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养妻手札之蝉衣记 >

第113章

养妻手札之蝉衣记-第113章

小说: 养妻手札之蝉衣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健Q缦狭蹁街槠氖且诵┚疲绾缶腿チ死咸鹤拥奈飨岱啃№@咸奈飨岱坑腥浞浚蚶炊际强兆鸥此堇锿嫠5男”裁窃蓓玫摹

    后来阮安槿和阮安梅陪着老太太夫人们说了一阵话,觉得疲了,便也吩咐了婆子准备了一下,去了西厢另一间房休息。等她们被闹哄哄的声音吵醒,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因为有哭闹声,没敢直接开门出去,就扒着门缝看看啥情况,结果就从大堂嫂晕倒被抬走,大堂哥灰溜溜的跟着离去,到大夫人带着其它人离开,剩下老太太处理不停哭着的刘浣珠,都看了个直播。

    十二岁的阮安梅可能从未见过此等事,脸色刷白,不禁紧紧攥住了身边妹妹阮安槿的手,身子微微发抖,紧抿着唇,竟似受到了极大的惊吓。

    而妹妹阮安槿却显得镇定多了,小脸木木的,只有微哦的嘴对突发事件表示了惊讶,并没有露出丝毫的惊惶害怕。

    她心想,这件事,应该跟我们二房没啥关系吧。阮安槿今年九岁,是这忠毅侯府阮家的七小姐。

    忠毅侯府是大齐朝开国受封的侯府,但却不是世袭罔替,而是五世而终。这第五世,便是阮安槿的祖父这一辈。

    所以忠毅侯府的子孙们特别孝顺,都盼着阮老侯爷长命百岁,保佑着这侯府牌子不被摘了去,不然这侯府大大小小可不好过。不说别的,这阮家二房这一排儿树–就是阮安槿她们五姐妹–要嫁人,这门第可就不一样了。

    忠毅侯府靠军功起家,本身没啥底蕴,子孙虽然没啥不肖的,可也没什么出类拔萃的才能。大齐朝建国后国家重文官,武将没文化底子的,也没啥好出路。忠毅侯府四代后,便开始弃武从文,想让儿孙们靠科举正儿八经的走文官道路,可惜儿孙们脑子实在一般,书是读了,不过越读越呆,勋贵圈保不住,文官圈也混得不怎么样。

    这一代阮老侯爷二子一女,大儿子阮家大老爷阮恒德,现在户部任职,为正六品主事。这户部主事听起来还不错,不过在京城正六品的京官多如牛毛,实在没啥分量。而且阮大老爷为人平庸,政绩平平,看着也是升迁无望的。这正六品说不得还是上头看他还算兢兢业业,看在姻亲的份上给的安慰官。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阮大老爷有个还算不错的老婆,崔氏。崔氏虽然穷了些,据说当年嫁过来的时候嫁妆只有拼凑的二十四抬,很有点寒酸,不过她有个好爹,是翰林院大学士,在文官中分量不轻,门生遍朝野。阮大老爷和崔氏定婚的时候,崔氏他爹才是翰林院编修,所以也是阮老侯爷慧眼识珠,肯给自己嫡长子聘个小穷清官的女儿。

    二儿子,也就是阮安槿她老爹,二老爷阮恒智,小时候读书不错,被老侯爷寄予了厚望,还拜了名宿为师,结果可能名士接触多了,学了个皮毛,便往风雅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的发展去了,一味的风雅出尘,吟诗作词观风听露品石作画,离他老爹期望的仕途路是越走越远。

    不过风雅出尘也不是全无好处,至少他年轻时玉树临风清雅嫡仙的模样给他吸引了一个好老婆,顺国公府不小心养歪了的才女奇葩赵曦,也就是安槿她娘。

    顺国公府赵家可不单止是比侯府高了一个品阶,那可是勋贵圈顶级的门第,不仅是世袭罔替的国公府,而且,它还是前朝皇室。对,就是前朝皇室,赵家王朝的那个宋朝皇帝家的后裔。

    阮安槿七岁穿到了这具身体里,她以为她穿越到了一个架空的世界。

    后来,她才明白,她大概穿越到了一个被穿越者改变了历史的世界。

    虽然安槿历史学得不算好,但也知道历史大事基本上和记忆重合,一直到宋徽宗,这个皇帝却没有像记忆中史书上所说昏庸无能,被金朝所掠,而是励精图治,对外强大军队制造新武器击败金国,对内发展商业制造业,开放对商家的限制,经济迅速发展,建立了一个颇强大的宋王朝。

