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谨言 >

第276章

谨言-第276章

小说: 谨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你的目的并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但是我愿意同你合作。”

“那么,合作愉快。”

李谨言笑着伸出手。

“合作愉快。”

两只手握在一起,一家名为沃尔特迪斯尼的动画片制作公司,即将在美国历史上创造一个商业奇迹。

从1921年开始,将有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动画片被搬上银幕,沃尔特迪斯尼也将成为一个神话,一个“美国梦”的缔造者。

迪斯尼动画片,迪斯尼乐园,迪斯尼的各种卡通形象风靡了整个世界。在动画制作行业,唯一能同迪斯尼公司分庭抗礼的,只有华夏北方电影公司。

这家自一战时就存在的电影公司,经过岁月的洗礼,留下无数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影片,由其投资人创办的华夏电影节以及在电影节上颁发的奖项,更是全世界电影人梦寐以求的荣誉。

实际上,不过是某位投资人一时兴起,才有了比奥斯卡小金人“年长”四岁的华夏小胖墩。

按照李三少的话来说,同样是金人,咱们的小胖墩就是比美国佬的小金人大气,至少在分量上就高下立现。对于这尊金光闪闪的小胖墩,后来的华夏陆军总司令戴宏云曾提出严正抗…议,奈何形势比人强,胖墩用尽全力,也不够老虎和豹子塞牙缝。

华夏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就此拍板,定形。

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影片曾多次在电影节上被提名,三度斩获金像奖。其中一次,是在二战爆发前一年,李谨言亲自亲自颁奖,领奖的正是沃尔特迪斯尼本人。

两人的照片,很快出现在华夏,美国以及欧洲的各大报纸上,报道的重点却不是在美国闻名遐迩的迪斯尼公司老板,而是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李谨言。

华夏总统的伴侣,资产无法估算的实业家,慈善家。并有传言,华夏博物院和闻名世界的关北图书馆,都是由他出资创建。

初次见到李谨言的人,都会感到些许不可思议,因为比起实际年龄,他看起来实在是太年轻了。

沃尔特在他晚年的回忆录中这样写到:“时间仿佛不会在他身上留下痕迹,他受到上帝的宠爱,尽管他总是和我说,他不信仰西方人的神。”

沃尔特的回忆录,同欧洲首富尼德的回忆录,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李谨言生平的重要参考资料。因为在某些人眼中,李谨言的形象被过度“美化”,由于楼家和其姻亲的庞大实力,国内根本没有多少人敢说“真话”,只有外国人的话才能够采信。

奈何能够找到的所有资料,都不“支持”他们在脑子里描绘出的真相。

有人不死心,费尽心思的从档案馆中找到了民国初年的几份报纸,还有一本日本人留下的“著作”。

他写出来的东西的确造成“轰动”了,只可惜,被口诛笔伐的不是李谨言,而是他自己。

不是没人写文章批评李谨言,但多有真凭实据,例如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还利用二十年代末股市崩盘,掏空了半个美国。有证据的可以写,却不该把凭空捏造的东西强加在一个对自己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身上!

“胡说八道!良心被狗吃了!”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记者的镜头,住着拐杖,“我当年和父母逃荒到关北,我和我娘,我妹妹就住在关北收容所里,不用上街要饭,有地方住,有饭吃。我娘在工厂做工,我上午卖报,下午还能上学,有学堂里的小先生教我们认字。要是没有李先生,没有那些好心人,我们一家都要饿死!拍着良心问问,当年多少人受了李先生的恩惠?没有李先生首开义举,没有那么多好心人,那样的年月,多少人要被冻死,饿死?!”

说到这里,老先生的声音变得哽咽,“做人不能没良心,外人说李先生不好,那是他们不知道,咱们自己知道的,还非要往李先生身上泼脏水,图什么?啊?!你说你图什么?!”

老先生的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在那之后,一心要查出李谨言“不为人知”秘密的人,大部分偃旗息鼓。倒是日本人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谁让那名“学者”偏偏要引用日本人的“著作”,而“著作”中的内容又和现实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抵制日货,断绝对日经济援助的呼声不断出现。楼氏商业集团和廖氏商业集团联手国内金融大鳄,在日本的金融证券市场玩了一把大的,致使刚走出贫穷国家行列的日本又被打入了谷底。

日本人想喊冤,这本书根本不是正规出版物,日本国内都未必能找出几本,怎么偏偏会被一个华夏人找到?还用到了这么“要命”的地方?

