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十里红妆 >

第128章

十里红妆-第128章

小说: 十里红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盈过后说与简妈妈听,两个人笑了好几天。

不过因为谢长瑜去世的缘故,还有婆婆谢夫人正病着,从来不在丈夫面前说笑,只在背后缓解一下情绪。

简妈妈私下道:“大爷总是这么闷在心里也不好,奶奶有空多劝劝。”

劝?怎么劝?

自己从来就不喜欢谢长瑜,甚至因为前世的事,反而舒了一口气,可是丈夫却是失去了同胞兄弟,怎么会不伤心呢?

置身处地想一想,若是换做姐姐和大哥……

初盈赶紧打住念头,至亲的人,便是想一想都不行,别说真的发生了。

禄哥儿洗三礼的那天,初盈进宫去瞧了姐姐,一番礼仪忙完,才和母亲一起进了寝阁,留下来说话。

初慧扎了红头巾躺在床上,身边是大红襁褓的小皇子,目光爱怜,“我还想着是个丫头,没想到又是个小子。”

“小皇子是有福气的。”宋氏忙道:“前头有两个哥哥照应着,将来顺顺当当,皇后娘娘也少操点心。”

初盈笑道:“娘说得是。”

孙太后没了,孙家的势力倒台了。

皇帝出了南边的燕王心患,朝中已经荡平,可以自由自在的伸展手脚,…………要不是赶上太后国丧,只怕立刻就有人建议填实后宫。

国丧只得一年,初慧能赶在这之前生下皇子,避免了和新人竞争,对后位又多了一层保障,只要小心翼翼不出错就行。

…………少了同仇敌忾的对手,帝后间反倒生分了些许。

下半年里,后面又出了三件喜事,十月里初珍出嫁,十一月里谢六奶奶进门,一件喜事挨着一件。

不过这一切,都消散不了长房的低沉气氛。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因为刚巧赶上了太后的国丧,皇帝不好用兵,燕王也不便轻举妄动,…………虽然借口病重没有入京奔丧,但总算相安无事。

一眨眼,就到了年根儿。

谢夫人的病不但不见起色,反倒有越发沉重的迹象,虽说她的年纪不大,但到底不是什么好兆头,府里的气氛越发低迷。

晏氏自丈夫去了以后,出了每天的晨昏定省,就一直躲在屋里不出门。

平日即便是见了人,也没什么话说。

像是一朵开得正娇艳的花朵,突然失去了养分,失了生机,眼神里少了平日的灵动机敏,说话做事都慢了半拍。

初盈自己的精神就不大好,更无暇顾及旁人。

和盛二奶奶商量起过年的事,今年不好热闹大办,不过是按照往年的旧例,倒也没费多少周章,一个下午就拍了板。

日子寂寂无声,唯一给大家带来点欢乐的,便是重哥儿。

他是正月初一出生的,马上就要周岁了。

上半个月里,就对走路开始很有兴趣,最喜欢扶着床沿来回挪步,也不嫌累,章奶娘去抱他,还会用他唯一会说的话,来表达不满。

“不,不不……”重哥儿挣扎不过,十分愤怒。

初盈在旁边笑道:“怎么先学会这么一个字?就知道不。”

章奶娘搂了重哥儿在怀里,哄道:“重哥儿乖,你现在年纪还小不能走太多,咱们把骨头长结实了,慢慢儿来。”

重哥儿眼睛一直瞅着地上,挥舞着一双小胳膊,还想下地去。

还是简妈妈端了桂花糕过来,递了一块儿,方才哄住了他,“又松又软,吃上小半块儿都没事。”

哪知道重哥儿吃着香甜,吃完了好要。

初盈柔声道:“不吃了,等下晚上还要吃饭呢。”

重哥儿不愿意,坚持还要吃桂花糕,母子两个僵持了一会儿,最终以重哥儿抗议无效,哇哇大哭而结束。

章奶娘陪笑道:“少吃一点也不碍事。”

“不是不碍事。”初盈正色道:“他要就依了他,一哭又依了他,将来就会惯出毛病来,学会拿哭来威胁大人,不能事事由着他的性子。”

章奶娘讪讪,“奶奶说的是。”

“你是重哥儿的奶娘,他好了,少不了有你一份功劳。”初盈许诺了一句,又怕她打马虎眼,郑重道:“我说的话要记在心里。”

重哥儿是谢家长房的嫡长孙,得的又晚,家里人对他都多有纵容迁就,若是父母再不认真约束,担心养坏了孩子。

…………小叔子的前车之鉴犹在,不免严厉了些。

章奶娘有些面皮涨红,忙道:“记住了。”

