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弄潮(全本精校) >

第1127章

弄潮(全本精校)-第1127章

小说: 弄潮(全本精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褚书记,这一次我也去了文城,看了看文城市和贵宁县两个县市,我感觉文城地区虽然因为这样那样的主客观因素落后了一些,但是领导干部们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求变心情很急切,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虽然褚柳语气中不无对文城地区地委行署班子的批评之意,但那是各家人说各家话,她可以这么说,自己却不能附和,何况文城班子给他的印象本来也不错。

    “赵部长,你不用为张国富和韦文明大唱赞歌,不过他们俩求发展的心情我倒是知晓一些,只是他们俩在办法上少了一些,加上文城这边的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的确查了一些,我可是听说你在那里许下了不少诺言啊。”褚柳笑吟吟的道。


弄潮 第二十九节 潜流
 
    “哟,这点事儿也传到褚书记您耳朵里来了?张国富和韦文明这嘴巴可真是藏不住一点东西啊。”赵国栋故作惊讶的道:“都是些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儿,成不成还在两可之间呢。”

    “行了,赵部长,正林主任也和我通了电话,他在电话里对搞经济的本事也是赞不绝口,宁陵能成为咱们中西部内陆地区第一个GDP破千亿的地级市,说你居功至伟不为过吧?”褚柳笑眯眯的道:“鑫达集团我知道,是搞磷矿和磷化工起家的,现在在宁陵搞了一个电解铝系列项目,投资前前后后怕要上百亿吧?就算是拨拉点残汤剩水,也能然给我们文城地区沾点光不是?还有广北那个制茶项目,裕泰集团我也知道,我在京里时就听说过这家企业,算是咱们国内制茶行业中的前几位吧?听说宁陵黑茶就是他们一手捧红的,难道说在广北就不能折腾出点名堂来?”

    赵国栋惊讶的张大嘴巴,上下打量着褚柳。

    这一次他是真的有些惊讶了,没想到褚柳竟然对这些情况如此了解,而且了解得如此细致深刻,都说褚柳对自己老家特别看护关照,据说曾经因为一个本来是安排在文城试点的水土改良项目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改到了昭达地区,她大发雷霆,为此还和现在已经调到黔南担任省委副书记的常务副省长在常委会上拍了桌子,看来这说法没错,这位纪委书记是真的对自己老家的发展很上心。

    “怎么,赵部长,就兴你擅长搞经济工作,就觉得我这个纪委书记就该是每天青脸黑面的抱着党风党纪条例横眉冷对下边?我就不能抽点时间了解一下经济发展情况?告诉你,赵部长,纪委干部也要与时俱进,也要随即掌握经济发展动态,腐败分子的伎俩也在不断花样翻新,我们也随时掌握经济工作中出现的新动向新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制敌于先机。”

    褚柳话语中充满了风趣调侃的口吻,赵国栋禁不住笑了起来,“褚书记,真没看出来您这么幽默,说起话来一套接一套,我看下次咱们省委要搞啥演讲比赛这一类的活动,您得现身说法,给咱们省委机关里的这些个干部们上一课。”

    “得了,赵部长,别给我把话题扯到一边儿去,张国富和韦文明前几天走我这儿来,说起了你帮他们联系的事情,一个个都是眉飞色舞,我就想听个实话,鑫达集团有没有意思在文城落户?广北那个茶山改良和兼并重组组建一个龙头制茶企业项目希望有多大?”

    褚柳来得如此直白的话语让赵国栋也是咧嘴苦笑,“褚书记,您这话可真是要逼死我啊,这都是企业行为,您觉得我一个电话就能让鑫达集团拍板在文城砸十亿八亿?你觉得我吱个声儿就能让裕泰集团乖乖掏出支票簿来为广北茶山改良买单?他们可都是商人,在商言商,没有利益的事儿,您觉得他们能干?”

