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欢乐大世界 >

第740章

欢乐大世界-第740章

小说: 欢乐大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啊。
    侯:您这单位有一个叫侯大明白的,这人在哪呢?
    石:侯大明白?
    侯:哎!人家告诉你了,就那个,那个,那个喝凉水的那个,那就是侯大明白。
    《认亲》
    侯:……根据他提供的线索,我找到了他原来住的地方,三下五除二,通过热心的民警,还有街坊邻居,我把他儿子还真找着了。
    石:侯耀文?
    侯:不叫侯耀文叫王耀文。
    石:王耀文?
    侯:因为他走了以后这个小孩让一个姓王的给收养了。
    石:哦。
    侯:你还别说这姓王的王耀文长得,怎么说呢,他太随我了长的。
    石:什么叫随你呀?那叫长得像你!
    侯:长得太像我了。
    ……
    侯:有一次,一位大陆来探亲的朋友送我一盒相声磁带,题目叫《糖醋活鱼》。
    石:哟,那是咱们俩的作品啊!
    侯:就是咱俩说的,封面上还有一张照片,是两位相声演员。
    石:那是我们两个人的剧照。
    侯:我一看左边这位……
    石:那是你。
    侯:……体形虽瘦而精干,眼睛虽小而有神……
    石:……
    侯:……比他旁边的那个,胖头胖脑(看石),傻傻乎乎的家伙漂亮多了…
    …(嘀咕)写得好写得真好。
    石:我招他了?
    《京九演义》
    石:话说铁路工人李铁柱,今年三十出头儿。
    侯:这就对了。
    石:黑灿灿的脸膛黑中透紫,一副卧蚕眉,一双豹子眼炯炯放光,在隧道里,恰似两盏明灯是忽隐忽现;脸上看,一道道的皱纹,好像刀砍斧剁;腮下瞧,一根根钢髯犹如利剑针芒;看身量,倒有一
    丈开外;一说出话来,如同虎啸龙吟;一声断喝,震得隧道里的石头“嘎嘎”作响。
    侯:完了,我得回老家了。
    石:干挺好的,怎么老想回家呀?
    侯:我都引起塌方了,肯定得给我开除喽!再有,你这说的也不是我呀!
    石:谁呀?
    侯:好像是张飞呀!
    石:啊,张飞的词儿,我熟。
    ……
    (形容“五万多人齐上阵”)
    石:那得这么说:各位,忽听党中央一声号令,只见铁路工人如潮水一般,蜂拥而来。一个个是低声呐喊:“了不得啦!快看啊,铁路工人来啦,别让困难跑了啊!”只见万军之中有黑脸一小将,名叫李铁柱,跨下一匹白雪马,双脚一磕刺马针,如同闪电一般“哇呀……”直奔九龙而去……
    侯:你说呀。
    石:完了。
    侯:完了?跑了就完了,没你事儿了。
    石:有我什么事儿啊?
    侯:我听你这话里话外的是要煽动我当逃兵呀!
    石:没有,我这是变着法儿的用评书的词儿夸你呢!
    侯:夸我,你让大家听听,同志们都在工地上没黑夜带白日地干,我上九龙干什么去?
    石:这你误会了,我是说你呀,一马当先,先到九龙了。
    侯:我上九龙骑马干什么?
    石:骑马快呀。
    侯:那我们修铁路干什么?
    石:这是一种形容。
    侯:你这一形容,我们这两千五百三十三公里的铁路白修了。
    《新编八扇屏》
    侯:我给你找点儿事干吧。
    石:嗯。
    侯:因为我们这个院子特别大,但是呢就有那么一个所。
    石:哦。
    侯:这个所呢,外边有很多人呀。
    石:嗯。
    侯:找不着所的时候,就往我们院里跑。然后呢,你呢,
    就负责管这个所就行了。
    石:哦。
    侯:把那个地上的东西、地下的东西呢收集到一块编成号。到时候有人调查的时候,你给人提供证据就行了。
    石:那具体干点儿什么工作呢?
    侯:有两项工作,一个是“史”前跟踪。
    石:哦,历史研究所。
    侯:对对对,另外还有一个是“史”后遗志。
    石:那我干哪个,跟踪?
    侯:跟踪你干不了,那已经有人干了。
    石:那?
    侯:你干“史”后遗志就行。
    石:那具体讲我负责点儿什么呢?