简妈妈在旁边笑道:“人家都是严父慈母,到了我们重哥儿这里,却是严父严母,长大了一准儿是个懂规矩的。”

初盈也不想气氛太过沉重,缓和神色,“抱重哥儿出去吧。”

重哥儿扁着小嘴,一双乌黑的眸子里汪着泪水,眼巴巴的看着桂花糕,最终还是被章奶娘抱了出去。

甘草进来道:“奶奶,夫人让你过去一趟。”

婆婆一直消沉不愿理会别人,今天突然传话,想来是心劲儿转过来了。

初盈心头微松,赶忙收拾一番过去。

进了门,只见晏氏和锦哥儿也在,略有些诧异。

锦哥儿快一岁半了,早就走得稳稳当当的,说话也早,在奶娘的教导下,小小声喊了一句,“大伯母好。”

初盈冲他微微一笑,“好。”

谢夫人穿了一身绛紫色的暗花大袄,带了金钗,虽然还有憔悴之色,但瞧着的确是精神好了些,开口道:“坐罢。”

一副要谈正事的样子。

初盈正在思量,就听婆婆道:“先带锦哥儿出去。”将丫头婆子撇得干干净净,静默了一阵,看向晏氏,“我想过了,你还是另外择人嫁了罢。”

婆婆让晏氏改嫁?初盈大吃一惊,抿嘴不敢吭声儿。

143、将倾(下)

“娘……”晏氏是当事人,比初盈更加震惊,——难不成自己和母亲说话,被小丫头们听了去?带着三分不安,小声道:“怎么这样说?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念头。”

“不为你有不有。”谢夫人的眼神柔和了些,更多的却是伤感,“孀居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的,我是过来人,你实在是太年轻了,没必要吃那份苦头。”

初盈有些尴尬,这种事不是应该避讳一下?迟疑道:“娘,要不我先出去……”

“不用。”谢夫人语气笃定,“还有话要跟你说。”继而看向晏氏,“老五走了有半年了,该哭的哭过,该伤心的伤心过,以后自己好好过日子罢。”

晏氏目光惊慌,跪下道:“娘,是不是儿媳哪里做的不好?我并没有……”眼泪不自觉的掉下来,“我能守着锦哥儿的……”

谢夫人也红了眼圈儿,但执意道:“你还是另外择人吧。”

初盈插不上嘴,只好默默的给婆婆递了帕子。

晏氏一直低头哽咽难言。

谢夫人接着道:“你走了以后,锦哥儿就由我养着,将来我不在了……”视线转向初盈,“就由你来照看。”

初盈听得一阵心酸,难过道:“娘你别胡思乱想,锦哥儿和重哥儿还小,我又年轻,将来还要靠祖母指点着呢。”

“我知道,我知道。”谢夫人说了一阵话,似乎有些累,往椅背里靠了靠,“今儿当着老五媳妇的面,你先把这件事情答应下来,不然……,她也不能安心的走。”又道:“你放心,并不是过继给你们长房,你只是大伯母,帮着照看一下侄儿。”——

意思是,不会因为锦哥儿年纪大,就占了重哥儿的嫡长孙位置。

初盈不由默然,——晏氏才得十七岁,当然还是另外改嫁了的好,而自己是做大伯母的,即便婆婆不交待也会照看锦哥儿。

婆婆这么做,不过是想让晏氏安安心心的离开。

于是郑重应道:“娘放心,我和长珩必定待锦哥儿有如亲生,和重哥儿一样……”

话未说完,晏氏那边“哇”的一声,用帕子捂了嘴,痛哭起来——

倒好像是初盈抢了她的儿子。

可是谢夫人再明理,能让守寡的儿媳改嫁,也断不能让她把孙子带走,谢家又不是薄祚寒门,——别说一个锦哥儿,就是十个也养得起。

晏氏可以放走,锦哥儿却肯定要留下来的。

初盈无法去劝解晏氏,都是做母亲的人,母子分离的心情能够理解,同时站在谢家儿媳的立场,亦不好开口多说什么。

晏氏泪水涟涟,哭道:“娘……,我不改嫁,别把我和锦哥儿分开。”上前抓住婆婆的衣襟,哭得缓不过气儿。

谢夫人本来身体就不大好,再者失去小儿子满是伤心,身心倦倦的,由着晏氏哭了一阵,只对初盈道:“你下去安排,明儿请晏夫人过来一趟。”

那边早有丫头扶了晏氏,劝道:“奶奶快别哭了,夫人该进去歇息了。”

晚上谢长珩回来,听了此事,顿时脸色一变,连饭都没顾上吃就去了上房。

“母亲。”他有些着急,有些不解,“你怎么让老五媳妇改嫁?”

