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

第191章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第191章

小说: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胜利地解放了广西全境。

1949年12月中旬,横扫粤桂的两广战役还未结束,中央军委便将解放海南岛的任务赋于第四野战军。

12月14日,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收到了林彪签署的命令:根据中央军委部署,野战军司令部决定:由邓华率十五兵团机关,统一指挥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并配属加农炮二十八团、高射炮兵一团及其保障分队,在琼崖纵队配合下,准备解放海南岛。

解放海南岛可能是第四野战军在中南地区追歼国民党军的最后一仗。

然而,渡海作战对在陆上陆战悯熟的指挥员邓华来说,确实是个新问题。

水文潮汐、越海航渡、突击上陆等等,这些在陆上作战根本无需考虑的因素,在渡海作战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和解决。10月24日,第三野战军之第十兵

团,在未进行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渡海作战,招致了金门岛登陆战的失利。

眼下,自己要指挥攻占的海南岛,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要较金门作战复杂得多,因此,海南岛登陆作战也就比金门岛登陆作战困难得多。

早在一个多月前广东战役正紧张激烈进行之际,邓华就已经得知自己的部队将担负解放海南岛的任务。10月14日,中央军委在发给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的电报中,就已经明确指出:“四兵团应乘胜向粤西南追击,占领并歼灭逃至高要、新兴等县之敌,使第十五兵团易于攻取海南岛。”

海南岛又名琼崖,是中国的第二大岛,位于南海北部,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海峡宽11至27海里,全岛面积3。4 万平方公里,是南海北部通向北部湾的咽喉和华南地区的海上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从军事地理角度来看,这个素有“南中国海门户”之称的中国第二大岛,是比较便利于长期防守的。岛的中部为五指山和黎母岭,山脉绵亘,丛林茂密,易守难攻。岛上濒海地区,多为丘陵与平原,便于部队机动防御、调遣兵力。特别是那旖旎的热带风光与气候,足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料,便于大部队长期生存。还有那一日数变的海峡潮流,流向无定,经常变换,更增添了渡海作战的困难。

两广战役结束后,原国民党琼崖保安司令薛岳,便将撤到岛上的余汉谋部和陈济棠部收集在一起,拼凑了一个海南防卫总司令部。下属计有陆军5 个军19个师、特种兵一部;海军舰队一个,各型舰船50余艘;空军4 个大队,各型飞机42架。其总兵力达10万余人。保安司令薛岳依仗着海空军优势,组成了环岛立体防御,并以其字命名为“伯陵防线”,准备长期固守,屏障台湾。夺取海南岛牵动着最高统帅的心。1949年12月18日,远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参加中苏最高级会谈的毛泽东,电示四野司令员林彪: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4 、5 万人)的全部兵力,携带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立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因为潮水需12小时后第一次载运船只方能返回运第二次,而敌可用海空军切断我之运输,故非选择时机一次载运一个军渡海登陆,并能独立攻进,建立基地,取得粮食,便有后援不继,遭受重大损失之危险。

邓华看着野战军司令部转来的上述电报,思考着如何展开各项筹备工作。最使他感到困难的,是无法解决渡海工具。毛泽东在电令中说,至少要集中运载一个军(4 、5 万人)的兵力,并携带三天以上的粮食,在敌前登陆。

可是,眼下,既没有海军的舰艇运送,又没有空军的飞机实施空降,就连最原始的渡海工具——木船,也寥寥无几。几万人连同他们的装备弹药粮食,何以为渡呢?1950年1 月10日,毛泽东再次电示林彪:请令邓(华)赖(传珠)洪(学智)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的船这个方向去准备,由华南分局与广东军区用大力于几个月内装备几百艘大海船的机器,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

然而,改装机帆船谈何容易!

首先是数百艘船的发动机如何筹措?大陆刚刚结束战乱,百废待兴,已遭严重破坏的中国机械制造工业,根本无法提供几百台船用发动机,到毗连广东的香港去买,一是没有那么多钱;二是即使有钱,港英当局能够允许将那么多发动机运往内地吗?

