话,巴士拉在波斯湾的商业位置极其重要,没等战事打完,已经有仿佛闻到腐肉的秃鹫一般的闽国商船停泊在了巴士拉港口,当天晚上,这差不多五千多战俘就被当做奴隶卖给了这些商船主,运回天竺。

    至于是卖到南天竺矿山中挖矿,还是东南亚的种植园,乃至于更遥远的长安,就不得而知了。

    剩下愿意投军的多了,闽军便也挑剔起来,矮的不要,瘦的不要,带伤的不要,最后几经折腾,第二天清晨,李让的河中铁军中,又多了一万三千多阿拉伯仆从军。

    眼看着昨天还是敌人,今日却成了自己麾下,站在城头上看着密密麻麻领着早饭的仆从军,李让终于是松了口气,他冒着开罪闽王的风险,可算得到了扎实的回报,将来继续深入西亚的战争中,多一分本钱,就多一分政治上话语权。

    站在他身旁,安娜也是颇为自得的模样,这可不光是她和李让结成政治联盟的一大胜利,还是她和武媚娘比拼大闽政治女强人的一大胜利,至少这一战过后,闽国的命妇们不再单单仰望铁娘子的背影了,她安娜也有了一席之地。

    萧瑟的秋风吹拂着巴士拉秋草,数以万计的河中铁军在饮马喂食,随时为继续挺进恶劣的阿拉伯大沙漠做着准备,距离河中军的军营不远,端着望远镜观望不停的右千牛卫李业诩则是流露出了一股浓郁的忧色。

    这两年李让变化的太大了,收编了快一万贝都因降兵,这要是以往循规蹈矩的李让,绝对做不出来。

    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