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艘航母去抗日 >

第26章

开艘航母去抗日-第26章

小说: 开艘航母去抗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尚泰带着几个随从来了,他轻装简从,很有古圣贤君的风范。林远连忙出去换衣服,等到他换完衣服回来的时候,几个英国人已经递上了合同。

    尚泰哪里懂得这些,看到林远进来,似乎是看到了救星,林远轻声致歉之后拿过了合同,一份合同是贷款一千万英镑的合同,以琉球国五年的财政收入为抵押,另一份是建立钢铁工厂的合同,合同内容包括,琉球国出资二百万英镑引进一套钢铁生产线,包括蒸汽鼓风机,炼铁高炉,马丁炼钢炉,焦炭生产线,脱硫剂生产线,连铸机,两千吨级水压机等等。

    林远看到马丁炼钢炉,心想:“这种炼钢炉在后来已经被转炉全面淘汰了。”于是他说道:“我们还要转炉。”

    英国人没想到这群未开化的野蛮人中居然有懂行的,惊讶之余还是答应了。

    合同的附加条款中指出,琉球国钢铁厂所用铁矿石,炼制焦炭所用煤炭,脱硫剂原料,需要从英国进口,运输成本由琉球国承担;琉球国所产钢铁不得卖往第三国。

    林远心想:“这英国人果然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些原料从英国运来,钱还要我们出,英国人一定会从最近的殖民地运原料过来,然后告诉我们这是从英国本土运来的,于是便漫天要价。”

    林远并不担心这一点,他自有办法对付他们,于是他笑道:“合同我们大体上同意,不过,我们在购买铁矿石的时候,需要测定铁矿石的品位,如果品位达不到要求,我们将会不予购买。”

    林远又说:“我们不光要有设备,还希望英方能够提供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指导人员的薪金从优。”

    詹姆士指了指身边的一个年轻人,说:“这些我们都已经考虑好了,这个叫威尔的小伙子,是我们大英帝国优秀的人才,他将会留下,指导你们钢铁厂的选址工作,并负责对你们的人员进行培训。”

    林远看了一眼这个名叫威尔的人,刚刚四个人的说话过程,他笑得最欢,显然他最瞧不起琉球人,认为琉球人根本不懂什么是科学,林远心中不由得一笑,一个有趣的词突然出现在心里:“扮猪吃老虎。”

045 神奇的中国人() 
合同既然已经大体上通过,剩下的一些细节也就很快敲定了,三天后,双方正式签署了合同,按照双方商定好的,威尔作为先期的技术指导人员留在了琉球。

    林远希望威尔能够尽快开始培训工作,谁知威尔却说:“这个很难,因为我要翻译一批资料来给你们看,我也知道你们琉球有人会英语,可是我不觉得有人能把这些专业资料翻译出来,因为这对你们来说太难了。”

    林远听了这话差点没笑出声来,他勉强忍住笑,说:“你把资料给我们,我们翻译完了给你看,你看要是合适的话,我们就尽快开始培训。”

    威尔毫不在乎地答应了,他心想:“这群人根本不可能懂得这些东西。”

    林远拿着那些资料,后去找到舰上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希望他们能帮忙翻译,并把威尔的话当做笑话讲给大家听,其他人听了哈哈一笑,也不放在心上,唯独苏争鸣一听就火了,说:“你帮我把那个洋鬼子叫来,我和他讨论讨论专业上的问题!”

    林远连忙笑道:“苏老,您千万别和这个洋鬼子一般见识,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们以后要生产的东西有很多,需要的材料也很多,希望您能大概给我们列一个单子出来,我知道这件事的难度很大,也只有您能过挑起这个重担了。”

    苏争鸣笑道:“你还真找对人了,一般的学者到了我们这个层次,知识的深度是够了,可是广度却没有了,像我这样两者兼顾的学者,你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林远连连称是。在中国,理工科出身的人很少英语差的,因为他们要翻阅大量的英文资料,所以,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一起努力,很快资料就翻译好了。

    有了尚泰的帮助,第一批五十名学生很快就招齐了,这些人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至少认识字,这一点,在这个国家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没用上几天,培训就开始了。

