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重生的博穆博果尔 >

第47章

重生的博穆博果尔-第47章

小说: 重生的博穆博果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会直接栽进池子里,就此丧命。宋御医也说过,董鄂氏所用的药十分精妙,如果不是他医术高超经验丰富,他也不会察觉出来,而且他至今未能查出是什么药。可以想见得出,如果她成了一具尸体,恐怕要验出问题就困难得多,董鄂氏十之□可以轻易脱身。那样的话,没了她,后宫必乱,董鄂氏又能从中得些什么利呢?是后宫的权柄,还是向其他人报复?皇太后发现,或许这才是董鄂氏真正想达到的目标。

    皇太后的状况是瞒不住人的,毕竟她是被抬着进的慈宁宫。只不过两天的功夫,皇太后就下了决定。此时相对于养好身休和对付承乾宫,更重要的是保证后宫的平稳过渡。以她如今的身体状况,就算日后她能坐起来,可再想完全掌控后宫,已经是不可能的事,让她拱手把权利让给那个害了她的女人,那是更加不可能的事。她思来想去,也只有名正言顺的皇后可以相托。人傻一点不要紧,听话就行,苏麻喇姑跟她多年,对后宫大小事务都熟,而且只要她还努力活着,她就可以为皇后再撑一段腰,就算她死了,皇后只要不是榆木脑袋,也应该练出来了。她必须作最坏的打算,皇后不能再让她这么浑浑噩噩下去,就算是逼也是让她长进一些,要不后宫的权利就会从蒙古女人的手里溜走了。她也是没了办法,虽然恭妃淑妃更精明一些,但董鄂氏的位分却在她们之上,只有皇后才勉强能压住董鄂氏。以董鄂氏的残破的身体,以她素来标榜的对皇后的恭顺,她也不会站到明面上与皇后争权。至于福临,倒不是很大的问题,他如今正对她这个额娘满怀歉疚,对董鄂氏的疑心未消,不会拒绝这样一个安排的。

    还有三阿哥玄烨,她如今自顾不暇,本想着让他住进阿哥所,可那也太冒险了,董鄂氏当年尚有顾忌时都能对玄烨下手,如今已成丧家之犬时就更不会留情了。她本来打算把三阿哥送到坤宁宫去抚养,转念一想又放弃了,首先不说中宫压根就不受福临待见,就拿坤宁宫的人手安排来说,毕竟还是没有慈宁宫安全稳妥。也罢,让皇后多多来慈宁宫照顾玄烨,加深一下感情好了。至于景仁宫佟妃,皇太后从来没有起过念头把玄烨还给她,且不说景仁宫已经成了一个冰窖,玄烨即使到了那里也保不住,再说玄烨是她预留的退路,如果让他亲近生母,那日后蒙古和皇后又该找谁来照应?

    天上突然砸下的大馅饼带给皇后的不是惊喜,而是惊慌。进宫快七年,她已经习惯了这种整天游游荡荡,不问世事的生活,可现在突然被推到了前台,她却已经无路可退。顺治十年前皇后被废,科尔沁就挑出了三位格格进行□,目的就是为了补皇后的缺,当时的她没有妹妹现任淑妃聪明,也没堂姑已故悼妃能干,她就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可没想到最后皇太后居然点了最木呆的她当皇后。她从未得过宠爱,董鄂氏进宫前是景仁宫的佟妃风光,董鄂氏进宫后皇上就只围着那儿打转了,她在这七年唯一学会的就是闭上眼睛,背靠着太后这棵大树好乘凉。可现在背靠的大树已经摇摇欲坠,她真的要坐以待毙?捧在手中的凤印格外烫手,却也格外诱人。皇后心中突然涌现出一股豪情来,她也是科尔沁的女儿,皇太后能做到的,她也不惧面对。

    虽然没作准备就被推上场,中途也有些磕磕绊绊,但在苏麻喇姑的大力扶助下,皇后还是顺利地在元旦之日第一次单独面对命妇们的朝拜,比不得皇太后的八面玲珑,倒也不出大格,是另一种憨厚味道。多年以来的“傻”帽子终于松动了,众人都开始以崭新的目光看着这个从来只当摆设的皇后。

    就连贵太妃过后也说:“皇后看样子也没傻到底,也是,科尔沁怎么会真送一个傻子进宫,都这么些年了,能好好地活着,就算真是傻子也历练出来了。”

