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回越盛唐 >

第22章

回越盛唐-第22章

小说: 回越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有话要说:额。。。有件事,有读者会做封面的么。。。我想加沈凌进去。。。。希望看过文的,了解沈凌的朋友,能够帮个忙。。。。。
34
34、入V公告 。。。 
  定于8月8日入V,入V当日更新三章。
  多余的话,不用讲。相信很多朋友是看着我作者要说的话走过来的。
  有不开心的时候,都已经过去。
  继续留下的朋友,与离开的朋友,我都同样感激
35
35、夜宴——下 。。。 
  李治伸出手,阻止她继续说下去,再环顾四周,眼见着诸王公主都是一副看戏的架势,心里冷冷一哼。他纵是太子,也终抵不过少年心性,眉目里已经有了怒气,再也激将不得。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虚点,冷声道:“今日皇叔家宴,本宫不怪罪你大不敬之罪。只是,本宫要你记得,明日大殿之上,你要跟随本宫一起请旨出征!”
  李恪冷笑道:“本王说得出便做得到。”
  众人被太子这一搅合,都觉得事情过了头,明日传到李世民耳中,今日在座的所有人都难以脱罪。李元景急道:“太子!出征之事非同小可,理应三思!”
  晋阳也劝道:“有张亮李绩两人统率六军,定可平复战事,哥哥又何必亲身涉险。”
  却见高阳与巴陵相视一望,似乎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些许信息。高阳缓缓起身,道:“太子是国之储君,亲至战场,我军士气必然大振,击破高句丽、百济,自然犹如探囊取物一般。况且,”话锋一顿,接着道,“父皇半生戎马,才得四疆敬仰,对于太子的希冀,想必也是这样吧。”
  衡山公主皱着眉头,道:“皇姊,父皇当日戎马,跟现下的情势可以相比么?”
  巴陵接着道:“莫非皇妹的意思是,父皇于乱世之中,才可创立功业。如今国家昌盛,太子就应该安于享乐了?若我是男子,明日也定然跟随太子,一齐请旨出征。”
  “你。。。。。。”衡山公主牙关一错,气上心头。
  “够了!”李治沉声怒喝,“本宫心意已定,再无更改。你们也不要再多说了。”
  晋阳担忧地看着李治,知道自己哥哥已经被激怒了。虽说此等战事,并无危险可言,可吴王用心,却也难以预料。她叹了口气,如今连最疼爱自己的哥哥也要出征了。
  李元景皱着眉头,把各个侄儿侄女劝回了位置。李治虽然极怒,却出乎意料地没有拂袖而去,坐在案前,阴沉着脸,自顾一杯杯地喝酒。这家宴,气氛已经怪到极点。高阳与巴陵却与各自驸马在一旁谈笑,似乎刚才一切不愉快都没有发生一般。
  衡山气鼓鼓地端起一杯酒水,猛了一口灌了下去,直呛得不住地咳嗽,小脸儿涨得通红。晋阳蹙着眉,在她背上轻拍,一面给她递上茶水,责备道:“父皇可是从不许你饮酒的,就不怕明天挨罚?”
  衡山吐了吐舌头,几口茶水猛地灌下去,终是把呼吸理平顺了,一手拉着晋阳的衣袖,撒娇道:“我的好姐姐,人家这不是替哥哥不平么,你平日可是最疼我的了,也不忍心父皇罚我去抄书吧。”眉宇间已经没有了方才的皇族气势,似乎只是一个对着自己姐姐撒娇的小女孩。
  晋阳微微摇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你自己捣蛋就好了,不要再在哥哥身上添麻烦了。”
  衡山撇了撇嘴,露出一副委屈的神色:“姐姐说得我好像就是个麻烦人儿一样,哥哥那,我也担心的。”
  晋阳宠溺地摸了摸她的头,顺手把她的额发拨开了些,嘴角露出温和的笑容:“哥哥那倒是不用特别担心,若是父皇真的允了,那也是他将来的功。有李绩与张亮在。”
  衡山收起玩笑的表情,声音略为低了些:“大事就算没有,三皇兄去了也是要弄一番动静的。”
  晋阳抬头看了看李治,不露声色道:“这些话,你与我说就好了。舅舅在哥哥身边,醒不得会考虑周详的。”
  衡山抿了抿嘴唇,也看着李治的方向:“我知道你们把我当做小孩儿一样,可有的事,再护着,我也是要面对的。舅舅有舅舅的思虑,张亮且不说,李绩可是李道宗那一方的。”
  晋阳呼了一口气,沉声道:“朝堂之上的事,我们能看能听,却要少讲。比不得高阳与巴陵。”