    第一次课,林远特地找到刘金秋,说:“刘老,麻烦您也去听一听,看看这个时代的工艺与我们的那个时代有哪些不同。”

    刘金秋笑道:“别叫我刘老,叫我刘老师就行了,我在大学教了一辈子的书,听见别人叫我老师,别提有多舒坦了!既然舰长这么说了,那我一定去。”

    林远说:“刘老师,到时候那个洋鬼子要是有什么讲的不对的地方,您可千万担待着点。”

    刘金秋笑道:“我才不会和那个洋鬼子一般见识呢。”

    热力学几乎是一切冶金科学的基础,所以威尔的第一次课先从一些热力学的基本概念讲起,他说道:“热,究竟是什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比如,一盆热水,会慢慢地变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热是一种没有重量,可以在物体中自由流动的物质,这种物质的密度就是温度,温度高的地方热质密度就大,热水为什么会变凉呢?就是因为热质会从密度高的地方流向密度低的地方。

    林远听到他的叙述,知道这就是热力学历史上曾经占有统治地位的“热质说”,这种学说认为热是一种物质,后来被“热动说”所推翻了:“热动说”认为热是物体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提出在19世纪初期,可是全面推翻热质说还要再过上一百年。

    林远这时只见刘金秋狠狠一拍桌子,大声说:“你胡说!”

    威尔顿时一愣,他看到这个毫不起眼的老人坐在教室里的时候,他还以为他是个勤杂工,绅士风度没有让他把老人给撵出去,现在这个老人居然对他拍桌子大叫,他顿时感到一阵诧异!

    林远哪里知道:这个刘老,平时为人随和,可是一到了学术上,那股认真劲儿较苏争鸣尤甚!

    刘金秋站起身来,像教训一个没能从一数到十的小孩子那样说:“热怎么能是一种物质呢?我问你:热要是一种物质,那摩擦为什么会生热?”

    威尔见到这个老人咄咄逼人地问自己,不禁有些慌了,他说道:“摩擦过程中产生了碎屑,热质是随着碎屑出来的。”

    刘金秋又问道:“那我问你,如果我用一个传动机构,让两块浸泡在冰水里的冰块摩擦,那它会不会生热?”

    威尔想了想说:“应该会吧。”

    刘金秋说:“怎么可能生热呢?浸泡在冰水里,温度都是零度,热质的密度是均匀的,所以怎么摩擦都不会生热。”

    威尔这下子是真的慌了,他明白问题的所在,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悖论!如果他回答冰块不会发热也是不对的,因为摩擦会把热质带出来。

    这时刘金秋走上讲台,说道:“同学们,千万不要被热质说所误导,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热质这种东西,热,归根结底,是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刘金秋此时站在讲台上,仿佛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大学,他伸手想去拿粉笔,这才发现,这个时代还没有粉笔,于是他悻悻地缩回了手,扶着桌子讲道:“同学们,我们理解了热的本质之后,再来学习钢铁的冶炼,炼铁炼钢都离不开热,那么炼铁的热量从哪里来呢?从焦炭的燃烧中产生!这种热量用来熔化铁矿石,铁矿石的种类有很多啊,四氧化三铁,也就是磁铁,三氧化二铁等等,这个熔化过程在哪里进行呢?在高炉当中,高炉中产生了铁水之后,我们把铁水进行一些脱硫,脱磷的处理之后,把铁水送到炼钢炉中,这样就产出了钢……”

    他深入简出地把炼钢的大致过程讲了一遍,听得所有人都出了神,这时他又说:“基本的理论就是这样,到了实际生产中,还会遇到很多技术问题,大家把我手头的这份资料传抄一下。”

    那份资料就是林远组织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翻译的那份,刘金秋站在台上略微一翻,不由得眉头皱了起来,他说道:“关于这份资料,里面有不少错误,比如,这份资料说铁水中硅的含量可以略高,因为硅可以做发热剂,实则不然,硅的含量越低,对于脱磷和脱硫的处理越有利,而且可以减少炉渣的产生!”

    刘金秋就这样,站在现代的视角,一一评点19世纪末炼钢工艺的不足,等他说到第五点的时候,才看见林远连连对他打手势,他这才不好意思地笑道:“好了啊,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一旁的威尔彻底折服了,他想不通为什么一个琉球老人会懂那么多东西,趁着众人离开,他跑过去问刘金秋:“您怎么会懂那么多东西?”