其次,就算有了发动机,凭现有的技术力量,要想在短时间内改装那么多的机帆船也并非易事。

显然,这个方案不现实。

在各种方案的酝酿中,十二兵团副司令兼四十军军长韩先楚,提出了利用木帆船渡海,打敌立足未稳的方案,并上报军委。几天后,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意用木帆船渡海作战的方案。1950年1 月下旬,为配合第四野战军渡海作战,海南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从海南岛偷渡前往广州,联系配合解放大军渡海作战的事宜。

1 月25日,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华南军区司令员叶剑英、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等,听取了符振中的汇报。符振中介绍了琼崖纵队的兵力和国民党军的布防情况,敦促大军尽快渡海,他还特别转达了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冯白驹的建议,即乘敌人防线不严密、军心混乱之机,先将一部兵力愉渡上岛,以加强琼崖纵队的接应力量。

叶剑英、邓华等认真倾听着来自海南岛的第一手情况,仔细询问了符振中愉渡海峡到达雷州半岛的经过。终于,两个多月来关于渡海作战的最佳方案在最高指挥员心目中逐步明朗起来。2 月1 日,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渡海作战会议,在广州市繁华的东山区绿荫丛中一幢漂亮的别墅里举行。一个多月前,这幢别致的小洋楼还是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吴铁城的公馆。现在这里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的司令部。参加会议的,除华南军区司令员叶剑英、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及兵团其他领导外,还有担任作战任务的四十军军长韩先楚、四十三军军长李作鹏和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参谋长符振中等。会议上,邓华以敏捷的思维干练的语言,向诸位将领介绍了敌情、决心和方案。邓华说:“薛岳,是国民党将领中的死硬派,曾长期与我军作战,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此人指挥能力较强,对海南岛守敌有相当的控制能力,而且,奉了蒋介石的死命令,准备凭借海南岛顽抗到底。因此,海南岛不存在和平解决的条件,只有以战斗方式来解决。”参加会议的华南军区司令员叶剑英插话:“渡海作战,不同于陆地作战。在陆地上进行攻防作战,打不好可以调整部队重来。可是,在渡海作战中,成败与否,只能有一次机会。搞得不好,不但不能解放海南岛,部队还会葬身鱼腹,历史将不会给我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当然,渡海作战,对你邓华和在座的诸位来说,对于整个人民解放军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希望你们发扬敢打必胜的精神,战胜滔滔大海!”

接着,邓华向参加会议者宣布了渡海作战的方针:“海南岛登陆作战,采取分批偷渡与大规模强渡相结合的方针,奇正用兵,双管齐下。为此,要求第四十三军和第四十军,迅速完成渡海准备,先期实施小规模分批偷渡。”

邓华着重就先期偷渡问题作了说明:“小规模偷渡,是乘木帆船,可以伪装成渔船,利用夜晚顺风顺潮顺流

的机会,一个晚上的航程即可到达。上岛后,有琼崖纵队接应,从岛上敌人防御薄弱的两侧楔入,坚信是可以成功的。“叶剑英最后说:”根据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同志的建议,我们拟派小部队先期偷渡上岛的方案是正确而稳妥的选择。先期实施偷渡,对于琼崖纵队来说,是增强了接应大军上岛的实力;而对于战役的发起者来说,则是为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2 月12日,仍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发回电报,同意四野十五兵团的先期偷渡方案。

3 月5 日黄昏,阵阵东北风扫过琼州海峡,落日的余晖染红了海水。在雷州半岛徐闻县西南的灯楼角海岸边,四十军军长韩先楚率领他的军、师指挥员们聚集在海边,为先期偷渡的部队送行。

下午7 时,当天色微微转暗后,实施先期偷渡的四十军一个加强营共800 人,分乘14只木帆船,开始拔锚起航。

午夜12点,该营发回第一个电报,称:“风向好,船速快,一切顺利!”

