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林氏水浒 >

第227章

林氏水浒-第227章

小说: 林氏水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钱。

    若是做得好,每天完成规定的织布量,织布的质量又达到标准,剩下的我们每多织出多少布,就给多少工钱呢!

    而且那人还说,若是有人织得又多又好,到月末的时候,还有额外的奖励,就是所有工钱加在一起,再多奖励五成工钱。

    三娘你织布的手艺这么好,织得又快又好,谁都比不上,你去了肯定能拿第一的,到时候每月的工钱就不知道多少了!”

    冯三娘一听都有些糊涂了,不过在柯六娘的耐心解释下,终于算是弄明白了这种新奇的计算工钱办法。

    不过很快她又想到的新的问题:“六娘,你说他们规定的织布量不会太高吧?那告示上可有说一天要织多少布?”

    柯六娘摇摇头道:“告示上没有说,我也问过了,那人没有说,不过他说肯定每个人都能完成的。三娘你这么好的技艺,肯定没问题的。

    你去不去?我们两个一起搭伴,告示上可是说了,年纪在十五岁到二十岁的优先;这次只先招八百名织工,去晚了就报不到名了!”

    听到只招八百织工,冯三娘终于动容,济州、郓州可不止八百名少女,这么好的工作机会,那还不抢破头?

    不过也在这时,冯三娘的阿娘却从屋子里走了出来,闻言不禁有些担心:“怎地专收年轻的女娘,这梁山军不会有甚么问题吧?”

    “婶婶啊,你整日呆在屋子里,外面的事都不怎么知道。”

    那柯六娘闻言不禁跳脚道:“婶婶你是不知道,那梁山军是多仁义的军队!

    他们走路都唱歌呢,说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爱护群众的庄稼,不调戏妇女……那可是真的是说到做到呢!

    这还不算,他们还帮我们修理水渠,修路补桥,附近百姓去犒劳他们,他们除了喝水,其他的东西给他们都不要呢,一定要给就给钱!

    还有他们送给我们的土豆,玉米种子,还有不要利钱借给芸娘她们小吃车……俺爹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军队哩,怎么可能会有问题?

    那个宣读告诉的梁山军士说了,年轻的女娘手脚更快,动作更麻利,而且也不用带孩子更好管理。”

    冯三娘到底比很少出门的阿娘对梁山军更了解一些,听到这里也再也忍不住,转身对阿娘道:“阿娘,我想跟六娘一起报名!

    阿娘你放心,这个梁山军真的很好呢,所有穷苦的人没有一个不夸的,不会有问题的!”

    柯六娘也在一旁道:“婶婶你就放心吧,梁山军都是好人呢,而且工钱还这么高。”

    于是不久之后,两名年芳十六的少女果然成功报上了名,并且通过考核,成了梁山织布工坊的两名女工。

    不过,当她们第二天穿着统一制式的工作服来到扈家庄不远处的织布厂房时,所有的人却一下都愣住了。

    只见宽阔的厂房里,摆着一张张崭新的多综多蹑织机,还有花楼织机,看来梁山军这是要织花纹复杂的绫罗绸缎了。

    但这些却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新式织机实在太宽了一些,足足有大宋常见织机的两倍宽。

    就在他们惊奇不已的时候,她们的领班,一位名叫秦六娘的小妇人开始教她们如何操作这种新式的织布机。

    只见她双脚飞快地踩着踏板(蹑),综框不停的上上下下,经纱快速的上下交织。

    可是往常需要双手来回抛梭子的工序,却变成了只用一只手打一下一根棍子,梭子就飞速的从织机这一边移动到另一边。

    这样一来,省去双手抛梭,接梭的步骤,速度一下竟快了三四倍还不止。

    冯三娘满脸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她从来没想过织布甚么时候可以变得这么省力,速度可以变得这么快!

    而且这还不算,这时她也看出来了,这种新式织布机织出来的布比普通的布还要宽一倍,那岂不是说,织布的效率还要再提高一倍?

