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 >

第22章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第22章

小说: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国共合作 抗日后,“中统”被迫暂时收敛了一下反共活动,但不久即按照蒋介石的意 志,恢复了它一贯与共产党为敌的狰狞面目。1939 年 1 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 会通过的《异党问题处理办法》和《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就是中统局起草的。 “中统”特务按照这两个“背向日本,面向边区”的绝密文件,把日本帝国 主义和汉奸卖国贼作为次要敌人,把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作为主要敌人,充 当“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急先锋。中统局在 1941 年“皖南事变”前 夕,按照蒋介石的布置,派出“专员”邓纫在浙江金华设立机构,并到上海 与日本特务头子柴山、影佐、冈田、金山一一会晤洽商。当蒋介石调集 7 个 师袭击皖南新四军时,日本侵略军也加强了对长江的封锁。“中统”以国民党的各级党部为其活动基地,在各省市普遍设立调查统 计室,在省以下党部则设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工作;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 校、重要的中学,广泛建立起了“党员调查网”(后改称“党员通讯网”)。 他们不仅迫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对国民党内不满蒋介石独裁统治的人, 也进行“调查”、监视,炮制黑名单,配合军警机关逮捕、审讯。因此,国 民党内一些正义之士说话行事也常常是提心吊胆的。1945 年抗战胜利后,“中统”又接收了大量日伪特务,因而得到更大发展,特务人员分布到县城和乡镇,秘密监视、逮捕和迫害每一个被他们认为 可疑的人。这时,全国各阶层人民强烈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统治, 要求实行和平民主。“中统”遂把它的工作重心放在破坏和镇压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和平民主运动上,施展它的“以政治对政治”、“以组织对组织”、 “以群众对群众”的反革命伎俩。所谓“以政治对政治”,意思是共产党善 于根据形势提出政治口号,“中统”也提出政治口号;所谓“以组织对组织”, 意思是共产党组织各种团体,“中统”也组织各种团体;所谓“以群众对群 众”,意思是共产党发动和组织群众,“中统”也发动和组织群众。他们施 展这些伎俩,制造了一系列政治事件。1946 年 1 月捣乱政治协商会议各界协 进会会场的重庆“沧白堂事件”,2 月 10 日破坏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 殴打郭沫若等 60 余人的重庆“较场口事件”,2 月 22 日的全国性反苏游行 以及捣毁重庆《新华日报》和《民主报》(民主同盟机关报)事件,6 月在 南京下关车站包围和毒打反对内战、呼吁和平的上海代表,等等,都是“中 统”破坏和镇压民主运动的血腥记录。“中统”为了破坏和镇压学生运动, 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的名义,派遣大批特务分子充任大专院校的训导长和训 导处工作人员,对重要中学的训导主任也竭力加以控制。“中统”还在大中 学生中发展特务,腐蚀青年。“中统”疯狂破坏民主运动和迫害爱国人士的罪恶行径,激起了全国人 民的公愤。1947 年 4 月,国民党反动派被迫改“调查统计局”为“党员通讯 局”,但仅是换个名称而已,实际上丝毫没有改动。这年 5 月,“反饥饿、 反内战、反迫害”学生民主运动席卷全国。“中统”特务与“三青团”骨干 分子组成“党团同志联合会”,继续在大中学校玩弄它的“三对”故伎,编 造黑名单,协同军警宪兵逮捕进步学生,制造了大规模的白色恐怖。“军统”、“中统”共同行使着它们的特务职权,为着自己的利益也不 时发生冲突和摩擦。戴笠生前备受“老头子”蒋介石的宠爱,他所领导的“军统”更是有恃无恐,相比照之下“中统”稍逊色一筹。戴笠死后,“军统” 的内哄使陈氏二兄弟有了可乘之机,削弱“军统”,发展“中统”,好像也 有难得的机遇。在四面楚歌声中,毛人凤与唐纵曾一度商量向蒋介石建议把军统改为“国 防警察局”。蒋介石没有同意,他认为这一名称不适合军统工作的职权范围。 以后决定附设在新成立的国防部时,毛人凤又建议仍然保留调查统计局这个 名称。蒋介石自己很清楚,调查统计局这块招牌上涂得鲜血大多,再拿出来 实在太不雅观,便采用了“保密局”这样一个比较隐讳的名称。

