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道行 >

第3章

道行-第3章

小说: 道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童笑道:“此乃飞来峰七大胜景之一,金鼎三乌。”
  果真是仙家妙境,不可言喻。
  老黄牛一路东行,又走了许久,蓦然天上降下一道金光,化人了一座金桥。
  少年大感有趣,从牛背上跳了下去,踩在上面,软绵绵,似有水流涌动,被光一照,映出七色光,如同走在彩虹上。
  道童道:“这也是一景,称为雨湘虹桥。”
  过了金桥,蓦地日落月升,黑夜骤降,繁星如灯,照的一片通明。
  道童驾着黄牛,落入一片茫茫苍翠,墨绿如海的竹林中。
  “这里是通幽竹海,亦是七大胜景之一。”道童又一指天上的玄月,随意拨弄,那月亮竟似牵线的风筝,随指尖转动。
  “此乃指月玄光。”
  少年和道童一路走来,早被这些仙家胜景震的麻木,但这指月玄光却更为有趣。特别是那女童,好像得到了一个新奇的玩具,左捏个泥娃,右弄个人偶,玩的爱不释手,咯咯清脆的笑声不断。
  三人一路且走且闹,不知觉已出了竹海,遥望前去,约五六里外,有一福地洞天,隐在千苍绿柳,祥禽瑞兽之中。
  少年一抬头,见的谷口立着一个六丈高,八寸长的巨碑,上面刻着十五个大字,正是:“天外飞来峰,清微洞洞天,指月玄光洞。”
  大约一炷香时间,三人行至洞天福地,道童整冠肃容,说道:“今日祖师开坛,一会随我进去,随本性就好,但莫生轻慢。”
  少年点点头,也收了游戏之心,拉着女童,跟在道童身后走进了洞天福地。
  好个珠光贝阕,紫鼎焚香炉,玄坛青丹台。
  内中也无红尘客,都是世外修行人。
  玄坛上,那指月玄光洞天祖师正颂念黄庭,身旁八个小仙童伺候,点香驱气。
  少年抬头看那祖师,道衣法髻,慈眉善目,心中生出一股亲切之感。但不知为何,眼中突然流出泪来,怎么也止不住。
  
