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恶明 >

第268章

恶明-第268章

小说: 恶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中有马,特别是有可供换乘马匹的青年人,而且要懂得武艺,服从命令的,才能参加,这个规定下发之后,这才是稳定住了民心。

在嘉靖十九年的夏末,关外动员了七百名护卫队员,五百江家军还有两千三百的年轻人,组成了远征拓荒的队伍。

正文 第四百二十二章 在济宁

峰在嘉靖十九年的二月离开了京城,他的搜寻人才之有什么结果,华州那里倒是传来了消息,吴光到了登州的工匠坊之后,就好像是进入了宝山一样的欣喜若狂,每日里面废寝忘食的忙碌着。

对于华州的军民匠坊来说,不管是从大明过来的匠户,还是尼德兰的那些工匠们,这些人的动手能力是有的,不过却没有什么创新的思路。毕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发明家,所以江家军的舰船枪炮虽然是精良,可是那些微弱的领先优势却都是江峰的点子。

可以说,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吴光这种有头脑有创新的人,吴光的想法如果具有可行性,就可以迅速的通过华州富有效率的工坊迅速的生产出来。

而且这个时代的学者和工匠并不像是现代那么明晰,每个人都是涉猎颇多,吴光还是对很多其他的方面有些了解。

不过华州赵秀才给江峰的信笺里面,却不是什么夸奖的话语,赵秀才在埋怨,吴光来到了华州之后,建树不多,仅仅是对火绳枪的发火装置有所改进,可是花费的银两却好像是流水一般,实在是让他心疼。

偏偏江峰在把吴光送到华州的时候,下了命令说是吴光若是在研究上面有什么花销,一概支应就是,赵秀才来这封信的意思就是能不能对吴光的花费有所约束,江峰看完信后,哈哈一笑,回信很是简单:

“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银子算得了什么!”

过了正月十五之后,江峰带着手下一路南下,走陆路到了济宁府,济宁府不管是江峰离开的时候,还是那场震惊朝廷的大乱,都没有影响这个水陆枢纽的繁华,如今借着工商繁盛,更加的了不得。

在山东有个北方最重要的港口林家港,很多货物都是在济宁卸货之后,以这个地方作为中转和存储的基地,然后走到林家岛出海。

江峰愈发的感觉这次的行程对自己来说,意义并不大,京师各个文人集萃的地方,他都是去听过,也曾经借用三江商行资助士子的名义把读书人们聚集在一起,自己则是在隔壁或者一旁观察。

发现读书人们一部分是畅谈风花雪月,另一部分则是对目前的工商发达深恶痛绝,认为这是动摇天下根本的事情,换句话说,这些人也跟看不清天下的形势,或者是无心去观察天下,有钱的在享受,没有钱的在钻营。

再者,江峰毕竟是人数有限,靠着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根本不可能接触到更多更好的文人们,华州也不可能开榜招募,他没有什么名分,士子们根本不可能来投靠,再者真正出色的读书人,普遍都是有一官半职,这种人那里会到江峰下辖做官。

开始的时候确实是有些郁闷,后来江峰倒也是想开了,既然招募不到人手,倒是不如细细的观察一下大明朝,从前他是大明的将官,身在局中,现在他算是大明的外人,可以比较中立客观的看这个庞然大物。

济宁的繁华和京师不同,京师是天下的中枢,自有一种肃穆的气派在其中,这济宁纯粹是因为交通和商业兴盛起来的城市,整个城市中充满了活力,还有那种奢靡繁华的气氛。

山东盐政,此时已经是号称天下最有序,每年的进出帐目,上下核销,运输损耗,都是在各个省之中做的最为出色的一个。

户部上下都是交口的称赞,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山东的私盐买卖同样是天下间规模最大,获利最多的。华州每年在这里也会有不少的收入。因为当年江峰和黄平在这里的时候,通过巨额的金钱和强横的武力理顺了这里的私盐秩序。

这种有效的秩序并没有因为江峰的离开而崩溃,而是继续的运行了下去,林家在林家岛还有六七百人,在山东最大的几股马匪山寨之中,大多数都是受到江家军的遥控,毕竟刘家在山东还有自己的影响。

山东的各级衙门都对这种私盐的秩序极为满意,他们可以稳定的在其中收到他们应得的那一份银子,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是做的有规矩,稳定了,就有很多利益相关的人会主动的维护他。

