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商悍将 >

第26章

大商悍将-第26章

小说: 大商悍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抱里搂着米黄小猫,环佩叮咚,一阵香气袭来,青苔抬头往去,正是公主佩姬。青苔遂将穆公之信递给她,佩姬看了青苔一眼,接过信认真地看着。
半晌终于看完了,佩姬面露焦虑,连猫也顾不得把玩了,“这个方案缺陷很多,恐怕不好实行!”青苔点了点头,“是啊!可眼下又能怎么办呢?”佩姬想了想,满面愁容地说,“父侯平日里颇为刚愎自用,只要是他认定的,别人谁劝都听不进!”“可一旦出兵,这可是关系到几万大军的性命安危啊!”青苔几乎要跳了起来,涨红了脸。佩姬也点了点头,赞同地说,“谁说不是呢?眼下该如何是好呢?”两个人默然不语,都在心里暗暗想着。突然,佩姬好象想到了什么,兴奋地大声道,“有了!蹇叔不是在秦国为相吗?榛原君可以修书一封给蹇叔,让他规劝一下父侯,平时父侯最听蹇叔的了!”青苔顿时眼前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啊!事不宜迟,青苔马上写信给蹇叔不提。
蹇叔接信后,已经答应择机规劝穆公,青苔等人这才松了一口气。恰在这时,大司马公孙固派人送来六百里紧急军情:郑文公正亲率一万五千大军往陈国攻来!似乎是要以陈国为跳板,偷袭宋国的仪台城!青苔马上在脑子里飞快地转着:陈国已经表示要做宋国的附属国,如果任由郑国攻打而不救援的话,那么其他有想归附宋国的诸侯,也必然沮其志,丧其胆,不敢归顺宋国,这对于宋的争霸大业来说,无疑十分不利。如今之计,只有率军救陈,御敌于国门之外!
盘算已定,青苔马上命令榛原中军出动--这主要是因为每次都出动全部榛原军的话,将使部队疲于奔命,不利于保持旺盛的斗志,因此青苔此后出征,除非大战,否则一般都是轮流出征,一可以减轻民力,二也有利于军队修整。历史上晋国也曾采用这种战术对付楚国,称为“三驾之征”。
榛原军行动十分迅猛,在监军蝶姬的督促下,七万多人的大军不到三日就赶到了陈国北境,并隔着泌水和郑军对峙。青苔和诸将对郑军的作战意图十分不解,区区一万余人就敢和宋军决战?而且此次领军的是郑国国君!青苔百思不得其解,只得下令部队不得妄动,只是加强防御,防备敌军偷袭。
此时,郑军大营。郑文公对榛原军的迅速动作也颇为惊惧――本来是要趁陈国没有防备,准备掳掠一把,顺便从陈国攻进宋国,攻占几个小城,也好一雪鴌之战全军覆没的耻辱,没想到宋军来得这么快,三天之内,就从榛原赶到了陈国。这下可让郑文公颇费踌躇,打吧,肯定打不过,宋军人数看起来远远比郑军多;一仗不打就撤走,似乎又更加窝囊,就这样灰溜溜地撤走,国内恐怕也不好交待。郑文公就这样犹犹豫豫,好几天就过去了。
而这几天也正是局势发生急剧变化的几天,青苔仿佛已经看穿了郑文公的心思,除了保留三万大军与郑军对峙以外,秘密派遣佩姬率一万秦军铁骑插入敌后,切断郑军退路;又派盈子公主率五千轻兵突袭郑军粮道,切断其粮食供应。而自己则坐镇中军,密切观察战局变化。
郑文公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在陈国北部和宋军大干一场!遂派使者回国征集五万大军驰援――但郑文公所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使者走不多远,就被包抄郑军后路的秦国大军擒获,就地斩首。而宋军则一步步收紧了包围圈。
青苔接到了佩姬公主和盈子发来的完成包围郑军任务的战报之后,兴奋莫名,笑着拍着身边榛原诸将的肩膀说,“她们两个干得不错!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诸将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一战。
公元前628年夏。宋郑两军在陈国北境的鄢陵展开决战。