    林远笑道:“因为他是中国人。”

    威尔连忙感叹道:“哦!神奇的东方!神奇的中国人!”

046 教案迭起() 
从此之后,威尔几乎成了刘金秋最忠诚的崇拜者,每天都把“doctor liu(刘博士)”挂在嘴边上,一有空就往刘金秋住的地方跑,由于航母上居住条件有限,所以这些老教授被安排在岸上居住,请教各位各样的问题,刘金秋便给他一一解答,威尔的傲慢也没有了,俨然成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威尔他们是从距离琉球最近的英国殖民地来的,所以他们来得很快,而炼钢设备就不同了,需要从英国本土运来,至少要花一个月的时间。

    时间指向了1894年10月15日,这一天,在琉球历法里是传统节日拔河大会,尚泰作为皇帝出席了典礼,林远作为特别嘉宾被邀请到现场,他看着万千臣民对着尚泰山呼万岁,心中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祖国,这时,她还在皇帝统治之下,积贫积弱,回光返照一般地赢得了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北京的达官贵人们又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而巨大的危机,正在悄悄地临近。

    当琉球还沐浴在温暖的海风之中的时候,中国东北早就已经寒风凛凛。

    徐峰把刘家村里的事情安排了一下,就回到之前住的那家旅店,小桃红一伙人已经不知去向,徐峰心想:“他们这一行人一定有阴谋,所以不愿意和别人多打交道,不过自己的飞行员通风服被他们拿走了,拿走就拿走吧,我就不信他们能从一件衣服研制出飞机!”

    徐峰然后就回到了刘家村,他本想去北京,那里信息多,说不定能知道北京舰的下落,可是刘家村的人死活不让他走,他也只好住了下来,村民们都把他当做活神仙,都求他到自己家里去住。

    最后还是刘大壮占了上风,徐峰于是就住进了刘大壮的家里。有道是:“靠山吃山。”刘家村附近有一座景铃山,村民要盖房子就去看些木料,所以刘大壮家里房子也多,刘大壮自幼没了爹,二十来岁也没说成媳妇儿,与老娘相依为命,村里人都叫刘大壮的母亲为“刘大娘”。

    这个刘大娘为人最是热情,左邻右舍没有不夸的,见到儿子把活神仙“抢到”了家里,直说是祖坟冒了青烟,特意把给儿子娶媳妇用的新房腾出来给徐峰住。

    徐峰住在村子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可是这么白吃白住他自己也过意不去,于是他提出,他来教孩子们念书。

    村长一听,高兴极了,他们都吃尽了不识字的苦,连忙答应下来,徐峰突然想起一件事,于是问:“村长,那个景铃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村长笑道:“那个山本来叫‘金陵山’,后来不知怎的,就变成景铃山了,那山里有金子,元朝的时候那里是个金矿,后来就荒废了,不过也没人去找,金子有什么用,饿的时候又不能吃。”

    说着便笑着走了,徐峰心念一转,莫非那群俄国人是在那里采金子吗?不太可能,要是那样的话,采出来的金子怎么不见往外运输呢,无论如何,那群俄国人做的事情,一定和山里的金子有关,得想办法探查一番,不能眼看着俄国人偷我们国家的黄金!

    这一天,徐峰正在教孩子们认字,到了课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就跑出去撒欢儿。突然徐峰瞧见,几个孩子拿着树枝,跟在一个年轻人后面嬉笑着,那个年轻人散着头发,拉碴着胡子,裹着件四处露棉花的袍子,脚上的靴子已经磨破了,为了御寒,弄了些破布塞在破口处。

    正在这时,刘大娘从屋里出来,赶走了顽童们,看着那年轻人心疼地说:“这个孩子怎么弄成这样,哪个娘看着不心疼!”

    哪知那个年轻人说:“刘大娘,您不认识我了?”

    刘大娘仔细看时,不禁老泪纵横,说:“这不是小五子吗?怎么成了这样了?快去大娘家换身衣服,你这样回家不把你娘心疼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