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死亡诡记(恐怖) >

第192章

死亡诡记(恐怖)-第192章

小说: 死亡诡记(恐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新接着问道:“那后来呢,到底成功没有?”
  刀木禾笑道:“如果成功了,始皇帝还会死吗?姜家人是一个非常隐忍的家族,他们经历了时代的大变革,直到秦国统一天下,他们知道复仇无望。不过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姜家人除了几个获得了长生的人还希望能够复国,其余人其实更加关系自己的安危,更加关心自己何时能够长生不死。但是姜家人的秘密不仅于此,他们所谓的长生,其实根本不够彻底,或者说不叫什么长生。”
  我觉得差异,又问道:“你什么意思?”
  刀木禾笑道:“这一点我就不知道了,这些我还是听一个女人跟我说的。其实姜家在后期,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故,导致这种不彻底的长生都不存在了,当然这个我也会过会告诉你。我们先继续回到始皇帝这个问题上,始皇帝是一个聪明人,虽然姜家人答应了助其长生,但是始皇帝根本不会轻易等自己死后,再来由他们胡来。所以他找了一个人做了一个实验,结果那个死掉的人成功与活人互换,从而实现了生命的转换,而这种具体的转换,却无人得知其法,但是这让始皇帝龙颜大悦,欣然的封了姜家人为一方诸侯,只等着自己死后,可以复活成功”。
  我听完这段,心里不觉有些惊讶,虽然我未能明白长生到底是何种意思,但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始皇帝最终还是死了。联想到蜃楼和徐福,一段很清晰的历史画面逐渐还原到了我的面前,如果猜得不错,这极有可能是有联系,甚至是直接导致的结果。
  以前那些没明白的东西,现在也瞬间反应过来,怪不得蜃楼要建造的如此的隐秘,一切的秘密居然是因为这个样子。
  刀木禾接着说道:“其实始皇帝根本不知道姜家人的目的,姜家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得到更多的资源和钱,只有拥有了这些,他们才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制造天茧!!比如欺骗帝王修建陵墓,等到这些帝王死了之后,在偷偷将自己的族人葬进去,把那些帝王像无名的尸体一样扔给野狗当晚餐。这样的野心不可谓不毒辣。”
  南新想了一会,说道:“他们为什么要修建天茧?天茧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刀木禾摇摇头,叹道:“这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关于冰川上的一些传言。据说这是姜家人最高规格的墓葬,只有部分的姜家人做出了极为了得贡献,才有资格被放入这片冰川上的冰屋之中。而那些成就不是很高的,就被放入帝王的陵墓中。试想一下,在古代,帝王的陵墓是一种何等的规格,不是你想进去就能进去的,但是在姜家人的眼里,冰屋才是他们最高的灵魂归宿,帝王的陵墓都要低一个等级,可想而知,这是何等的意义。姜家人花了几百多年的时间,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寻找适合置放天茧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不仅需要风水好,而且要隐秘,非姜家人不得找到。更加重要的是,必须符合放置天茧的一些重要的因素,于是,几百年的时间,他们找到了两三个这样的地方。比如说龙游石窟”
  关于龙游石窟,我是知道一点的。神秘的龙游石窟龙游石窟位于杭州西南100多公里的龙游地区,地处浙江中部,一个叫石岩背的小山村。站在村前眺望远处,一条衢江环绕而过,视野开阔,有心旷神怡的感觉。村边临江处有一座竹林禅寺,寺中香火袅袅,佛音阵阵。
  1992年6月9日,当地村民吴阿奶与其他三人动用四台抽水泵连续17个昼夜的抽水,终于为人类展现出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这些洞窟都建在距地面数公尺深的地下,为红砂石质。每个洞窟面积为1000至3000平方米,高度约30公尺。气势宏伟壮观,景观扑朔迷离,令人惊叹叫绝,也让人百思不解。
  从那时起,龙游地下石窟群的神秘怪异,引起了考古界、旅游界以及有关方面的关注。龙游石窟的规模浩大恢宏。从已经开发的7个石窟来看,石窟的工程浩大恢宏、模式基本统一。造型、格局、风格如出一辙。全局着眼,分布合理。最小的1号窟,约300平方米、2号窟约900平方米、3号窟约1200平方米、4号窟约2000平方米、5号窟仅700平方米。5个石窟的地面面积达5100平方米。据了解,就在石岩背村方圆1平方公里的地下,类似的石窟共有24个,如果按平均每个石窟以1000平方米的面积来计算,一个石窟就要排出土方2万立方米,以23个石窟计算则至少可排土方48万立方米,若以一人一天可排土方0。3立方米,则需要100万个工作日才能完成。有人作过统计,若每天投入1000人不分刮风下雨、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耗费六年的时间。
    
