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林氏水浒 >

第21章

林氏水浒-第21章

小说: 林氏水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有很多被地主任意欺压打骂的。

    我大宋虽富,可这些人却常年吃不饱饭,穿不起衣,受尽苦难,受尽屈辱,这些人正是我们的兵源,是我们主要争取的对象。”

    吕将和桓逸对视一眼,两人都是地主富户出身,对这些事情自然知道的清楚,可听大哥的意思隐隐要对富户地主动手,虽不反对,一时都有些迟疑。

    吕将道:“大哥准备怎么做?”

第二十八章 林冲的担心之大宋西军() 
吕将道:“大哥准备怎么做?”

    林冲道:“自然是将梁山附近,甚至整个京东路但凡平日作恶多端,欺诈乡民的恶地主通通调查一遍,然后挨个上门借粮,若是有罪大恶极的,就直接打杀了。

    然后再将粮食分一些给周围穷苦庄客,其他的全都搬上梁山。”

    桓逸大喜道:“如此最好,这样我梁山钱粮有了,兵源也有了,又得民心拥护。”

    吕将却想的比较远:“如此虽好,可终究发展慢了些,若是周围这些作恶的地主见我梁山如此作为,纷纷不再作恶,且善待庄户,我们又当如何,还不是要攻打州县?”

    林冲笑道:“攻打州县又如何,以大宋现在的军备,等梁山壮大了,兵马操练好了,只需两三万军队,京东路一带几乎都可以横扫,只不过我现在还不想过早与赵宋直接对抗,到时候我们打生打死,倒让女真蛮子捡了便宜。”

    吕将见林冲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忙道:“大哥可是早有良策?”

    林冲笑道:“良策倒是说不上,说出来与两位兄弟我们一起商议。

    我的意思是,高筑墙,广积粮,缓造反,攻打州县自然是可以,但除非万不得已,尽量不要过早与赵宋大规模对抗,但同时也要早做准备,做到就算与赵宋大规模对抗,我们也不怕。

    我之前的打算本来是,先经商赚钱,配合向作恶地主借粮,悄悄发展,现在这个策略依然没有变。

    只是事情难免会有意外,我们虽然不想,但梁山壮大以后,还是难免会引来朝廷大军征讨。

    在我看来,现在大宋一百多万军队,几十万都门禁军已经彻底烂了,战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各地军州特别是靠近边境军州的禁军还是有些战斗力的,但我们有水泊天险,倒也不怕他们,他们敢来,我们就能一点点吃掉他们。

    我怕的只有两样,第一就是怕朝廷没完没了的攻打,死的都是我们自己人,空耗国力,倒让女真捡了便宜,不过这个到时候我也有计策应对,不是很担心。

    我最怕的就是,若是朝廷大军屡次大败于我梁山,可能会调西军来攻打我梁山,到时候不但我梁山很难继续发展壮大,还有可能在西军强大的压力下,山上兄弟难免会心生异心,有人想招安,有人想叛变,到时候就有覆灭的危险。

    所以,为防万一,最好的办法的就是给西军找点事做。”

    “给西军找点事做?”

    桓逸疑惑道:“西军这两年不是一直在西贼么?”

    林冲道:“确实是这样,现在我大宋西军正分为东、西两条战线,与西贼在横山和河湟一带争夺拉锯。

    西军步步为营,以大宋强大的国力做后盾,一个一个营寨平推过去,以为兄的判断,或许就在今年,或者在明年,西夏的横山就要失守,同时还会被赶出河湟一带。

    这一阶段,我大宋将取得全面胜利。

    然后宋夏战争就会进入最关键的时刻,本来西夏丢了横山、河湟,已无险可守,而我大宋两面夹击,若是打得好,不出三五年绝对能一路打到兴庆府去,一举灭了西夏!”

    吕将道:“若是如此,西军与西贼交战正酣,西夏与我大宋累世血仇,眼看就能一举灭亡西夏,只要我们梁山不闹得太过,朝廷应该不会轻易调动前线西军来打我梁山啊?”