    “别在我面前装,宁陵三年前我估摸着比起文城这边也好不了多少,你怎么就能把宁陵给折腾起来,你别给我讲这样那样的客观理由,正林主任告诉我,你有法子能扶持文城一把,我相信他的话。”褚柳语气平和,目光却是落在赵国栋身上不动。

    赵国栋意识到褚柳是相当正式的和自己谈这个问题,也对褚柳如此关心老家的发展有些感动,不管她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至少她是一门心思想要自己家乡发展起来,从这一点上来说,的确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值得钦佩。

    “褚书记,我也不给你打马虎眼,鑫达集团在宁陵那边的投资刚刚铺开,估计后续投入也很大,这大概您也知道,前段时间他们一个副总到了滇南,也去了文城考察了一下投资情况,只要还是觉得文城基础设施太过薄弱,像道路和电力这些方面比较落后,像采矿业也好,冶金行业好,电力保障很很重要,他也说文城水电资源也比较丰富,尤其是中小水电,但是都没有开发利用出来,也就是说如果要在文城地区这边投资,这就要牵扯一系列问题,他作不了主,下个月鑫达的两位老板会来咱们滇南一趟,再去实地考察文城那边投资环境,估计那个时候就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意见出来。”

    周鑫周达两兄弟都专门给赵国栋打了电话对他们俩一时间来不了滇南表示歉意,周达还在云岭那边坐镇,抽不了身,周鑫则一直在京里,涉及到云岭电解铝项目一系列后续事宜不少,他也不敢轻易离开,但是两人都信誓旦旦的表示五月间肯定会抽时间出来一起到滇南,专门考察文城投资事宜,他们对文城丰富的铝土、铅锌矿资源都充满了兴趣,赵国栋到了滇南之后第一个邀请他们到滇南考察投资环境,让他们也是受宠若惊。

    “至于裕泰集团这边,他们的考察团一直在文城这边,这成不成我不敢说,但是看得出来他们也很是感兴趣倒是真的,只是还是那句老话,文城地区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和电力这些最起码的基础条件太差了一点,这作为投资环境的硬件设施极大的限制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赵国栋叹了一口气,“文城地区如果能够在基础设施方面得到改善的话,那我相信文城的发展潜力将会充分挖掘出来。”

    “赵部长,我听说你在能源部工作期间和国电集团和东能集团这些国企的老总们关系都相当密切,你也说我们文城地区水电资源相当富集,难道说就不能把这些个大户们拉到咱们文城来看一看瞅一瞅?”褚柳似笑非笑的瞥了赵国栋一眼,“你既然来了滇南,可别把自己当外人,再怎么也得为我们滇南多做一些贡献不是?”

    “褚书记,我的工作可不是这些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赵国栋嘻嘻一笑。

    “赵部长,你说错了,什么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首先是省委常委,至于说组织部长那不过是省委内部工作的一个分工而已,省委常委就是省领导,哪一项工作你都有责任有义务,组织工作也是为了更好的推进我们滇南的中心工作服务,我们滇南现阶段中心工作是什么?不就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么?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改善民生,所以为了这个中心工作,我们都要摒弃那种自扫门前雪的狭隘心态,要全方位的投入到谋发展的工作中来,这可是正阳书记在上一次常委会上的经典论断,这次会议你好像并没有缺席啊,是没有认真领会呢还是在开小差?或者就是理解得不透彻变了味?”

    赵国栋算是领教了褚柳的词锋,都说宣传部长黄梦真口才超群,但是看来这位纪委书记的口才也丝毫不弱,那抓人言语的漏洞是老辣得紧。

    “得,得,褚书记,我说不过您,服了您了,我错了,行不?下来我就和国电集团和东能集团哪几位联系,行不?不过我倒是很奇怪,您说正阳书记那会儿也在当能源部长,咋您就不和正阳书记建议,让正阳书记召见一下他们呢?”赵国栋赶紧抱拳举手投降。

    “赵部长,你怎么知道正阳书记没有召见过他们呢?但是正阳书记身份不一样了,很多具体落实上的事儿,他能经常去盯着么?可咱们省政府这边似乎对这些方面不太重视吧。”褚柳脸色一下子冷了下来,语气也变得有些寡淡,“所以么,有些事情还得指望你来牵线搭桥了。”

    赵国栋意识到了自己问这话有些不合时宜,他也在纳闷儿以蔡正阳从能源部长下来的身份,照理说滇南在电力、能源这一块是完全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但是这两年也没有听见滇南在这方面有啥大动作,倒是自己都能在云岭把咕噜沟电站给折腾起来,这中间也就说明问题的蹊跷。

