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439章

太平血-第439章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午时分,英军一支侦查部队穿过东面一片玉米和谷子田。又朝马头村推进2公里。沿途老百姓的态度,已有明显改变,凡途经的村庄。居民早已逃离一空,部队路过时临时形成的集市统统消失,没有人再来和他们做交易及买卖。马头村也同样撤空,还留有清军马队露营地痕迹,可见敌军离得不远了。
    第二天清晨 5 时许,这支百余人的英军侦察队离开马头村露营地,继续朝着张家湾附近进行侦查。行进中与一小队清军马队不期而遇。这队清兵原驻守一个大农庄,闻风而逃。稍远处,可见一批加强营骑兵。高举各色战旗。出于谨慎,领队的英军军官沙努安上尉下令就地固守,百余名英军集中到清兵撤走的那个农庄里,然后他派出两名士兵回去报信。沙努安上尉没有想到。他和清军骑兵的这次遭遇成了大战的开端。
    此时。联军大队人马正朝张家湾行进。格兰特将军接到侦察队回来报告的消息后,知道清军僧格林沁一定就在张家湾布阵,他命令一支骑兵前去解救那支侦察队,随后他走在队伍前头。再行进一公里之后,他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敌军侦骑,格兰特派人前去告知法军司令,让法军加强戒备。英法主帅同时做出了准备野战的必要部署,以防万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侦察情报回到格兰特手中。清军在通州张家湾的部署已经很明显,前面肃杀之气大张。战马飞奔,尘土飞扬,大片大片的敌军阵营和阵地、以及临时野战兵马部署出现在眼前。
    法军主帅蒙托邦主张立即发起攻击,格兰特则希望清国盟军先出击一下作为试探,后来三方商定,处于右侧的法军从清军左侧绕过敌阵,由英军提供锡克骑兵队支援。待法军准备停当,英军则在平原上出动炮兵和步兵正面迎击清军;而骑兵将从敌右侧包抄其后路。而清国盟军负责镇守后路,保障后勤物资和保卫联军的炮兵。蒙托邦认为清国士兵不善攻坚,如果让他们打头阵战败会打击士气,于是清国盟军部队做了后卫及预备队。
    炮兵和步兵还在准备,一个小时之后被围的侦察队在沙努安上尉的带领下回到了大部队中间,他们非常狼狈。接着巴士达、美理登、奥斯曼和加热中尉,几支侦察队好不容易也都回到了联军前线。
    沙努安向格兰特将军汇报,说返回的路上,他的部队不得不穿过一支人马众多的清军部队,在骑兵的接应下,他们最终突破了清军的包围,有五个人负伤。格兰特安慰了这位英勇的上尉,随后命令他们稍事休息等候命令。
    上午八时许,清兵继续从右翼向法军方面移动,但看来,同他们的交战并不会立即打响。加热中尉也汇报说,他们的侦察队亲眼见到敌方大约1。5万骑兵在集结。格兰特打断他,问他是否清楚1。5万骑兵是何规模!加热并不紧张,回答说,他曾在吕内维尔军营长期当会计,习惯于估算骑兵人数,因此他肯定不会弄错!
    大规模的骑兵出现踪影,甚至有更多的骑兵,根据荣禄和绵愉的情报,僧格林沁至少有三万精锐的鞑靼骑兵,加热中尉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半。气氛陡然紧张起来,鞑靼骑兵当年横扫欧亚大陆给人们带来的记忆非常深刻,格兰特和蒙托邦感到了压力,他们的骑兵不多,希望鞑靼骑兵的战斗力不会高于俄国人的哥萨克骑兵!
    联军紧张的布阵,加固他们的侧翼,空心方阵和阵内的炮兵小队是很好的组合,将近10点钟,忽然从敌阵那边发来三声炮响和一阵火枪扫射。只见沃克上校策马疾驰,向英军营地奔来,后面紧跟着护卫的骑兵,几乎全都负了伤。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沃克上校带着一队骑兵打算穿过法军阵地到英军阵地,结果遭到了清军的袭击。
    此时联军的进攻阵型已经摆好,发动攻击的时刻终于到来。英法联军出击的只有前卫的4000人马; 他们组成了三个空心方阵,他们要对抗当面2。5万清军甚至更多的清军。僧格林沁统帅的步骑在正面数量上占据优势,组成数公里的大弧形包围圈。想把英法联军团团围住,使其束手就擒,僧王起码希望如此。
    率先发动攻击的是清军。米启尔少将率领的左翼第一空心方阵从左侧顶住清军主力马队。联军大胆的摆出这种方阵,战法并不过时,因为清军缺少火枪,而清军主力是马队,所以空心方阵非常有针对性。
    一阵阵排枪和方阵内的火炮交织出一张死亡的火网,数百名清军骑兵坠马,可后续的骑兵还是悍不畏死的发动冲锋。令米启尔少将一度感到了压力。
    左翼对阵非常激烈,硝烟弥漫,清军骑兵分出一支部队从米启尔少将的方阵左侧抹了过去。他们绕了个圈子,直插左翼背后提供全军炮火掩护的本茨曼上校指挥的法军炮兵阵地!
