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 >

第36章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第36章

小说: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空,总参谋部向中央军委写了《对蒋机窜扰大陆纵深情况及我采取的 措施》的报告。毛泽东主席阅后指示空军:“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 据此,空军对战略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制订了一系列措施,使夜间作战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使部队对在夜间低空击落敌机的信心大大提高。1958 年 4 月 21 日夜间,再次击中改进后的 B— 17 型飞机。战况是: 当日夜间,国民党空军出动 B —17 型飞机 1 架,低空窜入江西地区上空,航空兵第 12 师截击机大队飞行员李顺祥,驾驶米格—17 波爱夫型飞机在指挥所的引导下,使用改进过的机上雷达,在约 300 米的高度上,距离 1500 米发现目标,  900 米截获,  800 米开炮,将 B—17 型飞机击伤。

这次空战后,敌人的气焰降低了一阵。次年 5 月 29 日  20 时 58 分,1架 B—17 型飞机从雷州半岛上空窜入大陆后,飞至粤桂边界山区,高度约 150—300 米,相当于当地山峰的高度,雷达掌握目标时断时续。驻广州航空兵第 18 师值班指挥员、副师长李宪刚判断,这架飞机很可能进入防区,遂命令 指挥中队长蒋哲伦驾驶米格—17 波爱夫型飞机起飞拦截。当时基地云高才260 米,有小雨,在领航员王金彰、谭流光的引导下,使用机上雷达,在距离 3。2 公里处发现目标,2 公里截获,两次开炮,将 B—17 型飞机击落。飞 机坠于广东恩平县境内,机上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胡平山等 15 人全部毙命。

美制新型 RB—57 侦察机殒命

在连续数次击落 B—17 的同时,我军还击落了其他敌机,主要的有 RB—57 侦察机和 F—86 战斗机。

1957 年 12 月 15 日和 1958 年 1 月 7 日,国民党空军两次派遣 RB—57 侦 察机飞临山东半岛上空进行侦察活动,我驻山东半岛的飞行部队两次升空都 未能将其击落。  1958 年 1 月中旬,海军航空兵某师十团奉命转场至青岛。 上级寄希望于十团的英雄们。

1958 年 2 月 18 日,春节。上午 10 时 52 分,我雷达发现敌 RB—57 侦察机 1 架,从青岛东南方向 400 公里处正不断上升高度朝西北方向窜犯。为打 击窜犯者,海军航空兵第 4 师第十团中队长胡春生和飞行员舒积成奉命驾驶 歼—5 飞机紧急起飞,穿过胶州湾上空轻纱似的薄雾,双机 10 度爬高,背敌 出航,进入同温层待机。同温层是指 12000 米以上高空空间层。这个空间层温度长年在零下 56℃,通常没有云、雾、雨、雪,飞行员进入这一层空间飞行,呈现在眼帘的 天空不再是蔚蓝色,而是深蓝色、紫色乃至近乎黑色。同温层空气稀薄,空 气动力减少,飞机反应迟钝,机动性能变差,在世界空战史上,还从未有过 在同温层作战的战例。因为在这个高度开炮,炮口喷出的瓦斯进入发动机, 容易使发动机停转。每门炮射击时产生的六、七千公斤的后坐力,有可能导 致飞机失速,进入螺旋。这是一个空战的危险高度。就是在这样的高度,海 军航空兵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作战纪录。

当升到 1。5 万米时,我方飞行员发现了敌机,胡春生首先发起攻击,由于求胜心切,两次开炮未中。他又第二次进行攻击,在距敌机 433 米处连续3 次开炮,一直打到距敌机 75 米,使敌机多处中弹坠落。敌机残骸坠毁在千 里岛附近海面。正在朝鲜访问的周恩来总理闻讯后非常高兴,当即打电话向海军祝贺。

这架 RB—75 飞机残骸被捞起后陈列在青岛中山公园。该机驾驶员是国民党空 军上校赵广华。他曾获得过国民党的“飞虎”奖章。击落敌 RB—75 飞机后,十团威名大震。

地空导弹首次击落敌视

1959 年秋,国庆节刚过没几天。

10 月 7 日 9 时,台湾上尉飞行员王英钦驾驶 RB—57D 飞机,从浙江温岭 窜入大陆,在 18000 米高空向北京方向飞来,它的目标是到天安门上空侦察 骚扰。