“不改嫁还能怎么样呢?”谢夫人淡淡道:“她才十七岁,难道真的要她为老五守一辈子寡?”忆起往事,“当初你爹走的时候,我已经过够了荣华富贵的日子,再看着你和老五两个,不论多苦都能忍……”说到此处,又是一阵伤心落泪。

谢长珩有些默然,片刻后道:“五弟才走了半年,也不用这么急……,怎么也等锦哥儿大一些……”有些语无伦次,“这般薄情!”

“罢了。”谢夫人不无伤感,“他们俩哪里来的情分?小两口本来就不同心,还要让她年纪轻轻守寡,日积月累必定生出怨气,连累了锦哥儿,也让家里的气氛不好,不如放了人大家好过。”

谢长珩像是一时难以消化,没有出声。

谢夫人又道:“再说初嫁从父母,再嫁由自己,等到她有了那个心思,便是想拦也拦不住的,不如现在好聚好散,大家还留下一份情面。”

正如谢夫人猜想的那样,次日晏夫人过来时,听说谢家主动放人,千恩万谢的,坚持要把晏氏的陪嫁留下来。

“给锦哥儿傍身。”晏夫人也是伤心,哭了一阵,“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是我心疼女儿,若是有冒犯的地方,切莫怪了锦哥儿。”

谢夫人冷淡道:“锦哥儿是我嫡亲的孙子,老五留下的独苗,夫人不用担心。”语气里已经有了疏离,更是一副不愿多谈的样子。

晏夫人只得无奈起身,去领自己女儿。

晏氏原是不愿意的,奈何婆家不要,娘家坚持,再者想想去了丈夫,又有哪一点值得自己留恋?唯一舍不下的,便是儿子。

晏夫人劝道:“傻丫头,锦哥儿是谢家的嫡子嫡孙,五房的独苗,你大伯又不是不讲规矩的人,将来少不了他的那一份。”红了眼圈儿,“你才多大一点儿,哪里能够一辈子守寡?那可是要苦到黄连心里去的。”

“我舍不得锦哥儿。”晏氏大哭,丈夫再不好,儿子却是自己怀胎十月生的,一天一天看着他长大,——那可是自己的心头肉啊。

母女俩哭了半日。

晏夫人又道:“你的嫁妆咱们也不要了,算是对得起谢家。”

生怕谢家的人反悔,迟则生变、夜长梦多,最后不管女儿愿意不愿意,叫了晏家的仆妇进来,连拉带扯就要强行带走。

“娘。”晏氏跪了下来,决然道:“我走,请容我去拜别一下婆婆。”

不走又能如何?母亲已经来接人,自己坚持留下来婆婆一样不喜,而且一想到丈夫是为苏氏死的,心头就有无限怨气。

狠一狠心,暂且不去想儿子便罢了。

跪拜婆婆原本就是应该的,晏氏去了上房后,又去了长房,竟然给初盈磕了头,“我自问不配做锦哥儿的母亲,今后恳求大嫂多加照看。”

简妈妈皱眉,“五奶奶起来吧,别折了我们奶奶的寿。”——

侄儿父亡母嫁,做大伯母的本来就有责任养育,哪里用晏氏来磕头?传出去,倒似自家主母不情愿一样。

“不为锦哥儿,大嫂也受得起这几个头。”晏氏坚持磕了头,红着眼睛道:“自我嫁进谢家,多亏娘的关心,大嫂一直以来的照顾。”语音哽咽,“这怕往后……,再也没有这么好的福气了。”

初盈说什么都不大好,只能道:“好好过日子罢。”

奶娘抱了锦哥儿过来,晏氏搂着他哭了一阵,方才道:“哥儿,以后要听大伯母的话。”泪流满面搂了儿子,再也说不出话。

锦哥儿年纪还小,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见母亲一直哭,自己也吓得哭了,还有些害怕,伸了胳膊要奶娘抱抱。

奶娘赶忙上去抱他,晏氏舍不得,又是一番难舍难分,一通乱。

后来还是晏夫人追了过来,才结束了这场热闹——

等谢长珩中午回来时,晏氏已经走了。

“果然是个薄情的。”他道,转目看向妻子,带着几分探究和疑惑,“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怎么说丢就丢下了。”

初盈静默了一阵,方道:“那也得看什么样的夫妻。”轻轻握了丈夫的手,“你我自然是有恩情的,可是老五你也知道……,他看重的是苏姨娘,心里并没有晏氏,这情分自然有些淡薄。”

谢长珩的表情略缓,轻声道:“你终究不会像晏氏那样。”

“胡说什么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