    面对凶狠的清国骑兵,担任炮兵阵地掩护的清国盟军溃散的非常之快,在他们同胞的冲击下。这些清国盟军连稍微的抵抗都没有。马上往后逃跑,根本不顾及法军炮兵的感受。
    本茨曼上校指挥的法军炮兵马上陷入危境,好在英军范纳骑兵队游弋在左翼阵地后面,他们马上打出红旗立刻前去救援。两支骑兵凶狠的撞击在一起,女王龙骑兵是一支可以击溃哥萨克骑兵的勇士,一个照面他们就让清军骑兵付出了惨重的损失。
    通过望远镜,格兰特和蒙托邦都看到了这一幕,后者咒骂清国盟军的不可靠。同时他马上向绵愉和荣禄提出抗议,而格兰特则松了一口气。看来鞑靼骑兵只是一支轻骑兵,他们的马刀和弓箭杀伤力有限,而龙骑兵的战马比他们的战马速度更快,同时修长的骑枪和马刀更加致命。
    中央空气方阵在冉曼将军的率领下一举突破了清军的阵地,英法联军成功切断清军防线,将其一分为二。英制阿姆斯特朗重炮和法制有膛线山炮齐鸣,猛轰敌阵,普罗宾和范纳率领印度骑兵出击,所向披靡。很快清军就打出了撤退的旗号,清军骑兵风也似的后撤,绝对没有恋战,这让没有追击准备的联军目瞪口呆,原本他们以为清军摆出这么个阵势是来进行决战的!
    清军很快退走,接着联军占领了一座大营,里面设备完好,有棉帐篷和齐全的炊具。同时缴获80余门炮,烧毁大量火药,清点战场上的死尸,这场虎头蛇尾的战斗中,共有1500名清军骑兵战死,联军的损失不大,百余人伤亡,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清国盟军的伤亡则是联军的两倍,两百余人伤亡在逃亡的路上,他们互相踩踏导致了这么多的伤亡。
    已是下午2点钟,布瓦西厄少尉像没能赶上战斗的记者描述当时的情形:“我们4点半起床,现已上战场来个小时了,胃里除出发时喝的一点咖啡,什么也没有。再说,天闷热得很,每人身上还背着 6 天的干粮。”埃里松插口说了他的看法:“也许从未有过一支人数处于如此劣势且已疲乏不堪的部队,能表现得如此安静,并充分表现出我们士兵的两大素质:听从指挥,勇敢无比。”而对于清国盟军的评价则是一边倒的指责和谩骂,再无其他。
    柯利诺指出,联军最后大获全胜,这是继夺取大沽要塞之后取得又一次胜利,当然,就战事而言,当天还不是决定性的。僧格林沁似乎并没有打算就这么进行决战,格兰特开始明白僧格林沁的战略,他握有的兵马是京城最后的屏障,他并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将全军交代在这里!
    法军则是一片悲痛,他们为北非轻骑兵中尉达马斯伯爵的阵亡而悲痛。这是一位英俊而有骑士风度的军官,名门望族之后,复辟时期外交大臣之子。当北非骑兵冲锋时,他不幸被一个敌军开枪打穿腹部,蒙托邦将军对失去这个年轻有为的军官甚感痛心。他早在非洲结识了达马斯,也与其父相熟,“这位曾为国增光的老人”行前亲自将儿子托付给他。达马斯是当天联军阵亡的最高阶军官……(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五章 决战之前
    僧格林沁的主动后撤让联军的决战部署失效,但联军主帅很乐观,他们认为僧格林沁不可能一直避战下去,他的身后就是大清帝国的心脏,总有一天他会退无可退而被迫决战的。
    随着僧格林沁的再一次后撤,联军很轻松的占领了张家湾小城,抢先进入城内的清国盟军开始了洗劫,接着英法士兵自发的加入了这场洗劫,而联军统帅并没有阻拦。
    小城里的当铺中有大量金砖银锭、珠宝首饰,全被一抢而空。或许是被压抑得太久,这一次抢劫最凶狠的却是英国人,杜潘上校不能不说:“按他们凡有用之物统统攫取的习惯,他们(英国人)把该城全都抢了个精光。”吴士礼中校则描述,英军洗劫张家湾之后,也有中国人前去拿走家具和衣物等,郇和领事和一部分富有正义感的人为此次事件感到愤慨,尽管不是英国人带头开始抢劫的。
    卖高粱酒的小店、或当铺也遭苦力们抢劫,倒也罢了,因为这几乎可以说是战争的法则。而那些古雅的老宅院,雕梁画栋,存有许多艺术珍宝,凡抬不走的均遭无情破坏:是可忍,孰不可忍!
