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七五]青天侠义传by烟水晶 >

第101章

[七五]青天侠义传by烟水晶-第101章

小说: [七五]青天侠义传by烟水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理。想必公孙公子你本来就是一个分不清国事家事的人,这样的人看似聪明,实则糊涂至极,实在是不堪重用。”
    皇帝金口玉言,这句话一出口,惊得包拯一身冷汗。他急忙想要开口替公孙策辩解,却听见门外一声唱诺,有内侍高声道:“八贤王回宫,求见陛下。”
    赵祯霍地站起身,惊喜地道:“请,快请他进来!”

☆、第2章 。落幕(3)

八贤王?
    听到这个名字;包拯和公孙策忍不住对视了一眼,同时在对方目光之中看到了吃惊的神情。
    八贤王奉旨出使辽国,刚刚走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竟然这么快就回来了。按照这个速度,想必是根本没有到达辽国就折返了。这么一想,两个人立刻想通了,心中忍不住对赵祯这位少年天子再次刮目相看。
    在包拯一行人来到京城以前;赵祯还不知道他要面临多么紧急复杂的情况。当包拯与他见面;他又见了李萍以后;赵祯就意识到了必须找一个可以跟太后刘娥抗衡的人;他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想到了召回八贤王。
    算算时间,一来一回,八贤王如果在那个时候接到消息的话,快马加鞭;正应该说在这个时候回来。
    公孙策微微皱眉,心中忍不住忐忑;最初的判断果然是正确的。就在第一眼看到赵祯的时候,公孙策就察觉到这位年轻的天子并不像外表显现的那样简单。这是一个深藏不露,心中有无限筹谋的皇帝,想想他的年纪,再想想他亲政的时日,不由得让人更加敬畏。
    自己方才情急之下说出的那句话,换来了赵祯四个字的评价,不堪重用。这究竟是因为被自己顶撞了随口而出的气话,还是皇上对他的真实评价呢?看着赵祯满脸期待地走到大殿门口亲自迎接八贤王,公孙策轻轻皱起了眉。
    突然,他感到自己的手被人轻轻握住了。公孙策偏头查看,果然,是包拯。公孙策看着包拯的眼睛,那双平日里有些呆滞,而此时却十分锐利的眼睛,仿佛看进了公孙策的心里。
    公孙策微微一笑,轻轻摇了摇头。包拯没有笑,他皱起了眉,却点了点头。
    此时,趴在房顶的两个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大哥此时在经历怎样的紧张时刻。展昭眯着眼睛往下看,一边看一边小声问白玉堂:“小白,那个就是八贤王?”
    白玉堂只瞄了一眼,“看样子是,我也没见过。这个八贤王看上去还算人模人样,比他那个政敌庞太师好多了。”
    白玉堂的话逗得展昭噗嗤一乐,忍不住瞥了白玉堂一眼,笑道:“难得啊,自从进了京城这还是第一次有一个大官合了你的眼缘呢。”
    白玉堂没搭腔,反倒是若有所思地看了展昭一眼。
    “怎么,有问题?”展昭挑眉问道。
    白玉堂摇了摇头,“我是在想,这个八贤王怎么会突然回来,莫非是小皇帝叫他回来的?”
    “也许是吧,太后怕八贤王插手这件案子就把他打发走了。皇帝希望八贤王坐镇帮助审理这个案子,又把他找回来了。”
    “也就是说八贤王是皇帝这一头的。”白玉堂皱眉道,“那么现在他回来了,应该会帮包大哥吧?”
    展昭皱了皱眉,“我也不知道。不过按理说他应该帮包大哥,毕竟是他把包大哥卷进这件事的。”
    “这些官场上的人,出尔反尔还不是常事。”白玉堂握了握刀柄,冷冷地道,“一会儿要是他们下令抓包大哥,我就跳下去救人。小猫,你不要下去,在这里等着。如果我成功了,你就直接跑,别让他们看见。”
    白玉堂的话让展昭微微一怔,看着白玉堂笃定的神情,他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白玉堂勾起嘴角对展昭笑了笑,展昭一惊,恍然道:“小白,你别乱来,事情没你说的那么夸张!”
    “我不会乱来。”白玉堂笑道,“看着吧。”
    说着,他不再说话。展昭也只得无奈地将目光转向了下面的八贤王和皇上。
    当真如白玉堂所说,八贤王赵德芳看上去不过四十多岁的年纪,身长八尺,相貌儒雅,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让人见之忘俗。
    赵祯亲自来到大殿门口迎接赵德芳,年轻的脸上始终挂着欣喜的神情。赵德芳一进门,还来不及对皇上施礼,就被赵祯抓住了双手。
    “皇叔!你总算回来了!我等你等得好苦啊!”
    赵德芳微微一怔,颇为诧异地看着赵祯。虽然自己这位皇帝侄子从小就有些依赖他,可自从他登基以来,已经很少在自己面前流露出这种小儿女情态了。这一次将自己匆匆召回,回来以后又如此表现,让赵德芳忍不住想要立刻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皇上,你这是——”
    赵祯拉着赵德芳的手往前走了两步,一边走一边对包拯道:“包拯,你跟皇叔讲一讲最近发生的事。长话短说,接下来我有事要求皇叔帮忙。”