    气氛稍稍有些冷场,赵国栋也知道该步入正题了,“褚书记,您说的事儿,我记在心上了,下来我就和他们联系一下,相信这份儿薄面他们还得给我,成不成是两回事儿,但至少会来一趟,不过,省政府那边如果不来气,恐怕就只有以下边地市州的名义了。”

    “哼,说到这儿吧,宋国梁不是当常务副省长了么?估计他们省政府那边也会有分工调整吧?”褚柳表情也渐渐恢复了正常,“我都向正阳书记建议过,建议尽早把省政府这边班子配齐,中央对我们滇南某些方面的工作不是很满意,有些事情上,省委也不能太讲无谓的团结,滇南的发展也不能再耽搁了。”

    事实上在之前赵国栋已经意识到了褚柳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自己来滇南之前获得的消息称这是一个中立派人物,但是现在看来对方的立场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刚才那一番话更是映证了自己的判断。

    赵国栋感觉滇南政治局面将会有一个深刻的变化了。


弄潮 第三十节 势压
 
    在获悉了褚柳相当明朗的态度之后,赵国栋心中底气足了许多,很显然中央的一些风声已经刮到了滇南,自己作为一个最为明显的风向标让很多人都得掂量一二了。

    赵国栋在文城的调研情况和对文城班子的认同以及不遗余力为文城地区招商引资上的吆喝,都赢得了褚柳的好感,两个因素结合之下,褚柳与赵国栋就龙岭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了沟通,当然,赵国栋相信在这个问题上褚柳也已经向蔡正阳也做了回报,而具体怎样处理,赵国栋估计褚柳获得的答复应该和自己一样,也就是说对于永昌市班子的调整基本上要由自纪委和组织部来协调定调。

    当然还需要征求张保国的意见,只不过在蔡、褚、赵三人意见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张保国似乎也不太可能持有异议,毕竟纪委这边已经取得了很多真凭实据的东西。

    也该是和张保国碰碰面的时候了,赵国栋不清楚这位在滇南也还是颇有分量的省委副书记对于自己这个组织部长的到来会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当然,不可能是欢迎,但是不是就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呢?

    赵国栋也觉得不尽然,褚柳都能够意识到这其中风向的变化,难道说张保国就没有闻到其中味道?

    赵国栋猜得没错,张保国的确感觉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气息。

    多年在政坛上的沉浮颠簸让他觉察到了来自高层的一些风向调整,首先是李腾被调整出了滇南,虽然到了渝州,但是却是担任了宣传部长,而不是预想中的组织部长,这本来就是一个很微妙的变化,而滇南的组织部长却是从安原调来的这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据说是带领了一个昔日的偏远穷市率先实现了经济翻身,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个GDP破千亿的地级市,在此之前甚至连作为滇南省会的昆州都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中央让这个人来滇南工作,而且是担任组织部长,如果这个时候他张保国还感觉不到这背后的深意,那么他张保国担任这个省委副书记就不合格了。

    中央对滇南工作不太满意,尤其是对经济工作不太满意,他相信陶和谦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一段时间里省政府在工作重心上也有所调整就证明了陶和谦的政治嗅觉并没有迟钝,但现在才来调整是不是有些稍嫌晚了一些呢?

    把握不住风向和时机的人只会被淘汰,张保国坚信这一点,逆流而动,只会碰得粉身碎骨,智者不为。

    这段时间赵国栋跳得很起,滇西、滇东、滇中,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就把将近十个地市州跑了个遍,这小子精力的确充沛,这样连轴转似的下基层,而且几乎都是到了县乡一级,一日驱车数百里,像自己这身体肯定吃不消了,也只有这小子年轻力壮才经受得起。

    这无疑是在作某种准备,尤其是首站就奔着滇西去,张保国就一直在琢磨着,这个家伙打算干什么,德洪,永昌,这两个地市毫无疑问将要成为下一次人事变动中的重心。

    龙岭事件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实际上无论是蔡正阳还是陶和谦他们都意识到了矛盾公开化带来的弊端,这甚至超过了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