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月天唐 >

第240章

风月天唐-第240章

小说: 风月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座的诸位珍馐美味何人未有食过,飞禽走兽云中燕,江河湖流海底鲜,这些尔等吃得脑满肠肥就不是间接杀生?这就是尔等善养的浩然正气,正气何在?养的的是什么?是虚伪!?若是将这些当做君子的标准,那本侯宁愿不是君子,太过虚伪本侯觉得恶心!”
    “你!……圣上,老臣弹劾陈大人亵渎圣人教诲,请圣上降罪!”令狐绹被陈浩的一番说辞,说的是脸红脖子粗气结之下,只得请求李渼降罪于陈浩。
    大殿之上多是饱读诗书之人,虽然一旁少数的武将觉得大快人心,但是众多文臣却是七嘴八舌的围攻陈浩。李渼看着群臣在此激愤,他心中也是极为无奈,对于陈浩的感情他是极为复杂。李渼既希望陈浩能够留于京城替他治理天下,但是有时也不希望陈浩留在京城,因为每一次陈浩身在朝堂,除非陈浩不说话,否则总会说出与大众相左的言论让众人弹劾。
    陈浩对于群臣的激愤只是冷眼视之,而是冲着李渼郑重道:“圣上,可还记得先祖老聃《道德经》中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老聃将治国比喻烹小鲜,足以见得在这位道祖眼中,入得庖厨未必不是治国之道?高风亮节也未必就是正人君子!若是以令狐大人之言,那老聃就不是君子乎?”
    这一下陈浩搬出来李家自认的先祖李耳(老聃、老子、太上老君),将众人反驳之言驳斥的体无完肤。陈浩心道,你们爱搬动圣贤,那好啊,我也不遑多让反而更甚!你们敢驳斥圣贤吗?你们敢驳斥李家先祖吗?
    令狐绹闻听不禁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惊慌失措的解释道:“老臣并无此意……”群臣因为陈浩一席话又一次哑了火,李渼沉思良久突然觉得陈浩所言也颇具道理,但是最后却是疑惑道:“少傅所言有些道理,然若是据少傅所言,那孟子此言岂不是有误?”一更。……by:89|10054420……》