  衡山松开拉着晋阳衣袖的手,伸出指尖在案台上轻点着:“我与姐姐与太子哥哥一母同胞,这是做不得假的。现在他们都欺负到哥哥身上了,姐姐冷静,我可是沉不住气的。”她为李世民最幼嫡女,自有另一种高傲气度。顿了一顿,又接着道,“战场上刀剑无眼,李恪定是又会出主意故意激怒哥哥。”
  刀剑无眼。。。。。晋阳本来沉静着听着衡山的话,虽然一向知道这个妹妹是最为关心自己与太子的,难为她小小年纪,嫡亲的哥哥姐姐或贬或死,在这一刻,能说出这样的话,也是极不易的。本来想再好好劝慰一下她,却被这最后一句拨乱了心思。
  这许久以来,她自沉浸在思考沈凌与自己的感情之事,却在这一刻,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件事:沈凌为了自己,去到战场,可她毕竟是女子,若是受伤,身份败露,便是难以改变的欺君之罪啊。
  想到此处,晋阳的手竟也不自觉地抖了一下,险些把手旁的金杯碰倒。
  衡山急忙伸手扶了下晋阳的手臂,道:“姐姐也不要太过担心。”似乎是想要转移话题,放松晋阳的心情一般,附在晋阳耳旁,低声道:“眼前姐姐首要担心的,还是那边那位魏大人吧。打从头,就一直偷偷地在看你呢。”
  晋阳皱起了眉头,现下她心里焦急,也没有时间去管衡山所言,只一道冷冷地目光,在魏叔瑜脸上闪过,道:“这些事,你也拿来开玩笑的。”她并不是感情迟钝,魏叔瑜先前放肆地打量自己,只是让她略为有些不适。
  衡山伸手拈了一枚果脯,嚼在口中,不以为然道:“姐姐自然是看不上他的,我先前与他哥哥叔玉的婚事不是也被父皇取消了么。父皇也不待见,真不知道皇叔把他叫来干什么。”
  晋阳再无心情听她在那胡言乱语,魏叔瑜是什么样的人,好与不好,父皇如何态度,都不在她此时的思量之内。她蹙着眉,仔细思索着,不知道沈凌在前方可有什么应对的办法,不过想也是没有的。她孤身一人,进入军营,按她以前的谨慎性格,定然是不放心多一个人知道她的身份。
  一队骑兵列队奔驰,掀起滚滚烟尘,隐现着历经风霜憔悴的脸。骑兵后面是整齐的步兵,沉重划一的脚步和着同样节拍的铠甲哗哗摩擦声,响彻在辽阔的平原上,长长的队伍没有人说话,只有明亮反射的刀光剑影时而划破天际一般。
  “将军!”沐枫策马急行了几步,来到队首的沈凌旁边。连日长途的急行军不仅没有拖跨这支劳师袭远的军队,反而使他们积聚良久的求战心情更加急切。身形单薄的沈凌,总是紧闭着双唇,行在队伍的最前方。
  沈凌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将士,道:“传令下去,今日在此处扎营,埋锅造饭。”她翻身下马,取了水袋给坐骑喂了些,用手轻轻拍了拍它:“向阳,我们就快要到前线了。”
  沐枫示意士兵去接过向阳的缰绳,向阳么,或许是这位忧郁的将军心里的期盼吧。这样的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在临近战场的每一个时刻,沐枫都从没有松懈过。
  “粮草可还充足?”沈凌伸手解开护膝,长久的骑马行进让她的关节都有些僵硬。
  “嗯。”沐枫想要接过沈凌的护膝,却想到一路以来这位将军均不喜人碰触他的物品,却终是没有动作;“虽然不多,好在行军快,足以与六军汇合。”
  沈凌席地而坐,伸手在膝盖上揉了一下,指着旁边的空地:“你也坐一下吧。”
  沐枫坐在一旁道:“进攻新罗的高百联军,似乎都已经有了后撤的迹象。将军连日来急行军,想必是想在中途截获他们吧。”
  沈凌微微一笑:“论战,我可真及不上你。你连日来虽然不说,心里也明亮得很呢。”
  沐枫大大的灌了一口水,任由冰凉的感觉一直流到胃里,连日相处之下,原来这个将军并不擅长兵法,但却丝毫没有阻碍沐枫对他的敬佩。单是那一套他创立的阵法,与研制的新型武器,就让沐枫无言感叹:“我军的配制不适合攻城,却适合杀敌。”
  沈凌赞许地点了点头:“不错,攻城并非我所擅长。”
  沐枫转头看了看,道:“辽东的城池与我大唐的略有不同,末将当日跟随国公,也曾破过几座。我军鸳鸯阵法苦练了三个月,于两军相向时对敌,定然可以轻松击破高百联军。”
  沐枫话毕,沈凌脸上的轻松却忽然消失不见,代之以凝重深沉。她的目光微微转向来时的路,过了许久,才一字一顿道:“我并非只想破敌而已。”
  沐枫略一失神,对上沈凌坚毅的目光,心里一震,缓缓道:“末将愿追随将军。”
  沈凌收回了目光,嘴角又挂上了一贯的微笑。
作者有话要说:下集预告:李治要上前线,晋阳必然会想跟上吧?
