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商悍将 >

第52章

大商悍将-第52章

小说: 大商悍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青苔自从和吴国结盟对付楚国之后,下一个要游说的目标,自然集中在了楚国的西部强邻秦国身上。经过紧张激烈的外交谈判和利益让渡,睢阳-雍城轴心的秘密协定不久就在戏童山达成,它规定:
1、秦宋两国在共同反对晋国独霸中原的前提下,缔结反对楚国的秘密同盟。
2、当楚国以大军进攻宋国时,秦国必须以不少于5万人的部队在西部牵制进攻楚国;当晋国大举进攻秦国时,宋国必须提供5万军队帮助秦国作战或提供相等程度的物质援助。当晋国进攻楚国经过宋国领地时,宋秦将进行协商,以确定是否要干预,以及干预的程度。
3、当楚国攻打除了宋、秦之外的其他国家而须经过宋境时,宋国将单独决定是否出兵攻打,秦国保持中立地位。
4、秦国主动出兵攻打楚、晋时,宋国须保持善意中立;宋国主动出兵攻打晋、楚时,秦国也应持同样立场。
就这样,春秋乱世经过诸侯的一轮轮的洗牌,战略格局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国开始作为新兴的主要强国,登上了历史舞台。而横亘在它成为天下最强国道路上的两个强大敌人就是晋国和楚国。青苔为此制定了先南后北,也就是先楚后晋的原则。
至于齐国,青苔决定暂时不去理它,在消灭主要敌手之前,暂时以宋晋和宋鲁同盟对其加以威慑,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至此,青苔的称霸天下计划就逐渐浮出水面:先是依靠和晋、齐、秦的同盟或松散同盟关系,征服或消灭楚国;而后利用楚国的人力物力,并且依靠和秦国的同盟击败晋国,掌握中原霸权;最后分别用外交和军事手段使其他诸侯臣服,从而完成称霸大业。

第三部曰商是常 第八十九章 羊肉汤战争
(更新时间:2007…5…18 18:59:00  本章字数:2337)

