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唐远征军 >

第722章

大唐远征军-第722章

小说: 大唐远征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953章 。出兵的理由() 
连名册这东西一向是大臣对付皇帝的利器,上千名字连珏在一起,蝼蚁多了也能成为撼动大树的力量,就算皇帝也得掂量一下。% し

    可蝼蚁内部却人心不齐,面对闽王强大的压力,明显有人变节了,那么这份名单,又成了吵架灭族的利器了,眼睁睁看着李捷翻阅开胡显递上去的联名奏书,上到散骑常侍崔道融,下到最门边上的从六品主事员外郎,小官郑融,无不是后背浮现出了一片冷意。

    胡显可是叫嚣着谋反,真按照名册上查阅,一千多大小官员几万多家眷,全都得抄家灭族,人头落地。

    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李捷嘴角缓缓展露了一抹冷笑。

    孤已经受够了背后捅刀子的背叛了!

    “崔道融,崔致远,你们干的好事。”

    随手合上了那份要人命的奏书,没有雷霆暴怒,李捷轻描淡写的两句话,就把这份奏书扔给了主管刑名的宰相,鸾台侍郎狄仁杰。

    “查!按照名单细细的查,主犯一个不落也要给孤揪出来,通通查出来,警察中都督盛云何在?!”

    “臣在。”

    随着李捷的声音,一个三十左右,长着一张尖细长脸,三角眼鹰钩鼻看上去颇为奸诈的武将应声而出,郑重的跪在了地上。

    “汝配合狄相彻查此谋逆。”

    “臣遵命!”

    重新摊开李捷递过来的名单,已经颇为发福的狄仁杰脸上慢慢是为难的苦笑,说是让他三堂会审,却还拍个警察都督携从,实际意义上已经是把这次谋逆案件当成一次政治清洗。

    这一趟还不知道多少人将人头落地,形势却不为他所主导了。

    李捷轻描淡写的话语,两个被点名成为主犯的崔家权贵立马无力的瘫软在了地上,其余各部参与逼宫的官员却是忍不住松了一口气,政治家每一句话总是大有深意,这主犯一个不落的揪出来,携从的从犯,那意思是不是可以既往不咎了?

    谁是主犯谁是从犯如今可全看闽王爷心情。

    政争到现在是完全失败了,眼睁睁看着狄仁杰,盛云两人携着要人命的要求废黜河中郡王书,几十个禁卫押着涉案的名单上前列主犯崔道融,胡显等人,威风扫地垂头丧气的出了门,衣服都扯破了,被大棒子打的鼻青脸肿,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几百个小官臣撩,都忍不住思虑起如何自保来。

    他们的眼神,禁不住落在了跪在一旁也是紧张的瑟瑟发抖的河中郡王李让身上。

    是不是应该支持闽王改立太子。来换取免于政治报复呢?

    人就是这么现实,刚刚还众口一词叫嚣着要誓死保国本,如今不少人心思已经活烦了过来。

    “汝等还不各归各位,等待监察御史弹劾吗?”

    十多个清河崔氏还有漳江胡家的主犯全都被拖了下去后,奔涌出来的禁军也退回了廊下,朝堂又为之一静,眼看着几百个大小官员还愣神的跪成一堆,御史大夫李刚禁不住又是恼火的大声训斥起来。

    听着李刚不客气的喝骂,一群群的落魄官员却如闻仙音,连滚带爬又跑回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如果不是留下一地碎布片还有鞋子,一个个鼻青脸肿狼狈的官员们,这一切的逼宫仿佛一场从没有出现过的闹剧一般。

    眼看着再次回复了平静的朝堂,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李捷脸颊上终于露出了笑意,旋即李捷将目光又是垂了下去,对着王玄策使了个眼色。

    一系列不可控制的聚变让王玄策亦是脸色苍白,得到李捷的示意后,王玄策颇有些有气无力的站出了朝列,端着笏板重重拜了下去,却是有些中气不足的启奏道。

    “陛下,臣王玄策有事要启!”

    “言!”

    “大闽西方,以主安拉为信仰的黑衣大食国国中剧变,叛乱四起,大食国主哈里发派遣使节到我波西斯,请求拜见陛下。”

    虽然王玄策的话中气不慎充足,还是足以让偌大的宫殿中朝廷官员听的一清二楚,原本各个官员还在猜测李捷会不会就此宣布分割呼罗珊给李让,或者干脆封李让为世子,怎么也没想到话题迅速跳跃到了国外。

    听着阿拉伯的消息,些许官员这才隐约想起,最近的确西方传来了阿拉伯帝国出现叛乱,以及敌国乱军越过两国国境线,烧杀闽人的城市传闻,只不过全服心思都在即将到来的争夺国本夺权上,没有人注意。

    局势变得太过诡异,尽管感觉到让阿拉伯使节上殿,或许不是一个好主意,却没有任何一个官员敢于站出来反对,朝堂之上,静了几秒种后,李捷平静而轻松的摆了摆衣袖。

    “传黑衣大食使节上殿!”