第049章 君子所为

    第049章君子所为
    “非也!圣上,孟子乃是儒家第二圣贤,岂能出言有误!”陈浩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见令狐绹与卢匡二人神色有异,于是心中一动便朗声回禀道。
    陈浩此刻心中很是明白,今日他若是说出孟子的语录有误,那他将会成为天下儒学之士的公敌。自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已经成了朝廷招贤纳士的标准,成了文华正统传承的一种形式。随后隋朝施行科举制度,更是进一步使得儒学成了天下学子必读之经典之作。如今这个被天下文人奉若经典圣经的孔孟之道,竟然有人出言诋毁,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哦?那为何少傅方才……”李渼一听这话心中更是疑惑不解了,心道方才你可是一口否认孟子的语录,怎么这个时候又突然肯定了呢?
    “圣上,微臣可未有说孟子的话是错的,微臣是根据老聃经义所感!”陈浩心道若是别的事情他承认也无可厚非,但是今日这件事情打死也不能往自己身上背,因为这件事情的分量太重,他背不起!
    这时卢匡却冷哼道:“陈大人此言可真是眼前不搭后语,既然陈大人声称孟子所言无误,那请问陈大人,老聃与孟子二位圣人语录相背而驰,你又作何解释?”
    卢匡的这番询问可谓用心至深,陈浩看着卢匡那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容,心中早已在心中骂了无数遍。这步步紧逼的追问,可谓是将陈浩渐渐地逼近了死胡同。如今他无论赞成哪一方言论,都会招来他无法抵抗的海啸。如果他要是不作回答处于中庸之道,那么令狐绹与卢匡等人就会拾起之前的理由,反击他有辱斯文伤及风化!
    想通了这些,陈浩暗自冷冷一笑,未有理会卢匡,而是向李渼敬问:“圣上,微臣请问创业与守业两者那个最为艰难?”
    李渼此刻也很想知道儒道两位圣贤,留下的语录箴言那个为真。然而此刻陈浩问道创业与守业的问题,他虽不知为何,但也沉思片刻之后郑重道:“从白手起家,由无到有,这一路的艰辛与磨难不可想象,创业之难可谓难如蜀道!而守业看似受先祖余荫得以享受清平,实则不然,守业者误之毫厘便可谬之千里,故而不可有一丝懈怠!正如历代诸朝,皆是盛极一时,而如今呢?子孙不济祸患必起!视圣祖之训示如无物,乃至最后亡国……故而创业难,守业更难!”
    见李渼能够将两者难易,分析的如此透彻,陈浩心中也是颇觉欣慰。于是接过李渼的话茬说:“圣上理解很是精辟,方才正如圣上所言创业难,守业更难,若是子孙后人不孝就会生变!创业者皆是圣明之主,这一点卢大人、令狐大人、以及诸位大人可否认同?”
    陈浩如此问及朝中所有大臣,却无一人持反对意见。陈浩见状却是露出了一丝邪笑:“卢大人,知道为什么尔等会认为,老聃与孟子二位圣人语录相背而驰吗?那是因为尔等都是不孝徒子徒孙,经历千年曲解圣人之意,竟然还自鸣得意洋洋自得,尔等可知如此罪过千秋乎?”
    “你!……”
    “陈大人,你休得胡言乱语,我儒家经义岂能任由你任意曲解!?”这时国子祭酒范廷峰出言怒斥陈浩,他乃掌管国子监可谓是儒学大师,如今陈浩在他面前大放厥词,让他这个老腐儒实在是无法接受?
    “……”
    一时之间陈浩又成了众人攻击的焦点,而陈浩却是不慌不忙道:“经义之中尔等理解为‘君子须得远庖厨,而由女子与小人近庖厨染血腥!’,这番释义尔等不觉得可耻吗?让别人积杀生之累孽,而利己之享乐!这就是你们定义的儒家思想?损人利己与小人何异?”
    “这……”
    陈浩此刻已经难以自控,心中对这帮自以为是君子的众人很是不满,于是向李渼深施一礼恭敬道:“圣上,微臣听闻当初圣上御封微臣定北侯时,有众位大臣私下腹诽微臣屠杀幽州一万俘虏,实在是罪不可赦!”
    “额……对!确有此事!”李渼还未有从陈浩的新奇怪论之中走出,于是有些尴尬的回应道。
    “那微臣觉得自己并无罪过,君子都可以损人利己,那微臣并非君子,做些杀戮又有何不可?”
    “额……这个……诸位爱卿有何看法?”李渼被陈浩的这番奇谈怪论整的是哭笑不得,最后只得将问题扔给了令狐绹等人身上,心道你们不是平日里很是能说会道吗,今日倒要瞧瞧你们该如何作答。
    这一下可是将众人给问住了,心道这都哪来的荒诞怪论。但是明知如此众人还是无言以对,因为这等诡辩实在是太过刁钻。最后令狐绹气急败坏的沉声问道:“老臣无能,不过老臣很想知晓陈大人是如何理解圣人语录的?”
    这一问倒是问到了众人的心声,此刻群臣虽然很是气恼,但是也想听听陈浩是如何解释‘君子远庖厨’!李渼也很想知道陈浩的理解,他与众多大儒不同,当年在东都的一年多里,他经常与陈浩谈论古今,其思想要比一般人容易接受陈浩的理论。于是沉声道:“少傅,朕也很想知道,何为真正的君子!”
    “遵命!”陈浩拱一礼继而正色道:“圣人留于后人语录可谓字字珠玑,只是后人往往断章取义不求真解,以至于千年之后世人所误者深!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因此君子远庖厨,其主旨是君子心中的那一丝不忍之心。这也就是儒家讲究的仁心处世,仁心渡世!而仁与不仁仍在于心!
    而如今世人皆把这句君子远庖厨,当成衡量君子的标准,实在是曲解圣人之意。并非远离庖厨就是君子,入庖厨就是小人!归其在于心尔!仅凭衣着靓丽、仪态端正,谦谦有礼、文采斐然……这些便是君子?非也!试问平日里有人不仁不义,然而就凭此人远离庖厨,就断定此人是君子?”说到这里陈浩心中犹如巨浪滔天一般,继而神色庄重的朗声道:“何为君子?君子需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一更。……by:89|10054421……》