每年的年初,为首的几家盐商取得了盐引之后,按照盐引的数量,乘以若干的倍数,就换算成这一年贩运私盐的总量,就会按照山东盐商行会里面大小盐商盐贩的规模和出

这一年的份额层层的分发下去,不管是在官府登记造家盐场,还是私人的产盐作坊,都会按照这个份额进行生产。

因为几次的出击,南直隶和河南,北直隶的那些不和规矩的盐商盐贩总是受到打击,只能是乖乖的加入到这个体系中来,所以现在山东盐商行会控制的产盐销盐,差不多可以占据大明这种生意总量的三成。

这三成已经是足够影响大势了,每年年初的分派大会上,按照数量,会下大小盐商和私盐贩子们就会大概判断出来,今年的盐价,这个盐价几乎就可以为除了几个偏远省份之外的大明盐价定行市了。

所以说,每年三月间,各路盐商,大盐枭或者是亲身前往,或者是派自己的亲信来到这里,每个人的盐引和各种数字都是要汇总在一起,而且还要在这里为自己争取最有利的条件和价钱。

当然,定下来的未必严格的遵守,价钱高的时候,总是会有超出额定数量的私盐官盐涌出来,尽管是盐枭们控制的力量到处的砍杀,也是制止不了。不过这个体系毕竟是对大家都有好处,所以人人还都是遵守。

为了这个体系,济宁,扬州,开封,太原,南京,杭州之间,甚至还有盐商自己建立的快马加急,维持几十座名为车马行实际上就是私人驿站的机构,所需要的费用比起盐价的波动来,那真是小意思了。

每年的这个聚会就是在济宁开办,这些人的到来可是让济宁的市面更加的繁华,原来的济宁的繁华,是因为这里是漕运的枢纽,在此处有很多山东本地商行的仓库,可是现在很多盐商在这里都有别业,山东,北直隶和河南的盐商,干脆是在这里都有长期的铺面,天下各行业,盐商是最为豪奢的一群人。

整个济宁的酒楼,青楼,各种南货商铺都是纷纷的冒了出来,而且档次极高,山东六府和河南的府县,都是以这里花钱为荣光。

华州在山东的这些生意,并不是以江家军和华州的名义进行,因为这里仅仅是赚钱的地方,在这里经营盐业的人唤作林玉堂,说起来还是夷州舰队指挥林帜的族叔,也是林家近支的族人。

林玉堂只是知道自己是替家族作盐业上面的买卖,每年通过林家岛运送出去不少银两,有时候也代为购销些其他的货物,却不知道是为华州做的生意,还以为是自己家族在大明留的一条后路。

江峰这次来,济宁本就是目的之一,他的随从身上带着林家族长写的亲笔信笺,而且上面特别说明了这是林家的贵宾,一定要小心招待,这可是关系林家将来的富贵。

话说的这般重,林玉堂自然恭恭敬敬,特别是看到江峰一行十几个人,马匹车辆都是豪富之家方能配备的,而且人人自有一种人上人的气象,更是不敢怠慢,小心翼翼的引入了自家住的宅子当中。

看到了林玉堂的宅子,即便是江峰这般见过场面的,也是惊叹不已,没有穿越前在各种媒体和书籍上,只要是一提到盐商就是说盐商豪奢,富贵无比,还只是一个表面的概念,后来接触到的黄平,却也是知道收敛锋芒。

今日见到这样的庄园,才大概的明白,目前这幅局面应该就是盐商的普遍现象了,在济宁城中,竟然是硬生生的造出了个江南园林的样子,这得是什么样子的手笔和花费,着实令人咋舌。

院子来往的丫鬟仆妇,模样虽然不说是绝色,可是看在眼中,赏心悦目是最基本的,江峰看着边上的林玉堂,心想这真是太会享受了。

看这个林玉堂的模样,四十岁左右模样,相貌堂堂的,显得极为的有精神,倒真是好身体,想到这里,江峰禁不住轻笑一声。

跟在后面的林玉堂自从进了这个园子里面就观察江峰的反应,一般人或者是羡慕之极,或者是故作清高的目不斜视,却没有和江峰这样自然而然的态度,看到江峰发笑,连忙客气的询问道:

“江员外可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吗?”

