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东汉末 >

第660章

混在东汉末-第660章

小说: 混在东汉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毙命,最多就是穷一点,可是百姓丢了土地,就是死亡,孰轻孰重,你们应该分得清楚。”

有人勃然大怒:“那我们还投降干什么,决一死战!”

沮鹄摇摇头:“你们不可能决一死战,只有一死。”面对对方的冷笑,他伸手一指城外:“现在城外有大将军的五万精锐,近六万黄巾军,在他们的身后,还有近百万要保护手中土地的百姓,你们觉得你们还有什么机会?”

那人沉默了好久,恨恨的说道:“瘿陶城坚池坚,不是那么好打的。”

沮鹄耸耸肩,很无所谓的说道:“那你们就慢慢守着,大将军有的是时间。大将军要在冀州推行新政,召集各郡的豪强商讨大事,人来得太多,大将军忙着和他们讨价还价,一时半会的还顾不上瘿陶城,你们大可放心。不过……”沮鹄话锋一转,促狭的笑道:“我还是想提醒诸位,谁让家父和诸位都是老朋友呢。等冀州的工商之利全分配到位,你们再想加进去分一杯羹,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当然了,你们可以等袁谭打败大将军,收复冀州,进而夺取天下,那时候你们今天的付出就可以获利百倍万倍。哈哈哈……”

沮鹄笑得很开心,很放肆,那些人听了,一个个沉默不语,其中一人被沮鹄笑得按捺不住,拔出环刀,大声喝道:“竖子大胆,就不怕你走不出瘿陶城,看不到你沮家如何享受大将军的恩典吗?”

沮鹄冷笑一声:“我既然敢来,就不怕你们动武。想当初我失守飞狐道的时候,就该死了。没能为袁车骑死,那就为大将军死,总还算不枉此生。只是委屈诸君为我一个小子陪葬,我真是有些过意不去。”

众人愕然,连忙拉住那位冲动的仁兄。杀了沮鹄,以后还怎么和沮授见面,再送刘修一个杀人的借口,实在不值得。

在仔细权衡之后,众人一致认为,既然袁绍已经死了,袁谭反败为胜是根本不可能的是,与其顽抗到底,最后连命都没了,不如现在就降。正如沮鹄所说,土地被刘修分了,可毕竟还有家产,还可以在工商之利中分一杯羹,不管怎么说,都比最后一无所有的好。

不过,他们损失太大,必须要刘修给一点补偿才好。面对这些如丧考妣的君子,沮鹄暗自感慨了一声,大将军说得对,德者得也,归根到底,大家图的还是利益,跟着袁绍是为了利益,跟着他也是为了利益,只有得到了利益,才能考虑所谓的道义。这叫什么来着,利益是基础,道义是上层建筑,没有利益的道义是空中楼阁?

沮鹄领着城中豪强的代表出城与刘修谈判,刘修有些不高兴,当着代表的面,斥责了沮鹄一顿,大意是说他办事不力,战便战,降便降,我不想和他们谈什么之类的,现在想签约的人多得应付不过来,何必把瘿陶城里的人再拉过来凑热闹?

沮鹄很惭愧,代表很无语,原本想和刘修讨价还价的心思顿时淡了几分。在刘修象征性的让了一点步之后,瘿陶城开门投降。

九月初,李儒赶到瘿陶,一看到刘修,李儒就上前贺喜。刘修从出兵到几乎解决冀州的战事,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现在只剩下邺城一座孤城,这个速度实在是匪夷所思。

“没什么,大势所趋,水到渠成,换一个人来,也能做到。”刘修很淡定的说道:“你在益州做得很好。不过益州的事没什么难度,显不出你的本事,让你到冀州来,虽说是平调,有些委屈你,可是我希望你能做得开心。”

李儒笑了起来,连连摇头:“大王,正如你所说,益州有今天,其实和我没什么关系,先有大王打下的根基,后有长公主和阎公主持大事,又有王允等人襄助,我就是白拿俸禄,最多和朝廷吵两句嘴而已,实在没什么意思。冀州好,冀州人向来自负,又有燕赵之风,一想到要和那么多名士较量,我就兴奋不已,所以一接到命令,就日夜兼程的赶来了。”

刘修扑嗤一声,看来好斗的人不仅仅是甘宁,这位李儒也是个好斗份子。

“那我就放心了。邺城尚未攻克,你暂时就把瘿陶当成州治吧。先和各郡太守见见面,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我收拾了一些资料,你可以看看。不过,这些资料大多是冀州人提供的,究竟有几分准确,我不太有信心。我已经熬了他们十几天,想必他们现在眼睛都红了,你可小心一点,别被他们的热情吓住。”

