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农家乐 >

第157章

重生农家乐-第157章

小说: 重生农家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秦头哪里肯听她的,反而把她骂了一顿,骂她鼠目寸光,不为老秦家前途着想,把张氏气得好几天不肯理睬他。
  过了些天,家里地窖挖好了,架了梯子下去,东西一样样地放在里面,非常方便。秦大福和秦业,照旧轮流地在场里睡觉看场。
  如今不再是草棚子,而是三间场屋,小小的,一间里面全是炕,一间放东西,也有间小堂屋放着桌椅。
  没了别的活,柳氏就和秀芹带着秀容在家里做针线活,秀娴不肯,照旧去场里忙活。
  这期间荆亮又来了一次,给了上一次的货款,又赊了一百斤瓜子和五十斤福豆去。秀瑶就当帮他的忙,而且也只赊给他一个人。荆亮自然感激不尽。
  这日秀瑶跟秦业道:“大哥,咱们去姥娘家,做粉条去了。”
  之前秀瑶说过的,做粉条让姥爷来看,她觉得不如去姥爷家的磨坊好。秦业自然同意,叮嘱爹按时喂猪,天冷了就给把草苫子盖上。场里的猪大棚虽然没有姥爷家那么好,却也是冬天覆盖草苫子保暖,夏天有蔬菜架子乘凉的。只是猪圈没有那么好,有点简陋,需要时常清理。
  秦大福自然不用儿子多叮嘱,他肯定会干得利利索索的,除了喂好小猪崽,注意保暖通风,还得剪羊毛、兔毛等去卖。另外羊也下了小羊崽,兔子也抱了小兔子,都得需要人照顾。
  秀瑶和秦业两人赶着驴车去了老秦头家里,如今是农闲却是磨坊加倍忙碌的时候。家家户户准备着过年的面粉,都排着队到柳家磨坊来推磨,城里人也越来越多到这里买面的。
  老柳头看到他们很高兴,跟秀瑶道:“王老大说,冯家粮店都降价了。嗨嗨,这说明,咱们生意做的不错。”
  秀瑶也替姥爷高兴,“姥爷,那咱们生意受影响不?”
  老柳头道:“多多少少会受点,不过他降价更好,大家跟着受实惠。反正这么多人家,咱们一家也做不完这些生意。我听人说,他们也在弄水磨坊呢。”
  水磨坊不是什么保密的东西,江南几乎随处可见,这边不过是水源没有那么方便,所以还是用牲口的多。冯家要开,当然是自由的,老柳头也不当回事,毕竟一家磨坊做不完所有的生意。
  柳升过来:“冯家今年跟疯了一样,四处揽事。以前他们就是租地给人种,再就是开几家铺子,不跟咱们老百姓抢生意做。下半年他们开了几家铺子,连面店、炒货铺子都有呢。”
  原本冯家有间大的杂货铺子,卖各种东西,没想到还不满足,连小本买卖也插一杠子,所以不少人心生不满,却也不敢多言。
  王老大他们的生意稍微受了一些影响,不过影响不是很大,毕竟冯家也不是专心要做这个的,而且手艺也差劲一点。原本冯家老爷子当家,精力主要集中在租地以及开那种赚钱的大铺子上,例如药材铺、绸缎铺、瓷器铺等,粮油店只是他为了方便才开的。
  秀瑶笑道:“这些都是人家自由,谁想做谁就做,咱想别的办法,我和哥哥今天来,是想咱们做粉条呢。”
  老柳头感兴趣,就把手里的活儿都推了,听秀瑶讲。秀瑶把过程和他们说了一下,然后择日不如撞日,当天就准备。
  秀瑶让姥爷找几个妇女来帮忙,先把鲜地瓜用擦子擦片,然后又有两个青年专门拿着大砍刀将切片的地瓜剁成小块。
  柳飞见了,道:“瑶瑶,这样太麻烦了,我有个办法,你看看行不行。”
  秀瑶笑道:“哥,我正头大呢,不知道怎么办才能省力气。”
  柳飞:“擦了鲜地瓜干,咱们拿到碾台子上去,然后把碌碡刷干净了,用碌碡像打场那样压碎。”
  秀瑶拍手叫好:“哥,你真聪明,这样好,省事多了。只要把地瓜干压破就好,然后再放到水磨上碾碎成糊糊就好。”
  柳升听见立刻去忙活,他把碌碡冲刷得干干净净的,然后将碌碡放在碾台子上,套上驴,呼呼啦啦地就将鲜地瓜干压碎了。
  压碎的地瓜干,秀瑶就让人拿到水磨上去,然后继续磨成糊糊,秀瑶随时用手试试,如果不够碎就要求再磨一遍。
  柳红木也来帮忙,他好奇地看东看西的,问秀瑶:“瑶瑶,你从哪里知道这么多?”