江峰停下脚步,淡淡的说道:

“有钱真好。”

林玉堂一愣,连忙低头跟了过去……

正文 第四百二十三章 盐铲子

这些东西,都是林家生意的场面,若是寒酸了,其他不愿意和你打交道。”

林玉堂跟在江峰的后面走了几步之后,还是忍不住上前解释。他自然是不知道他的生意都是眼前这位“贵客”的。

这些事情江峰本不是负责的人,他懒得理会林玉堂的解释,只是在那里挥挥手,示意自己明白,就进了给自己准备的宅院,十几名护卫也支开林玉堂派来的仆役家丁,自顾自的忙碌了起来。

在济宁除了河道衙门,也就是这些盐商最重,平日里面都是作威作福惯了的角色,林玉堂因为是江峰当年留下来的底子,官盐私盐的生意更是庞大,林玉堂就算是在盐商里面也是一言九鼎的人物。江峰对待他的态度自然是让林玉堂很不舒服,不过在江家军的系统中,林玉堂不管是从层级还是从重要性上来说,都是不值一提。江峰对待他的态度已经算得上是‘平易近人’了。

可是林玉堂肯定不是这样想,心里面不舒服是肯定的,本来还想继续在客套几句,不过江峰的侍卫们看到江峰不愿意多说,也就是客气的把人送出,并且是关上了院门。

林玉堂站在关闭的院门前面呆立了一会,林府的管家远远的吊在后面,此时却是一路小跑的跟了上来,一看自家的主人,脸色有些难看,连忙的说道:

“老爷,犯不上和这些土包子一个见识。”

多年的富庶和繁华已经是让济宁人有一种优越感,很是瞧不起北地来的那些客商,特别是盐商们更加的骄傲,管家这句话倒也是平常,那林玉堂听到这句话,恶狠狠的瞪了边上的管家一眼,低声骂道:

“这可是族长大人亲自写信要我好好招待的贵客,你这个奴才多嘴什么!”

说完转身离开院门,脸色却是骂人之后好了许多,管家脸上丝毫看不出什么生气的地方,在那里连忙的跟了上去,他从方才林玉堂的话里面听出了什么别的味道,林玉堂离开江峰住的园子远了之后,才开口对边上的管家说道:

“让去伺候的人都要小心点,不该说的话不要多说,这江老板有什么举动,你们也给我盯的紧些。”

管家一愣,连忙的躬身应了下来,三江商行在济宁这等繁华的商业城市自然也有自己的分号,江峰的身份依旧是三江商行总号的东家江惠风,这个身份倒也是中规中矩,林家当年在林家岛上做一方土霸王,在山东自然也是有不少的买卖,江峰打破林家岛,把林家族人几千人迁往其他地方的时候。

林家这些外围的族人却没有怎么触动,毕竟这和海贸无关的事情,在江家军在仁川扎根的时候,山东这块经营的十分不错的地区,自然是不能轻易的放弃。所以很多从前潜伏的关系都是被启用了起来。

比如当年奉江家军为首的一些绿林势力,大小盐枭,经历过陈聋子和闻刀之乱还存在下来的刘家余脉,林家这些外系当然也是最佳的选择,这些外系跟本家的联系本来就不是很多,只是直到自家人去了朝鲜,混得风生水起,可是跟着谁混却不清楚,倒也是最佳在大明的安置内线。

盐商们消息灵通,可是对海上的事情却是一无所知,私盐这种买卖都是在大明的内陆,海上的人是唯恐盐多,那有什么盐的生意。

这个时代的信息交通还没有到各个行业互通有无的状态,各个行当隔行隔山也是正常,在林玉堂眼中的‘江老板’,估计只是和自家有生意往来的大商行东家,林家在朝鲜想必是有不少的生意要和在辽镇的三江商行通有无,所以族长嘱咐自己对江老板客气些倒也是理所应当。

不过这个江惠风也太过牛气了一些,三江商行在济宁的场面他也见过,那确实是一等一的大商家,可是做买卖的都是讲究一个和气生财,这江老板隐隐间有一种矜持在那里,根本不像是一个做买卖的人。

想着这些,林玉堂的脚步不自觉的加快了一些,管家也是小跑着才能跟上,林玉堂七拐八拐的就走进了自己的内宅,在他的这个园子里面,有些地方是下人没有允许是不能进来的,内宅就是其中的一个所在。后面的管家一直是不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