    之后的历史也再没有特别相似之处,宋朝后世没有被元军侵占,反而在一百年后禅位给了姜氏祖皇帝,建立了现在这个大齐王朝。据说祖皇帝和禅位的赵氏留皇帝还情同手足,情深意重,所以留皇帝禅位了,齐祖皇帝也没有亏待赵氏,封了赵氏作顺国公府,世袭罔替,并且还实打实的厚待,据说每代皇帝的后宫必有赵氏女,所以赵氏一族又称后族。

    安槿的娘就是出自这牛叉的顺国公府,现任国公爷赵国焘的幺女。

    第2章二夫人的忧虑

    十六年前,安槿那美名满帝都的才女娘赵氏没有嫁给某个皇子龙孙,而是让人大跌眼镜的下嫁给了就快没落的侯府的二公子。

    其实要安槿说,赵氏的日子不可谓不快活。虽然她老爹没啥入世之才,不懂仕途经济,考了个举人之后就整天观风乐秋月,好在还算俊逸潇洒温柔体贴,也没时下文人风流爱逛青楼的毛病(安槿多次怀疑,她老爹不知道是不是被她那两高冷舅舅恐吓过),更不像那些皇子龙孙,哪个不是除了正妃,还有三四个侧妃,小妾们更是不知凡几。万一不小心那个皇子当了皇帝,那三年一拨,后妃都跟割韭菜似的,不知道割了多少拨了。哪个能有赵氏过的这么自在。

    所以除了没生儿子,赵氏日子过得还是很乐和满足的。再说了,虽然没生儿子,但架不住娘家牛叉,公公婆婆都从来没对此说过啥。

    而且,赵氏很忙,因为她生了五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侯府少爷小姐们是两房一起序排行的。赵氏的五个女儿分别就是二小姐阮安檀、三小姐阮安柟、四小姐阮安梅、五小姐阮安桐和我们的女主七小姐阮安槿。而侯府中排行最大的则是大房大夫人所出的阮安华,排第六的也是大房的,不过却是庶女,唤作阮安姝。

    赵氏自己当年是帝都有名的美人,附带才女,当然也致力于把女儿们培养成新一代的领衔才女们,所以忙得很。

    不单于此,女儿逐渐长大,赵氏更是发现了更重要的事情–嫁女儿以及给女儿攒嫁妆。这实在是复杂无比又费心又劳力的事情。这让从小就顺风顺水,十分美貌,五分才情被国公府门第硬给拔成十二分美貌,九分才情的赵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赵氏来说,她的女儿们,当然是一个赛一个的好。论美貌,完全承袭了赵氏皇族多年来一层一层滤过来的美颜,拎出去个个都是容光照人,把别家小姐都衬成路人甲乙丙丁的主,论才情,哪个不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姐妹们还发光的各有特色,并不像是一套精致的套瓷娃娃,一溜儿的都一样。

    所以,女儿们都是最好的,都是赵氏的骄傲。

    然而,但是,她们生在了忠毅侯府,爵位可能很快就随着她们祖父阮老侯爷仙去的忠毅侯府。

    不是传承数百年的世家,也不是世袭罔替的公侯府。等她们祖父去世,她们家族最大品级的官就是她们大伯-正六品的户部主事,他们的老爹只是个没有品级的举人,每天只会和老友开个茶会,赏个石头,游个湖作个画的散人。据说,在文人圈里地位也不高,安槿私下想,不知道她老爹这样,熬个几十年能不能熬成个名士。

    这么些年,二夫人赵氏不是没有感觉到落差,但这么些年,侯府爵位还在,落差就还没这么大,更何况她一嫁入阮家,就不停的在生女儿,养女儿,教女儿,所以还没有深刻的意识到这个情况。尤其是大女儿阮安檀三年前刚十二就定给了自己大哥顺国公世子的第三子赵承安,她便理所当然的觉得自己的女儿应该在勋贵圈里还是抢手的很。

    直到去年开始她积极给十三岁的二女儿阮安柟物色对象的时候屡次碰壁,才惊觉不好。那些她看上的勋贵家族竟然看不上她小小年纪已清丽绝伦的女儿?!来提亲的都是什么人?!

    二皇子的侧妃?那死胖子的侧妃已经有了三个,嫡子两个,庶子五个,女儿无数个,竟敢求娶我的女儿?

