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先秦倾世美人 >

第37章

先秦倾世美人-第37章

小说: 先秦倾世美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桓公的遗体无人装殓,在床上停放了六十七天,尸身上的蛆虫爬得四处都是。
  
  可怜齐桓公一世英明,一生的霸主生涯,叱咤风云。死后竟落得这样的下场。
  
  朝中大臣不忍齐国陷入内乱,希望赶紧将齐桓公装殓停柩,早日入土为安,遂同意无诡继位。无诡继位后发布讣告,装殓了齐桓公,还没来得及安葬齐桓公,其他公子又竖起大旗干开了。公子昭在宋襄公的帮助下,发兵欲夺位。无诡即位才三个月就被杀死,其他公子轮番登台,争斗的结果是五个儿子,死了四个,最后葛赢的儿子胜出,笑道最后,他就是齐昭公。
  
  杜预在《左传集解》中说:“易牙(就是雍巫)既有宠于公,为长卫姬请立。”可见卫共姬才是这起事件的幕后主谋,此时齐国便形成了以卫共姬为首的政治势力。
  
  卫共姬费心费力的为儿子谋求君位,事实却并没有如她所愿,无诡因借助雍巫、竖刁的武力登上君位,才短短三个月,就被杀死。卫共姬忙活半天,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意义又何在?
  




58

58、少姜 。。。 
 
 
  少姜: 被政治婚姻摧残的小公主
  
  少姜是春秋齐景公之女,年幼时便嫁于吴王阖闾的太子波为妃,因思念故土,郁郁而终,后葬于虞山。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强。周敬王年间,公子光刺杀了吴王僚,篡夺王位之后励精图治,任用了伍子胥、孙武等能臣良将,安邦治国,励耕修武,不几年,国力强盛。阖闾为称王称霸,南伐越国,西破强楚,北慑齐晋,一度称雄诸侯,威震华夏,成为春秋新霸主。而齐国国君景公,年老志衰,不思振作。偌大的齐国屈从于咄咄逼人的吴国,将年幼的爱女嫁到吴国,饱受离乡别亲之苦 。
  
  齐景公原来想与楚国结盟对抗吴国,阖闾听说此事,很是担忧,他对相国伍子胥说:
  “齐楚通好,此我北方之忧也!”
  
  准备出兵攻打齐国,但苦于找不到借口。伍子胥为吴王出主意道:
  
  “吴王太子波的夫人刚去世,还没有继室,齐景公有一个未曾婚嫁的女儿,才貌出众,不如派人到齐国求婚,如果齐景公不答应,就有借口出兵。”
  
  吴王接纳了伍子胥的建议,马上派大夫王孙骆到齐国为太子波求婚。齐景公虽不忍将年幼的爱女远配至吴地,但慑于吴国的武力,只得忍痛答应,专派大夫鲍牧把女儿护送去吴国,并要鲍牧转告吴王,对爱女要倍加爱护。齐女少姜,自小聪明伶俐,为齐景公掌上明珠。少姜知道此行虽为生离,却无异死别,临行之际哭得昏天暗地。 
  
  少姜年幼,到吴国与太子波成婚后,不知夫妇之乐,一心思念父母,日夜哭泣,小小年纪天天以泪洗脸,谁见了不心疼,终于郁郁成病。
  
  太子波,为阖闾长子,是一员英勇善战的猛将,对女儿家的心事也是知之甚少,眼看如花似玉的金枝玉叶日渐憔悴,急在脸上,痛在心里。吴王阖闾和太子波想尽法子也无法排解她的忧郁心情。最后没办法求助伍子胥,伍子胥令人在苏州北城门上造一九层飞阁,并将北门改名为齐门,让太子波陪同少姜去城楼游玩,北望齐国,以期舒解少姜的思乡之苦。谁知事与愿违,少姜登楼北眺,望见的只是连绵不断的群山,把她与齐国相隔的那么遥远,哪里望得见齐国?哪里看得见父母的影子?伤悲之情浓得化不开。太子波想让少姜高兴起来,遂告诉她,这山名虞山,因葬虞仲得名。少姜听后凄然一笑,无限的伤悲如滚滚的巨石向她冲过来,把她重重地掩埋。少姜不堪忍受,不久就一命鸣呼了,临终前对太子波说:“妾闻虞山之巅,可见东海,乞葬于此,倘魂魄有知,庶几一望齐国也。”
  
  太子奏告吴王,于是将齐女少姜安葬于虞山,后人称之为齐女墓。
  太子波因忆念齐女,也许是觉得太轻率地摧残了这朵还很幼嫩的花蕾,导致少姜夭折,心有愧疚,不久也郁郁而终。
  
  伍子胥出的什么馊主意?
  