沈凌跟大军汇合,请命之后,有什么样的表演?
是否是即将相聚?
36
36、请命 。。。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地看着殿下的众人。昨天荆王府众皇子公主出演的闹剧,李元景已经连夜写了奏折承上,并表示会竭力劝阻太子,希望他对众人从轻发落。呵呵,李世民看着奏折,心里不禁冷笑,好一招以退为进啊。
  早朝之上,群臣朝议之事刚毕,太子李治就请旨要上前线督军,随即吴王李恪,也表示愿意追随太子。朝堂上经历片刻沉寂,即刻嘈杂起来。
  过了许久,李世民终于忍不住了,沉声道:“诸位爱卿!”
  殿下正在争论的两拨人马随即安静下来,都躬着身子,等待皇帝的训示。
  李世民的目光在李治身上停留片刻,随即再到李恪,长孙无忌等人身上,却只匆匆而过。面露温和之色,对李治道:“太子做这样的决定,可是深思熟虑过了?”在早朝以前,或许说在接到李元景的奏折以前,他都觉得李治这个太子,实在没有自己当年戎马半生,军功浩荡的影子。当时沈凌劝他不要御驾亲征,用的理由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李治。沈凌委婉地表示,战事消耗国库太甚,太子理国经验难以轻易应对,自己理应在国力上更多下功夫。
  李治抬起头,对上李世民的眼睛,道:“儿臣是思虑好了的。儿臣愿北上,与我六军激励士气,一鼓作气,击破高句丽与百济。愿父皇成全!”
  李世民在心里略是一沉,果然还是在赌气,也果然是没有开疆拓土的宏愿。只为击破,何必需要太子去呢?但这毕竟是李治第一次在自己面前请旨作战,面上仍不露声色,微笑道:“朕准你所愿。”
  等到这五个字从李世民口里脱出的时候,朝堂之上又起了喧哗。
  李治上前一步,叩道:“谢父皇成全。”
  长孙无忌从文官列中行出,急道:“陛下,此事要三思!”
  李道宗在武将一列,领着众人叩道:“陛下英明,六军必可凯旋回朝。”
  李世民敛起面上的笑容,阻止众人再说下去:“太子能够以军国为重,你们更要尽力辅弼,毕竟,治国之君,文治武功缺一不可。”又转首对着李恪,“你愿意追随太子,同上战场,本来父皇是不应该阻拦的。但是祖制在上,朕也不能轻易改变。退朝以后,你就立即回封地去吧。”
  李恪心里一沉,脑子思绪急转,正欲申辩,却看到李元景一道阻止的目光,生生地把口中的话压了下来。
  李元景随即出列,行礼道:“陛下英明。”
  李世民微微点头,示意太子出列,缓缓道:“你于理政,已经有些火候。于军国之事,却不可妄自托大。刑部尚书张亮与莱国公李勣,均是军中栋梁。你此去,多看,多学,少言。只为为六军表率,立国之威德。知道么?”
  李治深深地行了一礼,道:“父皇教诲,儿臣谨记。绝不擅作主张,违误军机。”
  李世民赞许地点点头,又在人群中寻到长孙无忌,略为停留,道:“国舅此次就不必与太子同行了。与高句丽百济战事,若是持久,粮草军饷定然损耗巨大,你就留在京城吧。”
  令道:“黄门侍郎褚遂良与略阳郡公李道宗,太子此行,就由你两人从旁辅弼。”
  褚遂良与李道宗均斜目相视,同时踏前一步,道:“臣遵旨。”
  “哐当。。。。。。”一声清脆的瓷器破碎之声从吴王府的书房里传出来。
  “可恶,这个老匹夫!”李恪重重地一拳砸在案台上。
  “哼,你不知天高地厚,现在还来怨什么人!”李元景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气定神闲地看着李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