保密局成立后,郑介民为了防范毛人凤大权独揽,便把他的亲信同乡、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张继勋派为局长办公室主任,规定各处室公文都要先 送局长办公室;还派他另一亲信同乡王清为办公室专员,协助张对付毛人凤。 毛原来想让他最亲信的人潘其武担任这一工作,看到郑这样安排,只好请求 唐纵把潘其武安置在警察总署当刑事警察处处长。唐纵这时因意外地得任全 国警察总署署长,便心满意足,不想再插手保密局去争领导权,只是趁机要 去了马台街 22 号一所大房子,作为警察总署的办公地方。毛人凤为了拉拢 唐,专门对付郑介民,又自动送几辆汽车给警察总署,并同意唐在保密局中 调用干部。总务处长沈醉当时倾向于毛人凤的浙江派。由于掌管财物关系,郑介民的老婆柯淑芬认为他分东西偏心,经常找岔子。毛人凤便利用沈对郑妻的不 满,叫沈给郑制造一些麻烦,以扩大人们对郑的不良印象。沈醉曾抓住郑介 民做 50 岁生日这个机会进行活动。郑一向怕老婆, 1947 年他 50 岁生日时, 自己怕惹是非,不敢大张旗鼓地做寿,毛人凤叫沈怂恿他老婆非做不可,并 向许多特务去宣扬,暗示他们送厚礼。生日前两天,郑生气跑到上海去了。 沈醉便派人为他大肆铺张,把他在南京颐和路的住宅装饰一新。到时,许多 公开单位送去的金制寿桃和许多金银器具、礼券等,都一齐陈列在寿堂上。 正在大开筵席的时候,沈醉又派人到鸡鹅巷 53 号招待所,叫住在那里的一群 特务遗属也去祝寿要饭吃。这些人因为发的抚恤金花完了,保密局不想再理 他们,便都挤在那里住,并且整天吵得不可开交。现在一听说郑介民大做其 寿,便拖儿带女成群结队地奔去。当沈醉派去的特务回来告诉他们已出发了 的时候,沈又把这一情况告诉了郑妻。她一听,知道这群人一到来,马上会 出大问题,沈也怕事情闹得大大不好收拾,便在她再三央求下假充好人,赶 忙把这群人劝回去,答应给他们在招待所加菜招待。毛人凤便把郑介民做寿,特务遗属准备去郑家吵闹等情况立刻向蒋介石报告,使蒋听了很生气。

这件事情发生后,郑派的人不甘心,不久便查了出来,事情与沈醉有关 系,便想先收拾他。由于沈醉经手处理过不少财产,他们便从这方面下手找 毛病。结果没有找到可以法办的证据,便找他部下的毛病。总务处管理科长 邓毅夫私自盗卖了一批洋锁,被他们查了出来,于是将邓扣押了起来。按照 一般情况来处理,至多关几年,郑介民却坚持要严办。因为邓毅夫是临浩特 训班学生中最拥护毛人凤的人,郑就以监守自盗的罪名请求蒋介石予以枪 决。矛盾发展到这个地步之后,毛人凤便指使沈醉暗中搜集郑的材料。沈当 时掌握到的有关郑的贪污情况是:他在南京莫干山路占了一幢洋房,在汉口 日租界军统接收的日本人一座洋房也占为己有,用他老婆的名字过了户;他 家中每月一切开支均向总务处报销,连小孩玩具、湘绣观音像都出公帐;郑还私自把中美所交给军统的手枪、手提机枪等送给他兄弟郑挺峰 40 支。毛人 凤认为还不够,又要他的亲信小同乡王蒲臣在北平搜集到郑的许多材料,一 起向蒋介石去检举。当时蒋介石身边的军务局长俞济时,也一向不大高兴郑 而和毛要好,便在很多方面与毛同时进攻郑。最后蒋介石便于 1947 年 12 月5 日免去郑介民保密局局长和二厅厅长的职务,让他继黄镇球任国防部次 长,主管国防物资去了。毛人凤在接任保密局局长时,郑介民到保密局举行交接典礼,表面上两 人还非常客气。在郑介民讲话之后,毛只讲了几句话,表示今后还得依靠郑 先生来领导,说什么今天长官(指郑)在场,所以他不多讲。在送郑上车时, 毛还亲自为他打开车门。但一转身,他便立刻清除郑在保密局的心腹,把局 长办公室主任张继勋,专员王清、肖漫留等一一逐走,接着便把属于郑派掌 握的公开机关也抓了过来。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长程一鸣被调职,由毛派 陶一珊接替,交警总局长吉章简也换成了周伟龙。