    ☆、第332章 继续说故事续

  龙游石窟的气势壮观,设计精巧科学、施工规范先进,确实具有鬼斧神工之魅力。每个石窟就是一座宏伟的大厅,呈倒斗矩形状,出口小下面大,一面陡峭,一面按约45度角倾斜,四壁笔直,棱角分明。石窟顶部及洞壁的凿痕排列规则有序,凿线整齐划一,该平行则平行,该弧状则弧状,宽度均在一尺左右,犹如出自一人之手,又似机械加工一般,石窟沿壁有台阶上下,成锯齿形,锯齿间相隔达3米,其中台阶到洞口要有4米。每个石窟都有粗大的擎柱支撑着顶部,多则4根,少则1根,最大的周长为10米,最小的周长为5米。且三角形,尖朝里,面朝前,每个石窟自成一体,互不相通。
  石窟内部都有一个半凿半砌的矩形方池,约20平方米,深约5米。在一号石窟站立抬头10米左右处,清晰可见一幅岩画,内容是马、鸟、鱼三种动物。这是已发现的7个石窟中惟一的窟内岩画。线条浑厚古朴,很有意境。龙游石窟留给人们古朴辉煌的同时更多的是深不可测的神秘,如建筑时间更是众说纷纭,有明、宋、唐、汉、春秋、黄帝等各个时代说。
  至于功用方面,许多专家学者经过考证,则有许多说法:一为陵墓说,有考古专家提出龙游石窟是古代帝王的陵墓或皇宫、储藏室,这说法有许多牵强之处:作为皇陵或宫殿是皇室成员起居安息之地,为什么石窟中没有留下半点皇族的随葬品或宫中遗物;
  第二,既然是皇陵或皇官,理应对如此宽畅的宫殿作适当的分隔,如百官朝拜的龙庭、帝王起居后宫,将士卫兵住处等,而石窟中空空如也,毫无遮挡之物;石窟上下阶间距很大,运输进出都有一些难度,难道不考虑水火、地震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灭顶之灾吗?
  二为采石说,有专家认为,龙游石窟是古代人采集石料而留下来的废弃洞窟,这也难圆其说:石窟内石料属红土积沉岩,据目测,裸露在外的岩石很容易风化,如此容易风化的石料,又何必花如此浩大的工程去开采;地下作业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如挖掘设备、采光设备、搬运设备等,当时又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既然是采石废弃的洞窟,又何必要如此规则的修饰眭?
  三为屯兵说。有专家提出龙游石窟曾经是越王复仇的练兵屯兵之地,理由是怕被奸细发现而告密,故挖地下石窟进行备战;这也有疑点:挖掘石窟并非一朝一夕所为,要把数年的大好时间用于挖洞,又用数年的时间进行练兵,岂不荒废消耗本来已弱小的实力;在石窟屯兵自然采光无法解决,人工采光又没有留下烟火痕迹又如何解释;屯兵地必须道路通畅,进出便捷,这是兵家常识,而石窟上下一条道,间距有3米,如何体现兵贵神速的策略?
  当然这不过是一点皮毛,既然姜家人没有选择这个地方,我猜想,可能是地理位置不行,太容易被发现了。这时我不禁又问道:“还有哪里?”
  “新疆小河墓地。炸”
  关于新疆小河墓地,那就更加有名了。在新疆罗布沙漠连绵而平缓的沙海中,一个小沙包突兀而起,沙包上密集直立着如同死胡杨般的木杆。这就是楼兰探险史中最神秘的古墓———小河墓地,这里拥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至今未解的墓葬形式。
  楼兰人在这里为王族修建了寄托民族之根的陵墓,以一条运河———“小河”作为通向圣地的大道。只要关闭运河龙口,让河床断流,这个墓地就被“封闭”在一个不容外人侵入、打扰的禁地。小河墓地的神秘历史至今仍未被人们揭开。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首次发现了这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并将其记录在《新疆考古记》和《考古探险手记》中。
  1934年5月,贝格曼率领一支探险队在楼兰库姆河边扎下营地。他们要寻找隐藏在库姆河流域的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地。两个月中,他们一次次搜寻都劳而无功。就连贝格曼本人都猜测,古墓已让十几年间新形成的河湖水域给淹没了,或者是被某次强烈的黑风暴重新埋葬了。月底,探险队向更靠近罗布荒原西南的绿洲带挺进。不久,他们发现了一条流向东南的河流。它有20米宽,总长约120公里,水流迟滞,一串串小湖沼被芦苇、红柳环绕。它是库姆河复苏后出现的新河,历史不足10年。在他们沿这条河流进入沙漠前,临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小河”。“小河”东岸4-5公里,有一个浑圆的小山丘。远远看去山丘顶部有一片密密的枯立木,高4-5米。