    林冲点点头,说起来大宋军力虽弱,却几乎每年都在打仗,在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全面息战后,大宋就几乎每年都在和西夏打,西夏就是大宋最大仇敌和现在唯一的死敌。

    西夏的历史不去科普,反正就是一强盗国家,地处狭小的四战之地,资源和粮食也都不足,却能奇迹般的崛起并顽强的生存下来,究其缘由固然有辽国一直在背后大力支持,以此消耗大宋国力的原因。

    但大宋自己太挫了些也是重要原因,大宋的屡战屡败,使得西夏靠着一次次劫掠大宋,劫掠来的钱粮物资保证了西夏的生存和运作;

    劫掠来的一般男子和女子则成为苦力、奴隶和生育工具,强壮男子成为撞令郎(专业炮灰,每战在前冲锋陷阵),使得西夏竟然不但没被剿灭,反而越打越强大,甚至长期对宋占据军事优势,为祸大宋西北将近一百年。

    幸好大宋后来有王安石变法,西北地区进行了军事改革,西北军队拥有了相对独立的指挥权与统兵权,士兵的作战素质和将领素质也一下大幅提高。

    加之几乎每名士兵都是关西子弟,一家数代都在军中效力,男子活不过三十,几乎每名西军士兵和西贼都有血海深仇,再加之西北汉子本就能耐苦战,重义轻生,于是一支英勇善战,冠绝天下的大宋西军就应运而生了。

    再后来,神宗皇帝河湟开边,卡住西夏脖子,西夏与西军的战斗就变得败多胜少,节节败退了;

    到现在辽国日益衰弱,且女真崛起,辽国自顾不暇,管不了西夏这个小弟,而大宋西军却越战越勇,本来按正常的节奏,西夏就是亡国灭种的下场。

    可偏偏大宋重文轻武,时时提防武将造反的传统这时又发作了,西军战斗力这么强,大宋朝廷自然是万分不放心的。

    于是就派去了一个童贯!

    不是黑童贯,其实比起蔡京,蔡攸,王黼、高俅之流,童贯算是非常好的了。

    虽然他是替皇帝到西北监军,执掌兵权,权力极大,但童贯一没乱指挥,二没吃空饷喝兵血,甚至还把自己贪来的钱分出一小部分来补助军队,收买人心,而且做事也尽心尽力尽责。

    总之,童贯就是这么一个很有上进心,也有比较高的治军才能,很会抓军权的一个大贪官,佞臣,但同时也是个好统帅。

    目前为止西军打西夏能打的这么好,童贯是有大功劳的,可惜——人是会变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西军攻占横山和河湟,取得全胜之后,童贯就膨胀了,认为西夏军心已丧,有意一举攻克西夏。

第二十九章 卧底和结义() 
在原本的历史上,西军攻占横山和河湟,取得全胜之后,童贯就膨胀了,认为西夏军心已丧,有意一举攻克西夏。

    对此,西军上下全都持反对意见,认为西夏与大宋打了一百年,又岂能没有一点真本事,被敌人打到都城来了,又岂会不拼命?

    但童贯不管,一心只要攻打朔方,进而长驱直入攻破兴庆府,一举灭掉西夏。

    种师道劝他谨慎行事,于是就被童贯调离西北的主战场,变相的贬了官。

    之后童贯一再强逼当时西军第一猛将刘法率兵攻取西夏的朔方之地,刘法认为太过冒险不愿轻进,但又不想像种师道那样被架空被冷落。

    于是刘法率两万大军先行,后面跟着数万大军,然后西夏果然暴走了,西夏晋王察哥帅军一万多很快把刘法长途跋涉,远来疲惫的两万西军拦在统安城下,双方发生激战。

    然后西军苦战七个小时候战败,刘法孤身败走,竟然在路上被西夏的负担军(挑军需的)小兵杀了,于是西军群龙无首,连同后面的后续部队加起来近十万人全军覆灭。

    最后,西夏士气大涨,西军诸将恂惧,大好局势一下逆转。

    再后来宋夏之间再次讲和息战,于是几十万西军一下闲了下来,之后童贯听了赵良嗣的忽悠,又准备去打辽国,建功立业。

    结果兵马还未动呢,好死不死的这时方腊起义了,方腊又不肯听从吕将的正确意见,先派重兵攻打江宁府(今南京)扼守长江天险,防止朝廷大军来攻。

    或者干脆听从另一名军师陈箍桶的,直接带兵杀向汴京,以大宋都门禁军弱得像渣渣一样的战斗力,说不定真能将汴京打下来,挟天子以要挟西军,说不定还真能列土封疆,诸侯割据。