  秀瑶笑道:“书上看来的呀?”这用红薯提取淀粉做粉条的土法子,她还是从农广天地的节目中看来的,毕竟在农场做技术支持,不能不多了解一些东西。他们的农场,可是集合了生产、旅游、度假、科研等于一体的机构呢。
  柳红木佩服得不得了,书上原来有这么多东西呢,他还以为就是摇头晃脑跟书呆子一样呢。
  忙活了四天,压了一千斤鲜地瓜,都做成了糊糊。
  第五天,秀瑶就让人不要再擦地瓜了,而是把那些糊糊都装进矮一点的缸里,然后拿清水冲稀,然后不断地搅拌。
  柳升和几个青年就拿着细罗按照秀瑶的要求,把冲稀的地瓜糊糊不断地过滤,将最终过滤剩下的浆液盛在缸里面。
  秀瑶时刻关注着,半天的时间,淀粉都沉在了水底。柳红木就看她一会用手试试,一会又稍微尝一尝的,看起来非常神秘,不由得看呆了。
  秀瑶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对柳飞道:“哥,跟俺姥爷说,开始舀水了。”
  柳飞就找了老柳头和柳五几个人来,把缸里的水倒掉,舀干净,慢慢地就剩下了水底下厚厚的淀粉。老柳头等人惊呼:“哎呀,这是什么?”
  秀瑶笑着解释:“姥爷,这是芡粉。书上说过做索粉的方法,就是这样的。”
  老柳头哪里懂书上,他问柳飞,“你怎么不知道?”
  柳飞挠头,“爷爷,我本来说我笨的。”
  秀瑶给他解围:“姥爷,俺小飞哥已经知道很多啦。”她也不解释自己从哪里看来的,反正就是书上看来的,他们也不能让她把书拿出来吧。
  老柳头嗨嗨笑起来:“那倒是,你小飞哥现在可厉害呢,打算盘,啪啦啪啦的,来咱们磨坊的人,都说他厉害呢。”
  柳飞害羞,脸都红了,“爷爷,我就会记账,那有什么厉害的。”
  柳红木咬着嘴,皱着眉,记账已经很厉害了好不好,真是读了书就矫情了,爷爷整天说柳飞读了书懂礼了,还考虑要不要让他也去读呢。他看秀瑶,觉得她和别的姑娘不同,小小丫头就懂那么多,说话也文绉绉的。
  等把水都舀干了,秀瑶让柳升把早先预备好的很大的大包袱抻起来系在四根柱子上。老柳头让他直接系在一间磨坊的四个大铁钩子上,那是专门用来磨豆腐沥水用的。
  秀瑶就让人把那些淀粉都挖出来,放到大包袱上,让它慢慢地滴水。那包袱是用粗线织成的孔比较大的布,专门用来做豆腐的。
  老柳头看着那几挂被压得低低的包袱,问秀瑶:“丫头,什么时候能好啊?咱们还要怎么做?”
  秀瑶笑道:“姥爷,你不能急呀,吃豆腐还得好半天呢。”
  不只是老柳头急,别人也急呢,听她说是做粉条,可分明就是一些糊糊,哪里是什么条呢?怎么也得跟面条差不多吧。
  秀瑶笑道:“姥爷,肯定差不多,你等着看吧。”
  过了一夜,第二天秀瑶早早地就去了磨坊,看见老柳头双眼发红,眼袋肿大,不禁关心道:“姥爷,你没睡觉啊。”
  老柳头纳闷:“我还寻思半夜能好呢。”
  秀瑶扑哧笑起来,“姥爷,它又不是田螺姑娘,自己哪里出起来呀。我们还得加工呢。”
  老柳头就催他快点,秀瑶就让人在屋子里生火,将温度升高。她对老柳头道:“姥爷,以后咱秋天晒芡粉,就不用生火了,十几天就能晒干。”
  小屋里火生得旺旺的,那芡粉早就不滴答水了,经过高温的蒸腾,干得很快。秀瑶又让人摊得薄一点,不过两天时间,粉团就好了。
  老柳头捏了捏,发现都散了,成了面粉一样的东西。他诧异道:“瑶瑶,咱家里那么多地瓜粉,怎么不用那个?”
  秀瑶笑起来,“姥爷,地瓜粉能做面条吗?”