    当然,元旦之日,皇后的出面让女眷们惊叹了一番,可前朝的大男人们同样被福临唬了一跳。

    顺治十七年元旦,帝诏告天下,为皇太后祈福,特大赦天下。还发出皇榜,召天下名医进京为皇太后治病。

    对于福临这一心血来潮之举,朝中无人敢反对,此乃至孝之举,只是此举却多有不妥之处。首先不说名医进京如何安置这种小之又小的事,单就那些名医的水平高低如何评判,就是一个大问题。最重要的一点,紫禁城不是大街,随便哪儿来个所谓的名医就让他进宫一游,中间夹个骗子倒无所谓,反正最后还有太医院把关,自然能揪出来,最可怕的莫过于里面夹杂了刺客,谁能保证那群反谓反清复明的“义士”中就没有医术高超之辈,这万一要是放了贼人进得宫来,那紫禁城可就糟了,刀箭是可以检查出来的,可用药才是他们的职业本能啊,那才是防不胜防的。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苦心遮掩的皇太后中风一事如今天下皆知,就算平民百姓不知道此位皇太后厉害精明到能影响朝政掌控后宫,但他们至少会拿天子家事乱嚼舌根,皇家颜面何在?更不用说消息传扬出诸如三藩会怎么想等等一系列的连锁问题。

    木已成舟,只好寻找善后良方。

    于是,不仅太医院内务府九门提督等等相关部门忙活了起来,连各地方衙门都因此多了一桩事情:先核实报名进京的名医身份,确认系良民无劣迹后,才能发放路引,如出现问题,地方官员可是要连坐的,所以大多官员宁愿派出亲信护送这些名医进京,也不愿出现中途冒名顶替的现象,那可是关系到头上乌纱和颈上脑袋的大事。

    当然,此事也有一大好事,那就是从议政王岳乐到最下面的一个小县令,无人不衷心为皇太后祈福,太后啊,您早一日康复,我们就早一日轻松啊。

    于是,三个月后,当皇太后开门会客之时,进宫请安的索尼也好,博果尔也罢,都委婉地诉说着同一个中心主题。皇太后的懿旨一出,才算停了这场劳民伤财的闹剧。

    还有很多的收尾工作要做,已进京的名医总得奉上路费让他们回乡,更是要加紧在各地方衙门张贴告示,以免还有名医纷涌进京。

    当然这些名医们的到来也还是有些效用的,至少宋御医与朱太医与名医们交流一番后都各有所得,当然他们也没有吝啬指点一番,皆大欢喜。

    插播结束,转回到皇后掌六宫的事上来。

    对于皇后的上位,福临也是乐见其成的。或许是曾经面临过失去额娘的恐慌,他如今对皇太后曾做过的不被他理解的事也宽容了一些,心境变了,他看事情的眼光也有些改变,就象皇后,他以前只觉得她傻得让人厌烦,可现在他觉得额娘为他挑的这个皇后老老实实的也不错。他对皇后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后宫不出大乱子就行,因为他如今正为乌云珠烦着了。

    乌云珠对福临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心上人,从深层次来说,她是一个胜利的标志,代表着他努力抗争而得来的幸福与自由。可现在,他开始怀疑这种抗争是否真的有意义。他很矛盾,一来他竭力想相信乌云珠的清白,不是什么证据也没找着吗?二来他内心深处已经被种下了一粒怀疑的种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一旦犯了错带给人的冲击更强烈,福临现在就是这种感觉。他不愿去细想,不愿去深究,可他有时也控制不住自己把他与乌云珠的来龙去脉翻来覆去的想,越想越觉得透心的凉。就象他们最初结缘的那副《耕牛图》,他以前想到的时候是甜蜜,是千里有缘一线牵的缘分,可现在怎么越想越觉得里面包含着算计,针对他的算计,是啊,当时他的第一反应不就是这个吗?不,不能再想了,不管怎么开始,乌云珠和他这几年的心灵交汇总是真实的。可是,心底最深处一个细细地声音蛊惑道:“她既然能知道你最爱画牛,会不会也只是投你所好?”阿弥陀佛,心静,心静,不能让猜疑乱了心。

    如今的福临除了处理政事外,大多把时间用在了慈宁宫,每日都要去上两三趟,后宫很少踏足,就连承乾宫也仅去过两三次,也从未留宿过。他在西暖阁的佛龛前念经颂佛的时间越来越久,一来是为了给皇太后祈福,二来也是平静自己纷乱的思绪。偶尔,他也出宫去万善殿与师兄行森论禅。