    可偏偏固执己见且短视的方腊却非常乐观的认为朝廷已经腐败透顶,短时间内绝对不可能派出重兵,于是只派了方七佛一支偏师北上,起义军主力则则挥师南下攻取浙南州县。

    中肯的讲方腊还真没有看错这腐败透顶,且对县城以下地方几乎毫无控制力和动员能力的大宋朝廷,按照正常情况,等宋朝调集好大军,起码也要半年甚至一年以后。

    可事情就是有这么巧!正好这时童贯集结了十多万西军准备攻打辽国,结果方腊撞枪口上了,朝廷迅速调派西军前往江南平叛,在强大的西军面前,方腊起义就被迅速平定了。

    可想而知,若是换做梁山在那个时候造反,然后西军来打梁山,会是多惨烈的结果。

    当然,这些事情林冲前世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这时也办法对两人细讲,只说了一下他的担心,然后道: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最好的情况就是西军稳扎稳打,一路平推到兴庆府去,然后将兴庆府包围,打上个一两年,最后再将西夏灭了。”

    吕将道:“这事又怎么能是我们能决定的呢?”

    林冲目光灼灼看着桓逸道:“所以我想让桓逸最好在今年秋闱考中进士,然后向朝廷献上我设计的抛石机,之后我还会设计一套战车阵,配合小型抛石机和弓弩长枪,以此步步推进;

    之后我还会写一篇平定西夏的策论,让桓兄弟献给童贯,只要童贯能按此策论稳扎稳打,绝对可以在半年之内打到兴庆府,并在一年之内将其攻破,之后在逐步灭国西夏,但西军也至少会被拖住五六年。如此,我梁山就再也无忧矣!

    只是这个任务实在是太难了些,献上抛石机、战车阵、平夏策容易,取得童贯信任成为心腹太难,让童贯愿意听你的更是难上加难,而且还会有难以预料的危险。

    你与吕将交往甚密,这几日又与我称兄道弟,一旦我们在梁山举事,你难免不会受到怀疑,虽说大宋从不杀士大夫,但难免不会有人暗中下手,桓兄弟可愿意去做?”

    桓逸有些激动道:“原来大哥谋划竟如此深远,桓逸愿意去,必定不辜负大哥所托!只是今年秋闱可不一定能考中进士。”

    林冲道:“秋闱可考诗词么?”

    桓逸道:“进士科分为经义和诗赋两科,自然是考诗词的,但两科进士名次都要以策论成绩评定。”

    林冲道:“这就行了,明日我给你几首诗词赋文,在写两篇策论你拿回去加工一下,包你考得上!”

    倒不是林冲狂妄,因为林冲前世本来就是个学霸、博士、工程师,写文章写论文自然难不倒他。

    加之后世人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都远远超出这个时代的人太多,写出一篇鞭辟入里,又切实可行的时政策论完全不难,写好后交给桓逸润色成古文就行了。

    至于诗词和赋文,就抄苏东坡好了,这么好的文章和诗词就该让他传唱千古。

    桓逸惊呆了,心里很想说厉害了我的哥,还有什么你不会的。

    林冲又道:“既然桓兄弟愿去,那从明日起桓兄弟就尽量不要再和我们来往,有事就让十三暗中通传,就当做是你考上了进士就不理我们好了。”

    桓逸点点头:“大哥勿须吩咐,小弟省得。”

    林冲交了底,吕将和桓逸见他谋划如此深远周到,顿时心情激荡不已,吕将当即一拉桓逸,两人再次呼的一下拜倒在地。

    “……今生今世,我们两人愿永远追随大哥,牵马坠蹬,甘为驱使!”

    这是对自己的观察结束,彻底归心了吗?

    林冲喜不自胜,忙再次将两人扶了起来,随后就是深深一躬,用无比严肃庄重的语气道:“吕兄弟,桓兄弟,此世今生,我林冲定不相负!”

    吕将还有些激动,又提议三人仿效桃源三结义结拜,林冲和桓逸也很高兴,当即割破手掌,歃血为盟,结拜成了兄弟。

    礼仪完成,吕将兀自还在激动中,只见他有些不好意思道:“大哥欲成就大事,小弟也不敢再有隐瞒。

    小弟有位同乡好友,原本是歙州山里石匠出身,后来遇到一退隐老军,学得一身好本事,惯使一条钢枪,有万夫不当之勇,小弟愿回家乡,拉他来共举大事。”

第三十章 三条好汉() 
“小弟有位同乡好友,本是歙州山里石匠出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