李儒大笑:“大王放心,我一定不负大王所望。”正如他所说,他现在是斗志昂扬。那一次他主动请缨去做益州刺史,其实就是想搏一搏,在益州几年,他其实能做的事非常有限,不是他不能做,是他不想让刘修的那些人感觉到他的威胁,上有长公主和阎忠主持大局,下有王允、张超等人进行实际操作,他这个益州刺史夹在中间发挥不了太多的作用。他一直在等,等刘修确认他的忠诚,如今,刘修把他调到冀州来任刺史,正是他多年期盼的结果。

有了用武之地,别说是平调,就是降职,他都非常乐意。更何况冀州是天下雄州,足以和益州并列。在某种程度上,冀州的位置比益州还要重要,将来对北疆用兵,冀州可是首当其冲的后勤基地,相信在有意向外征伐的刘修心中,冀州的地位一定非同小可。

李儒很兴奋,可是邺城的袁谭等人却很忐忑。他们原本以为刘修会尽快赶到邺城来,要么攻城,要么和他们谈判,可是事情的发展大出他们意料,刘修似乎把邺城忘了,一心一意的在冀州分地,推行新政,仿佛邺城不是冀州的郡治,他们甚至有一种错觉,邺城还是冀州的地界吗,怎么刘修好像已经平定了整个冀州似的?

被人遗忘的感觉实在不怎么好,袁谭等人非常郁闷。可是郁闷的只是非冀州人士,那些冀州土著却不是郁闷,而是心急如焚。因为他们收到了消息,他们在城外的土地被人分了,他们在城外的家产也被人分了,甚至有些人留在老家的妻妾都成了官奴隶,或者即将成为官奴隶。

他们非常愤怒,难道我们已经被俘了?在刘修的眼里,我们是不是已经和死人一样?邺城难道不是一座城,只是一座规模比较大的牢房?

第761章 太史慈

在他们的愤怒中,刘修姗姗来迟。

在赶来拜见的人群中,刘修看到了一个已经好久不见的身影:孔融。

“孔文举,你怎么到战场上来了?”刘修没有理会等候已久的曹操和诸将,把孔融先叫了出来,笑盈盈的问道:“怎么,也想投笔从戎,马上取功名?”

孔融笑着摇摇头:“我到这儿来,是公私两便。公事嘛,就是为了皇长子的事,奉陛下之命来传诏。私事嘛,融有件事想拜托殿下。”

“哦?”刘修诧异的笑了起来:“孔文举还有事求到我的头上?真是我的荣幸啊。那好,你且说来听听,如果我能办得到,我一定答应你。”

孔融却摆摆手:“殿下,私事还是私下说,我们先说公事吧。”

刘修一愣,随即哈哈大笑,用力一拍孔融的肩膀:“孔文举,真是不改本色啊。好,我们先说公事,等这些人都出去了,再谈私事。关于皇长子的事,陛下怎么说?”

孔融收起了笑容,转过身,面向众人,严肃的喝道:“陛下口诏。”

刘修也严肃起来,拱手听谕。

“卫将军曹操报,逆贼袁谭称皇长子辨在邺城之中,诚为震惊。皇长子为先帝血脉,皇室贵胄,不容有失。着大将军谨慎处之。若果真无误,务必妥善救护,送往洛阳,以全朕亲亲之意。”

“唯!”刘修大声应喏。小天子的反应在他的意料之中,并没什么意外。不管他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他总不能对皇长子的生死漠不关心。当然也不会关心到什么程度,以口诏而不是以书面诏书的形式下达。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表态。

待孔融传完了天子口诏,他咳嗽了一声,转过身。看着曹操:“卫将军,闻城数日,可探知皇长子是否真在邺城之中?”

曹操拱手道:“回禀殿下,尚未得见皇长子,不知真假。”

刘修眉头一皱:“还没搞清楚?”

曹操窘迫的点了点头。刘修轻哼了一声,语气中有些不快:“派人通知袁谭,就说我来了。给他三天时间,三天之后。我会开始攻城。”

“喏。”曹操连忙点头。刘修挥了挥手,伸手拉着孔融的手臂笑道:“好了,公事已了,我们来谈谈私事。”

孔融看着有些唯唯诺诺地退出去的曹操,傲然一笑,泰然自若的坐了下来。刘修吩咐人上茶,茶还没好。孔融便笑道:“殿下,我想和你做个交易。”

刘修兴趣盎然的问道:“哦,好啊,说说看,是什么样的交易。”

“我推荐一个人才给殿下。殿下许我一个职位。”孔融端着茶杯,慢条斯理的说道。

刘修眉毛一挑,似笑非笑。“以你孔文举的学问和名望,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职位,居然要来和我做交易?”