    对于皇后的上位,乌云珠也是很高兴的,一个精明人掌控的后宫和一个傻子掌控的后宫,哪个更好做手脚,那是不言自明的。不仅是她,而且后宫还有很多人认为皇后会很快栽一个大跟头,所以在刚开始的两个月里,她的行动没受到什么太大阻挠,确实有了一些进展,至少她已经在各宫里拉拢了一些人手。乌云珠知道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可她没多少时间了,她顾不得许多了,她咳嗽得越来越厉害,甚至还咳出了血丝。而且,她就是更张扬一些,好引着皇太后对她出手。

    当然,她也没忘记自己最终的目的。现在皇上已经很少很少踏足承乾宫,虽然她这儿皇上来的次数还是最多的,可她心里头知道皇上的心渐渐游离。她如果不把皇上的心拉回来,到时她怎么能把自己的死栽到皇太后头上去。皇太后已经下了懿旨,正安心调养中,除了皇上皇后外,后宫其余人都不用再到慈宁宫请安,这一点皇上也很赞同,额娘好容易好了一些,是没必要再被人打扰。就算如此,乌云珠依旧每天到慈宁宫外磕头。她的佛经也一直没有停下抄写,已经抄了许多了,她要好好地利用才行。

    “太后,皇上从万善殿回来后,就径直去了承乾宫,还留宿了。”

    “不…要…理,看…紧。”

    “是,太后。”

    皇太后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承乾宫的监控,可以说,承乾宫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眼里,可她不急,董鄂氏拉拢的人越多,她越高兴,更别提董鄂氏还拉拢了福临身边的小太监。她知道董鄂氏做了什么,不就是把抄的佛经供奉到万善殿引福临注意吗?今日的福临有多感动,来日得知实情的福临就会有多愤怒!

    董鄂氏确实精细过人,她把汤泉事件的痕迹打扫得干干净净,皇太后的人忙活了整整三个月,也没找出任何蛛丝马迹,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董鄂氏早在十五年年底时就知道自己是中了秘药而时日不久,可她能忍了一年才下手,真是好耐性。

    可这回她还是急了,皇太后冷哼,董鄂氏你还是太嫩了,下药这招你玩得太少了,就算你看了再多的医书又怎样,不照样乖乖地开始吐血了。

    皇太后已经可以自己撑坐起来,而且慢慢说话也吐字清晰了,她决定,该是打开慈宁宫的大门,重新出山的时候了。

    慈宁宫首先迎来了由皇后带队前来请安的队伍。

    三个月的后宫当家作主的经历让皇后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她这三个月过得着实不容易,先不提其他妃嫔们给她下的各种小绊子,就连淑妃也因为没有要到分管宫务的权利,很是对她生了一番气。单提那些协助她的皇太后的人手们,他们的主子不是皇后,而是皇太后,自然免不了瞧不上她、指手画脚、自行其事的种种针对她的行为,他们虽然不敢弄出大问题来,但为难皇后一下是在所难免的。苏麻喇姑倒是诚心诚意地帮了她一个月,可刚满一个月,苏麻喇姑就回去伺候皇太后了,丢下她一人面对繁杂的宫务。她能怎么办?咬牙挺着呗,如今她能自信地站在这里昂首挺胸确实太不容易了。

    旁边的妃嫔们小声嘀咕:“瞧她那得瑟样,等进了慈宁宫皇太后就会把权收走,到时看她怎么办?”

    皇后听见了,愣了一下,她确实没想到有这个可能?怎么办?她能怎么办?回去继续啃她的小核桃呗,那种日子她才是最习惯的。

    “请皇后娘娘和各位娘娘入内。”

    除了皇后以外,其他人都有四个多月没见到皇太后,皇贵妃也有近百天没见过皇太后,所以都大礼参拜。

    “都…起…来…吧。”

    清晰缓慢的声音传来,胆子大些的都抬眼望去,只见上首端坐着的皇太后容颜未改,看起来还略胖了些。皇太后表情轻松,冲皇后招了招手,“来,坐到我旁边来,你们也坐下吧。”

    “谢谢皇额娘。”

    “谢谢皇太后。”

    “皇后这三个月来辛苦了,做得好,以后要继续好好做。”

    “是,皇额娘。”

    “皇贵妃气色不太好,就不用上哀家这儿来请安了,还是好好保养身子吧,听太医说你都吐血了,唉,可怜的孩子。”

    董鄂氏脸色越发白了,她实在没想到皇太后直捅捅地把她的病说了出来,这话传出去,她先前拉拢的那些人都不会再把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