台湾国民党空军对大陆的纵深侦察,先后曾动用 RB—57A 喷气侦察机、 RB—57A 型侦察机,都被中国空军航空兵驾机把它敲掉了。于是,美国空军 亲自出面,从 1958 年 3 月至 12 月,由美国飞行员直接驾驶 U—2 型飞机侵入 中国境内侦察。中国政府多次提出抗议后,美国便将两架比 RB—57A 更高级的 RB—57D 高空侦察机交给台湾当局,由国民党空军驾机到中国大陆侦察。 RB—57D 能飞到 2 万米以上,飞机装有 4 架航空相机,在高度 1。85 万米 实施航空照相,可摄取长约 4000 公里、宽 70 公里地幅的地面目标。当时人 民解放军的装备,休说高射炮对它无能为力,一般歼击机也对它无可奈何, 所以台湾驾驶员轻松得简直如同来大陆逗着玩一样,因为他们驾驶的飞机在大陆未遇到过对手。

仅在 1959 年 1 月至 3 月,台湾国民党空军用美国人给它的 RB—57D 高空 侦察机对大陆纵深进行战略侦察,该机进入大陆 10 架次,活动地区遍及福 建、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广东、湖南、湖北、安徽、贵州、四川、河 南、山东等十几个省、市。我空军虽然起飞歼—5、米格—19 型歼击机 109 批、202 架次拦截,其中有 106 架次,我飞行员发现目标,终因飞行高度够 不上而无法攻击,只得“望敌兴叹”,终于无可奈何返航着陆。

然而,这次当飞机飞到通县上空,却突然有三道火光从地面扑来,王英钦见势不妙,急忙跳伞。可是他那架飞机被火光击中爆炸,碎片切断了伞绳, 他从万米高空直坠而下,摔得如齑粉一般。那架 RB—57D 则拖着熊熊大火, 一头扎进通县东南的玉米地里,亦粉身碎骨。

台北震惊!

五角大楼震惊! 莫不是大陆有了导弹?

然也。不过时间确实很短,难怪台湾猝不及防。

地空导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50 年代初期,一些发达国家的防空 部队装备了地空导弹兵器。1956 年,中共中央决定发展尖端武器——原子 弹、氢弹和地空导弹;  1957 年,苏联派专家帮助中国组建了空军第一个导 弹营;  1958 年 7 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元帅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 以铿锵有力的语调传达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防空部队除继续加强 高炮、雷达部队外,还应建立一定数量的防空导弹火箭部队。”

同年 10 月,中国先后从苏联进口 5 套萨姆—2 型地空导弹兵器,导弹 62 发。从 1958 年 10 月—1959 年 1 月,由空军副司令员成钧负责,从空军高炮 部队、雷达部队、航空兵机务部队、探照灯部队和场站部队中,挑选精兵强 将,先后在华北、华东等地,组建了我军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导弹在当时 是绝密的尖端武器,自然要挑选政治思想可靠、文化程度高、专业技术好、 责任心强的干部战士掌握。当时这些干部都是高职低配,团长当营长,营长 当连长!,“英雄营”营长、空军战斗英雄岳振华就是由一个高炮团的团 长调任了这个营的营长的。

萨姆—2 型导弹,它是苏联人在战败的纳粹德国的“瀑布”式导弹基础 上研制成功的一种半固定、全天候型防中空、高空导弹武器系统,技术精密, 难以掌握。可是,这些精兵强将,在某个偏僻的山沟里,凭着为保卫祖国领 空而掌握尖端技术的神圣信念,顶着盛夏烈日,勤学苦练,硬是用 4 个月的 时间,熟练掌握了驾驭这条“神龙”的本领。

1959 年 4 月 19 日,第一次地空导弹实验成功。

1959 年 10 月 1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 周年的庆典活动,届时, 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同世界上 60 个共产党、工人党的代表和 87 个国家的贵宾参加这一规模宏大的庆祝 活动。未雨绸缪。为保卫 10 周年国庆,刚刚成立的导弹部队于 9 月上旬奉命进 入北京郊区阵地,9 月 21 日正式担任作战值班。雷达转动着无线,似睁开了 警惕的千里眼;数十枚导弹翘首挺立,似抽出了银色的利剑。

10 月 1 日,全天无敌情。国庆活动顺利、圆满、成功。

10 月 7 日,星期天。敌机终于露头了。上午 9 时 41 分,远方雷达荧光 屏上突然出现一个亮点。雷达兵报出情况:台北市以北 50 公里海面上空,大 型机 1 架,正向大陆飞来。10 时 3 分,雷达部队再报:敌机为 RB—57D 高空 侦察机,已从浙江温岭上空窜入大陆,飞行高度 1。8 万米。敌机掠过南京, 高度上升到 1。  95 万米,凭借升高优势,超过沿途我空军歼击机的层层拦 截,以每小时 750 公里的速度,越徐州过济南上空,大摇大摆地北飞。