凌晨3 点多,该营又发回第二个电报,内容是:“已航行近二十海里,但风已停,船行很慢,全力划桨前行。”

此时,韩先楚和正在海图上测量距离的参谋们,等待着下一步的消息。

3 月6 日上午11时,偷渡营再次通报:“海上发现敌人军舰,正准备战斗。”

随后,电台联系即告中断。

一天过去了,没有音讯。两天过去了,仍然没有消息。兵团和军部几次电询琼崖纵队,得到的均是“情况不明”的答复。指挥部里有的参谋,甚至将电台的收讯机频律调到了国民党的广播电台,希望从这里能得到一丁点消息。

作为此次行动的前线指挥员韩先楚和渡海作战最高指挥官邓华,真是度日如年,寝食不安。

3 月8 日,兵团司令部收到琼崖纵队急电,告知:偷渡部队已于6 日14时在白马井登陆,并已同琼崖纵队会合。先遣部队失去联络的原因是电台被水浸泡,没能及时联络。邓华、韩先楚终于长出一口气。四十军先遣营偷渡成功,说明偷渡计划可行,于是,四十军、四十三军开始多批次的组织偷渡,将整营整团的部队送过琼州海峡。

偷渡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解放海南岛的信心。可是,作为主力部队渡海的乘载工具仍未解决。3 月中旬,根据可靠情报,四十军以一个团的兵力,奇袭了国民党军踞守的涠州岛,消灭守岛敌军500 余人,缴获大型渔船400多艘,为主力部队大规模渡海奠定了基础。

一个多月来,经过四批先遣偷渡,十五兵团已经将一万多人的兵力先期送往海南岛,加之琼崖纵队,已形成一支实力强大的接应力量。与此同时,大批渡船的获得,解决了渡海工具。这一切,都预示着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就要开始了。

1950年4 月16日,是报经中央军委批准的渡海作战发起日,也是邓华及兵团司令部参谋们根据水文资料所确定的最理想航渡时间。

一大早,十五兵团和两个军的各级指挥员们就密切地关注着天气的变化,准备进攻时刻的到来。

16日上午,东风阵阵,正是渡海作战所需要的风向。可是到了中午,风向变为东南。下午2 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随即刮起了猛烈的西南风。

从预定启渡点到预定登陆点,正是顶头风!在这样的天象条件下渡海,即使敌人不出一兵一卒,自己也会全军覆没。站在岸边的韩先楚急了,转过身问身旁的船工:“天黑以后,西南风会不会停?”

身旁的船工知道这句话的分量,沉默不语。

一个沙哑的声音:“天黑以后,风向要转,西南风转东风。”

韩先楚循声音望去,说话的人是个白发银须的老艄公。

韩先楚将信将疑,再次询问道:“风向真的会转吗?”

老艄公凭着几十年风浪颠簸的经验,沉稳地回答:“军中无戏言,天黑以后不起东风杀我的头!”

果然,下午6 时30分左右,风向转为东风!各级指挥员紧绷的脸有了一丝笑意,参加渡海作战的各部队迅速登船、升帆,做好出发前的各种准备。

晚7 时30分,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参加海南岛进攻作战的登陆部队起锚了。四十军军长韩先楚率所部六个团,四十三军副军长龙书金率所部二个团,共计2。5万余人,分乘500 多艘船只,分别从雷州半岛南端各港湾启航。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曳上最大规模的渡海作战。横渡海峡的船队采取横宽纵短的编队形式,实行一个波次宽大正面登陆的战法。由于部队乘坐的都是木帆船和数量不多的机帆船,可以直接抢滩上陆,不需程序复杂的换乘,从而可以节省时间。在既无制空权、又无制海权的条件下,以木帆船编队实施两栖登陆作战,堪称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按照兵团的统一部署,先遣渡海的部队和琼崖纵队主力,向海南岛北部海岸运动,准备接应主力部队登陆。

国民党军海南岛防卫总司令薛岳,在解放军多批偷渡成功后,立即停止了对琼崖纵队的“围剿”,重新部署兵力,全力加强正面防线。他一面将大批作战部队调往加积、海口两侧,一面从台湾调来军舰,加强对海峡的巡逻和封锁。

4 月16日夜,狡猾而富有经验的薛岳,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