    “陛下何出此言?”赵德芳急道,“需要臣做什么,皇上只管吩咐就是,何谈帮忙?”
    赵祯道:“皇叔有所不知,你离京的这段日子,皇宫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我险些不知所措。多亏了皇叔安排了包拯处理这件事,才让此事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赵德芳看了看包拯,满意地点了点头,“我果然没有看错,包拯,你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包拯急忙答道:“王爷过誉了。这些都是包拯职责所在,再加上公孙策等人的帮忙。”
    “公孙策?”赵德芳这才注意到,站在包拯身后不远处的公孙策。
    王爷深深地看了公孙策一眼,儒雅的面孔上掠过一抹微笑,“你就是公孙俊的公子?”
    公孙策上前半步,躬身施礼,“在下正是公孙策。家父曾经多次跟我提起过王爷,说王爷当年对他有知遇之恩,这么多年他一直谨记着王爷的教诲,丝毫不敢懈怠。”
    赵德芳微笑着点了点头,满意地看了公孙策几眼,“没想到公孙策竟然会有你这样一个一表人才的好儿子。听说你的襄阳帮了他很多,是吗?”
    “王爷谬赞,公孙策只是尽人子的本分而已。家父身为襄阳知府,每日恪尽职守,为大宋和皇上尽忠,绝没有丝毫的懈怠。”
    “你不用替公孙俊那小子开脱了。”赵德芳笑道,“我知道他衷心,只是人有点糊涂罢了。你不错,他也很好,你们父子都是大宋的忠臣良将。”
    忠臣良将,而不是不堪大用。公孙策听到赵德芳这句话,虽然知道王爷更多的意思只是对他的鼓励,但却依然十分感动。
    “皇叔,先让包拯跟你说一说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吧。”赵祯打断了赵德芳和公孙策的对话。
    赵德芳看向包拯,点头道:“好,本王也很想听一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会让皇上如此揪心。”
    在包拯讲述之前,赵祯先是吩咐陈琳带着所有的内侍宫女推出了大殿。闲杂人等离开以后,包拯就将从二十年前开始,将整个案子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这个案子很长,等到包拯讲完以后,已经到了掌灯十分。赵祯吩咐人将烛火燃起,赵德芳温润儒雅的面孔隐藏在烛火的阴影之中,看不出脸上的表情。
    “小白,你说八贤王现在在想什么?”展昭压低声音,轻声对白玉堂道。
    白玉堂抿着嘴唇摇了摇头,“我也想不出。且不论这件案子本身,单说他之前以为那个跟他有过一夜缘分的李萍已经死了,现在不仅人活了过来,还成了皇上的亲娘。如果我是他,肯定会觉得整件事都太离奇了。”
    展昭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突然眼睛一亮,仰头对着白玉堂眨了眨眼睛,“小白,你说,皇上到底是谁的孩子?”
    白玉堂微微皱眉,伸出一根手指,轻轻点住了展昭的嘴唇。展昭一怔,下意识地往后撤了撤身子。白玉堂一把抓住了展昭的手腕,盯着他的眼睛,直盯盯地看着。展昭突然感到一阵紧张,竟然觉得白玉堂的眼神又危险又可怕。
    “小白,你这是——”
    白玉堂眯了眯眼睛,那张俊美的脸在橘黄色的夕阳映衬下,竟然让展昭感到了那么一丝怦然心动。展昭惊讶地张了张嘴,刚要说话,却听见白玉堂沉声道:“皇上是李萍的孩子。”
    展昭一晃神,从方才的沉溺之中清醒了过来,发现白玉堂还抓着他的手腕,急忙用力一挣。白玉堂顺势放开了展昭,同时后撤了半步,却目不转睛地盯着展昭的眼睛。
    展昭没见过白玉堂如此古怪的行为,也没见过在白玉堂的双眸之中出现这样侵略性十足的眼神。他有些莫名其妙的紧张,忍不住皱眉道:“小白,你这是怎么了?”
    白玉堂微微苦笑,盯着展昭的眼睛,摇了摇头,“没什么,我只是终于想通了,你这种一根筋的家伙,也的确适合呆在包大哥这种同样一根筋的家伙身边。”
    “什么?”展昭一怔,不解地看着白玉堂。
    白玉堂哈哈一笑,回到了展昭的身边,也收起了那种让展昭感到紧张的眼神。他勾着嘴角,捏了捏展昭的手指,压低声音轻笑着道:“我听得懂你刚才的问题,你想问的不是皇上的亲娘,而是他的亲爹究竟是谁。我不知道,但是我跟你一样好奇。不过如果你想要呆在包大哥身边一直帮他,以后就要把这种好奇心收起来。那是大殿里的人需要操心的事,跟我两个都没关系。”
    说到最后,白玉堂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了起来,即便是温柔的夕阳也没办法让这张俊脸上的表情柔和几分。
    展昭虽然不太明白白玉堂为什么要说他一根筋,但是白玉堂这番话是在关心他,展昭还是听的明白的。他微微一笑,眨着眼睛看向白玉堂,“那么我们需要操心什么事呢?”
    白玉堂皱着眉想了想,若有所思地回答,“嗯,去御膳房吃晚饭,我们来操心这件事如何?”
    果然,白玉堂满意地看到,展昭的大眼睛亮了起来。