    吴士礼和荣禄经过一处宅院的时候,正好看到几名印度兵将门口的镇宅石狮子当做了泄愤的对象,他们浪费力气将石狮子砸毁,并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吴士礼本想上前阻喝几句,却被荣禄拉住。他有些吃惊的看着这位会说英语的清国贵族,他面带笑容的说道:“让他们砸吧,还有很多呢。”吴士礼无言以对。不知道这是他的无奈之语还是炫耀之语。
    这场集体抢劫中,印度军队及兵营中的妓女、香港苦力,比英兵更厉害。当然,被抢劫受害者家中的妇女和姑娘受到英**官尊重。不过,她们之中不少宁愿服鸦片自尽,一个年轻女子就从大桥高处投河身亡,只有一些人得到军医救助活了下来。吴士礼不理解她们的行为。荣禄解释说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
    乐善好施的姆吉神甫征得主人同意,将一家大宅院用来接待那些受威胁的家庭。郇和充当翻译,要动员一位城内的胖妇人及女儿携15个女佣一起住进去。但纯属枉费心机。老妇人阴阳怪气的说,洋鬼子的话不能信,他们心术不正,何况她也不想再活了。英兵强行将她和女儿推进马车。而佣人“如羊群”似的跟在后面。可是。没等车到达目的地,老妇人便把女儿勒死,然后她吞食了大量的鸦片……
    这位英国教士的慈善之意,并未得到报偿,他好心做了坏事,至今他仍然懊悔不已,那天夜里,所有寄宿的妇女全都跑掉了。不愿接受“洋夷的照顾”……
    吴士礼最后总结了一句话,但这句话惹得荣禄不快。“原来这里的女人比男人更加有勇气,虽然这样做看起来弱智了一点,但她们只得人们的尊敬!”
    抢劫进行的同时,联军派出了大量的侦察队用于侦察行动。这十分必要,联军统帅部非常希望尽快找到僧格林沁的主力位置,迅速与其进行决战,一旦战胜僧格林沁部之后,通往京城的道路将一马平川不再设防。
    因为有了清国盟军的人员作为向导,这次联军的侦查行动很有成效。或许是上一次白河水道侦查事件的笑话,这一次联军侦查行动非常重视清国盟友能给予的配合,每个侦察队都有清国盟军士兵配合行动。
    张家湾战役之后的第三天,柯利诺将军率3000匹马和三个野战炮连从天津赶来,马匹正是联军急需的。同时英军方面,格兰特也要还在河西务的拿皮耳将军尽快带2个团前来与他会师。
    侦察表明,僧格林沁部清军骑兵正向通州至京城的运河一线大规模集结。根据清国盟军提供的情报,运河上有两座桥,西边一座是木桥,炮兵不能通行。第二座为单拱石桥,是一座漂亮的汉白玉老桥,建于17世纪,有动物石雕栏杆,名叫八里桥,八里,大概是那里到通州城的距离,中国人喜欢用距离作为地名。听清国盟军士兵们描述,从桥上就可以远望北京高大的城墙。但因有树林和住宅掩蔽,联军侦察队看不见那座桥,更不清楚其具体方位,双方距离单位和方向感似乎都有误差,而吴士礼他们也看不懂如同山水画般的中**用地图。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八里桥是联军必须拿下的!
    随着侦察行动的深入,清军的部署也开始显露端倪,八里桥似乎就是僧格林沁最后退守的地方,过了这里前往京城的路上再无任何险要可守,但似乎八里桥也不算什么险要之地吧。
    但僧格林沁将军决定交战的决心已经下定,连日来侦察队发现大批的清军在八里桥附近集结,并且设立营垒、堑壕,他们准备在这里阻止英法联军推进。
    按清国盟军的说法,这是一个大包围圈,荣禄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你可能喜欢的