    “传黑衣大食使节上殿!!!”

    宦官们立刻尖锐的扯开嗓子,声音从一道宫殿传播到了另一道宫殿,足足一刻钟之后,等候在第二重宫门之外的阿拉伯使节这才迟迟的来到殿上。

    阿拉伯使节是一个头上裹着白头巾,穿带着白色长袍的胖子,领着的却是两个瘦的跟竹竿差不多瘦的副使属下,一胖一瘦倒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个官员诧异的注视下,一行三人摇摇摆摆到了李捷的丹殿下,朝堂最前方。

    历次,阿拉伯人使节无不是以狂妄自大而出名,见王不拜,口出狂言,一度引发了闽国与阿拉伯的大战,眼看着这胖子摇摇晃晃的模样,一旁老而弥坚的御史大夫李刚甚至略微站起了身,准备开口呵斥命令使节跪下。

    “拜见闽王沙汗沙陛下。”

    谁知道这一句呵斥还没等说出口,肥胖的阿拉伯使节已经向年糕一样趴在了地上,标准的三拜九叩,让李刚不得不郁闷的将话憋了回去,重新坐下。

    阿拉伯使节的表现也让其余的闽国官员大跌眼镜,唯有王玄策的嘴角又是流露出了些许苦笑。

    哪儿有什么阿拉伯人使节,从战败到现在,闽国官方与阿拉伯朝廷都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更何况随着侯杰阿拉伯朝廷的覆灭,阿拔斯王朝就算是全军覆没,更不可能拍出使节到遥远的闽国求救,这个所谓的使节,实际上不过是他王玄策花了十几贯钱,从西市雇到的落魄阿拉伯商人而已。

    但如今,这十几贯钱的买卖,却在影响着两个帝国上亿人口,恭敬的磕了几个头之后,没等李捷询问,敬业的阿拉伯商人演员已经痛哭流涕的用这么些年学到标准的唐语哭诉起来。

    “沙汗沙陛下仁慈,哈里发派遣小人前来百拜。”

    “俺们阿拉伯帝国境内,有妖人作乱,蛊惑善良百姓,起兵造反,如今数路叛军各自拥立哈里发,劫掠城市,破坏商业,烧杀人民,整个帝国百姓都生存在水深火热当中。”

    “哈里发哭泣,派小人前来拜见闽王,求闽王看在阿拉伯与闽国一贯的友好情意,出兵帮我阿拉伯一把把!”

    说着,肥胖的使节又是咣咣的把头可在地上-,似乎比刚刚胡显叩首都要狠,看来十几贯钱对他来说还真挺重要,也许就挽救了他的生意,可阿拉伯使节说出的话,却在偌大的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闽国与阿拉伯之间的情谊?鬼扯!

    伊斯兰蓬勃的扩张*,阿拉伯人不断派人到天竺传教,挑拨教众抗拒官府倒是真的,感觉到威胁以及同样的扩张*下,接着穆阿维叶西征拜占庭,李捷悍然发兵三十万入侵阿拉伯,两国刀兵相见,死伤几十万人之后阿拉伯差不点没被灭国。

    要说情谊,也是死伤惨重后相互问候你母亲的情谊吧。

    而且这阿拉伯人低头的太彻底了,实在让人联想不到数次而来飞扬跋扈叫嚣着让闽国臣服的阿拉伯使节,绝大部分官员眼眸中都流露出了狐疑。

    这功夫,早已经布置好的托儿,兵部尚书兼凤阁右侍郎,已经变得苍老的李绩又是站出了朝班,抱着笏板对李捷深深拜了下去。

    “启禀陛下,阿拉伯帝国与我大闽山水相邻,而且商路想通,阿拉伯帝国若乱,必然影响到我大闽,而且前些日子,还有阿拉伯帝国的叛军越过了边境线,对我大闽的城池关隘发动了进攻,如果坐看叛军夺取阿拉伯帝国,将来两国之间一定会爆发新的战争。”

    “所以,臣坚毅,挥军支援阿拉伯帝国。”

    这话一出,更是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哪怕朝廷明确规定,不允许出声焦炭,一个个官员依旧忍不住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闽国在阿拉伯大败还不到十年,出兵三十万,才回来五万余,尤其是差不点被长安捡了便宜,灭亡了闽国,所有人都是谈大食色变。

    如今,立即竟然提议出兵阿拉伯,帮助阿拉伯人的阿巴斯王朝?除了已经知道内幕的,几乎每一个臣僚面孔上都是流露出了厌恶与不安。

    “老臣反对!”