郑将子国亲率郑国轻兵五千先行,直朝宋军扑来!宋军早排好了阵势严阵以待:最前面的是一排重步兵,然后是两排戟兵,弩兵部队则夹杂在戟兵中间,采取“三段击”的方式,准备予敌以重大杀伤!宋军两翼是厉兵秣马的重骑兵部队,准备等敌军到达攻击范围之内,就席卷而上,将郑军分割围歼!
郑国的进攻部队一律是左手持盾,右手秉戟,排成了整齐的百人队列,共五十行,擂鼓而进。这边宋军弩兵早已发动了第一轮的远程攻击!只见一声令下,第一排的宋军弩手纷纷向前上方举起弩箭,拉弦瞄准;再一阵急促的鼓点声,“飕”的一声,所有的劲弩在一霎那飞上了天!密密地,犹如遮天蔽日的蝗虫一般,直入云霄;然后朝着稳步前进的郑军密密地、斜斜地直插下来!而此时的郑军不慌不忙地,一声口令之下,所有郑军纷纷将盾牌上举,迎着弩箭来袭的角度,严密地将自己防备了起来,只听得“当当当当”密密麻麻的弩箭纷纷射进了盾牌之中。而这时宋军阵中也传来了第二阵鼓点声,遮天蔽日的箭雨再次袭来!
随着郑、宋两军的逐渐靠近,郑军的步伐也逐渐加快了起来,他们已经开始了小跑,同时右手所持的长戟也逐渐平端,对着眼前的宋军咆哮着冲了过来!此时,宋军阵列中,随着一面小旗上下挥动,第一排的盾牌手也纷纷退到了后面,而身后密密麻麻身披重甲,手持六米长戟的重步兵就象一堵黑色的城墙一样闪了出来,手里的长戟平端,形成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戟林!就在郑国部队离宋军还有一百步左右的时候,宋军阵上,一面硕大无比的玄鸟大旗赫然升起,迎风招展,而早就严阵以待的宋军精锐戟兵,就象一面墙一样,簇拥着这闪着寒光的戟林飞速地往前冲去!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终于两军的长戟碰撞在了一起!密密麻麻的戟林在两国步兵的眼前移动着,伸展着,就像毒蛇的血盆大口,吐着令人胆寒的长长的信子,散播着死亡的气息!哀号声,惨叫声,呐喊声,交织在了一起……
而此时,郑国的骑兵部队也已经开始了冲锋!而列队在宋军两翼的榛原骑兵,也开始从高处驰骋而下,象一道道黑色的闪电,风驰电掣地迎着郑军骑兵而来!两国大军展开了鏖战!此时,站在高处观看战况的青苔,已经注意到:郑国大营背后,只有寥寥的卫兵守卫,而郑文公的身边,也只有数百卫队,看来郑军已经把全部部队都派出去了!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在后面突袭一下子,郑军前后受敌,必将大溃!
青苔正想着,忽然见远处郑军大营一阵骚乱,青苔极目望去,却远远望见一支军马,打着秦军旗号,正斩将夺旗,如入无人之境!青苔不禁心中一凛:难道是佩姬?只见郑国后营大乱,郑文公来不及布置,竟然亲自指挥卫队迎了上去!青苔见状,连忙催督大军进击!而正与宋军正面交战的郑军也明显知道了大营被袭,军心不稳,正纷纷后退。而榛原军则越战越勇,在战场上逐渐占了上风。
此时,佩姬指挥的秦军已经攻陷了郑国大营,郑文公不敌,而引军往前,与后撤的郑军合兵一处,负隅顽抗。此时,宋军已经前后将郑军包围,郑军由于国君的亲临指挥,因而始终士气高昂,虽然被围,仍然死战不退,宋军只能远远包围,一时也无法将其彻底全歼。
一计不成,又生二计。青苔命大军将郑国部队团团围困,企图将郑军困死在此地。但郑文公也不是省油的灯,当天夜间,趁着月黑风高,将部队分为四队,拼死突围。宋军猝不及防,反而被冲击得大乱,包围圈也裂开了无数小口,郑文公一马当先,挥剑砍死几个宋兵,率领数百精骑往西南方向死命冲去。宋军纷纷不敌败退,眼看郑伯就要逃走,青苔在火把的掩映下,看得一清二楚,不禁热血上涌,也顾不得其他,伸手就夺过卫兵手上捧着的宝弓“银仆姑”,一拍战马,如离弦之箭一样,直奔郑文公而去!此时青苔已经完全不顾个人的安危了,全然不顾自己是否有大军跟随,也丝毫来不及考虑若单身匹马冲去,若被郑军包围将会如何!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要让郑文公跑掉!
而此时的郑文公正急急如漏网之鱼,趴在马上死命逃去,只听得身后传来一声断喝,“姬捷(郑文公名)!哪里走!”郑文公本能地朝后一扭头,只见一道白光直扑面门而来,郑文公躲避不及,被一箭穿喉而过!未倒的尸身还被战马带着向前狂奔不止……