可惜喊冤也没用,书是日本人写的,这总没错吧?

整件事到底是凑巧还是有背后势力在推动,不得而知。当时日本正暗地里发展军备,又和山姆大叔眉来眼去倒是真的。但在这次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日本都会老实许多。

此时的李谨言自然不会知道几十年后发生的事。在和沃尔特迪斯尼谈妥之后,李三少心情大好,吩咐司机开车去关北子弟小学,接小豹子和小胖墩回家。

“言少,时间还早。”

“哦,那先去关北大世界一趟。”李谨言语气轻快的说道:“我记得王叔爱听戏?”

“是,就爱听谭大家的空城计,可惜谭大家这两年不登台了,别人唱,总是少了那么点味道。”说起京戏,王叔的话匣子便打开了,“言少也喜欢听戏?”

“恩。”李谨言含糊的应了一声,他是刚想起二夫人之前和他提起,同谭大家齐名的孙大家将在关北大世界登台,自民国八年,孙大家再没登台,此次能请到他当真是不容易。

自从放出消息,售票处就排起了长龙,李谨言到时,买票的人从街头排到了巷尾。

大世界的经理得知李谨言突然来了,以为是有要紧事,可等李三少张口,他却愣住了。

“言少是说要戏票?”

“两张,不对,三张。”

“……”

“不方便?”

“言少不是开玩笑?”剧院都是他开的,想看戏直接进来就成,用得着买票吗?

“不是。”

经理没辙,只得“卖”给李谨言三张戏票。没想收钱,却被李三少把钱硬…塞…进了手里。

走出大世界,李谨言把一张戏票给了王叔,另外两张是给乔乐山和丁肇的,这两位竟然也是票友,刚知道时,李谨言半天没反应过来。

化学狂人和京剧票友,实在是联想不到一起去。

李谨言也没忘了楼少帅,不过大世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有一个包厢给他留着,买票,的确是用不着。

接楼二少和小胖墩回了大帅府,碰巧赶上楼大帅,楼夫人和几个姨太太在玩牌,李谨言问了一声好,把小豹子和胖墩“转交”,自己上楼去找楼少帅。

这几天公务没那么忙,这个时候,楼少帅基本都在家。

听到敲门声,楼少帅抬起头,李谨言推开门进来,背着手,笑眯眯的说道:“少帅,明天有空吗?”

“恩?”

“不忙的话,和我出去一趟?”

“你和我?”

“啊。”李谨言点头。楼夫人喜欢听旦角,孙大家唱的是老生。

“好。”

低沉的嗓音滑入耳际,似乎带着一丝不可察的笑意,李谨言小心肝不由得颤悠了一下。

“少帅,咱打个商量?”

“什么?”

“下次别再这么说话了成不?”

“为何?”

“我发憷。”

“……”

267、第二百六十七章

公历1920年8月27日;苏俄与白军在乌法签订了和平协议。

协议规定;双方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以东包括西西伯利亚平原;亚马尔半岛;新地岛均属西伯利亚政府统辖;以西地区,包括原沙俄在欧洲疆域均归于苏俄政府。

在西伯利亚大铁路欧洲段;双方出现了分歧。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决定以喀山站为分界点,以西到莫斯科段属苏俄政府运营;以东到鄂木斯克归西伯利亚政府。双方可在己方运营路段组织铁道守卫队;作为中心点的喀山实行共管;但双方均不得在此设兵,任何挑衅行为都将被视为战争的讯号。

从协议签订开始,苏俄政府与西伯利亚政府需依照条款规定,从非管辖地撤军。

协议还对交换战俘,归还被俘战舰做了规定。最迟十月底,被俘的士兵和武装平民都将被释放。

由于苏俄与白军在陆地海上互有胜负,战争赔偿自始至终没有被提及。

在谈判过程中,华夏代表建议双方可以考虑在喀山等地设立“自由贸易点”,允许国内国外的商人在此办厂,开设店铺,苏俄与西伯利亚政府分别派遣人员,共同管理该地的税收,制定各项规章。