    刚刚维持朝堂秩序大放异彩的御史大夫李刚第一个站了出来,抱着笏板重重的拜了下去……

    。。。

第954章 。宣战黑衣大食() 
“陛下,阿拉伯人蛮夷之辈,不修圣人直言,笃信宗教之意,对周边邻居侵略如火,劫掠不止,其内乱,天罚使然,正好让其自相产杀,削弱鞑掳之力,我朝国泰民安,民生安乐,何苦让将士们为阿拉伯人流血。し”

    激动的老脸煞白,胡须乱颤,李刚言之铿锵,凿凿有力的进谏着。

    李刚这还是在阿拉伯大战之后,才从陇西李氏过来的,他尚且反对战争如斯,更不要说经历过,甚至亲自从耶路撒冷城下逃回来的,如今已经位列高位的各部大员。

    “臣附议,阿拉伯人穷凶极恶,顽劣而不通教化,今其气运已尽,行将自灭,如强风吹拂之火,早不保夕,陛下何苦再为这一风中残烛枉费国力,心血?”

    “臣附议!”

    礼部侍郎魏元忠,太府卿窦德玄,太常少卿姜恪等跟随过李捷西征的大臣,刚刚没有出来逼宫跟着的五六个六部九卿也跟着站了出来,持反对意见。

    这些基本上是王玄策没通过气也不敢通气的,下面还有一群纠结着没敢说话的,可见群臣对出兵阿拉伯抵触之大,就算没有了崔道融横插一刀,估计要劝服群臣,其难度可想而知。

    还好,现在有了崔道融与胡显这一档子事儿,局面又变了一副模样。

    满是笑意,李捷从龙座上站了起来,带着轻松再一次踱步到了群臣中间,所过之处,出了几个站出来的六部九卿还有二十几个支持他们的大臣满是劝诫的看着他外,所过之处,没有一个大臣敢于起来直视李捷,开口劝谏。

    大家都是戴罪之身,摸不清闽王意思,谁敢贸然开口?

    狮王一样在群臣中巡视了一圈,李捷旋即忽然张开大袖,豪迈的朗声问道:“孤欲出兵黑衣大食,何人反对?”

    “陛下,老臣真不是谋反啊!征讨西夷,劳师远征,徒耗民财,当真不可取啊!”

    “陛下,您就是杀了老臣,老臣也要进谏啊!”

    还真有反对的,又是十来个须发皆白的老臣站出了朝列,甚至扑倒在李捷脚下,哭喊着苦苦进谏着。

    不过,这些老臣加上反对的六部九卿加一块儿也不到五十人,最大部分,最能起哄的年轻大臣们,年轻御史们主力们,不管是不是崔道融的党羽,全都沉默的低下头,额头上满是汗水,却一丁点反对的意思都不敢有。

    文人不是没有气节,拼着自己身死也要进谏的勇气这些文人也不是没有,可拼着一个造反的罪名赔上全族的可就没几个了,毕竟历史上敢于拼着诛十族也要跟皇帝对着干的只有明代的方孝孺一个,这老头子还是五六十岁头上没有父母,各大世家出的官吏们各个可都有父母一大堆亲戚子侄需要顾及呢。

    一片沉默中,李捷禁不住为难的对抱在他脚下的几个老臣耸了耸肩,婉转的说道。

    “大部分人都同意出兵阿拉伯,孤也要从善如流才是,几位,请起吧。”

    惊愕的回过头,眼看着一个沉默低头的年轻后辈,几个老臣怒不可恕,忍不住暴跳如雷的颤抖着手指喝骂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尔等枉读圣贤之书!”

    轻松的背过身往皇位走去,李捷则是大声的命令着。

    “传孤的命令,以王玄策为讨伐行营先锋行军大司马,河中郡王李让为行军总管,调河中都护府主力到波西斯城下集结,兵部尚书李绩调动府兵,凤台右仆射来济负责调拨粮草,礼部派出使节去往黑衣大食!”

    猛地回过身坐在了王座上,李捷猛地向前一挥手嚷道。

    “闽国,不日向黑衣大食人乱军,宣战!”

    “陈登遵旨!”

    事已至此,下方多达千人的群臣不得不整齐的离开席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