    天啦!冯三娘已经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眼前的景象实在超出了她的想象,若非亲眼所见,她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世上还有这么神奇的机械。

    跟这种织机一比,自己引以为傲的织布技艺,简直就是渣啊。

第二百六十二章 憧憬、希望、陈宗善() 
没过多久,冯三娘等人就开始上手操作这种新式织机。

    经历过最初的不适应后,这些大姑娘小媳妇们很快就变得熟练了。

    原因无他,这种新式织机实在是省了太多工序。除了不必双手抛梭之外,其他提综的操作的也简便了很多,大大的省力,同时也大大的节省了时间。

    惊叹,不可思议的同时,想到自己往日织布时的繁琐和辛苦,冯三娘等人忍不住要落下泪来。

    要是早点有这种新式织机,自己也不必每日这么辛苦的织布了,抛梭抛得手腕疼。

    听说这种新式织机还是梁山军主林冲发明的,他不是一个无敌的大将军么,怎么还懂织布?

    休息的时候,这些小姑娘小声的谈论着这种新织机还有发明者林冲,言语之中,对林冲的崇敬之情简直都要突破天际了。

    不但是因为林冲发明了这种新织机,使得织布的工作一下轻松了数倍。更是因为林冲给的工钱和待遇实在太高了!

    冯三娘这时已经完全弄清梁山纺织工坊的工钱是怎么算的了。

    先是基本工钱,每个月两枚银角子;然后再是绩效工钱。

    因为这里不织“绮”“缣”等纹路简单的织物,而主要织“绫”“罗”“锦”“缎”这样的中高档织物。甚至还准备到江南花高价请高级织工来教大家织“缂丝”和“妆花”(织入彩色丝线的提花织物,代表了古代丝织品的最高水平)这样的顶级织物。

    因此,每种织物的绩效考核标准并不相同。

    就拿现在织的最多的绫来说,自己在家时,如果从早上织到晚上,再摸一点黑,差不多刚好可以织一匹绫;

    而用了这种新式织机后,据说她们的领班秦六娘一个工作日的时间就织了四匹半,因此所有人只需达到秦六娘的差不多七成,也就是一天三匹,即可达标。

    剩下的时间,每织出一尺布,就给一文钱的工钱。

    冯三娘对自己的织布技术很有信心,今年十六岁的她虽然比秦六娘小了八岁,但自信织布的技艺却不会差她太多。

    秦六娘一天能织四匹半,那自己一天一定可以织四匹!比达标多一匹。

    一匹布是四十尺,也就是说除了基本工钱外,自己每天还能再赚四十文钱!

    再加上每十天还能休息两天,如果不愿意休息,还可以加班一天(另一天强制休息,因为要维护机器),并且加班的这天给双倍工钱。

    这样算下来,那岂不等于一个月三十天自己每天都可以多赚四十文钱,也就是一千二百文钱;

    再算上每个月三天加班工钱;还有各种全勤奖,质量优级的奖金;自己差不多每个就可以赚到四枚银角子,也就是四贯铜钱!

    这样不到十个月,自己一个人就可以还清欠宋太公家的钱。

    包吃包住,每月能赚四贯足铜,这样的好的工作上哪里找去?

    冯三娘虽然是个小女娘,并没有出过远门,却也知道,一般的纺织工坊的女织工,绝对拿不到这么多工钱。

    更别说这里的伙食还这么好,每日三餐,都吃得很好,而且管饱。

    早上固定有一个鸡蛋,中午和晚上固定有二两肉食,当第一次吃到工坊食堂打的东坡肉还猪肉炖粉条时,冯三娘好吃得差点没吞下舌头。

    才两天不到过下来,这种三餐都能吃饱而且能吃到肉的好生活,简直让冯三娘生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仿佛在做梦一样。

    “六娘,这里真是来对了!”中午休息吃饭的时候,三娘激动的道。

    “就是就是啊,你还要多谢我呢,要不是我看到告示立刻就来找你,哪里碰得上这样的好事!”柯六娘有些得意的道。

    冯三娘点点头,她知道因为梁山军给的招工条件实在太好,应聘的人实在太多,只在告示贴出后不到两天时间,八百个人就全都招满了。

    只把那些因为路远或者犹豫没招到的人,一个个只急得,后悔得垂头顿足。

    自己能招上工,确实要多谢柯六娘这个好姐妹,不过在冯三娘心里另外想到的却是:

    “要感谢梁山林军主呢,若不是他发明这么好用的新式织机,又开办这个纺织工坊,自己哪能过上这种不敢想象的好生活!”