郑介民安置在保密局内外的人被挤走之后,毛人凤还不甘心,又对依靠 郑的关系而当了北平市民政局长的马汉三下了毒手。马原为军统华北办事处 长,处理日伪财产时贪污很多,郑在北平时,与郑发生密切关系,经常送厚 礼给郑妻。毛过去虽已掌握了马汉三不少证据,由于郑的关系不便动手。等 到郑调任后,毛人凤便将马汉三和马的助手刘玉珠扣押起来,由于一些事情 牵连到北平站长乔家才等多人,毛说他们搞小集团,想在保密局中自成一系。 毛人凤认为如单以贪污和搞小组织的罪名告他们,还不如杀了这几个人,便 趁蒋介石正为李宗仁当选了副总统,他指定的孙科未能当选而大发雷霆的时 候,提出马汉三违反支持孙科的命令,而支持了李宗仁,要求蒋介石批准将 马汉三、刘玉珠枪决,并没收其全部财产交保密局。经过这一番打击,郑派 彻底垮台了。属于唐派的保密局设计委员会主任张严佛(毅夫),不久也被 毛人凤挤回了湖南。这时保密局便成了清一色的毛派天下。毛对张的排挤,也有一些内情。本来毛、张一向相处得还不错,毛在军统当代主任秘书时,两人共事多年。戴笠死去之后,属于毛派的重庆航空检 查所长吴茂先替毛妻做贩运私货的生意,张当时在重庆任结束办事处主任, 因吴有恃无恐,不买张的帐,张就把吴扣押起来,报请郑介民处理。毛对此 怀恨在心,等自己当了局长,便立刻把吴开释出来,并将张赶走。毛、唐两人之间的冲突,虽不如毛、郑之间激烈,也一直在暗中勾心斗角。毛人凤想和军统时期一样,把警察总署的人事控制住。唐纵早就注意到 这一点,便做出规定,凡是由保密局介绍到警察总署去工作或希望通过警察 总署派到各省市警察机关去工作的人,不经过他的批准,人事室不能处理。 毛人凤对这一规定极为不满,多次在中午会餐时提到这一问题,认为唐控制 太严,不肯安插自己的人,而喜欢用外人。由于利害关系不太大,唐不想在 保密局中发展自己的力量,所以两人矛盾不很尖锐,还能相安无事。另外,戴笠死去以后,毛、郑、唐三人在抓特务训练班结业的学生方面, 也发生过不少次的争夺。  1946 年开始,历届军统特训班的学生感到,自己 不抱团,便会受到排挤,因此纷纷以同学会或同乡会等名称结合起来。首先 是临训班和黔训班学生在重庆成立了一个滨湖同学会,由张明选、李葆初、 邓毅夫、易啸夫、刘本钦等暗中进行联系工作,接着兰州、息烽、东南、谍 参等班学生也相继暗中组织起来。他们都想找靠山,希望搞军事工作的便想 走郑的门路,想搞警察的便去找唐,愿意继续做特务的便投到毛的手下。由于郑、唐、毛过去都没有一批自己认为忠实可靠的干部,戴死后,正是打天 下、争权利的大好机会,也都想趁这个时候抓一些人在手中。毛人凤看到这一情况,便召集拥护他的潘其武、袁寄滨、李修凯、毛钟 新、沈醉等七八个人商量,决定成立一个“军统局各训练班毕业学生统一同 学会”,规定凡是抗战期间在军统各训练班毕业的学生,都要参加这个组织, 不准另外再成立什么训练班的小组织;已有的应一律停止活动,否则以搞小 团体的罪名加以处分。同时还决定,在统一同学会成立后,请郑、唐两人为 名誉会长,毛人凤为会长,另外聘请一些与训练班有关系的大特务为顾问。 这样一来,这几万名学生便全由毛派掌握。

1947 年统一同学会在南京洪公祠保密局大礼堂开成立大会时,军统几十 个训练班的毕业学生都派有代表参加,但两位名誉会长因对此事很为不满, 却不去参加大会。这个会由毛人凤主持,以后便附设在保密局人事处里面, 由李葆初、邓毅夫、徐凤等以总会干事名义处理各项工作,下设联络、登记、 福利等组,并在各省设立分会。军统各特训班毕业学生参加该会的达两万名 左右,会员都发有一个会员证章,铜质圆形,图案是用一支箭射穿和平鸽。 解放前,在蒋管区内到处可以见到佩带这种证章的特务,只有担任秘密工作 的才不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