    侯:就是说呀。
    石:嗯。
    侯:他在院里头找不着所的时候。
    石:嗯。
    侯:他可能随便找一个地方就方便了。
    石:嗯。
    侯:你把他用完的纸,你给收集到一块。
    石:哦,扫厕所的呀!
    正文 第四十三章 侯耀文相声专区之【糖醋活鱼】
     更新时间:2009…2…28 17:10:23 本章字数:8087
    乙:给同志们表演相声。
    甲:噢,你是一位相声演员?
    乙:对呀。
    甲:太好啦!我特别喜欢听相声啊。
    乙:噢!爱听。
    甲:您可不知道,我一听相声啊,我就哭。
    乙:哭?你听谁的相声哭啊?
    甲:谁的相声都听过呀。
    乙:啊。
    甲:马季的、姜昆的、常宝华的、高英培的,我都听过。
    乙:他们的相声不至于这么惨哪?
    甲:你在这儿听不显。你要在国外能够听到他们的相声,感觉非同一般。
    乙:这么说你在外国还听过相声?
    甲:我出国的时候带了很多相声的磁带。
    乙:噢,这么回事儿。
    甲:在国外还甭说听一段相声了,你要能看到一幅中国的国画。
    乙:怎么样?
    甲:你能为祖国秀丽的山川感到自豪!看到一个中国的古瓶,你能为祖国绚丽的文化遗产感到骄傲。
    乙:哎。
    甲:走在大街上,碰见一个同胞,说两句中国话,备感亲切。
    乙:这倒是。
    甲:你要能在国外听一段中国相声啊,找地方哭去吧!
    乙:不对呀!相声啊,使人发笑。
    甲:是啊!你要在欢笑和快乐当中,能使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令你归心似箭。
    乙:我这才明白:你是说呀,在外国一听相声,就想起我们可爱的祖国来啦!
    甲:就是这个意思。
    乙:你是刚出国回来?
    甲:对,我刚从国外回来。
    乙:啊。哎,还真看出来啦。
    甲:看哪儿?
    乙:这服装就不一样啊。
    甲:啊,这个没袖儿。
    乙:都是这样式。您是哪个代表团?
    甲:我不是代表团。我是到美国跟人家交流烹饪技术去啦。
    乙:您是一名厨师?
    甲:对。火车,知道吗?餐车上的厨师。
    乙:那您怎么会出国了哪?
    甲:说来太偶然啦。有一次,我们在餐车上接待了一位美国客人,她叫蒙太斯,六十多岁啦,这位老夫人是美国一个美食中心的董事长。
    乙:噢,老夫人。
    甲:为了让她鉴赏一下我们中国传统的烹任技术,给她这次旅行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给她做了一道菜。
    乙:什么呢?
    甲:糖醋开口活鱼。
    乙:您先等会儿。什么叫“糖醋开口活鱼”呀?
    甲:做这个菜必需要用活鲤鱼,做完以后端在桌上,用筷子一桶,这鱼得会动换。
    乙:噢,能动?
    甲:特别是那个嘴,你一桶它,那鱼搁在那儿躺着……(学鱼张嘴)
    乙:哟!这倒满新鲜。
    甲:老夫人吃完以后,赞不绝口,非要请我去美国不可。哎,跟有关单位这么一商量,还真成啦。
    乙:那可太好啦。你呀,给我介绍介绍美国之行。
    甲:其实我们也没干什么,应该的。
    乙:你得说说,这样能丰富我的创作呀。
    甲:你那意思是……想拿我们这个写写节目什么的?
    乙:哎,编个节目。
    甲:我给您介绍一下。
    乙:你讲讲。
    甲:那天我们走的时候是从北京机场走的,坐飞机到芝加哥下飞机。下了飞机以后,我走出机舱,抬头一看:嗬!那真是天碧碧,云淡淡,更显得阳光明媚;草坪上,一长串高级卧车闪闪生辉;红毡旁,排列着海、陆、空三军仪仗队。防暴警察,手持警棍,头戴白色钢盔;天上看:直升飞机在上空盘旋,与地面保持联系;便衣、特工高度紧张,出没在人群的四围;这边儿看:众参两院的议员,各国大使好几百位。众夫人,浓妆艳抹,笑容可掬,紧紧相随;新闻记者,拿着话筒,对准了镜头;欢迎的人群,舞动鲜花,齐把手挥。猛听得国歌高奏,二十一响礼炮轰鸣,顿时间人声鼎沸,十五辆摩托车开道,有一辆敞篷车快速如飞。
    乙:车上谁在那儿呢?