  奇怪的是,枯立木的株距极近,一株连着一株,互相支撑着。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髅、被支解的躯体、随时绊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织物碎片。在一船形木棺中,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打开棺木,严密的裹尸布一碰就风化成粉末了。揭开覆盖在面部的朽布,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双目紧闭,嘴角微翘,就像着了魔法刚刚睡去,脸上浮现着神秘会心的微笑。这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公主”或“罗布女王”。她已在沙漠之下沉睡了2000多年。她长发披肩,身材娇小,身高仅5。2英尺。在10×16平方米的山顶,有彩绘的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栅栏,真人一样大的木雕人像,醒目的享堂(墓地的地面建筑)。
  专家认定,它绝不是为普通楼兰人修建的,而是一处重要陵墓。60多年过去了,再没有人踏上过这块神秘之地,重睹“楼兰公主”那“东方蒙娜丽莎”式的神秘微笑,这里至今仍是一个迷惑难解的神秘之域。孔雀河已经断流,故道布满了沙枣、胡杨、红柳,且兽迹纵横。贝格曼当年划过船的小河,观察记录过的咸水湖,如今已化为沙漠及光裸的河滩。只有河谷台地上稀落的红柳沙包、枯死胡杨,在诉说60多年来这片地区巨大而激烈的地理环境变化。河水变化及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这一环境改变的根本原因。科教学者们通过贝格曼当时绘制的地图,不断修正并确定小河的经纬度,终于在66年后,在茫茫罗布沙漠中再次寻觅到“小河墓地”。
  1998年,一批考古专家力尽艰难险阻到达了罗布荒漠。他们意外地看到了一些类似废弃的城墙的痕迹,无所遮掩地袒露于黄天之下。在一个百岁罗布老人的指引下,证实这是一个已成为废墟的罗布人的村庄。这里有一处形制特殊的大型墓地,墓地是一个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高达6-7米的巨大圆形沙丘。它的顶部布满了100来根高2-3米的棱形木柱、卵圆形立木,中部为八棱形柱体、顶部呈尖锥状的木质立柱,其南北为立木围栅。立木周围,是密密丛丛的船形木棺,约有140座以上。大部分已被破坏,个别人体仍然暴露在地表。一件形体大小如真人,宽胸细腰、臀部肥硕、女性特征明显的木雕像倾卧在巨型沙丘脚下。当年贝格曼报道过的另两名男根突出的男性木雕像已经消失不见。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分析,小河遗址这处古墓地,绝不是一处普通的丛葬墓地,应该是楼兰王族的墓地,它实际上是孔雀河下游远古居民崇奉的神山。种种迹象表明:在这处丛葬墓地里,寄托着孔雀河下游远古居民对祖先虔诚的崇拜,他们祈求部落人丁兴旺、祈求获得强大生殖能力。与孔雀河下游、距今近4000年的古墓沟墓地相比较,它们在埋葬习俗、棺木形制、死者衣帽样式、随葬昌蒌等均有相同相通之处。只不过古墓沟墓地时代稍早,但它们都是孔雀河下游青铜时代的古墓葬遗存。这些资料,对认识孔雀河下游古代居民的原始宗教崇拜、生殖崇拜及造型艺术等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对认识罗布尔地区古代文明、居民种族成分、农业,畜牧业经营及毛纺织、毛毡、皮革等手工业曾经达到的水平,均是无可替代的重要资料,填补着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在孔雀河下游两岸,新近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遗址。一些石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