  第四章玄坛前祖师点名定性
  
  玄坛前,祖师上座。
  “祖师,赤龙女不听规劝,弟子已经将之降服。”捡香童子上前,交了葫芦如意缚龙索。
  祖师道:“你且去,压她三十载,去了顽性,再看福缘,能否入我门来。”
  捡香童子揖首,恭敬退下。
  祖师看那女童,和蔼道:“你是哪里人,可有姓名?”
  女童脆声说道:“我家在赵氏宁王府,我叫湘灵。”
  祖师闭目默算,暗思:“水相人灵,也无依靠,虽是个夺天造化,终究是水中摸月。”
  半晌后,道:“你福缘不浅,可享人间富贵,也可入得我清微洞天,若不舍家中父母,可回去享得富贵,若入我门中,便要斩断俗缘。”
  女童想起家中父母,一时间突然慌了神,蓦见到那流泪少年,突然福灵心智,跪在地上,三拜道:“湘灵见过老师。”
  “善!”祖师见她乖巧,粉嘟嘟生的可爱,也心生欢喜。
  又看那少年,竟满面泪流,心中微讶,问道:“少年人,你为何流泪?”
  少年一把鼻涕一把泪摸了半天,说道:“不知道,怎么也止不住。”
  祖师暗暗称奇,闭目默算,竟是一无所得,只知眼前人福缘深厚,与他有缘。
  “我且问你,你从何而来,姓甚名甚?”祖师道。
  少年说道:“被人绑来,不知何来。说起来,也无姓名。”
  祖师微微皱眉,说道:“无名无姓,总有父母。”
  少年脸上生出古怪的神色:“我无父也无母。”
  祖师笑道:“畜生尚有父母,草木也有根源,你怎生无父无母?”
  少年无奈道:“的确如此。”
  祖师见他并无撒谎,暗暗称奇:“莫不是天地生养,自性而人?”
  想了想,说道:“你机缘深厚,又有福德,若不是数世积累,便是得天独厚。入我门中,今世可得道果。”
  少年闻言暗喜:“这要是拒绝,绝对脑袋是被驴踢了。”,当下,跪拜在地,三叩九拜道:“弟子拜见师父。”
  祖师心中欢喜,却奇他称呼,说道:“这门中弟子,或称我为祖师,或叫声老爷,或叫声老师,何为师父?”
  少年脸不红,气不喘,说道:“弟子无父无母,如今拜入师门,自然是师者为父。”
  祖师微怔,笑骂一声:“好个溜须拍马。”却默许了这称呼,沉思片刻,说道:“你既无俗名,便以道号为名吧。我这门中弟子,排资论辈,可号‘元,太,灵,清,广,宁,真,如,妙,法,玄,明’,你这一辈,可得个玄字。”
  “你身为七宝道体,便是为人。人有子系,不如取个‘子’字。”
  “正所谓真人面前无漏相,张口说话既是言。你唤声‘师父’,便以‘师’为姓吧。”
  祖师如是定了姓名。
  “师子玄,师子玄。”少年默念两声,忽然生出本该如此的亲切,恭敬拜道:“弟子多谢师父赐名。”
  祖师呵呵笑了两声,唤来两个小仙童,领着师子玄和湘灵出了洞府。
  刚出洞府,师子玄自来熟一样,拉着一个仙童,说道:“这位师兄,平日我们都住在玄光洞中吗?”
  仙童好似吓了一跳,连忙说道:“当不得小祖这称呼,小仙不过是伺候祖师的童子。”
  师子玄微怔,随即反应过来。
  这玄光洞一脉,是师徒传承,他被点了玄字辈,便是祖师一脉弟子,而这些小仙,童子,只不过是在洞天福地清修,偶有机缘能够听祖师教诲。
  想到这,师子玄有些担忧的看了一眼湘灵,这个小姑娘显然并不算被祖师收入门中。
  师子玄旁敲侧击的问了几个问题,终于大致的了解了一些。
  清微洞天之中并非指月玄光洞一脉,尚有金鼎三乌宫,小紫檀青赤洞,通天剑峰,琼华灵音殿四脉。
  五脉同居洞天福地,有讲道的,有说禅的,有修道德,有弄弦音,有纵剑逍遥。各脉弟子偶有交流,但多数都是各自修行。
  从那小仙口中得知,祖师这一脉弟子最少,多数都是旁听,连记名弟子都算不上,真传弟子如今也只有两人尚在洞天中修行。
  小仙童离了指月玄光洞地界,唤来两只仙鹤,载着师子玄和湘灵去了一处清净崖洞,名唤麒麟崖,却是在半山腰上耸着一片楼阁。虽算不上富丽堂皇,倒也清净,大立修行。
  这麒麟崖上也无俗人,往来的都是些祖师炼制的黄巾力士,随箓传召。
  师子玄和湘灵这几日折腾够呛,在“新居”逛了一阵,新鲜劲过去后,都累的倒床便睡。
  翌日清晨,这一夜是睡了个饱。
  麒麟崖不像指月玄光洞,无昼夜变化,倒是四时分明。
  日照晨光,师子玄睁开眼睛,伸个懒腰坐起,旁边湘灵靠着他憨憨沉眠,睡的正香。
  “小师弟醒来了。”突然一个男声传来,吓了他一跳,这时房门推开,走进来一人,穿着道袍,挽个道髻,相貌平平,不像个修行人,倒像是个老农。
  师子玄猜测这道人肯定是祖师一脉的亲传弟子,连忙起身行礼,那道人摆摆手,笑道:“小师弟不必多礼,老师门下只修清净,不拘俗礼。我比你入门早些,玄字辈第四,道号玄青,俗家名叫徐长青。”
  师子玄连忙起身行礼,叫了声:“徐师兄。”
  徐长青笑道:“不必拘礼,小师弟还是俗体,一夜酣睡,一定饿了吧。”
  不说还不觉得,一说师子玄就感到腹中一阵饥饿。这时,湘灵睡醒了,大眼睛一霎一霎看着徐长青。
