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唐-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可是最后还是在白南的威压下妥协了。嘉庆从来都不是一个有胆气有魄力的人。
好在白南多少照顾了一下这位新任皇帝,从大唐来到京城的裁缝,为嘉庆制作了几身明黄色,带有九龙刺绣的正装,这正装价值不菲,不过嘉庆还是接受了。其实嘉庆也明白,穿正装在工作中绝对比龙袍方便,既然那是黄的,又有龙纹,他也捏着鼻子认了。
官员们在工作场合穿着正装,都是黑色的,无法区分其地位,于是远总指一位女性军官想了个办法,给他们配胸针,不同材质的胸针代表不同的品级,一品官用红宝石,二品官用蓝宝石,三品官用翡翠,四品官用黑曜石,五品官嘿嘿,用玻璃。
大唐远总指的重要成员也都参加了登基仪式,甚至白南等高级军官也跟着百官一起向嘉庆鞠躬了,虽然不是什么太大的礼节,但是嘉庆也暗爽了好久,平息了他积攒了不少的怨气。不论如何,他已经是帝国的皇帝了,这就是最令人高兴的事情。
登基之后,嘉庆连续下了多道诏书,包括解除强制性的剃发易服令,废除八旗制度,朝廷和地方政权的各项改革等,当然最重要的,莫过于对各封疆大吏和地方官,进行新的敕封和留任嘉奖。
很显然,如果接受了嘉庆的敕封的,那就是认可嘉庆的君权,服从他的命令了,而如果顶风作案、无视他的,显然那就是乱党叛逆
逆了。
可以说,这些诏书发出去,嘉庆自己本身就是很犹豫的。接下来的时间里,嘉庆忐忑不安,他几乎一条要问几十次,有没有地方反馈过来的消息。
最近南直隶地区,是最先传回消息的。几个地方知府、道台一类的官员,都明确地表示拥戴新君。其实这些人也没有办法,直隶的兵力已经被唐军瓦解,他们能够坐着现在的官位,完全是因为唐军没有出兵攻打他们。如果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新登基的嘉庆,恐怕立即就有兵祸。反正现在朝廷还是朝廷,皇帝虽然换了,但那也算是先帝爷正经的子嗣,甭管新君跟唐人现在是什么关系,起码他们这些官员是没有能耐进行任何反对的。
然后,第一个最大级别表示拥戴嘉庆的官员是山西巡抚巴延三。这一位本身就没有太多能耐,典型的奴才性子,现在又没有乾隆了,他想要找别人表忠心也没办法。况且混元教现在在晋南声势浩大,官军屡战屡败,他已经吃不消,正好靠着对新君的拥立,好求得援兵解了他现在的危局。至少,巴延三绝对不可能从任何别的地方找到援兵了,只能靠新朝廷了。
嘉庆得知巴延三拥立之后,心花怒放,立即封巴延三为子爵,并且许诺,混元教平定之后,直接提拔巴延三为都察院国卿,直入内阁。至于巴延三的求援,嘉庆没有什么太多办法,他只能先行拨了一批军费,送了一批粮草和军备去山西。武卫军尚未练成,而唐军暂时没有计划深入晋南去作战,嘉庆只能告知巴延三,再等一个月朝廷才能派兵到山西去。
然而,嘉庆刚高兴了没多久,就有人让他气得砸东西了。山东巡抚国泰,在接到他的诏书之后,直接将其撕毁,怒斥嘉庆枉为人子、枉为人臣,苟存于唐人之下,卖国害民。国泰号称已起精兵十万,准备入京勤王,废伪帝,迎真龙。嘉庆一气之下,将原本都已经封了爵位的文绶,也就是国泰他亲爹给囚禁起来了。结果国泰更加起劲,号称什么忠孝难两全,为了大清国势要与嘉庆的伪朝一战。
嘉庆气得七窍生烟,立即找来了首相袁守侗,让他亲自带话去内城的大唐远总指,求白南出兵帮他教训国泰这个逆贼。
299 兵部尚书()
锦州城,福康安捧着手里的圣旨,表情有些麻木。乐…文…
一旁站着的和隆武仍旧是有些凄惶的表情,连声问道:“我说福大人啊,你可是给个主意啊,这圣旨我们是接还是不接啊?”
福康安沉默地将圣旨放在桌上,这显然不是什么恭敬的表现,他拿起茶碗浅饮一口,开口问道:“和大人,以你所见,以我们关外八旗,杀入关内,勤王成功,机会有多大?”