第二部商火烈烈 第四十三章 佩姬的生死考验(上)
(更新时间:2007…4…25 0:44:00  本章字数:2344)

却说郑文公已死,郑军士气崩溃,除了一小部分负隅顽抗外,其余大都跪地投降,而榛原军也颇有骑士风度地接受了郑军的投降。除了郑将子国被乱军所杀之外,其余郑将全部被俘,计有:公子高、公子无知、大将高渠瞻等,青苔遂挥军直抵陈国都城,与陈穆公签订了同盟盟约,陈国正式成为宋的附庸国。
鄢陵之战宋军之所以战胜,主要是由于佩姬率秦军从背后突袭郑军大营,才造成郑军腹背受敌的大好形势,也正是在这样的大混乱之中,郑文公才被宋军射死,成就了大功一件。因此战后青苔论功行赏,佩姬居功至伟,青苔派人驰报成公,除报捷之外,从成公那里又领得封赏――增加首功之将佩姬食邑五千户,钱五十万,榛原军士气大振。
此时,郑国都城之内却是一片混乱,文公战死,朝廷群龙无首,宋军又大军压境,群臣一个个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在公子驷等宗族重臣的推戴下,太子正式即位,为郑穆公。穆公即位之初,整个都城之中只有兵力六千余人,公子驷等紧急征发城中壮丁,也只勉强凑齐了良莠不齐的四万人马,分御四门。
榛原军在陈国北境修整了三日之后,大军兵分三路,席卷郑国而来!北路军为大将公孙巳所部一万二千余人,皆为重骑兵,一路横扫郑国北境,直达黄河之滨,切断了郑国的北方通道;南路军为大将猛桊统帅的一万余人,分掠郑国南境,偕同陈国军队一起夺占犀首,牢牢扼住楚军来援的要道;而青苔自己亲率中路军近四万人,一路渡过侑水,连克郑国长葛、观亭、狳川等城,直逼郑都新郑而来!
夏六月申戌,榛原军前锋佩姬公主所部秦军“锐士”部队抵达新郑城下。当天夜间,榛原中路军也已经全部抵达新郑,在距离南门外三里扎营。同时,青苔连夜指挥大军将城池包围,准备次日攻城。
但就在各部队调兵遣将,赶往各指定地点的时候,只见城中一声号炮,南门大开,接着郑军大队人马簇拥着一员金盔金甲的大将,鼓噪着冲了过来!青苔定睛观瞧,只见郑将身后一面大旗“高”,青苔暗想:莫非是人称郑国第一勇将的名将高克?再仔细观看,只见此将狮鼻虎目,膀大腰圆,面露狰狞之容,身披金甲战袍,手持一杆紫金戟,正挥军朝城外宋军杀来!这高克,虽然作战勇猛,蜚声诸侯,但其军纪很坏,往往掳掠乡里,肆意凌虐百姓。民不堪命,遂作《清人》以讽之:
清人在彭, 驷介旁旁。二矛重英, 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 驷介镳镳。二矛重乔, 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 驷介陶陶。左旋右抽, 中军作好。
意思是:清邑的兵士驻扎在彭,披甲四马气势暄腾。枪矛如林,却在河上来回游逛!清邑兵士驻扎在消,战马披甲气势不凡!矛头下面悬挂雉毛,却只知道在河上逍遥!清邑的士兵驻扎在轴,披甲的战马奔驰不休,左手拿旗子,右手挥刀,却原来只是主将表面功夫做得好!
这边高克率兵气势汹汹而来,是想趁宋军远道而来,打宋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榛原军乃是有备而来,阵中马上冲出大秦公主佩姬,横刀跃马,催督秦军精骑,直迎着高克而上!两军在离城一里之处,战成一团!只见高克势大力沉,战马刚一交错,就劈头盖脸抡戟向佩姬直砸下来,佩姬也不答话,挺刀堪堪架住!
只听得金戈相鸣的声音“镗啷啷”,巨大的力道震得两人都虎口发麻,佩姬毕竟力弱,只觉得气血上涌,噗地一声,喷出一口鲜血,拨马便走。高克大喜,在后紧追不放!郑军也呐喊冲锋!榛原军且战且走。等到郑军冲过城南的山头,只听得一声炮响,两下里无数榛原伏兵一齐杀出!高克心说不好,连忙拨转马头,火速撤军。榛原大军哪里肯放?紧追不舍。佩姬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率兵冲在最前面。
看看高克马上要冲过山头,佩姬骑在马上,却从背后抽出一支金仳箭,看看差不多就飕地一箭射去,正中高克左肩。高克大叫一声,伏在马上,随残兵败退入城。佩姬挥军紧紧追赶,直赶到护城河边,被城上乱箭射回。
榛原军出师首战告捷!全军上下每个人都十分兴奋,尤其是青苔,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青苔心里,此次率军大举攻郑,正是意在一举灭亡郑国!结束宋、郑两国数百年来缠斗不休的历史。百多年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