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去世,子熊旅即位,是为楚庄王。青苔闻之,自是小心提防,防备楚国大举北犯。不料这庄王即位以来,丝毫不理国事,每日只是宴饮淫乐,沉溺于酒池肉林,有敢劝谏者立杀无赦!先后有大夫十数人因劝谏而被杀,自此再无人敢劝。楚国附庸陈、蔡等国皆叛归宋国,郑国也投靠了晋国。秦、齐等国见楚王无道,自是分兵劫掠楚国边境,不提。
却说青苔得知庄王无雄心大志,心稍安。遂于这一年大举进攻楚国方城,连下十余城,斩首四万,掳人口数十万。楚庄王也只是吩咐令尹斗越椒派兵增援,丝毫不以为意。青苔遂率军在汉北大破楚军斗越椒部,虏斩万人,获楚国令尹之鼎,及防风氏之祭天神器。这时,楚国大夫苏从冒死进谏庄王,慷慨陈词,“大王居万乘之尊,土地五千里,兵强马壮,甲士数十万,可谓天下雄国!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之战,何战不胜?然今楚国之政,大国攻于外,小国叛于内,皆大王荒废朝政,耽于酒色也!虽乐在目前,实祸于千秋!唯大王察之!”
庄王这时幡然醒悟,笑着说道,“前年申无畏以三年不飞之鸟讽刺寡人,如今寡人以回应汝:三年不飞,飞必冲天;三年不鸣,鸣必惊人。”于是屏退美女酒肉,任命苌贾、潘旭、屈荡等为大夫,以分令尹斗越椒之权。楚庄王看到宋国已经控制了中原大部,如要争霸中原,非得与宋国作战不可。于是就命令郑国公子归生(亲楚的郑国实权人物)率军讨伐宋国。青苔命华元率军迎战,两军战于大棘。
宋国占据了广大河、淮之地,而楚国则占据了广大的江、汉之地,因此两国都没有出动大军进击,而只是让小规模的部队先进行交战,以试探对方的实力。郑国在楚国雄起之后,马上与宋国翻脸,投入了楚国的怀抱,当然郑国的领土也只剩下都城附近的一块而已。此次郑国公子归生率兵车三百乘,向东出发攻宋。青苔遂命大尹(宋国官职的一种,位高而无实权)华元率军四百乘兵车,迎战郑军。
由于先前曾经参与过叛乱行为,因此华元拼命想通过一战而胜郑军,来消除自己在昭公青苔心中的不良印象,因此对于此战极为重视。在两军正式开战的早晨,华元命令厨师宰杀肥羊犒赏三军,慷慨激扬地表示要誓死战胜郑国。而宋军官兵也士气高涨,纷纷表示等消灭了郑国军队再吃中午饭。华元一手端着盛满羊肉汤的爵器,一边和众将士大笑畅饮。华元意气风发地说,“今天作战大家都要听我的,按照号令行事!一鼓作气,把郑军击败!”恰在此时,华元的御手(战车的驾驶员)羊斟上前要求分一碗羊肉汤喝,原来因为疏忽,厨师在盛肉汤的时候竟然忘记了羊斟的。但此时大家已经将羊肉汤分得一干二净,一点也没有剩下。华元终于没有分给羊斟喝汤。羊斟悻悻而去。
第二天,郑宋两军挥舞刀枪,战车齐出,战成一团!两军都是以战车作为先导,后面跟着步兵掩杀。两军都志在必得,因此战斗异常激烈。华元身先士卒,他的战车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指引宋军杀入敌阵!正在华元挥舞刀剑指挥作战的时候,只见羊斟猛抽马鞭,战马遂疾驰而前,战车直朝郑军阵中冲去!还没等华元反应过来,郑军的战车就包围了上来,把华元的战车围在当中。这时御手羊斟阴险地对华元奸笑着说,“分羊肉汤的事你作主,我没办法;今天驾驶战车的事情可是我做主了,你也无可奈何!”华元遂为郑军所擒获,宋军败绩。
青苔听说大棘之战宋国战败,华元被俘。又从败兵口中得知华元作战英勇,因此心中有所不忍,遂命人以百辆兵车和四百匹骏马要求赎回华元,没想到这些车马还没送了一半,华元就偷偷趁看守不注意,跑了回来。青苔又惊又喜,遂任命华元为睢阳城的百工令,负责商业和手工业。
在作战的时候,宋国大夫狂狡和一个郑国士兵遇上了,郑国士兵失足掉进一口井里,狂狡把戟倒过来让他抓住戟柄从井里出来,结果那个郑国士兵却俘获了狂狡。左丘明叹息着说,“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易之,戮也”。意思是违背了作战的原则,他狂狡应当被抓获。打仗,就要明白战争目的,而且果断地去完成这个目的,并且牢牢地记在心里叫做礼。把杀死敌人作为战争的目的,为了达到战争的目的而意志坚定、果断。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就有可能被杀。”《左传》对因为个人的私怨而使国家战败的羊斟这样评价:君子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於是刑孰大焉?《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意思是说说羊斟不是人。《诗经》所说的‘人不好’的,说的不就是羊斟吗?因为他的个人怨恨让国家遭受败仗、人民受到祸患,罪不可赦!对于这样靠祸害老百姓使自己的贪欲得到满足的小人,还有什么刑罚能足以惩处他呢?
青苔用兵车一百乘、马四百匹到郑国用以赎回华元。当物品交纳了一半的时候,华元逃了回来。华元站在城门外,告诉守城军士自己的身份后进到城里。见到了羊斟,问他:“你也是用马赎回来的吗?”羊斟回答说:“不是用马,是我自己有能力回来。”回答完后,羊斟就逃亡到了鲁国。
在被青苔任命为百工令之后,有一次睢阳城要翻修。华元担任监工,查看工程的进度。修筑城墙的人唱歌道:“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意思是:(华元)你瞪着眼睛,鼓着肚子,丢盔弃甲地回来了!满腮胡子,胡子满腮,抛甲丢盔逃回来!(借以讽刺华元)华元听了,便命令车上的侍从唱着回答:“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意思是:只要有牛就有皮,犀牛兕牛咱很多;丢些甲盔怕什么?修筑城墙的劳役们接着唱道:“就算你的牛皮多,没有油漆又怎么办?”
华元招架不住,对驾车人说,“赶紧的!咱们还是闪吧!他们人多嘴多,而我只有一张嘴!”
在郑国公子归生率军击败华元宋军后,楚庄王自信满满,认为宋军不过如此。遂厉兵秣马,准备大举攻伐中原!