  洗漱过后,徐长青带着两人向外走,说道:“小师弟刚来,对这里还不熟悉,这麒麟崖如今只有我和六师弟居住。我是孤家寡人一个,你六师兄倒是早人了家,一家几口都住在这里,一会去饭堂用膳,再介绍你们认识。”
  师子玄奇道:“六师兄人家了?”
  徐长青点头道:“我们这一脉,并不忌嫁娶,你六师嫂也是个俗人,因为你六师兄的缘故能在这里享两百年清福。”
  麒麟院不小,三人走了半天,绕了七八个别院,才到了饭堂。
  这时,里面走出一个妇人,三十年许,丰盈绰绰,见到三人,笑着迎了出来:“还以为你们不来了,原来是踩着饭时。”
  师子玄和湘灵一大一小都是鬼精,连忙行礼道:“见过师嫂(姨姨)。”
  “是小师弟和湘灵丫头吧,快进来吧。”
  美妇眉开眼笑,拉着两人进了饭堂。
  师子玄一进门,吓了一跳。这饭堂内和他想象的并不一样,里面不是人少,而是黑压压一群人,大致估算一下,竟不下百人。
  “不是说我们这一脉人丁稀少,怎么这么多人?”师子玄正在疑惑,忽然扑鼻一阵清香,接着听到一声娇哼:“讨厌,你们两个是谁?也是来混饭的吧。”
  美妇身后,忽然跳出来一个小女孩,生的眉清目秀,眸光清澈,是个小美人坯子。
  “青青不得无礼,这是你小师叔和湘灵,还不道歉。”饭堂内走出来一人,一袭青衫,一副书生打扮。
  “小师叔?”叫青青的小姑娘好奇的看着师子玄,嘟着嘴说道:“他也大不了我多少,为什么要叫小师叔?”
  童言无忌,让人莞尔。
  湘灵戒备的看着青青,用手抓住师子玄不放,生怕他被人抢走一样。
  徐长青笑道:“小师弟,这是你六师兄,道号玄明。”
  “我不过是个俗人,还是称我俗名李秀吧。”六师兄的名字与气质仿佛,都有几分书生的阴柔气。
  “见过六师兄。”师子玄连忙行礼。
  “好了好了,以后都是一家人,快来用饭吧。”李秀笑道。
  饭很快上桌,大多是青菜,四师兄徐长青受了道戒,只吃素食,浅尝即止。六师兄一家倒是荤腥不忌。
  “四师兄,我们玄光洞向来这么多人吗?”师子玄突然问道。
  “祖师一脉,哪有这么多人。这些人都是来蹭饭的。”徐长青摇头道。
  “蹭饭?”师子玄被雷的不清,李秀笑道:“这里都是世外人,哪有会做饭的。你师嫂平日除了载种些花草,就是烹煮。这些人偶尔吃了几次,不知怎么就传了出去,日子久了,都把这当人饭堂了。”
  “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这里平时没有人来往。”师子玄暗思,却见李青青气呼呼的瞪着他,嘟囔两声,好像是说“又多了两个混饭吃的”一样。
  “小屁孩!”
  师子玄心理说了一声,低头扒饭,李秀忽然问道:“小师弟,不知道你是否识字?”
  师子玄想了想,说道:“应该算是不识吧。”
  四师兄徐长青脸上突然闪过一丝喜色,赞道:“妙极,妙极。”接着对李秀说道:“六师弟,既然如此,小师弟就由你代劳教导了。”
  李秀欣然点头,又看了一眼湘灵,说道:“湘灵还要走一趟道宫,就麻烦四师兄了。”
  徐长青点点头,待湘灵吃饱后,就带着先离开了。
  用饭过后,六师嫂唤来两个黄巾力士,带着自家丫头收拾碗筷去了。看着李青青不情不愿的样子,师子玄终于明白为什么李青青看着他和湘灵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李秀带着师子玄入了一间静室,师子玄忍不住问道:“六师兄,为什么四师兄听到我不识字,反而一脸高兴的样子?”
  李秀却答非所问,说道:“小师弟你猜我如今年岁几许?”
  师子玄老老实实说道:“猜不出。”
  清微洞天是仙家福地,山中不计岁月,一个孩童或许寿有八百,一个老人或许寿不过九十。
  “我七岁中得秀才,三十八岁中举人,知天命时乃中进士,入宦海十二年,才了了俗念,入山修行,到如今已经三百六十六年。”
  师子玄点点头,倒也不觉得有异。
  “那时我入得玄光洞,叩求老师传我长生术,老师看了我一眼,只说了三声‘难,难,难’,道我此生学文识字,根究已失,难求长生术。”李秀叹道:“最后还是老师慈悲,施了‘坐忘术’,让我空座百年,忘却前生事,这才能够修行。”
  师子玄听的一头雾水,疑惑道:“六师兄,识字释义,是为了让人明理达义,为何要忘掉?”
  “小师弟我且问你,字从何来?”李秀问道。
  “当然是人造出来的。”师子玄说道。
  “这世间道理万千,人穷尽一生能知几何?一本‘道德经’传世不过两千年,就出了十数个注解。解来解去,道理说不明白,后来人越读越是糊涂。”
  这道理倒有几分,师子玄还是不解:“六师兄这般说倒是有理,但知识无价,文字诞生总是有利于传播知识。”
  李秀笑道:“小师弟误会了,我不是否定文字,只是说世间文字与我等修行人有害无益,岂不闻‘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世间道理根源本来浅显,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