这一提议得到了英法的赞成,西伯利亚政府代表没有反对,苏俄谈判代表经过与莫斯科沟通,也表示同意。

苏俄要恢复经济,西伯利亚政府也要为长远做打算,贸易恢复,商品流通,对双方都有好处。

“同意。”

“同意。”

八月二十七日上午,苏俄政府与西伯利亚政府代表在和平协议签字。

自此,俄国出现了两个“合法”政府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后很长时间才被打破。后世习惯将布尔什维克政府称为苏俄,而将高尔察克和沙皇后裔共同领导的西伯利亚政府称为白俄。

为俄国带来和平的乌法谈判与《乌法和平协议》,因其象征意义和深远影响被载入史册。

但在喀山等地设立自由贸易点这一问题,后世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俄国国内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列强国家为进一步在俄罗斯攫取利益设下的烟雾弹。

“很显然,华夏,大不列颠,法兰西在当时达成了密谋。他们对俄罗斯矿产和黄金的掠夺,就是最好的证据。从乌发协议签订到德国再次挑起世界大战的二十年内,他们以极少的代价,从俄罗斯获得了难以计数的财富!”

不过,也有相当数量的人持反对意见,“若是没有这些贸易点,俄国的经济很难在短时间内回暖。不能否认,华夏和英法等国的商业行为,的确对俄国有不小的帮助。”

争论一直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也没分出结果。

在此期间,还曾有人寻找史料,试图解开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黄金之谜。几百吨的黄金,在西伯利亚神秘失踪。无论是苏俄政府还是白俄政府,都否认这批黄金落在自己手里。罗曼诺夫王室后裔还曾公开指责苏俄政府派遣军队,从喀山的国库中盗走了这批黄金。

苏俄却指责白俄血口喷人,全部都是污蔑!黄金肯定是被当时的西伯利亚政府得到了,否则,白俄的经济如何能恢复得如此迅速?

双方都没有切实证据,最终只能停留在打口水仗上。

有人提出,黄金的失踪或许与当时在俄国的欧洲干涉军有关,另有观点认为,黄金实际落在了华夏人手里,但这种说法比苏俄和白俄的互相指责更不靠谱。

不过,大多数人都无法想到,往往最不靠谱的答案,才是事实的真相。

无论后世的人如何想,当时绝大多数的俄国人都在为停战感到高兴。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战争。战争让俄国的经济停摆,人民生活困苦,无论是后方还是前线的士兵都厌恶了打仗。

但所有人都没能想到,不再和外国人打仗,内战却又爆发。

三年的内战,俄国的农业,商业都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双方军队过处,最先遭殃的永远是平民百姓。

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已经达到了最高点。他们所期望的之后一件事,那就是和平!

“战争结束了!”

莫斯科和鄂木斯克当地的报纸,第一时间报道了停战的消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互相询问消息是否确实,直到政府公开宣布和平协议已经签订,全面停火,一时间,欢呼声充斥了所有角落。

“上帝,感谢上帝!”

所有人都在笑,在哭,在狂欢。

不打仗了,终于不打仗了!

鄂木斯克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继承皇位的塔基杨娜和皇太子阿列克谢出现在庆典上,塔基杨娜与阿列克谢的笑容,让人们觉得,皇族与贵族并不再那么高高在上。

“我的臣民们,我宣誓尽我所能,做我应做的一切。摆脱饥饿,摆脱贫穷,我们是永不畏惧的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

听到塔基杨娜这番话的伊莲娜,缓缓勾起了嘴角。

莫斯科也举办了盛大的游行,弗拉基米尔,基洛夫,托洛茨基,斯大林接连发表了演说。人们高呼着弗拉基米尔和基洛夫的名字,高呼着和平万岁。

“苏维埃的英雄,万岁!”

“弗拉基米尔,万岁!基洛夫,万岁!”

在高呼声中,基洛夫用力挥舞着右手,大声回应:“苏维埃万岁!人民万岁!”

苏俄政府第二把交椅,弗拉基米尔的继承人,未来苏俄的最高领导者,这些荣耀将不再属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