  




59

59、楚昭王的夫人 。。。 
 
 
  楚昭王的夫人
  
  越姬是越王勾践的女儿,楚昭王的夫人。楚昭王是楚平王的儿子,其母就是美艳的孟赢,当年楚国为太子建迎娶秦国之女,可楚平王贪恋其美色,偷梁换柱,据为己有。后孟赢得子珍,平王宠爱孟赢废太子立珍。权臣费无忌谗言太子,太子的太傅伍子胥的父亲伍奢进谏被杀,伍子胥逃往吴国。昭王十年,伍子胥率吴军,协同唐、蔡两国攻陷楚国国都郢城,国都遭到洗劫,楚昭王出逃,楚王后宫以及大夫的家室大多遭到吴国君臣的□,楚昭王的夫人因此无颜复对世人,自杀而死。楚昭王续娶了勾践的女儿,就是越姬。越姬很得楚王宠爱,楚昭王宠爱的女人还有蔡姬。 
  
  楚昭王一次出巡,蔡姬、越姬相伴左右,楚昭王坐拥美人,欣赏秀丽的风景。居然忘情的说:“谁愿意陪我在这里死。”
  
  蔡姬很会讨人欢心,说道:“我只是个小国的公主,能得到你的宠爱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当然愿意陪你同生共死。”楚昭王很高兴,特意让楚国的史官把这件事情记录了下来。
  楚庄昭王又转头问越姬同样的问题。
  
  越姬却说:“大王是高兴过头了,你贵为一国之君,怎么能轻言生死呢。当年先王楚庄王淫乐三年,不听政事,最终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得以称霸天下。我以为大王您能够效仿先王,励精图治,以雪国仇。再说大王下重礼从我父王那把我聘娶回来,难道是要我陪你死吗?我听说有妇人殉节是为了表彰君王的美誉,从来没听说跟着糊涂君王去死,还感到光荣的,所以我不会陪你糊里糊涂的死。”
  
  看来这越姬真的有其父勾践的硬骨。
  
  楚昭王顿时醒悟,对自己所说的话感到惭愧,但是他对蔡姬还是非常好。
  时光如白驹过隙,楚昭王讨伐吴国来救援陈国,驻扎在城父,忽然在军中得病,天空有一片红云像鸟一样,夹着太阳飞。昭王询问周太史,太史说:“这预示着楚王有灾害,可以转移到将相身上。”楚国的将相听到这件事情争相来,希望用自身代替昭王受惩罚。
  楚昭王说道:“将相好比我的胳膊和大腿,现在把病转给我的胳膊和大腿,难道灾祸就会离开我的身体了吗?”
  
  孔子在陈国听说此事,感慨到:“楚昭王通晓大义,他没有失掉国家,应该啊!”   
  当时两位夫人都追随在楚昭王身边。越姬听到楚昭王的这番话感动极了,说道:“君王的仁德非常伟大,如果君王您有什么不测,我愿意追随君王你而去,昔日君王耽于享乐,我没敢纵容你,现在国人都愿意为您去死,更何况是我呢?我愿意陪你一起死”
  
  此时的楚昭王流露出了他对越姬的真情,说道:“游玩之时说的话,纯粹是戏言而已。如果这次我真的死了,是因为我不施仁德的缘故。”
  
  越姬听后说道:“当初我虽不曾答应你,其实我的心里已经答应了。”
  楚昭王制止了越姬为他殉死。楚昭王确实病得不轻,最终死在了城父(今河南襄城西南)。享年四十左右。
  
  楚昭王死前极力让位给自己的兄弟,几个弟弟都推辞不受。楚昭王死后,他的弟弟子闾、子西和子期坐在一起谋划楚国的继承人,大家有感于越姬的忠心,决议立越姬的儿子公子章为君,他就是楚惠王。
  
  楚惠王在位五十七年,使一度几乎要灭国的楚国重新走上强盛之路。
  
  楚昭王留于史册的夫人还有一位,她叫贞姜,齐国(今山东淄博)人。有一次昭王出游,中途留她于渐台之上。时值江水猛涨,昭王急派侍者去接她,匆忙间未将传唤宫人的符节交给侍者。她见侍者未带符节,执意不肯擅离渐台。后渐台被洪水冲垮,她被大水卷走。昭王嘉其守义死节,号之为“贞姜”。 见汉刘向《列女传.楚昭贞姜》。后多用为贞节守义的典故。 
  贞姜的故事在现代人看来近乎“迂腐”,却让人崇敬,谁都知道生命有多么可贵,而贞姜却把“守信”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不禁让人想起“尾生抱柱”故事。
  