第三部曰商是常 第九十章 晋楚袐之战
(更新时间:2007…5…18 20:22:00  本章字数:2180)

青苔心中有一个预感,总是觉得楚庄王要大举北犯。而在这一切成为现实之前,青苔必须做好一切战争准备。为此,青苔秘密与晋、齐、鲁、卫国分别签订了同盟协约或互不侵犯协定,更与东面的吴国和西面的秦国结成了紧密的战略同盟,作为牵制楚国的重要力量。
话说楚庄王认为陈蔡虽然归顺楚国,但郑国还附属晋国,于是召集大夫商议。时楚国令尹已是孙叔敖,对庄王说道,“我伐郑,晋国必然救援,必须动员重兵!”楚国遂悉数发动上下三军及两广精锐(楚王的近卫军,各有兵一千五百人)二十万,浩浩荡荡,以连尹襄老为前锋,杀奔郑国而来!楚军所至必力战,当者无不败退,遂长驱直入郑国都城城郊,直抵城下。庄王下令四面筑长墙以围困郑国都城,一连包围了十七天。此时,郑国守城官兵死伤也颇为惨重,但仍然拼死守城,是想等到晋国救援。这时,忽然轰的一声,犹如天崩地裂一般,原来郑国都城的东北角崩塌了数十丈,楚军立刻纷纷蜂拥而前。庄王听到此时城中哭声震天,心中不忍,遂下令楚军后退十里。诸将不解,问之。庄王笑道,“郑国已经知道我国的兵威,却还不知道寡人的仁德。现在暂且退兵就是要让郑人知道我的仁德!”郑襄公听说楚军后撤,以为晋国援军来到,于是驱使男女上城守卫,加紧修补城墙。
楚王见郑国无意投降,于是进兵围之,郑国坚守三个月,终于力不能支,郑襄公开城投降。并且留其弟公子去疾为人质。庄王遂班师北进,次于罨。此时楚国斥候前来回报,“晋国派荀林父为中军元帅,先毂为副;士会为上军元帅,狳克副之;赵朔为下军元帅,栾书副之。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更有步兵主将魏旖、赵旃、荀萦、逢伯、鲍葵等数十员大将,引兵车六百乘,已经从绛城出发!”
楚王不甘示弱,遂领三军,以连尹襄老为先锋,以虞丘为中军元帅,亲率蔡鸠居、彭名、公子婴齐、公子侧、公子谷臣、屈荡、潘党、乐伯、养鹞基、熊负羁、许郾等二十余员大将,向黄河进发。
青苔见晋楚两国在河上即将决战,遂不敢大意,集结了榛原五军兵马,欲坐观成败,而收渔翁之利。却说晋国主帅荀林父,犹豫寡决,众将不服,各军主将副将又都是些年轻将军,血气方刚,多勇少谋,青苔深为担心,遂连夜通信于晋国中军大夫赵婴齐,劝其在黄河多准备船只,以备不测。
时晋军中先毂、魏旖、赵旃等大族皆与荀氏有仇,因此对于主帅将令,阳奉阴违。荀林父命先毂至楚军中商量议和一事,而先毂却至楚营言辞傲慢,并下战书要与楚国决战。庄王大怒,遂趁晋军不备,驱动大军进攻毫无防备的晋军!令公子婴齐同副将蔡鸠居,以左军攻打晋国上军;公子侧同副将王尹齐,以右军攻晋下军;自领中军两广之众,直接攻打荀林父大营!为了鼓舞士气,楚庄王亲自擂鼓进军,大军遂疾驰而进!此时,荀林父听到鼓声,方才想起派人打探楚军动静。这时楚军已经漫山遍野攻来!犹如海潮一般势不可挡,晋兵还象在梦中一般,不知东西南北。在楚国大军凌厉的攻势面前,只抵抗片刻就全线崩溃!被楚兵如砍瓜切菜一般,直杀得七零八落,狼狈而逃。
却说荀林父及韩厥从后营登车,抛弃无数辎重战车,领着残兵败将,沿河奔逃。刚刚赶到黄河渡口,只见此时晋国败军纷纷涌来,船只越发显得少了。向南边望去,只见烟尘张天,楚军俨然即将追至!于是荀林父命令,“大军有先渡河者重赏!”于是大小三军,争相夺舟,自相争杀!有的船上人明明已经满了,后面的人还是源源不断地要登船,结果最后船只无法承载如此重量,沉入水中,这样的船只有三十多艘。先毂在情急之下,大叫道,“有敢攀舷扯浆的,将其手指砍断!”于是各船上乱刃齐下,登时无数军兵惨叫高号,声音震动四野,船里的手指一捧一捧的,都投入河中。可怜岸上哭声震天,山谷也四处响应,端地是天昏地惨,日月无光。后世有诗叹曰,“舟翻巨浪连帆倒,人逐洪波和血流。可怜代北锐击卒,半丧河水恨未休!”
晋国幸亏有大将巩朔、韩穿等一行军马在岸边阻击楚军,才使得晋国残军悉数渡过黄河。但晋国败局已定,楚军在傍晚时分抵达袐城。楚国大夫伍参请求楚王速追晋军,庄王止之曰,“楚国自从城濮失利,一直蒙羞。如今战胜晋国,可雪前耻!晋、楚终当讲和,不必多杀!”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