第050章 御花盛宴

    第050章御花盛宴
    清风伴乐丝竹声扬,数百名文武百官济济一堂,各按官衔高低分层落座,不同的服饰犹如春天盛开的百花,一起在悲寂的秋日盛放。每个条桌上都摆满了珍馐果品,精制的酒具里盛满了美酒,司礼太监和宫女们分队伺候,随时为宾客官员们斟酒送菜。
    席间的陈浩自顾的坐在一旁沉默不语,自从几日前朝堂驳论之后,陈浩的心情就一直郁郁寡欢。因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他与穆鲁诗雅的婚事。前几日陈浩曾写了一份奏章,其中详述了他与穆鲁诗雅的事情,希望李渼能够同意此事。因为根据礼法婚姻来说虽然他这是纳妾,根本没无需向李渼禀报。
    但毕竟他是一个臣子,而穆鲁诗雅又奚王之女,这等关系两族利益的婚娶大事,还是需要禀告圣上为好。可是这份奏折呈上之后,就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不过对于二人的婚事,李渼是既没有答应也没有否定,这倒是让陈浩心中一直有些惴惴然。
    而参加这场宴会的穆鲁诗雅,此刻正坐在陈浩的身旁。此刻她的心情倒是非常的好,美目不停地流转于诸多美景之间,京城之地本就繁花似景,更不要提装饰奢华的的御花园了。
    “哥哥!那就是永福公主吗?”穆鲁诗雅凑近陈浩耳边,玉指轻轻地指向对面不远的宫装女子。
    陈浩此刻神思早已不在席间,经佳人在耳边吐气如兰,陈浩心神不由一动,随即尴尬的抬起头,顺着穆鲁诗雅所指的方向望去。对面一袭娇美裙装的女子不是别人,还真的是永福公主李泷。此刻李泷正坐于席间低头自饮,而本应两人同坐的席桌,却只有她孤零零一人。
    “秋雨,你是如何知晓他就是永福公主的!”陈浩此刻觉得颇为新奇,今日宴席不单单有文武百官,还有不少王子公主,在如此多的女眷之中,这穆鲁诗雅是如何知道对面的女子就是永福公主呢。
    穆鲁诗雅抿嘴一笑,随后轻声道:“哥哥,你是心不在焉,可是有却心牵于你哦!方才秋雨可是一直暗暗观察,那公主一直在偷偷地看你……”
    “额……”陈浩闻听此言脸色为之一僵,随后不由自主的偷瞄了对面一眼,见李泷还真的不时望向这里,于是慌忙的收回目光,继而对着穆鲁诗雅佯怒道:“你这丫头,就知道胡乱猜测!”
    穆鲁诗雅俏皮的冲陈浩吐了吐舌头,嘴上很不服气道:“哥哥你不用骗秋雨,关于她与你的事情,秋雨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呢!”
    “有些事情并非你想的那般简单……”陈浩未有回应穆鲁诗雅,而是执起酒杯自斟自饮自语道。
    ……
    此刻御花园中丝竹又起,立部伎、坐部伎的乐舞依次出场,彩袖飞舞,锦带飘飘。
    “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龙龟涌圣泉,昔日昔时经此地,看来看去渐成川,歌台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胜往年,莫言波上春云少,只为从龙直上天!”
    十二位头戴芙蓉冠的舞伎想是坐部精华,将开篇一曲《龙池乐》演绎得妙艳动人,众人无不如沐春风,暖意洋洋。
    紧接着,玉笛声中,《紫云回》余音缭绕,清响飘逸;胡琴悠悠,《凌波曲》婉转淡雅,渗人心脾;琵琶铮铮,《秋风高》云天澄澈,凉风习习;最后羯鼓长笛相合,五十名少女齐舞《春光好》,把个艳阳天衬得娇艳欲滴,春意盎然,酒酣耳热的百官们采声震天。
    陈浩听着丝竹舞蹈以及这犹如古诗的曲子,不由有了诸多感叹,要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真正帝王多才多艺却又盛世并存的朝代,也只有唐朝无疑了。这首《龙池乐》可谓出自李隆基之手,这位梨园鼻祖既开创了开元盛世,又在艺术上有如此成就,着实是让陈浩内心敬感且佩。
    觥筹交错间众人推杯换盏好不快意,虽然陈浩久不在京城为官,但是在京担任要职的于珪、白世言等人,却是与陈浩相互敬酒叙谈朋友之谊。故而,御花园内其乐融融一派祥和之景!
    御座上,居于李渼身旁的王婧王皇后,却含沐微笑、轻启朱唇娇声道:“圣上!听闻奚族的公主来朝入京,不知可有此事?”今日王婧身着红黄相间的金银丝鸾鸟朝凤绣纹朝服,高高的发髻显得雍容华贵,姿态婀娜举止大方。
    李渼今日更是一身盛服,衮龙袍尤为显眼,见皇后有此一问,李渼便轻笑道:“正是!奚族的小公主是跟随少傅一同回京!”
    “哦?臣妾倒是向见一见这位异族女子……”王婧眼波流转,似乎在思量着什么。
    “嗯!既然皇后想要召见,朕这就传旨!”李渼没有想太多,于是对身旁的王公公低语了几句。
    王公公会意的点了点头,站在玉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