  老柳头想了想,摇头:“好像不成,一下子就散了。”
  秀瑶道:“是呀,所以咱们要提取这个芡粉呢。”她看看时候差不多,就跟老柳头道:“姥爷,吃了晌饭咱们就来下粉条了。”
  老柳头自然说好,他激动着呢,自从秀瑶给他弄了地瓜、帮着改造了水磨坊,他对秀瑶好奇着呢,就看这丫头还有什么好玩意。
  大家晌午饭粗粗地吃了,然后召集了十几个大劳力,由秀瑶指挥着下粉条。
  擦地瓜干的时候,秀瑶就让柳升撑船送她去杨家屯老解铁匠铺子,打了一套做粉条的模子。她把从前见过的改造了一下,现在用起来更方便省事,就算女人也能做。
  大家就在磨坊下粉条,一口锅一直烧着,里面是满锅的开水,咕嘟咕嘟地翻滚着,另外一大缸冷水,刚从泉子里打出来的,拔凉拔凉的。
  秀瑶先和老柳头两人调了芡粉糊糊,然后把芡粉倒进盛着干芡粉的一个大缸盆子里,然后让好几个人一起不断地搋面。一直搋个不停,一边搋秀瑶一边检查,看差不多了,秀瑶道:“搋粉成功,好了。”
  大家都很高兴,等着看下面如何,秀瑶就让柳升站在桌子上,拿着漏勺,然后她让姥爷挖了一大团面过去,放在漏勺底层。然后把顶层盖上去,上层漏勺盖子有个把手,可以一直拧,就能滑下去,然后把面团压出一条条的粉条来。
  长长的粉条流进滚开点水里,一下子就熟了,秀瑶见状对柳起道:“大哥,快点拿大筷子捞出去,过凉水!”柳起就和柳五两人用秀瑶找人做好的长长的木筷子将粉条捞起来,放在凉水缸里。
  秀瑶又让另外两个人将粉条从凉水里捞起来,然后用一根木棍穿过去,搭起来晾着滴水。
  粉条很快就冻上了小冰碴,秀瑶又让人把粉条都扒拉开,不要有黏连,免得到时候成了一坨。冰冷的水,拔凉拔凉的,大家要轮换着从冷水里捞粉条,不过他们却很开心,热火朝天的,就不觉得那么冷了。
  有人悄悄地将粉条塞进嘴里,嚼了两下,喊道:“哎呀,真好吃,爽口又筋道呢!”
  其他人也纷纷试试,都说好吃,秀瑶笑道:“等明天好了,咱们拿猪肉炖一大锅,让大家吃个够。”都说好吃,才能打广告,到时候都买呢。
  大家齐声叫好。
  粉条差不多好了,秀瑶等不滴水的时候就让人抬进临时暖房里去,继续挂在里面晾。屋子里继续生活,温度很高,不过两个时辰,粉条就干燥好了。
  秀瑶试了试,觉得不错。等都好了的时候,她让人都拿下来打捆,然后称一称重量。一千斤的鲜地瓜,出了两百五十多斤的粉面子,最后出了两百斤多一点的粉条。
  做这个的时候,秀瑶留了心眼的,外人来帮忙的,只会做一个环节,不能全做下来。而秀瑶也不要垄断这种技术,只需要垄断一段时间就好。加上地瓜,她就能多赚一笔,毕竟这种古代叫做索粉的东西,不只是她自己会做,说不定在某地就有人做呢。
  晚上,老柳头让柳升去把自己家冻着的二十斤肉、六只猪蹄子、四十斤猪骨头都拿出来,剁成块,用大锅炖,秀瑶让多添水。
  “炖肉中途可不能加水,要不不香呢。”大家都知道这个,所以宁愿开始多加水。
  差不多的时候,又扔了大白菜进去。炖了半个多时辰,那肉的香气早飘到十里外去了,馋得磨坊的人一个个直流口水。
  秀瑶让柳起掀锅,她看了看,水足够了,她让姥爷往里加粉条,多多的加,然后又盖过继续填柴火烧火。
  又过了一刻钟多一些,大家都忍不住了,围到小伙房外面等着吃肉。来帮忙的人都端着小盆子,等着分了拿回家去跟家人分享呢。
  秀瑶估摸着火候,喊道:“好了,开锅!”
  老柳头大喊一声开锅,柳升和柳起就把大锅盖掀开,顿时白气升腾,香气四溢,大家忍不住咕咚咽了一大口口水。
  老柳头估摸着锅里的肉和来的人数,先盛了一大盆放在旁边自己家吃,然后就开始个给人分。
  一人一小盆,有肉有骨头有粉条有菜有汤,分得匀匀活活的。有人忍不住先吃了一口粉条,吸溜一声就进了嘴里,烫得嘶嘶拉拉的,一嚼,忍不住叫起来,“太好吃了!”
  其他人一边咽口水一边也尝尝,都纷纷叫着好吃,都忍不住飞奔回家跟家人分享。
  老柳头也当成大事情来庆祝,让人开了酒坛子,又让秦业赶着驴车先去给任先生送一小盆,顺便把秦扬接回来,再去家里把姥娘、大舅妈、大嫂子和小正正都接来,在磨坊里一家人庆祝。
  睡觉的小屋坐不开那么多人,磨坊里却足够,大家就围坐着大桌子,吃得惊叫连连,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