    甲:车上站着一位老夫人,有六十岁开外,那真是雍容华贵,在车上朝众人频频抬手,含笑微微。
    乙:这是老夫人接你?
    甲:撒切尔夫人访美。
    乙:我说老太太不能为吃条鱼费这么大劲哪?
    甲:不是,老夫人也接我来啦!
    乙:也来啦。
    甲:蒙太斯夫人来啦。我说:“好,谢谢您来接我!那个,咱们不着急,让他们先过去吧!”
    乙:对,碰上不合适。
    甲:蒙太斯夫人热情为我安排了生活。第二天,特意为我举办了一个记者招待会。
    乙:噢!还搞了一个记者招待会。
    甲:我给他们做了一桌山东的名菜,最后一道就是这“开口活鱼”。
    乙:这道菜必不可少。
    甲:这鱼刚往上一端,从那后排那儿,“噌噌噌”跑过来一个年轻的记者来。(学)“啊,太好啦!嗯!太绝啦!太香啦!”
    乙:太香啦!
    甲:“侯先生,在中国,有你这样的绝技的厨师,很多吗?”
    乙:哎?你怎么看出是绝技来啦?
    甲:“你看!这个鱼,啊!这个嘴?啊……啊!”
    乙:噢,嘴会动。
    甲:我说:“是啊,在中国像有我这种技术的厨师……”我还没说完哪,就听见,“喵!喵!”。
    乙:怎么啦,这是?
    甲:“太妙!”
    乙:什么呀?
    甲:有一位女记者这儿看鱼呢。
    乙:我以为鱼把猫给招来了呢。
    甲:“啊,侯先生,太好啦!你们中国,这样的鱼,要好多钱吗?”
    乙:她关心这个价格。
    甲:我说:“这种鱼在我们中国……”还没说完呢,走过来一个《华侨日报》的老记者,五十多岁啦,走过我跟前儿,他拉住我的手不松开啦!“侯先生啦!我是一位老华侨啦!我离开祖国三十多年啦!”
    乙:哎呀。
    甲:“今天看到祖国的烹任技术,我很高兴啦!”
    乙:感到高兴。
    甲:“啊!我问你学这个,这个……”
    乙:学这技术?
    甲:“啊,需要很长时间啦?”
    乙:那得下一定的功夫。
    甲:我说:“是啊,只有下一定的功夫才能学会。”
    乙:对。
    甲:我还没说完呢,从那边走过一个人来,有五十多岁,学者风度,他往前一走,大家顿时肃然起敬。
    乙:这位是谁呀?
    甲:美国专栏作家詹姆斯先生。
    乙:他也来啦。
    甲:走过来之后,扶了扶二十四K金的克罗斯眼镜,从兜里掏出一望远镜来。
    乙:哎对……掏出什么来?
    甲:放大镜,放大镜。对着我这鱼这通儿看。
    乙:噢。
    甲:(动作)
    乙:看得还真仔细!
    甲:“侯先生?我可以提个问题吗?”
    乙:欢迎您讲。
    甲:“这种鱼,什么时候让我们吃啊?”
    乙:啊?这位学者敢情嘴急呀?
    甲:“非常抱歉!我是前天就接到请帖啦!”
    乙:两天没吃饭啦!
    甲:通过这次记者招待会,由我主办的豪华宴会,高达五千美元一桌。
    乙:嗬!
    甲:就这样,半年之内的宴会被抢订一空啊。
    乙:你可露脸啦!
    甲:我在美国工作有半年吧,我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蒙太斯夫人特别高兴,为了庆祝我的成功,在家里设宴招待我。
    乙:他们家搞的?
    甲:啊。
    乙:家里一定是富丽堂皇啊?
    甲:你不看不知道,我进门儿一瞧:嗬!迎面是一张“中国万里长城”的巨幅油画儿;桌子上有漆雕、有贝雕、有牙雕、有景泰蓝各种中国工艺品;书橱里摆的都是中国的经、史、子、集各类名著。
    乙:看来老夫人对中国还挺有研究。
    甲: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老太太吞吞吐吐,支支吾吾给我提了一个问题。
    乙:什么问题呀?
    甲:“侯先生!你的!那个……我有个要求,请你考虑。”
    乙:您讲吧。
    甲:“你是愿意回去?还是愿意,继续留在这里?要是,愿意继续留在这里,就不要考虑愿意回去。”
    乙:对。
    甲:“要愿意回去,就不要考虑继续愿意留在这里!”
    乙:明白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