    嗯,等还掉了宋太公家的钱,再积攒一些钱给阿娘去看病,把病根断了。

    等小弟再长大一些,想办法送到梁山学堂去读书,家里就红火了……

    “钱知州,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女娘在这里?还有梁山军的人怎么不出来迎我!?”

    便在冯三娘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时候,梁山泊南城招工点却是挤满了前来的应聘的人。

    在得知八百名女工早在昨天上午就招满了时,这些小女娘还有陪同她们来的父兄们自然是一个个唉声叹气,捶胸顿足。

    眼见众人这个态度,负责招工的曹正不敢自己做主,立刻派人请示了在四城坐镇的吕将,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吕将一听,很快指示曹正就按他想的那样办——对所有前来招工的女娘进行预招聘。

    所有的人先经过一轮考核,凡是缫丝、络丝、并丝、牵经、织布确实有一技之长的,一旦考核合格,即可与梁山军签订合同。

    梁山军支付她们一枚银角子,留下姓名住址,梁山军下次要再招人的时候,就优先从这些人里面招;

    其她暂时没达到要求的,则每人发给两枚铜圆做路费,让她们先回去,下次招工再来。

    而说话的这人则是朝廷派来宣旨,同意招安的殿前太尉陈宗善,跟在他左右的则是济州知州钱知州,还有蔡京蔡太师府的张干办、高俅高殿帅府的韦虞侯。

    这边钱知州连忙把梁山军开设纺织工坊招人火爆的事说了,又道:“太尉,下官已使人去报知梁山军林冲的副手吕将了,想必梁山军的人马上就会来了吧?”

    陈宗善点点头,他知道梁山军架子大,之前张叔夜来的时候,也只是派了一员小将前来迎接,因此对此倒并不在意。

    只是没想到梁山军竟如此深得民心,陈宗善心中不禁有些感慨颇多。

    他现在算是明白张叔夜对梁山军的评价了,梁山军训练有素,兵甲强盛,又颇得民心,已经养成大患,轻易很难根除了……

    倒是那张干办有些语气不善:“那林冲这是收买蛊惑人心,现在皇帝诏敕到来,这厮又不亲自来接,这是欺君!”

第二百六十三章 各怀心思() 


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夏战事() 
盛夏时节,两艘渡船借助风帆和轮浆的动力,飞速的在水面行驶,一路顺风顺水,很快就驶过梁山泊外围较浅的水域,来到中间的蓼儿洼。

    但见一望无际的水面上,烟波浩渺,水天相接,只看得人神清气爽。

    陈宗善与吕将都是文人,见此景色,吹拂着湖面的清风,不觉都心旷神怡起来,两人出了船舱,来到前方的甲板上观看湖光水色。

    “好一处八百里梁山水泊,果然是‘巨泽渺无际,齐船度日撑。渔人骇铙吹,水鸟背旗旌。蒲密遮如港,山遥势如彭。不知莲芰里,白昼苦蚊虻。’啊!”

    原来这首诗却是中宗朝(参照第一章)的宰相韩琦当年出任郓州知州时,路过梁山泊所写,专门描写水乡泽国的浩淼。

    而之后在神宗(赵佶老爹)朝,黄河又两次决口,洪水汇聚到梁山泊,这时梁山泊的水域面积比韩琦那时还要大得多,难怪陈宗善赞叹不已。

    吕将在一旁笑着道:“梁山泊号称八百里水泊,虽有些夸大,却也是一处极险要的去处,若没有几千上万的水军,哪个能轻易上得岛去?

    是以当初哥哥才慧眼如炬,选中此处作为基业。

    只是发展到现在,却是又多了些许麻烦,每次上岛出岛都要先走一段水路。人少也还罢了,若是大军出征,光是运送人马辎重有时候就要一天。”

    陈宗善一边听着,一边暗暗点头,心中不禁想到,之前朝廷两次派兵征剿,都是陆上大军。

    这是打输了,可就算当初都打赢了,梁山军只要往水泊里一躲,朝廷军马就只能徒叹奈何。

    看来想彻底解决梁山问题,还是一定要有水军才行……

    正想着,就听见侧后边突然传来一声尖叫,紧接着就是一声重物落水的声音,随后就听另一艘大渡船上一阵惊慌尖叫的声音传来。

    “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