    承恩公家的小儿子?那小子不是整天斗鸡走狗,还去戏园里为个小倌争风吃醋,打死过人?谁家夫人见着承恩公夫人不是藏着女儿,生怕一不下心被看上,就被太后给赐了婚,那可不是讲理的主。

    甚至连老太太的娘家前安南伯府刘家都打上了阮安柟的主意,撺掇着老太太明示暗示了好几次。想把她女儿填进那个无底洞?老太太真是为了娘家,都不记得这是她亲孙女了。这前安南伯府说着好听,其实现在就是个破落户,早没落的不成样子了。

    二夫人的信心在一次次试探一次次碰壁以及一次次糟心的提亲中越磨越薄,都快成纸片了。

    这纸片终于在这日众人给老太太请安时,老太太宣布,要将刘家表小姐刘浣珠给大少爷做二房的时候,噗通一声破了,满满的忧虑止也止不住,深深占据了二夫人不算强壮的心灵。

    就算赵氏承不承认都好,明天的阮家说不定就是今天的刘家。

    老太太娘家刘家也是五世而终的勋贵府,最后一任安南伯就是老太太的大哥,只是五年前去世了。随着爵位和相随的田产被收回,短短五年,刘家便已破落的不成样子。

    刘府大夫人钱氏有三子二女,大女儿浣珍嫁给了一个读书人家,规矩严谨,又因对破落的安南伯府很是看不上,直把个浣珍管的惨比坐监。因此钱氏便把小女儿浣珠送来了阮府,希望老太太能够帮着养着,最重要是看能不能找个好人家嫁了。

    几年前大房二少爷阮启明还没成亲的时候,刘家还打过阮启明的主意,可惜大夫人崔氏看的紧,到底没得手。

    万般没想到,最后竟然还是赖上了大房,只却不是明媒正娶的正室,而是尴尬的二房。

    这日众人便是在寿安堂给老太太请安时,听到了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好在大夫人大少奶奶都抱病没来请安,来的就是二夫人赵氏和一众小辈们,没有直接的关系,大家都神色各异的一致保持沉默了。

    老太太看众人的脸色,到底有点尴尬羞恼,怏怏的摆摆手便命众人退下了。

    回去的路上,赵氏脑子不知为啥诡异的就出现了自己宝贝女儿跪在她们外祖母面前梨花带雨要死要活,侄儿们满脸猥琐灰溜溜探头探脑的模样,这副场景深深惊吓了赵氏,让她甚是心慌意乱,惊恐不安。

    “娘,浣珠表姐真要嫁给大堂哥吗?”三女儿阮安桐好死不活的突然扒上了她的胳膊,冷不丁的出声道。声音一如以往的娇脆蛮憨,带着浓浓的撒娇意味,却委实吓了她一跳。

    “以后不要再叫表姐了。”赵氏急促冷道,“要叫小嫂子或者刘姨娘。”

    “哼,那算哪门子的嫂子!”后面的阮安柟讥讽道。因为刘家曾经打过她的主意,深深把阮安柟给恶心了好一段时间,阮安柟甚是看不上刘家和刘家兄妹。

    “柟儿,那不是你该说的话!”赵氏回头对插嘴的阮安柟低叱道。这还没出老太太院子里,这死丫头就敢这么说话。

    继而看了其他几个女儿一眼:“今天梅儿,桐儿,槿儿你们不用跟我去议事了,回去用完饭就直接去上课吧。不要让不相干的事情扰了心神。檀儿,柟儿你们过来。”说完,也不等女儿们的反应,从阮安桐那里撤了手,便板着脸径直回了二房主院。

    一个不拉都被点名了的姐妹们愣了愣,不禁停住了脚步。往常五姐妹给祖母请完安后,都会陪着母亲一起用完早膳,然后再听母亲管理一下二房院里的事务,每个星期还要听一下给母亲打理嫁妆的外事嬷嬷给母亲报告外面铺子的情形。

    顺国公府是赵氏皇族后裔,当年大部分东西虽然都被齐祖皇帝没了去,但留下的也不少,财富惊人,赵氏的嫁妆因此也格外丰厚。赵氏是个清高的美才女,嫁到阮家后,嫁妆很是发生了几起大的事故。因而顺国公老夫人便专门派了一批外事嬷嬷过来,这些嬷嬷不直接是各嫁妆产业的管事,只是参与部分管理,最主要任务是每个星期要跟赵氏报告产业事宜,并让五姐妹从小就旁听,耳濡目染,也学着知道些外面的事务,好将来懂得管理自己的嫁妆。她们的外祖母可是深刻明白,这几个外孙女可没她们母亲幸运,将来嫁了,可不一定有娘家撑腰,还是要她们自己能干一点好。

    听完母亲的话,姐妹中反应最快的是最大的阮安檀,她摸了摸身侧阮安槿扎着丱发的小脑袋,安抚道:“用完餐,好好去上课,不要迟到了。浣珠那事不该是我们议论的,你们按规矩行事便可。不可偷懒,回头我去检查你们的功课。”

    说完便携了一脸恨恨不屑神色的阮安柟跟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