孔融摇摇头:“殿下所言甚是,以我孔融的薄名,不管是太守之类的外官,还是什么样的朝官,想来都不是什么难事。如果是那样的职位,我的确不需要来求殿下。”

刘修眼珠一转,若有所悟。“这么说,这个职位不是做官,而是其他的?”

“正是。”孔融点点头:“闻说殿下有意在上谷设立学堂,融不才,想自荐到学堂中做一祭酒。”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就像成都学堂的蔡伯喈一样。”

刘修诧异的瞥了他一眼,心道这个孔融果然是狂妄得不可一世,一开口就要和蔡邕并驾齐驱。不过话又说回来,普天之下,有胆气、有底气说这样的话的人,恐怕也就是他孔融。

“做祭酒可寂寞。”刘修提醒道:“做学问的人,虽说有名望,可是各种待遇终究不能和做官的相比。”

“这里面的利弊,融自然明白。”孔融从容的摆摆手:“做官不过求一时名利,做学问却是万世声名。我鲁国孔氏,传自夫子,诗书传家,学问本就是立身之道。再说了,我弟兄七人,为官者不在少数,可是在学问上能独树一帜的却还没有。父兄以为我尚有薄才,个性却有些狷狂,不太合适做官,也许做学问还可能有点出息,所以……”

孔融耸了耸肩:“我就厚颜来和殿下做个交易了。”

刘修大笑,孔融说得谦虚,可是那份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心态却表露无遗。他岂是想做做学问而已,他瞄准的目标可是蔡邕啊。蔡邕原本就是学问大家,自从到成都去研究那座大墓之后,他在上古文化方面的造诣已经稳操牛耳,孔融以他为目标,简直是骄傲到了极点。

不过,如果他即将在上谷建立的学堂有孔融来坐镇,那在学术上的层次的确有机会和成都学堂比肩。刘修正中下怀,却不露在脸上:“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人才能让我答应你这么高的要求?”

“也没什么啦,不过是一武夫罢了。”孔融不以为然的说道:“对于别人来说,也许没什么意思,不过我听说殿下志在天下,想来勇武之士总是多多益善的。”

“是吗?”刘修笑了起来,有些兴趣缺缺。要论武勇之人,他手下最不缺了。

孔融见了,微微一笑:“殿下不要轻视这个人,他虽然名声不显,可是不比殿下帐下那些人差。最好的是他还年轻,如果能得到殿下指点,将来足以扬威天下。”他站起身来,到帐门口叫了一声:“子义,还不进来拜见殿下?”

“喏。”帐外响起一个声音,紧接着,一个身高八尺,相貌堂堂的年青武士走了进来,叉手向刘修行礼:“东莱太史慈,拜见殿下。”

刘修咯噔一下:“太史慈?”

太史慈有些诧异,抬起头看着刘修,惘然说道:“殿下认识我?”

刘修笑了,心道我当然认识你,不过真人却是第一次见。他哈哈一笑,冲着孔融说道:“好,成交!”

孔融反倒有些愣住了:“殿下,你不要考校他一番?”

刘修大度的挥挥手,一本正经的说道:“你孔文举推荐的人,我还能信不过吗?成交。上谷学堂正在选址规划,你如果有兴趣,马上就可以起程,以祭酒的身份监督工程。如何?”

一听说可以走马上任上谷学堂的祭酒之位,孔融再也没心情关心太史慈了。他连连点头,美滋滋的走了。刘修请有些茫然无措的太史慈入座,问起了一些他的近况。太史慈既然是东莱人,他为什么没有投入曹操的帐下便有些奇怪,这些年东莱一带可都是在曹操麾下。

刘修一问才知道,太史慈这段时间不在家乡,他到辽东避祸去了。大概是十年前,他刚刚十四岁,在郡中做一个小吏,郡太守和州刺史有矛盾,刺史收集了不利太守的证据,上书朝廷弹劾太守,太史慈赶到洛阳,把刺史的奏章和证据全毁了,保全了太守,却得罪了刺史,于是渡海到辽东避祸,顺便游历天下,足迹一度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