和隆武哀叹一声:“福大人又何必说这些呢?唐军如狼似虎,那铁甲战车,能打十几里的火炮,都不是咱们八旗精锐能抵挡的。山海关一战,我们关外八旗折了一半,你不知道多少旗里的老少娘们朝着我和隆武骂啊。恐怕如果我们再领军出战,下面的人先就要哗变了。再者说,咱们关外储粮食不多,更没有足额军饷了,这个冬天熬不熬得过去都不好说,又拿什么打仗?”
福康安面色不变,说道:“既然如此,和大人觉得,这圣旨我们不接行么?”
和隆武看出了福康安的意思,也是松了一口气,道:“当然得接,那毕竟是朝廷,圣旨上扣的可是大印,咱们今日否了圣旨,恐怕明天就有人摸进来,割了你我二人的首级,送到京师去邀功。”
福康安有些自嘲地道:“打了个败仗,却封了一个嘉勇伯,这也是古今异数了。”
他在平定金川一役之时,先是被封为嘉勇巴图鲁,然后又被封为嘉勇男,现在直接给升了两级,成为了嘉勇伯。
和隆武道:“爵位什么的,不知道给改成什么德行了。但福大人你可是圣上钦点的兵部尚书啊,据说朝廷新体中,尚书一职权柄大增。总揽天下兵事,这是皇上对您信任有加啊。只是。如今唐人仍旧在京,虽然新朝甫立,但拿不准唐人是什么打算,贸然入京,不知是否有风险。”
福康安摇头道:“此时已经由不得我们了,不入京就是抗旨,就算唐军和圣上不发兵来打我们,我们早晚也要完蛋。这关外实在养不起大军。不过我倒是觉得,此次入京,怕不会有危险。唐人扶立了皇上,其目的已经全都达成了,狠狠地发了一笔财,惩戒了我大清,而且给我大清加了如此多的新条条框框,得了三处租界,又能重开商贸,唐人无意占我大清江山。朝廷虽然不再是那个朝廷了,却也是那个朝廷。”
福康安又道:“这次,和大人仍旧留在关外。就由我一人孤身入京。和大人表示自己对皇上谦恭顺服便好。此番入京,我会观察朝廷内究竟是什么情况。皇上有意组建新禁卫军,有制衡未来留驻我大清的唐军之念头,关外八旗乃是我们仅剩下的力量了,如果筹组禁卫军之事顺利,我便建议皇上以我关外八旗为骨干,真正打造一支可战的兵马。我会央求圣上,封和大人为东北将军,也算是对唐人有一定震慑。”
朝廷的诸般改革。已然开始流传出来,福康安已经花了不少时间研究朝廷在军制上的改革。他能看出来。不管唐人是打了什么主意,清军内部已经酝酿一场大规模的改革了。且不提绿营和八旗的问题,但就是新的军事体制,必然是吸收了诸多唐军的经验和因素改革的。福康安在山海关一战之后深刻地认识到,靠旧军队已经不可能取得什么胜利了,这世界军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作为一名将领他是支持清军改革的。
和隆武本身为吉林将军,地位不低,福康安将推介他成为东北军区的总司令,也就是中将军衔,不过他们这些人还是习惯用东北将军这样的称号来形容军区司令。清军改革后,这便有五大将军,实际上拥有最大的兵权。不过东北军区在五大军区中,兵力最少。
福康安如果转任兵部尚书,显然就要脱离武官,而成为文官了。不过嘉庆也确实需要他的能力,帮助自己重整清军。
福康安在确定各项事务安排之后,仅带着自己的随从,轻骑前往京城。福康安的抵京,令嘉庆大为振奋,这无疑是国泰反叛之后,他收到的最好消息。嘉庆甚至亲自到宫门外迎接福康安。只是福康安入京之后却面色灰白,昔日他富察家的府邸,此刻已经被唐人占据,他的两个兄弟都被发配到了海外,原本煊赫的傅恒一脉,现在只剩下了他自己。
对唐人,福康安是毫无疑问地痛恨的,但是他没有丝毫办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更不可能拧着这股劲跟唐人对着干。作为大清的忠臣,他很明白怎样才是保大清。
在抵京第二天,福康安就出席了内阁朝会。按照朝廷新规,圣天子垂拱而治,国家大事由内阁决议,但君王享有否决之权和倡议之权。朝会也不再是皇上跟文武百官一同出席,仅有皇帝和内阁成员出席。皇帝做出指示,内阁大臣们去给皇帝做事。朝会设为一周一次,如有紧急情况,可由首相或者皇帝召集朝会。