☆、第2章 。落幕(4)

展昭和白玉堂轻车熟路地去了御膳房;而大殿之中的人还在操心他们的大事。
    包拯讲完了案子,室内沉默了一阵,赵德芳才恍然回过神来。他转头看了看赵祯;尴尬地笑了笑;“皇上;你方才说这件案子结了以后;你还有一桩棘手的事情没有做。是何事?”
    赵祯只当赵德芳是因为被这个案子震惊了;便不介意对方失态的反应。他看了一眼包拯和公孙策;眼神中划过一抹黯然:“皇叔,我之所以说这件事棘手,是因为涉及到的人都是我不能伤害的。”
    赵德芳微微一怔,片刻之后;便想通了几分。他点了点头,对赵祯道:“是不是太后那边有什么问题?”
    赵祯叹了口气道:“这件案子的受害者是我的生母,而加害者却是我的母后。如今事情落幕了,我却不能把母后治罪。”
    赵德芳急忙道:“那是自然,皇上是至孝之人;断不会将太后治罪。”
    赵祯苦笑,看向包拯,却见包拯面色严肃,不置可否。赵祯与包拯认识不久,却已经对此人十分了解。他知道包拯并不认同方才赵德芳的话,但是却聪明地并不反对。也许是知道,这件事本来就没有办法反对吧。
    赵祯叹了口气,躲开了包拯质疑的眼神,继续说道:“母后是犯了错,但是这二十多年的养育之恩,这几年的维护之情,她对我不仅有母子之情,更有恩,有功。功过相抵,我不罚她,也希望可以让她继续留在宫里,奉养她。她可以继续作太后,只要她不再干涉朝局。”
    “太后不同意?”赵德芳问道。
    赵祯摇了摇头,“不,她同意放弃前朝的所有权力,隐退后宫。可是,她——”
    赵祯皱了皱眉,似乎接下来太后的要求让他难以启齿。此时,包拯突然说道:“太后想要继续作后宫之主,是吗?”
    赵祯浑身一颤,看着包拯严肃的脸,点了点头。
    “太后继续管理后宫,那么李夫人若想要住在后宫,颐养天年就不可能了。”
    “什么?”赵德芳听到包拯这句话,忍不住惊道,“包拯说的是真的?刘太后不允许李夫人住在宫里?”
    赵祯的双目之中涌上了泪意,他点了点头,叹道:“母后执意让娘亲搬出宫,一步也不肯退。她说除非我杀了她,否则她坚决不会允许娘住在宫里。皇叔,太后明明知道我不可能杀了她。可是我怎么能这样对待娘,我们母子分开了二十年,当初我不知道真相,没有机会尽孝。现在她回来了,如果我还不能保护她,我还算是个人吗?!”
    赵祯的话字字血泪,赵德芳听得十分动容。他点了点头,面色严肃地道:“岂有此理,刘太后太过分了!皇上,让臣去见她,臣会劝她改变主意。”
    “皇叔,我就等你这句话了!”赵祯喜道,“如今也只有你能规劝母后了。我只希望让娘亲留在宫里,让她们两个都作太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