11 时 22 分,当 RB—57D 飞机距离北京东南 480 公里时,部署在北京的地空导弹营进入一级战备,做好战斗准备。11 时 50 分,地空导弹第二营在 距离阵地 135 公里处,打开制导雷达天线,在 115 公里处捕捉到目标。这时,空军指挥所命令第二营:我歼击机已退出战斗,你们要坚决消灭敌机!

100 公里,岳振华营长口令:3 发导弹接电准备!

70 公里,岳振华口令:接通发射架同步! 导弹发射架倏地昂起头来,随着制导雷达天线,对准敌机自动跟踪。12 时 4 分,敌机飞临距北京 28 公里处时,岳振华口令:发射!随着果断的口令,3 枚导弹腾空而起,飞向目标,一举击中敌机。刚才还逍遥自在 的“RB—57D”,顷刻粉身碎骨,残骸坠落在通县东南 18 公里处河西务村的 一片水塘中,国民党空军第五联队上尉飞行员王英钦当即毙命。

首战告捷,首开纪录。自从 1941 年纳粹德国开始研制地空导弹至此时18 年,尽管美苏等国早就拥有地空导弹武器,但他们只是在靶场上射击。这 次战斗,开创了中国空军和世界防空作战史上第一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 的先例。全营受国防部通令嘉奖,给营记集体二等功,营长岳振华等人受到晋升 军衔的奖励。朱德、李富春、贺龙、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罗瑞卿、蔡 畅等领导人亲临该营阵地视察,并向全体指战员致以亲切慰问。

为保密起见,这次战斗未作宣传。当时驻北京的外国记者,对中国以何 种手段击落国民党空军高空侦察机,纷纷猜测,但中国新闻机构始终保持缄 默,未泄真情。唯有苏联人心里清楚:自己的“学生”竟然先于“老师”创 造了一个世界纪录!

“黑小姐”首嫁台湾

那架 RB—57D 被击落以后,台美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停止了对大陆纵深的 战略侦察。但终究忍耐不住,美国又为台湾提供了两驾更为先进的 U—2 型高 空侦察机,并帮助台湾训练了 6 名驾驶员,经过一年半训练,于 1962 年 1月 30 日开始进入大陆侦察,至 6 月底出动 11 架次,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大部 分省区。U—2 是由设计者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总设计师凯莱·约翰逊取名的。 约翰逊把他所设计的这种间谍飞机叫做“实利 2 号”(Utility—2)。U 字 是实利即 Utility 的英文缩写。美国把它的空中飞贼命名为“实利”,说明 它是打算利用这种间谍飞机大量窃取他国军事情报,以便在它发动的侵略战 争中大捞一把,谋取“实利”的。它比 RB—57D 更为先进,是专门用来侵入 别国领土和进行高空间谍活动的一种飞机,U—2 型飞机没有任何标记,整个 机身涂满青黑色的特殊颜料,身上的这层“黑纱”,是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 司专家们的杰作——一种特殊的涂料,对雷达电波有根强的吸收能力,使它 在荧光屏上的回波信号变得很弱,稍不注意就“溜”过去了。高精度的报警 器又使它“耳聪目明”,这种反雷达装置,能够探知本身是否已经被地面雷 达探测出来。只要你导弹雷达一开机,它转身就跑,根本不进入你导弹的有 效射程。这种飞机是一种机翼特别长的喷气飞机,在空中停止发动机以后还 能滑翔(即无声飞行)很长时间。它的引擎的力量非常强大,飞行速度一般 在每小时 800 公里以上,可以长时间在 2 万米以上高空飞行。最高高度达22870 米,几乎是珠穆朗玛峰的 3 倍。它装有一种特殊的引擎,可以在飞行时使引擎停止,而且可以从停止状态中突然开足引擎。这样,它在高空可以 停止引擎,偷偷摸摸地侵入别国领空,就是一旦被对方地面雷达或警戒机追 踪的时候,也有可能迅速溜走。它续航能力强,长达八九个小时,装有用来 拍摄地面情况的特殊空中摄影机和小窗户,它可摄取大面积地幅的目标。正 由于它有如此“魅力”,所以得了个“黑小姐”的美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