福康安穿着一身黑色正装,觉得十分别扭,这套正装还是嘉庆特意给福康安送的,福康安就算是不喜欢,也不敢不穿。当他来到养心殿的时候,看见内阁二十位大臣都跟他一样,怪模怪样地穿着一身黑色西装,如果脑袋后面拖着一条大辫子,那会十分可笑,所以设计师为大臣们设计了一款圆顶硬礼貌,正好能够让他们将鞭子塞入礼帽中,不过看上去,仍旧有些荒诞。
福康安见了袁守侗,对他作揖行礼,袁守侗此时地位大涨,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福康安心中对其颇为看不起,认为他是走了唐人的路子,但也不能忽视他。
“福大人早啊,瞧您的精神头不错,特别是穿了这一身正装,真是英武不凡。”
福康安脸色略微尴尬,道:“就是有些不太习惯。”
袁守侗温言道:“多穿几天就好了,现在老夫也觉得,这衣服书写行走起来更加方便些。”
福康安不知道袁守侗此言是否是故意的,当年满清入关的时候,强迫汉人易服,显然汉人们也有一个适应期,只不过现在轮到他们满人再适应了。
养心殿正前原本军机处的宫室,已经改了功用,现在是内阁朝会所在,而金銮殿已经彻底沦为礼仪和重大场合用途了。军机房内现在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内阁大臣们入内之后,首先整齐地排成三列,第一列是殿阁学士,正中是首相,第二列是八部尚书,第三列则是八院国卿,臣僚们向皇帝整齐鞠躬,礼毕之后,各自落座,皇帝坐正中,其余大臣分列两边。
福康安心中不由震荡,暗道:“这是什么规矩?臣子
们跟皇上都坐着,岂不是斯文扫地,成何体统?”
不过显然嘉庆已经比他提前适应了,跟好大喜功喜欢排场的乾隆不太一样,嘉庆一开始也觉得这个设置十分伤他作为九五之尊的颜面,但是后来嘉庆发现,自己坐在会议圆桌上首,跟臣工们商议国家大事,更加方便,更能凸显他的权力。
嘉庆一落座,没有什么太监喊“有事起奏无事退朝”之类的东西,他自己就开口道:“今日朝会,便只有一件大事,那便是如何处置国泰这一乱臣贼子,列为臣工无需情怯,畅所欲言。”
嘉庆慢慢也觉得,这种方式似乎更能显得自己言路宽广,不偏听偏信,能任人唯贤。
福康安显然还没有理解这事儿的节奏,那边户部尚书曹文埴起身行礼,奏道:“陛下,户部联合都察院,对山东情况进行调查,已有铁证,国泰连同于易简,贪纵营私,向各州县府库收取贿赂,以致各州县出现大面积亏空。此事非为近日之事,早在数年之前便已存在,都察院御史钱沣入京上奏,证据确凿。”
刘墉本是山东人,国泰鱼肉乡里,刘墉也有耳闻,此时他道:“禀圣上,山东民间苦国泰日久,国泰自四月(农历)以来,横征暴敛,以勤王为假托,强抢民财,祸乱乡间,为其所害者,不下数百。又有人言,国泰私募军伍,又命山东巧匠为其赶造龙袍,齐心可诛也。”
嘉庆一听,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子,道:“国泰逆贼,当真忤逆,断不能容。福尚书,你刚刚抵京,尚不熟悉兵部事务,且我新军尚在筹备之中,朕且向你问计,出兵讨逆,当如何为之?”
福康安心道,这实际上是嘉庆想让巧妇为无米之炊啊。这现在朝廷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兵力,而国泰显然已经到了不得不除的地步,嘉庆的问计,实际上是想要福康安弄出点兵力来,狠狠地搞他国泰一下,既是给自己出气,也是杀鸡儆猴,树立起新朝廷的权威。
300 肱股之臣()
嘉庆皇帝的意思,福康安十分明白,他这是想要让关外清军入关来,帮助他平定国泰之乱。 首发哦亲可是福康安不能确信这是嘉庆自己的意思,还是是唐人的授意。所以福康安绕过这一节,提议道:“逆贼国泰虽反,但兵力不盛,民间不服,难成大事,所以其为癣疥之疾。陛下可下一道诏书,命周遭各地驻防之军,齐攻山东,平叛只在旦夕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