  《庄子盗跖》记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句话解释为: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  
  这是一个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爱情故事,后人誉为守情有义的典范。初唐诗人骆宾王在《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中写道:“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将心学松蕣。”女道士也期望这位同好学学尾生,钟情不移。晚唐的温庭筠则在《答段柯古见嘲》诗中说:“尾生桥下未为痴,暮雨朝云世间少。”赞美男子忠于爱情约言,值得称许。
  
  此事《汉书古今人表》、《艺文类聚》等书均有载。《史记苏秦传》更以“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誉之。后人遂用“尾生之信”、“尾生抱柱”等喻指人坚守信约,忠诚不渝。
  
  




60

60、胜玉 。。。 
 
 
  胜玉:“问题女儿”让吴王阖闾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胜玉(或曰滕玉)公主,吴王阖闾的爱女。 
  《吴越春秋》记载:“吴王有女滕玉,因谋伐楚,与夫人及女会蒸鱼,王前尝半与女。女怒曰:王食鱼辱我!不愿久生,乃自杀。阖闾痛之。葬于国西阊门,外凿池积土,文石为椁。题凑为中,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乃舞白鹤于吴市中,令万民随而观之。还使男女与鹤俱入羡门,因发机以掩之,杀生以送死,国人非之。湛庐之剑恶阖闾之无道也乃去。”
  
  吴王阖闾和夫人以及胜玉在一起闲聊伐楚的之事。席间,上了一道蒸鱼,吴王吃了一半,把剩下的赐给了胜玉。
  
  胜玉愀然大怒地说:“你用吃剩的鱼羞辱我,我死给你看!”
  吴王没有理会胜玉莫名其妙的怒气。不曾料想胜玉公主奔回卧室,竟抽出短剑自杀了。 
  
  史书上就是这样记载的,胜玉之死,原因竟然这么简单,让人匪夷所思。疑问却随之而来。那半条鱼何以让胜玉觉得自己受到莫大的侮辱?显然那半条鱼触及了胜玉内心掩埋的伤痛。或许是一件令胜玉不堪面对的事被父亲吴王不经意的提示到,她无法接受溺爱自己的父母对她的不尊重,以及对过往之事无法释怀。半条鱼成了她自杀的导火线。至于胜玉真实的死因,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查考。我们只能猜想,已到青春期的胜玉,情窦初开,爱上一个身份悬殊或者吴王夫妇根本瞧不上眼的人。两人或许还有一些出格的行为,惹怒了吴王,吴王将胜玉的恋人装在麻袋里,扔到湖里喂鱼了。这件事让胜玉很记怀。当吴王把吃剩的鱼赐给胜玉时,胜玉感觉父王以此羞辱她,在心里鄙视她。一向被溺爱坏的胜玉,无法承受,选择轻生。
  
  年少的时候,人的感情和自尊都很脆弱。把生命也看得很轻贱。
  
  胜玉横躺血泊里,那青春奔腾的血液渗进地面,红得触目惊心,如花的生命香消玉殒。胜玉往日的欢声笑语,调皮捣乱,瞬间随她的灵魂逝去而烟消云散,吴王目睹这惨状后悔和心痛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自己在当时加以解释或稍加劝慰,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吴宫上下都莫不惋惜。
  
  吴王倾其所有为胜玉陪葬,玉杯金樽,珠宝绸缎,不计其数。还有一把名剑曰“盘郢”随葬,想必胜玉生前很想得到此剑。
  
  话说“盘郢”这把剑大有来头,它是越国向吴国敬献的。越国当时具有世界顶尖的铸剑技术。著名铸剑大师欧冶子铸了五把名剑。这些剑都是有灵性的,而且有名有姓,有出身有来历。其中三把名剑都献给吴国了。一曰 “鱼肠”,是把匕首,当年阖闾还是公子光时,让刺客专诸将其藏在鱼腹中,用它刺杀了吴王僚,取其位成为吴王;一把名曰“盘郢”,胜玉死后,这把剑就随她殉葬了。还有一把“湛卢”剑,据传说是此剑痛恨吴王阖闾的残酷无道,自行飞到楚昭王的床边了。吴王失去宝剑,派人四处寻访,得知此剑已被楚昭王所得,怀疑是左右人偷去贿赂楚王,遂杀死随从数十人。随后吴王阖闾在伍子胥的挑唆下兴兵伐楚。
  
  吴王的三把名剑,“鱼肠”被他视为不祥之物,因为上面沾上了吴王僚的鲜血,被封藏不用。“盘郢”给胜玉陪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